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必修I(浙江省舟山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必修I(浙江省舟山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3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7-09-06 23:34:00

文档简介

课题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课型:新课
教学目的: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4、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方法:
实践、讨论、交流、练习
课前准备:
物品:空气、食盐水、碳酸钙悬浊液、汽油和水、蔗糖、铁、碘、NaOH、硫、
CuSO4·5H2O晶体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的,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 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比。
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分法,
举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可以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
按职业分: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
同样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物质的分类
ppt 展示
按照物质的属性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
根据导电性能,分为;
根据盐的溶解性,分为 ;
根据存在状态,分为 ;
[学生活动]完成ppt内容
[师]在化学的研究中最常见是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
好现在我这里有这么些物质——ppt展示物质,同时展示具体实物。
请一位同学上来先将这些物质根据组成分为两大类
[师]评价分类结果,再追问这两类能不能再分下去呢? 再请一位同学上来分类。
[师]根据学生分类结果教师总结根据组成分类。
Ppt 展示课本p3 图1-2
[问题解决]见ppt
[师]分类方法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和学会使用,以提高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师]在化学研究中,经常要寻找甚至创造新的物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需要去探寻各种物质之间的转化。我们以初中所学知识为基础一起回忆一下各物质之间的转化,特别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
[板书]2、物质之间的转化
[问题解决] KOH属于碱、CO2和SO2是非金属氧化物。请写出足量KOH溶液分别于CO2、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见ppt 两位同学上来板演教师检查学生书本。
[师]这个问题反应的是碱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了盐和水。实际上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还存在着很多的转化,请同学们根据所学讨论的知识完成下表见ppt
[交流与讨论]
物质的转化类型
实例
1、单质→化合物
氢气生成氯化氢
2、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
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钠
3、酸→盐
盐酸生成氯化钠
4、盐→氧化物
碳酸钙生成氧化钙
5、非金属氧化物→酸
三氧化硫生成硫酸
6、碱→盐
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
7、单质→单质
碳生成铁
8、化合物→单质
氯化钠生成钠
[学生活动]8个小组各写一个方面。
[小结]好,我们来总结一下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见ppt
[师]总结以上转化进行实例分析 见ppt
现有Ca、CaO、Ca(OH)2、CaCO3、CaCl2等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情况如何?试说出你的思路。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可能的装化,学生并写出相关方程式
[学生活动]完成方程式,教师点评。
[师]我们来看这些方程式,它们都有各自的形式,根据这些形式,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板书]3、化学反应分类
(1)根据反应的形式分
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师]在同学板演的基础上,指明反应类型,并让学生完成课本表1-2
[整理和归纳]解决课本p5 2、(1) (2)
[提问]是否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归为这四类反应呢?
[ppt展示方程式]
4HCl + MnO2 === MnCl2 + Cl2 + 2H2O
[师]显然这四类反应不能分类所有的化学反应,因为它只是从形式上分类,没有挖掘其本质。请同学将这条反应的化合价标出来,并将黑板上上这些方程式的化合价表出来。寻找化合价的变化。
[小结]我们把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称为为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2、根据化合价变化分
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将黑板上的反应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类
注意:氧化还原是同时,不是单纯的氧化反应和单纯的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的关系
[小结]……
作业:1、请写出酸、碱、盐至少三种(名称和化学式都要写出来)
2、写出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各2条并指明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课件16张PPT。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按照物质的属性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
根据导电性能,分为 ;
根据的溶解性,分为 ;
根据存在状态,分为 ;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可溶、微溶、难溶固体、气体、液体 [交流与讨论] 请将下列物质根据其组成分类空气、食盐水、铁、汽油和水、蔗糖、碘、NaOH 、碳酸钙悬浊液、CuSO4·5H2O晶体、硫空气、食盐水、
碳酸钙悬浊液、汽油和水铁、蔗糖、碘、NaOH 、CuSO4·5H2O晶体、硫空气、
食盐水、碳酸钙
悬浊液、汽油和水
铁、碘、硫蔗糖、NaOH 、CuSO4·5H2O晶体铁碘、硫蔗糖NaOH 、
CuSO4·5H2O晶体[小结]物
