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课时之二:物质的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是:
A、千克;B、摩尔;C、立方米;D、克/摩;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之一;B、水的摩尔质量是18g;C、1mol氯的质量是71g;D、1molH2在任何情况下质量都是2g;
3、在0.5mol Na2SO4 中,含有的Na+数约是:
A、3.01×1023;B、6.02×1023;C、0.5;D、1;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是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B、物质的量就是指物质的质量;C、摩尔是表示物质粒子多少的物理量;D、物质的量适用于计量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
5、Na的摩尔质量为:
A、23;B、23g;C、23mol;D、23g/mol;
6、在下列物质中,其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
A、2.2gCO;B、3.6gH2O;C、3.2gO2;D、49gH2SO4;
7、摩尔是 的单位,1mol任何物质中所含有的粒子数约为 。
8、 ,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联系是 ,区别 。
9、填写下表:
物质的质量/g
物质的量/mol
微粒/个
280g铁原子
3.4g氢氧根离子
2mol硫酸分子
0.8mol镁原子
3.01×1023个氧分子
6.02×1024个铵根离子
10、在 C 中约含有6.02×1023C。
11、在 0.1molH2中,含有 molH。
12、NH4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它的摩尔质量为 。
13、1.5molH2SO4的质量是 ,其中含有 molO,含有 molH。
14、0.3mol氨气和0.4mol二氧化碳的质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下同),所含分子数 ,所含原子数 。
15、 gCO2气体与9gH2O所含分子数大致相等。
16、计算下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1)11gCO2 ;(2)56gCO ;(3)250gBaCl2 ;
17、计算下列物质的摩尔质量。
(1)Ar、Al、Br2
(2)KOH、Ca(OH)2、NH4NO3、FeCl3、CuSO4.5H2O
1B2D3B4D5D
7、物质的量;6.02×1023;
8、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当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时,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 1。
9、5mol铁原子;3.01×1024个铁原子;0.2mol氢氧根离子;1.204×1023个氢氧根离子;196g硫酸分子;1.204×1024个硫酸分子;19.2g镁原子;4.816×1023个镁原子;16g氧分子;0.5mol氧分子;170g铵根离子;10mol铵根离子;
10、0.012kg;-12;11、 0.2mol;12、79;79g/mol;13、147g;6;3;14、不相等;不相等;相等;
15、22;
16(1)0.25mol;(2)2mol;(3)1.2mol;
17(1)40g/mol;27g/mol;160g/mol;(2)56g/mol;74g/mol;80g/mol;162.5g/mol;250g/mol;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课时之三:物质的量
1、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A、碱性氧化物、氧化铁、FeO;B、酸性氧化物、碳酸气、CO2;C、酸、硫酸、H2S;D、盐、纯碱、NaOH;
2、下列各组物质中,组成物质粒子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0.4molO2;B、4℃时5.4mL水(水的密度为1g·cm-3);C、10g氖气;D、6.02×1023;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下列量在反应前后肯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①电子总数;②原子总数;③分子总数;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总质量;⑥物质的总能量;
A、①②③⑤;B、①②⑤;C、②⑤⑥;D、①④⑤⑥;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B、1molO2的质量是32g;C、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1mol;D、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g/mol;
5、在0.25molNa2SO4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约是:
A、1;B、0.25;C、6.02×1023;D、5×1023;
6、在一定质量的碳酸钠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B、1:3;C、3:1;D、2:3;
7、质量相等的下列物质中,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CH4;B、O2;C、NH3;D、CO2;
8、请写出由铜制取氢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分三步完成)
; ; 。
9、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A.nH2O,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如将a g该化合物加热至结晶水全部失去,剩余的残渣为bg,则n= 。
10、计算各10g下列物质的物质的量(写出计算过程)。
(1)NaOH (2)H2 (3)SO3
11、计算1mol下列物质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
(1)KCO3 ;(2)KMnO4 ;(3)Ba(OH)2 。
12、成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几种元素的质量大约是:0.8gCa、0.3gMg、0.2gCu和0.01gFe,试求四种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
13、现有0.269k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CuCl2溶液。计算:
(1)溶液中CuCl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溶液中Cu2+和Cl-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14、科学家正在研究在太空建一座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的装置,然后用激光照射添加了催化剂二氧化钛(TiO2)的水,水就能有效地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即:
2H2O=============2H2↑+ O2↑。某同学看到此化学方程式,即想到以下两点:①水在激光和催化剂TiO2的作用下,能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②每36g水可以分解成4g氢气和32g氧气。你还能想到更多吗?请将你的想法填写到下面空白中(再任写两点)。
1B2D3B4B5C6B7A
8、2Cu+O2==2CuO;CuO+H2SO4==H2O+CuSO4;CuSO4+2NaOH==Cu(OH)2↓+Na2SO4;
9、;
10(1)0.25mol;(2)5;(3)0.125mol;
11(1)48g;64g;32g;
12、Ca:Mg:Cu:Fe = 224:140:35:2
