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9张PPT。 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包朝龙
(浙江衢州第二中学324000)
电话:0570-8019505 13567000567
Baochaolong@126.com高考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观点1
高考考什么,我就教什么
观点2:
不知道高考怎么考,我就什么都教为大家呈上一份学生作息时间表资料来源:赵洪涛:《谁是素质教育的绊脚石》《教育参考》2006年4月为了
每个学生的发展
发展
学生的科学素养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 科 目 模 块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模块教学 必修模块(2)
选修模块(6)
了解高中化学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 中学化学新课程的结构层次 每个学生
都要学习化学
不同的学生
学习不同的化学 三种不同版本的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现代双基观(1)??? 概念理论
(2)??? 元素化合物
(3)??? 化学计算和化学用语
(4)??? 实验操作
(5)??? 问题意识
(6)??? 科学探究过程技能
(7)??? STS知识
(8)??? 高级思维问题解决
理解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主题 1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研究对象(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认识化学变化本质、合成新物质),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趋势;
认识摩尔,能用于简单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主题 2 化学实验基础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初步学会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技能;
树立安全意识,识别安全使用标识,形成良好实验习惯;
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记录现象和数据,完成报告,进行交流;
初步认识实验设计、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的应用。 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能根据组成、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胶体;
根据生产、生活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合金的应用;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知道酸、碱、盐的电离,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检验;。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必修1化学1教材内容体系(江苏教育出版社)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钠、镁及其化合物《氯气》教学案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京沪高速公路氯气泄漏事件 )
2.氯气组成及物理性质 (色、态、味、溶……)
3.实验探究新制氯水的成分(有哪些微粒?Cl2、H2O、HClO、Cl-、H+、OH-、ClO-等)
4.氯气的其它化学性质(金属、非金属、碱)
5.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原理、收集、净化、检验、吸收)
6.氯气用途
7.小结
8.知识运用( 氯气泄漏事件发生后,如果你在事故现场,你应怎样自救?)
9.反馈练习
10.作业 专题2教材的特点分析: 本专题“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以自然资源丰富的海水作为研究对象,引出海水中储量较多的化学物质的提取、性质和应用;在探究典型非金属氯、溴、碘和典型金属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同时,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本质,了解重要化合物的工业制法。教材这样处理,既简化了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同时将物质的性质与应用较好地统一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对开发自然资源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教材编写思路专题2:学科知识主线(一种物质、两个反应)一种物质:氯化钠
二个反应
1、电解饱和食盐水
2、电解融熔氯化钠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
二、化学核心概念 (两大反应)一、氯、钠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 1、研读课标 优化整合
2、教学设计实施注意点 化学1中规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课程标准的内容分析
(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作用。
(2)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于课程目标要求的说明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从低到高依次为:
①??? 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
②??? 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
③??? 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
④??? 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
关于课程目标要求的说明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依次是:
①???初步学习、模仿
②???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
测量
③???学会、掌握、迁移、灵活运用
关于课程目标要求的说明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
①?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
② 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
③?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1)氯气的制法:(以氯碱工业为例介绍了氯气的生产原理,对实验室制法(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以“化学史话”的方式给出资料。
(2)氯气的性质:(如氯气与金属铁、非金属氢气在点燃条件下的反应,氯气与碱如氢氧化钙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以“活动探究”的形式给出,并根据氯气与水反应的情况,引出了“可逆反应”的概念。
(3)溴、碘的提取:(通过实验进行海水提出溴和海带等海洋植物中提取碘。同时介绍了溴、碘离子的检验方法。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介绍了钠的物理性质重要的化学性质(氧气、水反应等)。
(2)钠的制法:在拓展视野中介绍了电解氯化钠方法制取金属钠。
(3)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在“活动与探究”栏目中介绍了碳酸钠与酸、碱、盐反应的实验,并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比较;在“拓展视野”栏目中,介绍了“候氏制碱法”
(4)镁的提取:介绍了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和重要化学反应;在“观察与思考”栏目中,介绍了镁的重要性质如镁与二氧化碳反应、氮气反应的有关性质。
三套必修化学1中钠、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分布情况钠、氯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的处理 初中科学中学了什么?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
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
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