质混合物纯净物均匀混合物如溶液、空气非均匀混合物如悬浊液、乳浊液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如:Cu、Fe、Ag等如:S、I2、O2等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酸碱盐氧化物其他[问题解决]有以下物质
A、Na B、Cl2 C、FeCl3溶液 D、稀硫酸
E、硫酸 F、CaCO3 G、CaO H、NaOH I、葡萄糖
J、HCl K、盐酸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E、F、G、H、I、JC、D、KA、BE、F、G、H、I、J[问题解决]
KOH属于碱、CO2和SO2是非金属氧化物。
请写出足量KOH溶液分别于CO2、SO2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交流与讨论] 请根据所学完成下表[小结]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碱盐氧气氧气[实例分析]电解熔融的氯化钙可以得到单质钙和氯气,钙燃烧可以得到氧
化钙请根据已学知识完成下列可能的转化,并写出相关的方程式。CaCO3CaOCa(OH)2CaCl2Ca1234567891、CaO + CO2 ==== CaCO32、CaCO3=== CaO + CO23、CaO + H2O === Ca(OH)24、2Ca + O2 === 2CaO5、CaCl2 === Ca + Cl26、CaO + 2HCl === CaCl2 + H2O7、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8、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9、Ca(OH)2 + CO2 === CaCO3 + H2O 高温点燃电解化合分解化合化合分解复分解复分解复分解复分解非非非是是非非非非问题:是否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归为这四类反应呢? 4HCl + MnO2 === MnCl2 + Cl2 + 2H2O ?+4+2-10作业:
1、请写出酸、碱、盐至少三种
(名称和化学式都要写出来)
2、写出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各2条
并指明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3、《化学作业本》p1-3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某物质经分析知,其中仅含一种元素,此物质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补充练习]举反例 如O2 和O3混合,所以选A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参加
C、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有单质 A: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很多,
但很多不是中和反应,如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B:正确 C:举反例证明如 2KClO3=== 2KCl + O2 D:举反例证明如 CaCO3=== CaO + CO23、按下列要求各写出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1)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成一种碱性氧化物和一种酸性氧化物的分解反应_______
(3)有硝酸银参加反应生成硝酸铜的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
(4)生成两种沉淀的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a(OH)2+ CuSO4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是既得氧又失氧的反应B、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是否有
化合价的升降C、氧化和还原是独立存在的,一个反应是氧化反应,就不可能是
还原反应。D、氧化和还原是同时存在的,发生氧化反应的同时必然会发生
还原反应。B、D课件3张PPT。知识回顾1、物质的量是将一定数目的微粒进行打包处理,多少个
微粒打成一包,我们称为1mol?2、1mol的数目科学家是怎么规定的?3、为什么规定0.012kgC-12所含的原子数为1mol呢?而
不规定1000个或10000个为1mol?原因很简单,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发现规定0.012kgC-12所含的原子数为1mol后,1mol任何原子
的质量(以g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量?发现规律[思考]1mol 分子的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有什么关系? 1mol 分子的质量(以g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 [思考]那么1mol离子的质量呢? 以为电子质量太小,所以可以忽略不记,故那么1mol离子的质量
(以g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其离子式量。(见课堂联系1-(7)(8)
作业:完成学案剩余部分内容课件5张PPT。例1、
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
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④它们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
A.①④ B.②③ C.④③ D.①②③④D例2、
相同质量的O2和O3,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
分子数目之比________;
原子数目之比________3:23:21:1例3.实验室我们用加热KClO3的方法制备氧气,请问制得16g氧气,
需要多少摩尔KClO3,同时生成多少克KCl?例4.在实验室做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我们将反应生
成的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溶液,得到了10g白色沉淀,问被
还原的氧化铜有多少g ?例6
(1)3mol NH3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____________mol H2O分子
中所含质子数相等。
(2)已知16克A和2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mol C和31.67克D,
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3)若1g水含有m 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用含m的代数式
表示为_____
3108g/mol9m mol-1班级:高一( )班 姓名: 学号:   成绩:
高一化学教学案一体化――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问题导读】(预习教材,提取教材关键信息,记下发现的问题,准备参与“合作探讨”)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
2.微粒数、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如何?
