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浙教版科学一轮系统复习 第34课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浙教版科学一轮系统复习 第34课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2-13 08:5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系统复习 第34课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一、知识梳理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
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2、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水由什么构成?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4、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①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②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③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④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而不能用结论“生成四氧化三铁”代替“生成黑色固体”。其次,要明确“光”和“火焰”、“烟”和“雾”等的区别,不能相互替代。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酸碱性、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2.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①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②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④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⑤木棒受力折断。
总结: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官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二、查漏补缺,自我检测
1.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2.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其含碳量不同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金属钠和镁的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钠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3.下列各说法中的“一定”,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中一定不生成新物质
C.由固体变为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放热、发光现象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放烟花
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海水晒烟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5.★下列关于某些营养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淀粉遇加碘食盐溶液会变蓝
B.蛋白质遇重金属盐会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
C.油脂在人体内能消化、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
D.葡萄糖在植物体内可转化为蔗糖、淀粉或纤维素
6.★★自然界中的物质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下列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该变化是( )
A.秋天树叶变黄
B.白色硫酸铜粉末变蓝
C.通电后灯丝发热发光
D.水垢在食醋中逐渐溶解
7.★下列各组物质中,其化学性质不相似的是( )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B.锌、铁
C.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D.稀盐酸、稀硫酸
8.★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物质不宜用物理性质区别的是( )
A.汞和铝 B.酒精和醋酸 C.二氧化锰和氧化铜 D.氢氧化铜和硫酸铜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B.用氢气制造燃料电池
C.用铜丝制作导线
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
10.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净水——化学性质
B.盐酸遇石蕊试液变红——物理性质
C.冰川融化——物理变化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化学变化
11.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C.钨用于制白炽灯灯丝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2.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
A.? B.? C.? D.
13.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氢气作高能燃料
14.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氢分子 D.氢离子
15.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的该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16.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石蜡融化;水结成冰???????
B.石油分馏;块状胆矾研碎成粉末
C.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变浑浊;铁在高温下变成铁水
D.电灯发光;煤燃烧
17.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放置质量都会增加,其中有一种物质和其他三种有本质的区别( )
A.铁粉???B.浓硫酸? ?C.氧化钙????D.氢氧化钠
18.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氧气经压缩贮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19.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 。
20.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 (2)铁铸成锅 ;
(3)镁燃烧能生成氧化镁 ; (4)冰雪消融 ;
(5)镁是银白色的固体 ; (6)酒精挥发 ;
(7)食物腐烂 ; (8)铜丝弯曲 ;
21.[2018·衢州·23]一款名为“史莱姆”的水晶泥玩具,其主要成分是普通胶水、硼砂晶体和水。查阅资料知道:①硼砂晶体(Na2BO7·10H2O)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用作清洁剂、杀虫剂。②人体若摄入过多的硼,会引发多脏器的蓄积性中毒。
(1)硼砂(Na2B4O7)中硼(B)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2)请至少写出一条关于硼砂晶体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18·湖州·23]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1500℃以上的高温下能分解为碳和氢气,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
① ② ③ ④
上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

参考答案
1.A
2.C
3.B
4.A
5.A
6.C
7.A
8.C
9.C
10.C
11.A
12.B
A.二氧化碳使右面的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助燃不可燃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倾倒后右端下沉,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B正确,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验证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瓶子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D错误。
13.D
14.C
15.B
16.C
17.B
18.C
19.有无新物质生成?? ?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
20.(1)化学变化;(2)物理变化;(3)化学性质;(4)物理变化;(5)物理性质;(6)物理变化;(7)化学变化;(8)物理变化
21.
(1)+3;
(2)白色或固体或易溶于水。
22.①②

系统复习 第34课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一、知识梳理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
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2、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水由什么构成?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4、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①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②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③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④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而不能用结论“生成四氧化三铁”代替“生成黑色固体”。其次,要明确“光”和“火焰”、“烟”和“雾”等的区别,不能相互替代。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酸碱性、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2.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①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②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④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⑤木棒受力折断。
总结: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官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二、查漏补缺,自我检测
1.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2.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其含碳量不同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金属钠和镁的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钠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3.下列各说法中的“一定”,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中一定不生成新物质
C.由固体变为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放热、发光现象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放烟花
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海水晒烟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5.★下列关于某些营养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淀粉遇加碘食盐溶液会变蓝
B.蛋白质遇重金属盐会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
C.油脂在人体内能消化、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
D.葡萄糖在植物体内可转化为蔗糖、淀粉或纤维素
6.★★自然界中的物质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下列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该变化是( )
A.秋天树叶变黄
B.白色硫酸铜粉末变蓝
C.通电后灯丝发热发光
D.水垢在食醋中逐渐溶解
7.★下列各组物质中,其化学性质不相似的是( )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B.锌、铁
C.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D.稀盐酸、稀硫酸
8.★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物质不宜用物理性质区别的是( )
A.汞和铝 B.酒精和醋酸 C.二氧化锰和氧化铜 D.氢氧化铜和硫酸铜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B.用氢气制造燃料电池
C.用铜丝制作导线
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
10.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净水——化学性质
B.盐酸遇石蕊试液变红——物理性质
C.冰川融化——物理变化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化学变化
11.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C.钨用于制白炽灯灯丝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2.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
A.? B.? C.? D.
13.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氢气作高能燃料
14.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氢分子 D.氢离子
15.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的该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16.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石蜡融化;水结成冰???????
B.石油分馏;块状胆矾研碎成粉末
C.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变浑浊;铁在高温下变成铁水
D.电灯发光;煤燃烧
17.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放置质量都会增加,其中有一种物质和其他三种有本质的区别( )
A.铁粉???B.浓硫酸? ?C.氧化钙????D.氢氧化钠
18.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氧气经压缩贮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19.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 。
20.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 (2)铁铸成锅 ;
(3)镁燃烧能生成氧化镁 ; (4)冰雪消融 ;
(5)镁是银白色的固体 ; (6)酒精挥发 ;
(7)食物腐烂 ; (8)铜丝弯曲 ;
21.[2018·衢州·23]一款名为“史莱姆”的水晶泥玩具,其主要成分是普通胶水、硼砂晶体和水。查阅资料知道:①硼砂晶体(Na2BO7·10H2O)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用作清洁剂、杀虫剂。②人体若摄入过多的硼,会引发多脏器的蓄积性中毒。
(1)硼砂(Na2B4O7)中硼(B)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2)请至少写出一条关于硼砂晶体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18·湖州·23]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1500℃以上的高温下能分解为碳和氢气,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
① ② ③ ④
上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

参考答案
1.A
2.C
3.B
4.A
5.A
6.C
7.A
8.C
9.C
10.C
11.A
12.B
A.二氧化碳使右面的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助燃不可燃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倾倒后右端下沉,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B正确,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验证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瓶子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D错误。
13.D
14.C
15.B
16.C
17.B
18.C
19.有无新物质生成?? ?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
20.(1)化学变化;(2)物理变化;(3)化学性质;(4)物理变化;(5)物理性质;(6)物理变化;(7)化学变化;(8)物理变化
21.
(1)+3;
(2)白色或固体或易溶于水。
22.①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