13、(1)0.2mol;(2)0.2mol;0.4mol。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课时之四:物质的聚集状态
1、14g氮气中含有的粒子数是:
A、约6.02×1023个氮原子;B、约3.01×1023个氮原子;C、约6.02×1023个氮分子;D、1mol氮分子;
2、下列物质中含氢原子最少的是:
A、1.6g甲烷(CH4);B、0.5mol氨气(NH3);C、3.01×1023个硫化氢分子;D、3.42g蔗糖(C12H22O11);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mol;B、1molH2的质量是1g,它所占的体积是22.4L/mol;C、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mol;D、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mol;
4、在下列各级物质中,所含原子数相同的是:
A、m gO2和m gO3;B、7gN2和标准状况下5.6LCO2;C、1molCO2和标准状况下22.4LH2O;D、1molSO2和22.4LH2;
5、在标准状况下。与12gH2的体积相等的N2的:
A、质量为12g;B、物质的量为6mol;C、体积为22.4L/mol;D、物质的量为12mol;
6、在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体积最大的是:
A、O2;B、Cl2;C、N2;D、CO2;
7、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微粒的 、微粒的 、微粒的 。任何1mol固态或液态物质所含的微粒数目 ,微粒之间的距离很小,但微粒的大小不同,所以1mol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往往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说,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约是分子直径的10倍,因此,当分子数目相同时,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气体分子间的 ,而不是分子本身的大小。所以1mol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气态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而气态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与外界的 、
有关。在温度、压强一定时,任何具有相同 的气体都具有大致相同的 。
8、0.5molH2与0.5molO2在标准状况下混合,则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 mol,体积是是 L,H2的体积分数是 %,O2的体积分数是 %,H2的质量分数是 %,O2的质量分数是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密度是 。
9、在标准状况下,0.5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 。
10、在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N2、CO2、Cl2、CH4、O2等五种气体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11、4 gH2与22.4L(标准状况)CO2相比,所含分子数目多的是 ;各1.5mol上述两种气体相比较,质量大的是 。
1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加以改正。
(1)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
(2)在标准状况下,某气体的体积为22.4L,则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的分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3)当温度高于0℃时,一定量任何气体的体积都大于22.4L。
(4)当压强大于101kP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小于22.4L。
13、计算下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1)2.8gCO;(2)44gCO2;(3)64SO2;(4)34gNH3;
1A2D3D4A5B6C
7、数目;大小;间距;相同;间距;温度;压强;微粒数;体积;
8、1.0;22.4;50;50;5.88;94.12;17;0.759g/L;
9、11.2L; 10、CH4、N2、O2、CO2、Cl2; 11、H2;CO2;
12、略
13、(1)2.24L;(2)22.4L;(3)22.4L;(4)44.8L;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课时之五:物质的分散系
1、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光束穿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B、胶体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C、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D、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2、相同条件下,将1体积的CO和2体积的CO2混合,混合气体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
A、1:1;B、1:2;C、2:1;D、3:5;
3、用特殊方法把固体加工到纳米级(直径为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超细粉末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浊液;
4、下列物质中,属于胶体的是:
A、淀粉溶液;B、食盐水;C、牛奶;D、碘酒;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氯化氢;B、氧气;C、硫酸钠;D、二氧化硫;
6、浊液区别于其它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A、外观混浊不清;B、浊液没有丁达尔现象;C、不稳定;D、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7、你认为硝酸钾固体、蔗糖、食盐水三者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写出它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8、(1)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
;
(2)简述区别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的方法
。
9、填写下列空白:
(1)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 到另一种物质(称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
。
(2)把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的分散系叫做浊液(悬浊液或乳浊液);把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在 的分散系叫做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的分散系叫做 。
(3)在 下能导电的 叫做电解质,例如 。无论是在水溶液还是在 ,都不能导电,这样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例如 。
10、写出电离方程式:
(1)盐酸 ;(2)氢氧化钾 ;
(3)氯化钾 ;
11、标准状况下,有N2、CO、CO2三种气体,测得它们的质量比为1: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多少?