【主干知识】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 之一,它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其符号为 ,单位是 。
(2)摩尔基准的确定:
摩尔是 ________的单位,
(3)摩尔的使用范围
(4)阿伏加德罗常数:科学上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符号 ___表示,通常使用近似值 来计算,1mol任何粒子的集合体中的微粒数都约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
(5)物质的量( )、物质所含的微粒数(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的关系:
【课堂练习1】
(1)1mol碳原子含有 个碳原子(2)1mol氧气含有 个氧分子
(3)1mol硫酸含有 个硫酸分子 (4)1mol氢气含有 个氢原子
(5)1molSO42-可表示为 NA SO42- ,所含电荷数为 NA、 个。
【课堂练习2】说出下列符号的含义
(1)2H (2)2molH (3)2molH+ (4)2molH2
用符号表示
(1)2摩尔水 (2)5摩尔硫酸根离子
【课堂练习3】
(1)3.01×1023个氢原子,合多少摩尔?则其氢气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5mol的氧气中有多少个氧分子?(3)N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课堂练习4】
(1)0.5mol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
(2)2mol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 个氢原子
*(3)1个水分子中有 个电子,1 mol的水分子中有 个电子
【精彩例题】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B.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
C. 6.02×1023mol-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D.科学上规定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合体为1mol
【达标提高】
一、选择题
1.摩尔是( )
A.物质的数量单位 B.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
C.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 D.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B.0.012kgC-12 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
C.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3.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g碳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0.012kgC-12中所含的原子数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6.02×1023 mol-1
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近似值为6.02×1023 mol-1
4.0.5mol Na2SO4中所含的Na+离子数为( )
A.3.01×1023 B.6.02×1023 C.0.5 D.1
5.下列数量的各物质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
A.1mol HCl B.3.01 x 1023 个水分子 C.12g 12C D.0.5mol CH4
6. 下列物质中,与0.3molH2O含相同氢原子数的物质是( )
A、0.3moLHNO3 B、3.612×1023个HNO3分子C、0.1moLH3PO4 D、0.2moLCH4
7. 1mol Na转变为Na+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
A、3.01×1023 B、6.02×1023 C、1.204×1023 D、6.02×10—23
*8.某盐的混合物中含有0.2mol Na+、0.4mol Mg2+、0.4mol Cl-,则SO42-为( )
A、0.1mol B、0.3mol C、0.5mol D、 0.15mol
*9.在一定质量的碳酸钠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 B、1:3 C、3:1 D、2:3
10.下列哪种物质所含原子数与0.2molH3PO4所含原子数相等( )
A.0.4molH2O2 B.0.2molH2SO4 C.0.4molHCl D.0.3molHNO3
*11.a molH2SO4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
A.a/4b mol-1 B.b/4a mol-1 C.a/b mol-1 D.b/a mol-1
12.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
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④它们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
A.①④ B.②③ C.④③ D.①②③④
班级:高一( )班 姓名: 学号:   成绩:
物质的量(第二课时)
【问题导读】(预习教材,提取教材关键信息,记下发现的问题,准备参与“合作探讨”)
1.什么是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2.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意义是什么?
【主干知识】
二、摩尔质量
mol微粒质量与微粒式量的关系
(2)摩尔质量定义

符号: ;表示: , 单位:
(3)摩尔质量与物质式量的关系:
【课堂练习1】
(1)1molH的质量是 (2)1molN的质量是_________
(3)1molS的质量是 (4)1molNa的质量是_________
(5)1molH2O的质量是 (6)1molNaOH的质量是_______
(7)1molNa+的质量是 (8)1molOH-的质量是
【课堂练习2】
(1)Na的摩尔质量 (2)NaCl的摩尔质量
(3)Na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它的摩尔质量为
(4)0.01mol某物质的质量为1.08克,此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课堂练习3】
(1)1.5mol的氧气的质量是
(2)1.5mol的硫酸的质量是
(3)10克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4)10克H2的物质的量为
【课堂练习4】
(1)已知水的质量为54克,则此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目为 个
(2)3.01×1023个H2分子,其质量为 克
【 精彩例题】
例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Na的摩尔质量为23g
Na的摩尔质量为23
Na的摩尔质量为23g·mol-1
Na的摩尔质量为2.3×10-2kg·mol-1
【达标提高】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B.2mol NO和2mol NO2含原子数相同
C.等质量的O2和O3中所含氧原子个数相同
D.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碳原子数相等
2.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它们之间的关系错误的是( )
A.所含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C.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 D.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
3.如果2g甲烷含有x个分子,那么22gCO2中所含分子数是( )