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按右图所示进行实
验:
(1)接通电源,观察U形管内的变化。
(2)通电一段时间,用小试管套住a管收集U形管左端产生的气体。2min后,提起小试管,并迅速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开拇指,观察现象教师: 重新设计相关的问题,不能简单的将原有的教学处理进行“搬家” 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2、分析栏目功能
发挥教学价值教材栏目你知道吗(1) 调查与研究(2)
交流与讨论(2) 活动与探究(4)
观察与思考(5) 信息提示(2)
问题解决(2) 化学史话(1)
拓展视野(4) 练习与实践(2)栏目功能[观察与思考]:展示的实验、模型、图表中蕴含深刻的化学道理,帮助同学们开启化学思维。
[活动与探究]:引领同学们投身实践活动,在“做中学”的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快乐。
[信息提示]:以简捷的语言介绍化学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物质性质技能方法等。对栏目进行不同处理的案例 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3 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4 “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情景化教学两大好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
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氯气的生产原理(教学片断)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5 整合核心知识
提高教学时效
高中化学应当学习的基础核心知识—支撑化学学科体系与发展的知识
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周期表是对化学研究基本成果最简洁的记录,为我们提供极为丰富的化学信息。
物质由原子、分子等微粒构成的。微粒不仅是抽象的模型,还是实实在在的客体。
物质结构具有复杂性与隐蔽性,结构有层次性,层次间存在关联性。
物质性质、变化的多样性;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化学反应类型多样、反应及机理十分复杂,对反应条件十分敏感,反应伴随能量与混乱度的变化。实现化学反应的关键是使用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
实现绿色化学--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在无毒的反应条件下进行、产品对环境友好、具有“原子经济性”、满足“价廉物美”的传统原则。 高中化学应当形成的基本学科意识--形成终身受用的关于化学与化学品的基本判据
世界是物质的(可见物质分成两类:实物和场),化学从原子与分子层次研究物质。物质是多样的,但其元素组成是统一的。
物质结构决定性质。任何物质对于人类和环境都有客观性与两面性。要正确认识物质性质、趋利避害、合理使用。
化学运动物质七大基本运动形式(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基本粒子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意识与思维)之一。通过化学反应能够认识、修饰、合成物质。
合成是化学家改造世界、保护世界的有力手段。化学品和传统化学过程给人类带来了负面影响,要积极治理污染、发展绿色化学。
科学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天堂之门,也可能打开地狱之门。化学原理反映客观规律。人们利用客观规律进行实践活动,考虑“能不能做”,更应考虑“该不该做”。人类不能缺少驾驭智慧的智慧,即人文智慧。 老教材元素化合物知识安排律前:从实验事实出发得出结论
律后:从结构出发推断物质性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6 实施多种评价方式
(1)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3)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二、核心概念:两大反应1、研读课标 优化整合
2、教学设计实施注意点 课程标准内容分析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物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从氯气与溴化钾溶液的反应例子出发,分析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现和实质;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并介绍了用双线桥或单线桥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情况;以卤素单质为例简单介绍了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离子反应
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引入,分析得出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进一步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两大反应内容在三套化学1教材中的组织和呈现比较 三套必修化学1教材中关于两大反应内容的比较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内容主题3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化学与物理)中的(六)常见的化学反应
只要求学生能从具体的物质氧气来认识氧化性;从具体的物质氢气和一氧化碳来认识还原性和可燃性,而不要求学生从本质上来认识氧化性和还原性
两大反应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准确把握两大反应内容的
深广度
化学1中的两大反应与选修的层级发展关系 2、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
3、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栏目 两大反应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4、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
关注学生的认识发展氧化还原反应 ①你知道吗?
②分析
③结论
④概念引出
⑤问题解决
⑥拓展视野 5、运用探究活动
实现整合教学 离子反应 活动与探究
概念引出
交流与讨论
概念引出
信息提示
问题解决 6、改进并优化习题教学●重视习题课的教学
●选取典型习题进行剖析
●重视生活实际应用题型
●教辅资料的选择与利用
●题并非做得越多越好
化学1 P46 练习与实践:第3题: 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
Al2O3+N2+3C==2AlN+3CO
(1)在化学方程式上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化学1 P59 第9题 钠的氧化物有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两种。
(1)氧化钠是一种碱性氧化物,能与水、酸等发生反应,请写出氧化钠分别与水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氧化钠常用于特殊情况下的供氧(如呼吸面具及潜水艇中),因为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及水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气。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Na2O2+H2O==NaOH+O2 Na2O2+CO2==Na2CO3+O2
(3)制取氧化钠可用如下方法: 2NaNO2+6Na==4Na2O+N2
采用以上方法制取氧化钠有什么优点?
(1)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或设计片断
(2)学生的问题:
①学生如何理解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②学生在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过程中的模糊认识
③ 学生在书写离子方程式中存在的主要错误
④ 学生在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时存在的困难
7 教学反思(3)教学反思:
①在本章教学中提出的哪些问题具有驱动性,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②在这些概念原理教学中,哪些教学方法比较有效?
③哪个核心概念的课上得最成功?为什么?
(4)收集的教学资源(教学动态、教学设计、课改动态、教育理念、相关论文及录像等)
3、模块教学建议说明4、一年教学实践的体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