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教学建议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3 教学建议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7-08-24 23: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专题三从矿物到基础材料浙江省台州中学 徐营华2007.8台州市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
必修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Email:paifu8798@sina.com一、核心知识
金属(铝、铁、铜)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硅及其化合物二、本单元内容的呈现形式 学习目标 一、课标要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1中规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课标落实于本专题的教学目标第一单元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1.了解地壳中铝元素的含量,知道铝元素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了解工业上从铝土矿获得铝的方法,从金属铝冶炼方法的变化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知道铝、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了解铝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知道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分别是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4.通过相关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5.尝试采用联想、类比等方法学习新知识,学习构建知识结构的常用方法。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1.了解自然界中铁、铜的存在形式及常见的冶炼方法。掌握高炉炼铁、湿法炼铜的化学原理。体会铁、铜的冶炼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
2.掌握Fe2+、Fe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2+与Fe3+。系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在“实验一反思一再实验一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列表比较和图示联系的方式,在了解、掌握Fe2+、Fe3+的性质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
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
1.了解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了解硅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密切关系。
2.知道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硅制品在高科技信息产业中的应用。
3.认识单晶硅的使用给现代人类文明进程所带来的重大影响。激发学生研究、发现新材料的意识。教材知识比较及衔接1.新旧教材比较
结构→性质→用途与制法 工业制备→性质→应用 弱化了元素自然族
覆盖面上与现行教材差别不大
组织线索、内容的选取以及深广度、学习的重点和方式等方面有较大变化
更重视在社会生活背景下认识有关物质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应用,而原大纲则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介绍。2.各版本教材比较 (知识的呈现形式)2.各版本教材比较 (核心知识的处理)3.教材知识的前后联系初中科学中与本单元相关知识 酸、碱的概念及通性 明矾的组成,复盐的概念(阅读)金属的用途和性质(包括金属的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金属与酸、氧气反应,金属间置换反应,铁与硫的反应等)湿法炼铜的原理(阅读),还原法冶炼铁、铜的原理(包括用
C、CO、H2还原氧化铜, CO还原氧化铁等)金属材料及合金的性质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
新型材料(半导体材料、光纤材料)将在后续模块继续涉及的知识3.教材知识的前后联系必修2
元素周期律 铝、硅的性质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电解铝,铜的电解精练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电路板的制作
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电解法制铝,铜的电解精练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盐类水解 选修——化学与技术
镁和铝的冶炼 铝的冶炼
腐蚀加工技术 电路板的制作
改变材料的组成 合金
硅酸盐材料和特种陶瓷
提高材料的纯度 硅的提纯选修——化学与生活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明矾净水
金属材料 铝、铁、铜的性能,合金,金属防腐
无机非金属材料
水泥、玻璃、陶瓷生产原料、生产工艺的原理和应用
光导纤维的制造和应用课时分配建议 知识点教学实施建议(第一单元)知识点教学实施建议(第一单元)一、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1.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
2.氧化铝的两性介绍
3.铝合金、氧化铝的用途
二、铝的氢氧化物
1.氢氧化铝的两性
2.明矾的净水作用
三、铝的性质
1.铝的化学性质
2.铝的钝化
3.铝热反应
建议:本单元的核心知识是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结束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后,应该对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归纳,了解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点教学实施建议(第二单元)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1.自然界存在的铁、铜的形式及其矿石的主要成分
2.炼铁的原理
3.生铁和钢
4.铜的冶炼
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1.铁、铜的物理性质与应用
2.铁、铜的化学性质
3.Fe2+ 、Fe3+ 的转化
4.Fe2+ 、Fe3+的检验
知识点教学实施建议(第二单元)知识点教学实施建议(第三单元)一、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
1.常见硅酸盐矿物的组成及写法
2.硅酸钠的性质
3.水泥、玻璃的原料、成份
二、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
1.二氧化硅的性质与用途
2.工业上硅的制法
3.硅的性质与用途知识点教学实施建议(第三单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深刻体会教材设计意图,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2.以学生为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
3.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
4.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活动
5.注重实验的作用
6.合理运用教材中的各种栏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元素的存在单质的制备单质的性质实际应用化合物性质学生直接经验生活生产实际从教材线索到教学线索弊利可持续发展的思 想1.深刻体会教材设计意图,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2.以学生为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 与初中科学的相关知识的结合与前面专题中相关知识的联系例: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的概念教学案例:3-1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教材线索——从矿物到基础材料认知线索——从已知推测未知溶解过滤酸化过滤灼烧电解铝土矿残渣NaOH溶液铝二氧化碳滤液H2O从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设计思路铝及其合金的应用 展示现代制铝工艺流程 介绍铝的制备史料:1827年德国化学家武勒将氯化铝和金属钾放在铂坩埚中密封加热,发生剧烈反应,待冷却后将内容物放进水中得到铝粉。 如何将化合态的铝变成铝单质(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 导出铝的物理性质 3.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严格控制必修课程知识内容的深广度与进度,排除原教材知识体系的影响,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记任意拓展,脱离教科书的主线。
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目标指向学生学习最终达到的最低水平;一项学习目标的达成,不要求一步到位,倡导通过多次的学习,螺旋上升,逐步实现。例:氢氧化铝的性质教学(分层次进行) Al(OH)3的两性、用途及用Al3+或AlO2-制备Al(OH) 3用Al制备Al(OH) 3Al3+与AlO2-反应制备Al(OH) 3定量计算、图象分析例:Fe2+和Fe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教学Fe2+Fe3+还原剂:Cu 、Fe氧化剂:氯水 、双氧水4.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同步发展。 例:氢氧化铝的性质教学(实验探究) 从氧化铝的两性类比推测氢氧化铝的两性实验探究1:氢氧化铝的两性。实验探究2:氢氧化铝的制备。实验探究3:氢氧化铝的用途。讲授式教学——硅与信息材料各种硅酸盐矿石光导纤维沙子、石英、水晶、硅藻土等陶瓷 玻璃 水泥集成电路高纯硅用生动实例:讲述硅是普通而又丰富元素硅酸盐组成及硅酸钠硅酸盐产品的原料及生产古老的陶瓷文化与现代硅谷文化融为一体5.注重实验作用(体验、探究)新课程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主要从实验现象出发分析物质的性质,因此,实验对于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增加的实验:明矾的净水作用、铝热反应、
氯离子对氧化膜的破坏作用、硅酸钠与盐酸反应可改进的实验:铝的耐腐蚀性6.合理运用教材中的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