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能说会写内容聚焦愚公移山的精神过时了吗? 愚公移山
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人们进进出出非常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咱们家的门口,咱们出门要走许多冤枉路。咱们不如全家出力,移走这两座大山,大家看怎么样?”。
愚公的儿子、孙子们一听,都说:“你说得对,咱们明天开始动手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觉得搬走两座大山太难了,提出反对意见说:“咱们既然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为什么不能这样继续生活下去呢?况且,这么大的两座山,即使可以一点点移走,哪里又放得下这么多石头和泥土?”
愚公妻子的话立刻引起大家的议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最后他们一致决定:把山上的石头和泥土,运送到海里去。第二天,愚公带着一家人开始搬山了。他的邻居是一位寡妇,她有一个儿子,才七八岁,听说要搬山,也高高兴兴地来帮忙。但愚公一家搬山的工具只有锄头和背篓,而大山与大海之间相距遥远,一个人一天往返不了两趟。一个月干下来,大山看起来跟原来没有两样。
有一个老头叫智叟,为人处事很精明。他看见愚公一家人搬山,觉得十分可笑。有一天,他就对愚公说:“你这么大岁数了,走路都不方便,怎么可能搬掉两座大山?”
愚公回答说:“你名字叫智叟,可我觉得你还不如小孩聪明。我虽然快要死了,但是我还有儿子,我的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无穷无尽。山上的石头却是搬走一点儿就少一点儿,再也不会长出一粒泥、一块石头的。我们这样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为什么搬不走山呢?”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听了,再也没话可话了。
愚公带领一家人,不论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贪黑挖山不止。他们的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帝。上帝于是派遣两名神仙到人间去,把这两座大山搬走了。但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它告诉人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愚公移山,它的本意并不在于“移山”或者“搬家”,它所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持之以恒的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毅力”。这座山只是象征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某一种困难,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我们的智力、毅力或者体力去征服它、解决它。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再坚定不移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引入话题期间,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够执著,坚持一个方向,坚守一个信念,坚信自己的坚强和坚韧,我相信没有什么困难是征服不了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就是这层意义。1.提出观点——有两种观点可供选择:一是提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已经过时了”的观点;一是坚持“在当今社会我们仍需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的观点。
2.证明观点——提出观点后,就要用相应的材料来说明自己的看法,可以运用从书刊、报纸、影视节目和生活中搜集的材料加以证明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3.表述观点——可以按照上面两种观点分成小组,组员之间分别说说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分别列举事例,并提出意见互相补充。阐述观点时要有充分的理由,对方如有反驳也可以插话。交际指导贝贝:我认为愚公移山的精神过时了。愚公应该搬家。现代社会追求的是效率,需要的是以便捷而明确的方法和思路处理事件。愚公移山,犹如天方夜谭,即使能移山。也不知需要多少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而搬家则是选择了便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事半功倍。
毛毛:我认为愚公移山的精神没有过时。现在时代是进步了,但当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困范例展示难的时候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需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当年毛主席借用“愚公移山”这一寓意,带着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现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同样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同样需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克服它,战胜它,最后取得胜利。当堂训练
1.结合范例分小组讨论愚公精神。
2.阐述观点时要有充分的理由,对方如有反驳也可以插话。课堂演练习作持之以恒在我们生活中、学习中一定有因为持之以恒而获得成功的事或者没持之以恒最后失败的事情吧!我们先看一个范例,看看小作者怎样写“持之以恒”。
习作导入 学剪“春”字
今天,我一个人在家,闲着没事,看到电视里正在播放如何剪“春”字,我也想学着剪。
于是我找来旧日历,撕下一张,对折,然后开始剪。可是,我每剪到一半时,不是破了掉下来,就是应该剪空心的地方被我剪成实心的了,剪了好几次,那“日”上面的一横和下面的一横还没剪出来。我又试了几次,都是少了这两端。我气呼呼地把剪刀往桌上一扔,嘟起了小嘴……交代事由,开门见山,简洁利索。剪“日”时,遇到了麻烦,“嘟起了小嘴”,描写逼真。例文点评不行!不能半途而废!我起身又找来了一张旧日历,接着剪。当剪到“日”的时候,我停了一下,仔细一看,终于发现了剪“日”的方法。我先在撇上挖了一个小洞,再继续向下剪,然后在挖的小洞上剪出“日”上面的横,又剪了两竖。不过这两整是一长一短,短的上面还要空一点,这样做是为了可以剪出中间的横。最后,在底部剪出一横。这样,“春”字就剪成了。
终于找到了剪“日”的方法,用“先”“然后“再”“最后”连接,条理清楚。望着剪好的“春”字,我心里雨提有名开心了!是啊,做任何深化了事情,只要坚持,肯动脑筋,就能成功!结尾写悟出的道理,深化了中心。总评:小作者具体描写学剪“春”字的过程。为什么要写剪“日”,剪了多次没成功,后来才找到剪“日”的方法?目的就是在结尾说明“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肯动脑筋,就能成功”的道理。文章内容详略得当,过渡自然,结尾的启示更是水到渠成,不失为一篇佳作。习作“持之以恒”习作内容 在我们学习或生活中,总会有很多成功或失败的事情。想一想成功的事情是不是跟你的“持之以恒”有关呢?写一件事情表达“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注意详略要得当,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要求1.开头,手握“持之以恒”的方向盘。把“持之以恒”看作文章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写一件事。中心就像方向盘,只要把握“持之以恒”这个方向就成。开头不用大拐弯,可以迅速扣住中心,会显得简明、利落。
2.中间,紧握“持之以恒”的方向盘。中间是重点,事情的过程要紧紧围绕中心写具体。可运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内容具体生动。
3.结尾,把握“持之以恒”的方向盘。结尾的落脚点也要落在中心上。照应开头,简洁有力。习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