语文人教版必修1 4-10《别了,“不列颠尼亚”》 精品教案和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人教版必修1 4-10《别了,“不列颠尼亚”》 精品教案和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12 22:26:57

文档简介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
你了解香港的历史吗?
1、香港坎坷的历史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2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 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2、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1982年9月,中英关于香港地位的谈判,在邓小平和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之间进行。 邓小平态度坚决地告诉撒切尔夫人:“主权的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本岛、九龙,否则,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待,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邓小平的话,令当时有着“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这位中国的“钢汉子”面前,低下了头。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制度。
3、新闻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4、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标题、导语、主体
2、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事件发展 事件结果
1、什么是新闻?特点?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最突出特点是:真实性、时效性。
(1)标题:是文章的核心,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2)导语:新闻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3)主体:是导语之后,对新闻事实的具体叙述,是新闻的主要内容。
(4)结语:新闻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比较发人深思。
(5)背景: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起补充作用。
文本探究
本文是一篇特写,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本文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1、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
2、导语(第1段)
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3、主体 (2—10段)
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4、结语(最后1段)
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
本篇新闻的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它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明确: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地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实境是永别,虚境是回归和雪耻。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不留痕迹。
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四个场景。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 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

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五自然段)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八自然段)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段)
第一场景
4点30分—40分,港督旗帜降落,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
彭定康和女儿离开港督府
第二场景
6时15分—7时45分,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告别仪式,降英国国旗。
彭定康黯然接过降下的旗帜
第三场景
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第四场景
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如: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我们该如何理解结语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明确:①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
②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
作者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2、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日不落帝国”的殖民主义太阳在香港永远的落下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1、英国的告别仪式在晚上6点15分,正好是日落时分。
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地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中国收回香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香港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收回香港完全符合国际法,是正义之举,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承认。
二、70年代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的突破性进展,与英国关系的改善,为中英和平谈判解决香港问题创造了条件。
三、“一国两制”伟大战略构想,为解决香港问题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为和平方式收回香港提供了制度、法律和政策保证。
四、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是我们能够以和平方式收回香港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香 港 维 多 利 亚 港 夜 景
现在,你懂得香港回归的这一重要时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