A.x B.4x C.0.5x D.3x
4.1g O2和1g O3中( )
A.所含分子数相同 B.所含原子数不同
C.所含原子数相同 D.1g O3中所含分子数较多
5.0.2g H2、2.4g C、19.6g H2SO4、19.5g Zn,它们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依次为( )
A.2:1:2:3 B.1:2:2:3 C.2:1:1:3 D.3:1:2:2
6.下列物质中质量最大的是( ),分子数最多的是( )
A.64g SO2 B.3.01×1023个N2分子
C.0.75mol H2SO4 D.4g NaOH
7、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
A、CH4 B、N2 C、CO D、O2
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硝酸的摩尔质量63g B.1mol CO的质量是28g
C.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1mol D.铁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填空题
9.填写下列表格:
物质
分子数
质量(g)
物质的量/mol
摩尔质量(g/mol)
氧气
16
硫酸
3.01×1023

2
10.4.5g水与 g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 ,其中氢原子数之比是 。
11. 0.3mol氨气和0.4mol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下同),所含分子数______________,所含原子数____________。
课题2 物质的量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1、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2、通过物质的量这一联系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的物理量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地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3、培养严谨科学、乐于探索的作风,务实求真,树立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方法:讲解、推理、启发、练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课前准备:课题2 物质的量.ppt
课题2 物质的量学案1.doc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问题]如何称1粒米的质量?工具是托盘天平(假设每粒质量一样)
[讨论得出]可以先称100粒的质量再除100,也就说先称一定数目集合的质量。
[师]生活为了统计方便经常性得使用这样的打包计算,比如一打筷子(12根),一箱双鹿纯清(24听),在化学领域我们研究的微观粒子,我们可能一个一个去数吗?显然不科学,所以也需要打包处理,即用集合的方法处理。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板书]物质的量
[过渡]什么是物质的量呢,它如何将微观粒子打包集合呢?
[板书]1、物质的量
[讲解]就像长度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用来表示物体的冷暖程度一样,物质的量可以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它的符号是n(小n),它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物理量之一,使用的时候四个字不能分开(这四个字是个完整的整体)。它的单位是摩尔,符号mol,简称摩。(边讲边板书)
[板书]一、物质的量
1、一个物理量,符号n,单位摩尔(mol)
[幻灯片展示] 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物理量。
物理量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 米 m
质量 千克 kg
时间 秒 s
电流 安培 A
物质的量 摩尔 mol
温度 开尔文 K
发光强度 坎德拉 cd
[讲解]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物质的量是和长度等一样是一个物理量。
[过渡]既然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那么物质的量的一个单位即1mol表示的粒子数目是多少呢?。
[学生阅读]1分钟
[问]1摩尔粒子的数目大约是多少?
[生]约为6.02 x 1023个
[问] 6.02 x 1023 个是根据什么为依据得出来的
[生]以0.012kg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依据得出
[师]Good!由此我们得出结论
[板书]
2、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等于0.012kg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 x 1023个
[讲解]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也叫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因为它对6.02 x 1023这个数目的测得有这重要的贡献,所以以他的名字来表示1mol粒子的数目,以示纪念。化学上,我们用NA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单位是mol-1,它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目,其数值近似等于6.02 x 1023
[板书]
3、1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是NA,单位是mol-1
[师]在平常的练习中,我们通常用6.02 x 1023这个数值来代替阿伏加德罗常数
[问题解决1]
p7 学生总结并得出物质的量、阿付加德罗常数、微粒数目之间的关系式
[板书]
4、公式 n=N/NA
完成学案
[课堂练习1]
ppt展示
[思考]1mol氢含多少个氢原子?
a、6.02 x 1023 b、2 x 6.02 x 1023
[师]为什么回有不同的答案呢?因为没有指明粒子的种类这个氢是指氢原子呢?还是指氢分子?所以用物质的量表示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具体指明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否则将表述不清。
学案
【课堂练习2】
[讲解并板书]
5、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等)的种类
[讲解]摩尔是一个巨大数量粒子的集合体,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现在我们再来看学案上的几个练习
[问]大家初次接触物质的量这个概念,感觉读起来是不是非常别扭。这就像我们小时侯初学用筷子,起初很别扭,但经常用,每天用,很快就得心应手了。物质的量这个概念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就像筷子对于我们中国人的吃饭一样,随着我们的进一步深入,物质的量重要性会体现得更充分。
[小结]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单位是摩尔,它表示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物质的量为1mol的物质含有阿副家德罗常数个粒子,近似含有6.02×1023个粒子
[幻灯片展示作业]
作业:
学案上剩余的练习
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1、一个物理量,符号n,单位摩尔(mol)
2、1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 x 1023个
3、1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是NA,单位是mol-1
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等)的种类
5、n=N/NA
教后记:教后记:
课件5张PPT。物质的量如何称1粒米的质量?
