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快乐读书屋 四沙漠升起蘑菇云目 录大漠升起蘑菇云 同学们,1964年16日15时,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件事让中国人民感到自豪和骄傲,今天,我们就走进那惊心动魄的时刻。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在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实现了第一次核实验。 1955年初,中国开始创建核工业。当时,毛主席说:“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事实也证明毛主席说的没有错,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也改变了世界形势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资料宝库 àn dàn pī lì é zhà qīng dàn lǒng duàn黯淡 霹雳 讹诈
氢弹 垄断字词乐园泊bó(停泊)pō(湖泊)设置-安置 维护-维持
强烈-猛烈 空旷-空阔
震惊-震撼 庄严-严肃
黯然失色—相形见绌永远-暂时 维护-破坏强烈-微弱 震惊-震撼 庄严-轻浮
黯然失色—光彩夺目
黯然失色: 欢呼雀跃:震惊: 傲然:高傲不屈的样子。比喻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高兴地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 令人震动而惊异。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思考:中国第一次核试验发生在什么时候? 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课堂点拨(1)细读描写爆炸时惊心动魄的场景,找一找关键词语概括。
(2)作者以视觉、听觉、感觉几个角度入手,真实地再现了原子弹爆炸时的磅礴的气势。“读”中悟 这多角度全方位的描写使画面更加逼真,更显活力。让我们看到了——?
听到了——?
感受到了——?“读”中悟
随着一枚红色按钮被按下,罗布泊的上空出现了一道强烈的闪电,接着,一个巨大的火球从戈壁深处翻滚着升腾而起。它的光芒是那么强烈,就连天空中的太阳也显得黯然失色了。很快,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像是晴天霹雳滚过人们的头顶,紧接着,裹挟着沙石热浪的冲击波,像狂飙一样扫荡着无边无际的戈壁。巨大的火球翻滚升腾冲上高空以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蘑菇状烟云。重点语句
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证明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力,同时也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不是弱者,中国从此站了起来了!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了全世界,对维护世界和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人民饱受战争的创伤100多年来,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地区使用核武器,我们研制原子弹不是为了战争,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美国发动核战争的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给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以极大鼓舞。 体会感受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味着什么? 作者生动的描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希望同学们在写作时,也能运用这种写法,使你文章更加形象,更加传神。如:随着灯钮的闪烁,一位军官用洪亮的声音报数:“9、8、7、6、5、4、3、2、1,起爆!”随着一枚红色按钮被按下,罗布泊的上空出现了一道强烈的闪电,接着,一个巨大的火球从戈壁深处翻滚着升腾而起。写法宝典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本文记叙了一件让中国人永远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歌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们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肯定了我国人民为世界科技革命做出的贡献,也表明了我国维护和平的愿望。我的感悟“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拓展延伸目 录中国魔稻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资料宝库 “民以食为天”,我国培育成功的一种高产水稻——杂交水稻,被称为中国魔稻,这一成功,为我国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瞩 目 尘 埃 贡 献 辉煌
zhǔ mù chén āi gòng xiàn huī huáng字词乐园 “中国魔稻”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叫它“魔稻”?人们对中国魔稻----杂交水稻,有着怎样的评论? 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许多国家正在为粮食短缺的问题而苦恼的时候,一种高产的水稻品种——杂交水稻,在中国培育成功了。这种杂交水稻问世以后,很快就被五大洲的二十多个国家引种,大幅度地提高了这些国家的粮食产量。国外还有人评论说:“杂交水稻是中国人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之后,创造的又一个奇迹。”交流感受它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杂交水稻研究是公认的世界难题。虽然从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的科学家就相继开展了研究,但是都没有获得成功。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就瞄准了这个世界难题,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一般人都认为水稻很难杂交,因为它的雄蕊和雌蕊长在同一朵花内,一旦开花就自己受粉了。要使不同稻种杂交必须培育一种雄蕊退化,靠自己的花不能受粉的母本,才能进行杂交。1964年6月下旬的一天,袁隆平终于在一块稻田里,发现了他几年来一直在苦苦寻觅的那种神奇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于是,他马上将这宝贵的稻株用布条做标记,并精心地加以培育。经过他和助手们6年的选育,用一千多个品种,进行了成千上万组杂交组合试验,终于攻克了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几年来、苦苦寻觅、6年、一千多个品种、成千上万” 体会实验的艰辛课堂点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怎样的难题? 杂交水稻同其他水稻相比,每公顷可以增产1.6吨。我国农村从1976年开始推广种植以来,到1996年已经累计增产三亿多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粮食的产量,使我国的水稻单产和总产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本文介绍了中国水稻专家培育杂交水稻的经过和贡献,表现了袁隆平不畏困难、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高度赞扬了袁隆平对中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主题概括 写作特点 巧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列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使其抽象变为直观,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可以使文章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杂交水稻 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
水稻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主要表现在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方面,因此,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一直是育种家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水稻属自花授粉植物,雌雄蕊着生在同一朵花里,由于花很小,而且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因此很难用人工去雄杂交的方法来生产大量的第一代杂变种子,所以长期以来水稻的杂种优势未能得到应用。拓展延伸七彩课堂 伴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