12(1)相同质量的Na、Mg、Al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状况下,三者置换出的H2的体积比
是 。
(2)相同物质的量的Na、Mg、Al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状况下,三者置换出的H2的体积比
是 。
(3)Na、Mg、Al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状况下产生的H2的体积相等,则Na、Mg、Al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1B2D3C4A5D6D
7、硝酸钾固体;KNO3=K++NO3-;蔗糖;
8(1)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不同,胶体粒子直径在10-9~110-7m之间,而溶液粒子直径小于10-9m。
(2)让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能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是氢氧化铁胶体,无此现象的是氯化铁溶液。
9(1)分散;分散系;(2)大于10-7m;10-9~10-7m;溶液;(3)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化合物;NaCl、HCl;熔融状态下均以分子形式存在;酒精、蔗糖;
10、略;
11、11:11:14
12(1);(2)1:2:3;(3)6:3:2;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课时之一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2、分离下列各组固体混合物时,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进行的是…………( )
A.氯化钠和硝酸钾 B.铁粉和锌粉 C.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D.碳酸铵和氯化铵
3、进行分液操作时,下列仪器一定不会用到的是……………………………………………( )
A.锥形瓶 B.分液漏斗 C.烧杯 D.温度计
4、下列实验操作方法中,在混合物分离时一定要使用的是…………………………………( )
①称量 ②过滤 ③蒸发 ④结晶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③④
5、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
不溶于水,但必须与碘发生反应
不溶于水,但比水更容易溶解碘
不溶于水,且密度必须比水大
不溶于水,且密度必须比水小
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炭层,收集气体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过足量的Na2CO3溶液,收集气体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7、工业上用电解法生产烧碱的主要原料是饱和食盐水,它是将粗盐溶于水制成的。由于粗盐水中含有泥沙、CaCl2、MgCl2、Fe2(SO4)3等杂质,不符合电解的要求,因此必须进行精制。首先将粗盐水过滤除去泥沙,再用化学试剂作进一步净化处理。
(1)下列化学药品中可以选用的是(填写代号) 。
A.Ba(NO3)2 B.BaCl2 C.NaOH D.K2CO3 E.Na2CO3 F.稀盐酸 G.硫酸
(2)所选用的化学药品要按照一定先后顺序加入,按此顺序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加入的化学试剂都是稍过量的): 、
、
、 、
(3)在你设计的加入化学试剂的先后顺序中:在加入某种化学试剂之前,还必须增加一个物理除杂方法,这种化学试剂的名称是 ,这种物理除杂的方法名称为 。
要在实验室中实施这种方法,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4)经过科学论证,上述净化盐水的方案合理,又通过更加精确的实验方法对净化以后的盐水进行成分分析,发现其中CaCl2、MgCl2含量仍然超标,必须进一步降低其含量。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盐水进行过滤除杂 B.再从上述(1)中选用化学试剂除杂
C.查找资料或访问专家,采用更加先进科学的方法除杂
课时之一答案:1D 2C 3D 4B 5B 6C
7.(1)B、C、E、F (2)化学试剂加入的顺序可以是①BaCl2→Na2CO3→NaOH→盐酸,
或②NaOH→ BaCl2→Na2CO3→盐酸,或③BaCl2→NaOH→Na2CO3→盐酸。若采用③,化学方程式为:
Fe2(SO4)3+3 BaCl2=3BaSO4↓+2FeCl3 MgCl2+2 NaOH=Mg(OH)2↓+2NaCl
FeCl3+3NaOH=Fe(OH)3↓+3NaCL CaCl2+Na2CO3=CaCO3↓+2NaCl
BaCl2+Na2CO3=BaCO3↓+2NaCl NaOH+HCl=NaCl+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3)在加入盐酸之前,要将沉淀物过滤出来,否则部分沉淀将会被盐酸溶解,导致除杂失败。故答案为:盐酸;过滤;漏斗、烧杯、玻璃棒
(4)既然是上述净化盐水的方案合理,那么A、B所表达的方法都将是无效的,故应选择C。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课时之二 常见物质的检验
1、用简便的方法鉴别硫酸铜、碳酸钠、氢氧化昧三种白色固体粉末,应选用的试剂是( )
A.稀盐酸 B.紫色石蕊试液 C.水 D.氢氧化钠溶液
2、检验一瓶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下列不能作为检验用的试剂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氢氧化钡溶液 C.氯化钙溶液 D.酚酞试液
3、鉴别NaCl的最佳方法是 ( )
焰色反应为黄色,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
焰色反应为紫色,加盐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
焰色反应为黄色,加盐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
焰色反应为紫色,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某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存在NH4+
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Cl-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直接观察火焰成黄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不含K+
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存在Ag+或SO42-或CO32-或SO32-
5、有四瓶常用溶液:①BaCl2溶液,②NaC溶液,③Na2SO4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④①③② D.①④②③