工具---托盘天平
假设每粒米质量一样先称量100粒米的质量
再除以100
以集合的观念
处理问题微观上我们把
大量微粒集合
起来统计物质的量
如1打筷子(12根),
1箱双鹿纯清(24听)
物理量 单位名称 单位符
长度 米 m
质量 千克 kg
时间 秒 s
电流 安培 A
物质的量 摩尔 mol
温度 开尔文 K
发光强度 坎德拉 cd[信息拓展]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思考]1mol氢含多少个氢原子?a、6.02 x 1023 b、2 x 6.02 x 1023作业:完成学案剩余的内容课题2 物质的量(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
[问]联系物质的量和微粒数目的公式是什么?
n=N/NA
[问]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师]这条公式是用来联系粒子的数目与物质的量、以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知道了物质的量就可以知道粒子的数目,同样知道粒子的数目就可以知道物质的量。所以以后我们都要习惯用物质的量来描述微粒的数目。
[校对学案练习]
[校对学案习题]
[新课引入]
[ppt展示] 知识回顾
1、物质的量是将一定数目的微粒进行打包处理,多少个
微粒打成一包,我们称为1mol?
2、1mol的数目科学家是怎么规定的?
3、为什么规定0.012kgC-12所含的原子数为1mol呢?而
不规定1000个或10000个为1mol? (指出1molC-12质量正好和它的原子量数值一样)
原因很简单,为了方便计算。
[师]怎么个方便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师]一瓶矿泉水,请大家数出其中有多少个水分子?能否数得清楚?(约×1025)
[师]10亿人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年才数清楚。显然如果我们一个一个数是不可能,不现实的,那么我们能不能知道一瓶水中有多少水分子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只要称出水的质量就可以知道含有的水分子的数目。那么联系水分子的数目和水的质量之间的桥梁,就是我们上堂课学过的——物质的量
[板书] 物质的量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推导它们之间的关系。
[讲解并板书]首先我们知道原子质量比=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原子的质量比=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比
[板书推导]
又已知1mol 12C原子的质量为0.012kg即12g所以有

得到1mol16O原子的质量为16g
[学案] 同理我们还可以推出
[课堂练习1] (1)(2)(3)(4)
[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1mol 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
[问]单位是什么? 答: g
[幻灯片展示]
[思考]1mol 分子的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有什么关系?
[学案 课堂练习1](5) (6)
[讲解]因为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既然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g,那么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就应该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也是g。
[幻灯片展示]
那么1mol离子的质量呢?
