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教材分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3教材分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5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7-08-15 21: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专题三从矿物到基础材料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 李明2007.8浙江省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
必修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Email:zzliming@163.com一、核心知识
金属(铝、铁、铜)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硅及其化合物二、本单元内容的呈现形式 学习目标 一、课标要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1中规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课标落实于本专题的教学目标第一单元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1.了解地壳中铝元素的含量,知道铝元素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了解工业上从铝土矿获得铝的方法,从金属铝冶炼方法的变化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知道铝、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了解铝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知道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分别是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4.通过相关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5.尝试采用联想、类比等方法学习新知识,学习构建知识结构的常用方法。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1.了解自然界中铁、铜的存在形式及常见的冶炼方法。掌握高炉炼铁、湿法炼铜的化学原理。体会铁、铜的冶炼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
2.掌握Fe2+、Fe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2+与Fe3+。系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在“实验一反思一再实验一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列表比较和图示联系的方式,在了解、掌握Fe2+、Fe3+的性质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
3.了解金属腐蚀的利弊。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进行钢铁防护。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同时形成珍惜、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
1.了解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了解硅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密切关系。
2.知道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硅制品在高科技信息产业中的应用。
3.认识单晶硅的使用给现代人类文明进程所带来的重大影响。激发学生研究、发现新材料的意识。教材知识比较及衔接1.新旧教材比较
本单元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覆盖面上与现行课程的差别不大,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选取以及处理的深广度也基本相近,但是内容的组织线索、学习的重点和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变化。 结构→性质→用途与制法 工业制备→性质→应用 2.各版本教材比较 (知识的呈现形式)2.各版本教材比较 (核心知识的处理)3.教材知识的前后联系初中科学中与本单元相关知识 酸、碱的概念及通性 明矾的组成,复盐的概念(阅读)金属的用途和性质(包括金属的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金属与酸、氧气反应,金属间置换反应,铁与硫的反应等)湿法炼铜的原理(阅读),还原法冶炼铁、铜的原理(包括用
C、CO、H2还原氧化铜, CO还原氧化铁等)金属材料及合金的性质,金属的锈蚀(钢铁生锈)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
新型材料(半导体材料、光纤材料)将在后续模块继续涉及的知识3.教材知识的前后联系必修2
元素周期律 铝、硅的性质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电解铝,铜的电解精练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电路板的制作
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电解法制铝,铜的电解精练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盐类水解 选修——化学与技术
镁和铝的冶炼 铝的冶炼
腐蚀加工技术 电路板的制作
改变材料的组成 合金
硅酸盐材料和特种陶瓷
提高材料的纯度 硅的提纯选修——化学与生活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明矾净水
金属材料 铝、铁、铜的性能,合金,金属防腐
无机非金属材料
水泥、玻璃、陶瓷生产原料、生产工艺的原理和应用
光导纤维的制造和应用课时分配建议 知识点教学实施建议(第一单元)知识点教学实施建议(第一单元)一、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1.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
2.氧化铝的两性介绍
3.铝合金、氧化铝的用途
二、铝的氢氧化物
1.氢氧化铝的两性
2.明矾的净水作用
三、铝的性质
1.铝的化学性质
2.铝的钝化
3.铝热反应
建议:本单元的核心知识是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结束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后,应该对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归纳,了解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点教学实施建议(第二单元)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1.自然界存在的铁、铜的形式及其矿石的主要成分
2.炼铁的原理
3.生铁和钢
4.铜的冶炼
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1.铁、铜的物理性质与应用
2.铁、铜的化学性质
3.Fe2+ 、Fe3+ 的转化
4.Fe2+ 、Fe3+的检验
三、钢铁的腐蚀
1.铁腐蚀的条件
2.铁生锈的原理
3.金属的防护原理
4. Fe(OH)2 与Fe(OH)3
知识点教学实施建议(第二单元)知识点教学实施建议(第三单元)一、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
1.常见硅酸盐矿物的组成及写法
2.硅酸钠的性质
3.水泥、玻璃的原料、成份
二、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
1.二氧化硅的性质与用途
2.工业上硅的制法
3.硅的性质与用途知识点教学实施建议(第三单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领会教材设计意图
2.加强与相关知识的联系
3.正确处理STS知识,改变教学策略
4.注重实验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5.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1.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领会教材设计意图严格控制必修课程知识内容的深广度与进度,排除原教材知识体系的影响,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目标指向学生学习最终达到的最低水平;一项学习目标的达成,不要求一步到位,倡导通过多次的学习,螺旋上升,逐步实现。“鹅吃草”——一步到位“牛吃草”——反刍单元内核心知识的处理
例:第一单元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从铝土矿中提取铝不同体系间核心知识的处理
例: 钢铁的腐蚀2.加强与相关知识的联系 与初中科学的相关知识的结合与前面专题中相关知识的联系与STS知识的整合3.正确处理STS知识,改变教学策略内容标准指出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本学习要求:
首先是结合生产、生活、自然现象和环境问题的实际学习和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
另外,要通过多样化的实验活动和丰富直观的实验现象学习和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
4.注重实验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新课程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主要从实验现象出发分析物质的性质,因此,实验对于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教材中共有6组化学实验,都是涉及元素化合物知识,
实验难度不大,如条件容许都可以设计成学生实验。5.合理运用教材中的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
谢 谢 !4.其他常见的金属(如:Fe、Al)
(1)了解金属的通性,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初步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2)掌握Fe和Al的化学性质。
(3)掌握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4)以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为例,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
(5)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
(6)初步了解合金的概念。06、07年高考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