6、某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 、SO42-,为了证明这两种粒子确实存在,选用的方案是:取少量的原溶液,滴加过量的 ,发现有气泡生成,再向其中加入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可以证明这两种离子存在。
7.对一份稀溶液作初步分析发现,溶液无色、澄清,其中可能含有SO42- 、Na+ 、CO32-、H+、NO3-、HCO3-、Cl-+等离子中的若干种。然后又做了如下实验,以确认这些离子是否大量存在。
①用pH试纸测溶液pH,pH试纸显红色;
②取2mL溶液,用BaCl2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生成了白色沉淀;
③对②中所得混合物充分静置后,取上层清液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溶液检验,结果又生成了白色沉淀。回答下列问题:
(1)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上 。
(2)上述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步骤是(填写代号) ,对该错误的改正方法是
。
(3)到目前为止,不能肯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
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某种品牌味精中食盐的含量。下面是该小组所做的有关实验的步骤:
①称取某种品牌袋装味精样品10.0g 放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 ;
③ ;
④用蒸馏水洗涤沉淀2~3次;⑤将沉淀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为4.90g。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补齐缺少的实验步骤。(2)若味精包装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0%。
NaCl含量≤20.0%。则此样品是否合格? (填“合格”或“不合格”)
答案:1C 2D 3A 4D 5C
6、稀盐酸 氯化钡(或氢氧化钡等)
7、(1)H+、SO42-;CO32-、HCO3- (2) ②;将BaCl2溶液改为Ba(NO3)2溶液 (3)Na+、NO3-
8、(1)②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 ③过滤 (2)合格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课时之三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1、1mol?L-1NaOH溶液的含义是 ( )
A.1L水中含有1molNaOH B.溶液中含有1molNaOH
C.1L溶液中含有40gNaOH D.将40gNaOH溶于1L水中所得的溶液
2、在标准状况下,将22.4L HCl气体溶于水制成22.4L稀盐酸,该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mol?L-1 B.0.045 mol?L-1 C.0.45 mol?L-1 D.0.5 mol?L-1
3、在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酸中,必然相等的是 ( )
A.溶质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质的物质的量 D.氢离子的物质的量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溶液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A.1:1:1 B.1:2:3 C.3:2:1 D.3:4:3
5、用NaCl、KCl、Na2SO4三种固体物质,配制1L含有0.5mol NaCl、0.16molKCl、0.24molK2SO4的混合溶液,需要这三种盐的物质的量为 ( )
A.0.32mol NaCl、0.01molKCl、0.12molNa2SO4
B.0.02mol NaCl、0.64molKCl、0.24molNa2SO4
C.0.64mol NaCl、0.04molKCl、0.24molNa2SO4
D.0.64mol NaCl、0.02molKCl、0.24molNa2SO4
6、实验室需用480mL0.1 mol?L-1CuSO4溶液,现选用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称取12.0g胆矾配制500mL溶液[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的俗名叫胆矾]
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称取12.5胆矾配成500mL溶液
7、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情况中,使溶液偏小的是( )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水 B.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滴管加水时,不小心把少量水滴到容量瓶外
8、将24.4g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其密度为1.219g?mL-1。
(1)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该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 。
(2)从上述溶液中取出10mL,其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NaOH的质量分数
为 ,溶液的密度为 ,含NaOH的质量为 ,含NaOH的物质的量
为 。
(3)将取出的10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浓度为 。
9、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填写编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导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试样后直接导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课时之三答案:1C 2B 3C 4B 5B 6D 7B
8、(1)6.1 mol?L-1 20% (2)6.1 mol?L-1 20% 1.219g?mL-1 2.44g 0.061mol
(3)0.61 mol?L-1 9、BCD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课时之四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1、V L Fe2(SO4)3溶液中含有Fe3+m g。则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A. B. C. D.