[学案 课堂练习2] (7)(8)
[师]对于离子,以为电子的质量很小,当原子得到或上去电子变成离子时,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记,因此1mol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离子的式量。例如:1mol钠离子的质量为23g。
[师]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1mol任何粒子的质量以g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
[师]在化学上,我们把1mol 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符号M
[板书]二、摩尔质量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符号 M 单位:g/mol 或g·mol-1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学案 [课堂练习2]
[师]那么摩尔质量和质量、物质的量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 课本p8 问题解决1、2、
[师]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就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表示为
[板书] 公式 M=m/n
[课堂练习3]
[师]根据此式我们就可以把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
[师]好现在我们来做点练习。希望大家学会准确运用公式,在公式中理解这些物理量。
[学案 课堂练习4]及例2
[小结]从本节课中我们知道,1mol不同的物质中,虽然构成他们的粒子数目相同,但是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是不不同的,所以1mol物质的质量是不相同的,以g为单位时,其数值等于构成物质的粒子的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
在进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时,要注意单位和解题格式。
[幻灯片展示]完成学案剩余部分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物质的量
原子的质量比=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比
又已知1mol 12C原子的质量为0.012kg即12g所以有

得到1mol16O原子的质量为16g
二、摩尔质量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符号 M
M=m/n 单位:g/mol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例题:解题格式
课题2 物质的量(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用物质的量联系宏观质量和微观粒子数目。
2、明确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物质的量的关系,学会简单的物质的量应用与方程式的计算。
[师]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前两节课的内容。
两条公式 n=N/NA n=m/M
[师]应用这两条公式我们就可以将宏观的质量和微观的粒子联系起来。
[板书] N n m
[师]由此可见物质的量是相当是一个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有了这个物理量,给我们化学研究和计算带了很大的方便。
[板书]
三、物质的量应用于计算
1、比较微粒数目
推论 N1/N2=n1/n2
[师]物质的量越多,微粒数目越大,物质的量和微粒数目成正比。
例1、
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
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④它们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
A.①④ B.②③ C.④③ D.①②③④
解:
例2、
相同质量的O2和O3,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分子数目之比________;原子数目之比________
解:
练习
见《化学作业本》p4 第8题
2、物质的量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学生活动] 完成课本p8 问题解决3
[师]通过总结我们发现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也就是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根据此规律我们可以将物质的量应用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而且比原来的计算方法方便。
例3.实验室我们用加热KClO3的方法制备氧气,请问制得16g氧气,需要多少摩尔KClO3,
同时生成多少克KCl?
解法1 初中的方法先求质量。
解法2 先求物质的量。
[总结] 物质的量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
1、根据已知数据求出各已知物质的物质的量
2、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比值关系
3、根据比值关系由已知物质的物质的量求未知物质的物质的量
4、根据条件将物质的量再转化为其他物理量
例4.在实验室做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我们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溶液,得到了10g白色沉淀,问被还原的氧化铜有多少g ?
解:
练习 《化学作业本》p5 第16题
3、其他典型相关计算
例6
(1)3mol NH3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____________mol H2O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等。
解:
(2)已知16克A和2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mol C和31.67克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解:
(3)若1g水含有m 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为_____
解:
作业《化学作业本》p4-6
课件12张PPT。物质的聚集状态讨论:(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Fe 、H2O 、NaCl (2)、我们看到的是否是单个的原子、分子、离子?不是,而是大量的微粒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状态聚集状态气态液态固态易压缩固定体积固定形状物质的聚集状态分析微粒排列紧密,微粒间的空隙很小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有固定的形状,几乎不能被压缩微粒排列较紧密,微粒间空隙较小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不易被压缩微粒之间的距离较大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被压缩9.99cm37.10cm318.01cm358.39cm322.42L22.42L22.42L1mol 固体、液体体积差别很大
而 1mol 气体体积在相同条件下却几乎相同
为什么?
温度和压强一定时,
物质体积主要由物质所含微粒大小和微粒的间距
1moL固体或液体体积 所含微粒数相同
由于固体、液体间距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体积 决定于微粒的大小 。
不同的物质微粒大小是不相等的,
所以1mol 固体、液体体积相差较大1moL气体体积微粒数相同 ,
取决 微粒大小和微粒的间距;
而气体 分子间距离远远大于气体分子的直径,
所以 体积决定于微粒的间距
而气体的微粒间距离又决定于温度和压强,
所以当温度和压强相等时,微粒间距离几乎相等,
所以当温度压强一定时,任何气体的体积几乎相同 气体摩尔体积Vm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1mol)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符号Vm,单位 L/mol
在标准状况(293K、101kPa) Vm=22.4L/mol注意事项:1、只针对气体有用
2、标准状况下 Vm=22.4L/mol
[根据定义我们可以写出公式]
公式:Vm=V/n 或n=V/VmVm气体摩尔体积例一:0.56克氮气的物质的量为多少?在标准状况下,这些氮气的体积为多少?例二:28克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最多可收集到多少体积的
(标准状况下)氢气? 判断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
A.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约为22.4L
B.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C.1mol氖气和1mol氧气体积相同
D. 标准状况下,1mol氖气和氯气混合气体(任意体积比)
的体积约为22.4LD问题1课题3 物质的聚集状态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方法:
从分析研究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因素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调动探究的主观欲望,体验归纳整理的过程,学习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3、情感态度:
通过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晶体的学习中感觉化学世界的美丽、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
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难点:
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方法:讲解、推理、启发、练习
课时安排: 1-2课时
课前准备:课题3 物质的聚集状态.ppt
课题3 物质的聚集状态学案1.doc
大小球若干;球棍模型若干;1mol气体标况下体积模型1个;针筒1个
教学过程:
ppt展示[讨论]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2)、我们看到的是否是单个的原子、分子、离子?
