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快乐读书屋 二 走
进
平型关目 录1937年9月,侵入山西的日军向平型关、雁门关一线进攻,企图夺取太原。八路军第115师以一个团和骑兵营于9月23日向灵丘、涞源、广灵之间前进,钳制敌人;以三个团于24日夜冒雨设伏在平型关东北的公路一侧山地待机歼敌。以一个团进入东长城村地域为师预备队。25日7时许,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的主力进入设伏地区,八路军预伏部队突然发起猛攻,迅速将敌分割包围,火力袭击后展开白刃格斗。经过一天激战,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80余辆,缴获大批武器与军用品。平型关首战告捷 平绥 津浦铁路 关隘 群山峥嵘 层峦叠嶂 沟谷深邃 八路军115师沿同蒲路直奔平型关。 suí pǔ ài zhēng róng zhàng suì坂垣师团 辎重 泥泞 投掷 嘶喊 作战效能 缴获 bǎn yuán zī nìng zhì sī xiào jiǎobèn人仰马翻 尸横遍野 居高临下 必经之路
群山峥嵘 层峦叠嶂 山洪暴发 乱作一团 关隘-关口 进攻-攻击
拂晓-凌晨 拥挤-拥堵缓慢-迅速 占领-放弃
顽强-懦弱 提高-降低峥嵘:形容山势高峻,陡峭。群山峥嵘:写每座山都又高又陡,易守难攻。沟谷深邃:指山沟、山谷非常深远,敌人兵力难以展开,不利于反击。关隘:指险要的关口。读懂内容,可采用分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弄清战斗过程。
1.战斗开始时八路军是如何将“口袋”两头封死,让日军进退不得的?
2.当日军要抢占制高点时,伏击部队是如何与敌人进行顽强激战的,从哪能看出战士的英勇与无畏? 685团3营的两个连队,冲上公路后伤亡已经很大,但指战员们依然顽强地与敌人拼杀,子弹打完了就用刺刀,刺刀断了就用枪托,枪托坏了就和敌人抱成一团扭打。这是一句战斗场面的特写。表现了指战员英勇善战、顽强坚毅的精神。待敌人完全进入伏击圈后,伏击部队首先炸毁了敌人队列前面的汽车,击毁了走在后面的车辆,将“口袋”两头封死,然后居高临下,向敌人猛烈开火。这句反映八路军打仗十分有章法。
平型关战斗的胜利大大振奋了民心,鼓舞了士气,推动了全国抗战高潮的到来,也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注意“振奋、鼓舞、提高”等词的准确性。 最后一段平型关大捷的意义,一定要让学生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情感。 线索清晰,步骤分明
文章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记叙,线索十分清晰。
敌我态势——布置伏击——伏击得手——白刃战——战斗胜利——战斗意义。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吉鸿昌生前写的诗。坚强不屈的精神是做一个无坚不摧、百战百胜团队的首要。勿忘国耻!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不要让先烈们的鲜血白流,不辜负先烈们的希望。 忆平型关大捷
聂荣臻作于1985年夏
集师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
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
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
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燕北几春秋。目 录一个有缺口的馒头惠通桥:惠通桥始建于明朝末年,初为铁链索桥。它位于滇缅公路(中国段)600千米处,是连接怒江两岸的唯一通道。1936年,新加坡华侨梁金山先生慷慨捐资,将旧桥改建为新式柔型钢索大吊桥。吊桥全长205米,跨距190米,由17根巨型德国钢缆飞架而成,最大负重7吨。至1977年新建钢筋水泥大桥落成通车,吊桥退役。惠通桥阻击战: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攻陷我国云南的畹町,然后直逼滇缅公路的咽喉———怒江上的惠通桥,企图打开通向昆明,威胁重庆的通道。日寇56师团先头部队到达怒江西岸惠通桥头时,轰隆一声,惠通桥被中国工兵炸毁了。于是日军一边组织强渡,一边组织占领怒江西岸,向对岸进攻。这时,中国军队赶到东岸,同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战斗。课文中所写的事情,就是发生在此时。滇缅公路硝烟 滇缅 惠通桥 感触 耿振华 抽搐 枪栓 瘦骨骇人xiāodiān miǎnhuìchù zhènhài脏兮兮 颤栗 石雕 怯生生 挪到 稚气 坟包 嚎叫 chù shuānxīlìdiāoqiènuózhìfénháo
本文讲述的是发生在滇西战场的一个小故事。一名国民党军队的少校押送弹药和食品上前线,途中遭遇饥民哄抢,少校晓之以利害,饥民又送回食品。文章歌颂了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战的战斗精神,赞扬了中华民族以大局为重的美德。
比比谁认真 1.大胡子少校为什么要向饥民跪下?
2.大家在如此饥饿的情况下,为什么又将抓到手的馒头默默地放回车上?
3.当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站到尤小翠的坟前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叔叔,你跟前边打鬼子的叔叔们说一声,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不要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 小女孩的话表达了对日本鬼子的恨,表现了女孩深明大义。 也许英烈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所遗忘,也许英烈的容貌早已随岁月淡去,也许石碑上的字迹早已模糊不清……但是那些记忆一直镌刻在人们心里、脑海里,永不会磨灭,还有那民族魂、中国梦,正一点一点清晰起来。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 陈辉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 赵博生抗日战争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于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