2、某学生用天平称量固体时将样品和砝码错方位置,待天平平衡时,称得样品质量为10.5g(1g以下用游码),如按正确称法,此样品质量应为 ( )
A.10.5g B.10.0g C.9.5g D.11.0g
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开始仰视液面,示数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示数为11mL,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 )
A.等于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D.无法判断
4、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合理的是 ( )
A.用25mL的量筒量取14.80mLNaOH溶液
B.用100mL的量筒量取5.20mL的盐酸
C.用托盘天平称取25.2gNaCl
D.用100mL容量瓶配制50mL0.1 mol?L-1的盐酸
5、浓度为0.50 mol?L-1的某金属阳离子Mn+的溶液10.00mL,与0.40 mol?L-1的NaOH溶液12.50mL完全反应,生成沉淀,则n等于 ( )
A.1 B.2 C.3 D.4
6、由三种正盐混合而成的溶液中,含有0.2molNa+、0.25molMg2+、0.4molCl-,则SO42-为( )
A.0.11mol B.0.3mol C.0.5mol D.0.15mol
7、下面是用98%的浓硫酸(ρ=1.84g·cm-3)配制500mL0.5 mol?L-1H2SO4溶液的操作,请按要求填空:
①把量取好的浓硫酸倒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500mL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于刻度线相切;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⑤将容量瓶塞紧,充分摇匀。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 mL。
(2)如果实验室有10mL、25mL、50mL规格的量筒,应选用 mL的量筒最好。
(3)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填序号)。
(4)若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④,所配溶液的浓度会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所配溶液的浓度会 。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应 ;
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应 。
8、某同学要确定一瓶稀硫酸的浓度,进行了下列实验:取25.00mL;硫酸于锥形瓶中,在搅拌条件下,向锥形瓶中慢慢滴加0.3000mol?L-1NaOH溶液到25.00mL时,发现NaOH过量,该同学又滴入了被滴定的稀硫酸5.00mL,恰好中和至中性。请计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课时之四答案:1C 2C 3B 4C 5A 6D
7、(1)13.6mL (2)25 (3)①④②③⑤ (4)偏低 偏低
(5)重新配制 重新配制
8、0.1250 mol?L-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课时之11:原子的构成
1、下列关于4220C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质子数为20;B、电子数为20;C、中子数为20;D、质量数为42;
2、某元素二价阴离子的核外有18个电子,质量数为32,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的中子数为:
A、12;B、14;C、16;D、18;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4、某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A、14;B、15;C、16;D、17;
5、张青莲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1991年,他准确测得I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18,被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委员会采用为新的标准值。下列关于11549In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11549In原子核外有49个电子;B、11549In原子核外有49个中子;C、11549In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15;D、11549In是In元素的一种核素;
6、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A、3种;B、6种;C、9种;D、12种;
7、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的原子A,其阳离子An+核外共有x个电子,则A的质量数为:
A、2(x+n);B、2(x-n);C、2x;D、2x+n;
8、液晶是一类新型材料,广泛用于电子、仪表产品等。MBBA是一种研究较多的液晶材料,其化学式为C18H21NO。
(1)MBB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MBBA中含有 种元素,1个MBBA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9、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微粒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质量数
(1)4019K
40
(2)
18
20
(3)
16
18
32
10、在1911年前后,物理学家卢瑟福把一束变速运动的а粒子(质量数为4的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质子粒),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地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而成的金箔,竟能让大多数а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就像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极少数的а粒子发生偏转,或被笔直地弹回。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能得出关于金箔中Au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
(1) ;
(2) ;
(3) 。
11、问答题:
(1)简述原子的构成?(2)与一般物体的运动相比,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有什么特点?(3)在多电子原子里,根据什么划分电子层?