[师]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状态,我们成为物质的聚集状态
[板书]一、物质的聚集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师]通常物质有三种聚集状态,联系生活的经验,将三种状态与它们物质的相关性质用短线联接起来:见 ppt
[列表讨论导致这种现象的微观原因] 见课本p9 表3-1 同时展示ppt
[提问]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体积变化情况不同,那么决定物质体积的都是什么呢?
通过模型展示一个个原因
展示6个大球和8个大球--------- 微粒的数目
展示8个大球8个小球-------- 微粒的大小
展示8个大球(紧挨着)和8个大球(有一定距离)------ 微粒的间距
[板书]
二、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微粒的数目、微粒的大小、微粒的间距
[师]好,那现在我们让一个因素固定,就是微粒数目固定时,看看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是什么?
请同学们看课本p9 表1-4
[学生活动] 5分钟
[ppt展示结果]
[发现规律]1mol 固体、液体体积差别很大 而 1mol 气体体积在相同条件下却几乎相同。
为什么?
[结合学案一起讨论]
(1)1moL固体或液体体积 微粒大小和微粒的间距;
由于固体、液体间距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体积 决定于微粒的大小 。 不同的物质微粒大小是不相等的,所以1mol 固体、液体体积相差较大
(2)1moL气体体积 微粒大小和微粒的间距;
而气体 分子间距离远远大于气体分子的直径,所以 体积决定于微粒的间距。
[师]而气体的微粒间距离又决定于温度和压强,所以当温度和压强相等时,微粒间距离几乎相等,所以当温度压强一定时,任何气体的体积几乎相同。由此我们引出一个新的物理量-----
气体摩尔体积
[板书]三、气体摩尔体积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1mol)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单位 L/mol ,
在标准状况(293K、101kPa) Vm=22.4L/mol
注意事项:1、只针对气体有用 2、标准状况下 Vm=22.4L/mol
[根据定义我们可以写出公式]
公式:Vm=V/n 或n=V/Vm
[问题解决]见ppt
问题1
判断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
A.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约为22.4L
B.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C.1mol氖气和1mol氧气体积相同
D. 标准状况下,1mol氖气和氯气混合气体(任意体积比)的体积约为22.4L
分析:根据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应注意对其有影响的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指气体体积,而非液体或固体的体积;二是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的具体值为22.4L·moL-1,而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摩尔体积并不相同。注意审题、细心是解好化学题目的关键。 答案:D
13.0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最多可收集到多少体积(标准状况)的氢所?
解法一:用上堂课的知识解决此题
解法二、分析根本解题方法,说明左右单位相当,上下单位一样的原理解题。
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至少需要多少体积的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反应才能生成18g水。
思考:学案 作业 学案剩余部分内容 以及作业本上作业
课时2
复习回忆上堂课内容
提问1: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几种?
提问2: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有哪些?
提问3:当数目一定,决定固体、液体体积的因素是什么?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是什么?
提问4、什么叫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等于多少?
小结N、m、V(气体)转化关系
一个重要推论
[板书] 四、气体摩尔体积的一个重要推论
-----阿伏加得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
V1/V2=n1/n2 (仅针对气体)
例1见学案练习 1、
小结N、m、V(气体)转化关系
例1见学案练习 1、
物质的聚集状态学案
【学海导航】
了解物质的聚集状态以及聚集状态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理解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理解气体摩尔体积概念,以及与气体,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方法】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解,课前、课后多看书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学习过程】
〖问题创设1〗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固体有一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不宜被压缩。
为什么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的某些性质存在差异?与这些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何联系?
一.物质的聚集状态、结构和性质(见课本表1-3 1-4)
二.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因素:①条件(温度、压强);②微粒数目多少;③微粒本身大小;④微粒间的距离等。
2.在一定温度和压强时:
(1)1moL固体或液体体积 ;
由于 ________________,所以体积 ________________。
(2)1moL气体体积 __;
而气体 _________________,所以 ________。
三.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将 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用符号“ ”表示。
2、注意点:①研究对象为气体;②单位 ;③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
3、气体体积(V)、气体摩尔体积(Vm)、物质的量(n)三者关系:
【例1】13.0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最多可收集到多少体积(标状)的氢气?