1C2C3B4A5B6C7A
7(1)267;(2)4;41;
8、
微粒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质量数
(1)4019K
19
21
19
40
(2)3818Ar
18
20
18
38
(3)3216S2-
16
16
18
32
9(1)原子中存在原子核,它占原子中极小体积;(2)原子核带正电荷,且电荷数远大于а粒子;(3)金原子核质量远大于а粒子;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课时之10: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对化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因而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他的学说包含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等;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A、①③;B、②③;C、③;D、①②③;
2、不同元素的原子(包括离子):
A、质子数一定不等;B、中子数一定不等;C、质量数一定不等;D、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等;
3、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32He,每百吨32He核聚变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2He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42He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B、32He和42He互为同位素;C、32He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D、42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42He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4、136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36C表示的碳原子:
A、核外有13个电子,核内有13个质子;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C、质量数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D、质量数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5、已知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氧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为:
,下列原子是,与氧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氖 B、碳 C、镁 D、硫
6、据报道,最近中科院的有关专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镨元素的一种同位素23991Pa,它的中子数为:
A、330;B、91;C、239;D、148;
7、填表: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
氦
N
11
5
Cl
14
碳
8、Fe、Fe2+、Fe3+是 元素的三种粒子,它们的 数相同,它们所带的 数不相同。
9、回答下列问题:
(1)镁原子、氟原子的最外层有几个电子?(2)为什么镁形成化合物时常常表现为+2价?氟形成化合物时常常表现为-1价?(3)镁原子和氟原子形成氟化镁时,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怎么变化?
1D2A3B4D5D6D
7、略;
8、铁;核电荷数;电荷;
9、(1)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氟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2)镁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达到稀有气体(Ne)的8电子结构,氟原子易得到1个电子也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镁在形成化合物时常表现为+2价,而氟则为-1价。(3)形成氟化镁时,1个镁原子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转移给2个氟原子,使每个氟原子的最外层各增加1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高一化学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正确选项)
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A.CuSO4+H2S=CuS↓+H2SO4 ;B.2FeCl3+Cu=2FeCl2+CuCl2
C.Cu2(OH)2CO32CuO+CO2↑+H2O;D.4Fe(OH)2+O2+2H2O=4Fe(OH)3
2、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且矿石的品位很高。若以“RE”代表稀土元素,可以通过向Re的稀溶液中加入粉末状Na2SO4使稀土转为沉淀而加以提取。其反应为:RE2(SO4)3+Na2SO4+xH2O=RE2(SO4)3·Na2SO4·xH2O↓(x=1,2).关于该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的沉淀反应为复分解反应;B.该反应一定是在强碱性溶液中进行
C.反应生成的沉淀物是复盐(由一种酸根离子和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离子生成的盐)
D.产生沉淀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3、下列变化中,同种元素价态变化与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3NO2+H2O=2HNO3+NO;B、CaH2+2H2O=Ca(OH)2+2H2↑;
C、H2+CuO==H2O+Cu;D.、5NH4NO3=4N2+2HNO3+9H2O
4、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A.Na2CO3→NaOH;B.CaCO3→Ca(OH)2;C.NaNO3 →NaCl;D.FeSO4→CuSO4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任何纯净物都含有相同的原子数;B.1molO2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C.1mol水中含有8mol电子;D.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mol-1;
6、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HNO3;B.Cl2(Cl2+H2OHCl+HClO);C.NH4NO3;D.SO2
7、跟2.8g N2含有相同分子数的下列物质是:
(A)16g氧气;(B)0.1mol甲烷分子;(C)3.6g水;(D)3.01×1022个磷酸分子;
8、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9、如果1g水中有m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A.m/9 B.9m C.2m D.m/2
10、已知15gA物质和10.5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2gC、1.8gD和0.3molE,则E物质的摩尔质量是:
A.100g/mol;B.111g/mol;C.55g/mol;D.55g;
11、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合物X受热分解:2X=A↑+2B↑+4C↑,测得反应后生成的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11.43。则在相同条件下,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1.43 ;B.22.86; C.80.01 ;D.160.02
12、将1.5g两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反应完全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1.12L。则两种金属可能是:
A.Mg,Cu;B.Zn,Cu;C.Al,Na ;D.Mg,Al;
13、V2O3和V2O5按不同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可按计量完全反应。今欲制备V8O17,则V2O3和V2O5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
A.1:2 B.2:1 C.3:5 D.5:3
14、某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氮的氧化物是:
A.N2O;B.NO;C.NO2 ;D.N2O5;
15、下列各物质中,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3.01×1023个N2;B、1molO2;C、0.05molHe;D、4gH2;
16、1gO2含有m个氧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可表示为:
A、m/32;B、m/16;C、32m;D、16m;
17、A、B容器分别贮存有氨气和氢气,若它们所含氢原子个数相等,则两气体的质量之比为:
A、3;2;B、2:3;C、17:3;D、17;2;
18、将58.5gNaCl溶于100mL水中,再加水稀释成1L,从中取出10-mL,这10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mol.L-1;B、0.1mol.L-1;C、0.01mol.L-1;D、10mol.L-1;
19、实验室欲配制1mol.L-1H2SO4溶液,下列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容量瓶;B、托盘天平;C、胶头滴管;D、量筒;
20、a L 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 bmol,则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3b/2a mol.L-1;B、2b/3a mol.L-1;C、2b/a mol.L-1;D、3b/a mol.L-1;
2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空气;②矿泉水③盐酸;④酒精;⑤生铁;⑥溴水;⑦重水;
A、③⑤;B、②④;C、④⑦;D、③④;
22、标准状况下,等体积的两容器中,分别充满由质量数为14的N、13的C、18的O三种原子构成的CO、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和电子数;B、含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中子;C、所含分子数和质量都不相等;D、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原子和中子;
23、下列分离方法中,使用不妥的是:
A、分离食盐中的泥沙(过滤);B、从KNO3与NaCl的混合物中获取KNO3(结晶);C、分离水和酒精的混合物(蒸发);D、从溴水中获取Br2(萃取、分液);
24、下列试剂中,一次就能鉴别出CuSO4、NH4Cl、KNO3三种溶液的是:
A、AgNO3溶液;B、BaCl2溶液;C、NaOH溶液;D、CuCl2溶液;
25、下列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与50mL 1mol.L-1氯化铝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A、150mL1mol.L-1氯化钠溶液;B、150mL3mol.L-1氯化钾溶液;C、75mL2mol.L-1氯化铵溶液;D、50mL1mol.L-1氯化铜溶液;
二、填空题:
26、0.5mol H2SO4 的质量是_______g,含______个分子,含______mol氧原子,能和___molNaOH完全反应,该硫酸所含氢元素的质量与___mol H3PO4或____ g HCl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相同.
27、已知CO和CO2的混合气体14.4g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为8.96L。则该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_____g,C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28、在25℃、101kPa条件下,将15L O2通过10L 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1)若剩余气体体积是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V(CO)=__L V(H2)=__L
(2)若剩余气体体积是a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V(CO):V(H2)=_____
(3)若剩余气体体积是aL,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9.一瓶溶液里可能含有OH-、Cl-、NO3-、CO32-和SO42- 五种阴离子中的某几种,现分别取溶液少许分装于两支试管里,做以下实验,并观察到相应现象如下:
向第一支试管里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第二支试管里加入足量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并将滤液移入第三支试管,向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逐渐消失,并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立即产生混浊。
向第三支试管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无现象。
根据上述现象,判断溶液中肯定含有 离子,不含
离子,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为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30、将空气与CO按5:1体积比混合,跟足量的赤热焦炭反应。
(1)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若反应前后的温度相同,求反应后所得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
31、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XO2和YO2气体。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mL,密度为2.56g/L,则:
(1)反应前O2的体积是_______
(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
(3)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为3:16,则X、Y分别为_____和______(填元素符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C
A
A
B
D
B
A
B
C
C
A
C
B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C
C
A
B
A
C
D
C
C
B
26、49,3.01×1023,2,0.333,36.5
27、5.6,0.2
28、(1)V(CO)=5L V(H2)=5L
(2)V(CO):V(H2)=(a-10)/(20-a)
(3)10
29、肯定含有OH-,CO32-,不含Cl-,SO42-,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为NO3-
30、(1)2C+O22CO(C+O2CO2 C+CO22CO)
(2)3/7=42.9%
31、(1)672mL
(2)76g/L
(3)C和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