【练习1】计算在标况下,至少需要多少体积的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反应才能生成18g水。
〖思考〗
使用22.4 L·mol—l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1) 在标准状况下,1molH2SO4的体积约是22.4L。
(2) 1molCO2的体积约为22.4L。
(3) 1molCO2和lmolCO所含的分子数相同,所占的体积也相同。
(4) 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约为22.4L。
(5) 1molH2在20℃时体积一定大于22.4L。
(6) 1molCO2和CO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约是22.4L。
(7) 当某气体的体积为22.4L时,它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达标训练】
相同状况下,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A、80g SO2 B、16g O2 C、32g H2S D、3g H2
2、标准状况下,将1g氦气、11g二氧化碳和4g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
A、8.4L B、11.2L C、14.0L D、16.8L
3、在相同条件下,下列各组气体中,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A、14g N2和32g O2 B、34g NH3和4g H2
C、2L CO2和2L H2O D、11.2L O2和0.5mol O2
4、有下列物质:①0.5mol NH3 ②标准状况下22.4L He ③4℃时9mL H2O ④0.2mol H3PO4 按所含的原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 ①②③④
课题4 物质的分散系
课型:新课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能用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运用观察、实验、交流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
2、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加工。通过在开放的问题情景中自由讨论、自主形成结论,形成探究、自主、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和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热情,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
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教学难点: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课前准备:课题4 物质的分散系.ppt
CuSO4溶液,Fe(OH)3胶体,泥浆水, 电解质实验装置(NaC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激光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师]展示溶液、胶体、悬浊液,说明这些混合物我们都称为分散系
[板书]
一、物质的分散系
1、分散系
分散剂: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常见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悬浊液
ppt展示
[问题1]NaCl 溶液中分散剂是什么?分散质是什么?
[问题2]分散剂、分散质是分法是绝对的吗?
不是,如酒精溶液中,水多则水是分散剂,酒精多则酒精是分散剂。
分散系种类还是很多根据它的组成分为9类
见ppt
[师]那么我们最常见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又是按什么分的呢?
[生]分散质离子的直径大小
[板书]
溶液:分散质直径<1 纳米 (即10-9m)
胶体:1 纳米≤分散质直径≤100纳米
浊液:分散质直径>100纳米
今天我们重点先来研究胶体的性质
生活中,我们将淀粉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加热煮沸,就熬成了汤,可以较长时间稳定地存在;而向豆浆里加入石膏,就变成了豆腐,是什么原因呢?黄河里的水奔腾不息,为什么泥水就不变清呢?在灯光下,有雾的夜晚,为何显得更加明亮
实验探究:
胶体与溶液性质的探究性实验
(1)氢氧化铁胶体对平行光的作用
①实验步骤
把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放在暗处,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从侧面照射烧杯。
②实验现象
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到氢氧化铁胶体中有 一条光亮的通路 (丁达尔现象),而硫酸铜溶液中则没有。
③实验结论
溶液和胶体对光的作用是不同的。
[板书]
2、胶体性质
(1)丁达尔现象(在光的照射下形成光亮的通道)
2.浊液与胶体性质的探究性实验
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的一只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片刻,比较两只烧杯中液体的澄清程度。
①实验步骤
向两只烧杯中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至片刻。
②实验现象
加入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中的液体变得 澄清 。
③实验结论
氢氧化铁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凝聚沉降,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用于净水。
[板书](2)胶体凝聚沉降
胶体聚沉的方法:
1)加入电解质
2)给胶体加热
3)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ppt展示 交流讨论:
(1)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
(2)氢氧化铁胶体有哪些应用?
(3)你能举出几种生活中有关胶体性质或应用的例子吗?
阳光从窗外射进屋里;放电影时从放映室到银幕的光形成的光柱等。
[练习] 1、胶体和其他分散系(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 )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乐效应 D、粒子有没有带电荷
[师]下面来看另外一种分散系-----溶液
实验探究:
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①实验步骤
在五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酒精溶液和蔗糖溶液,组装好仪器,接通电源。
②实验现象
NaCl、NaOH、HCl溶于水后能导电,酒精、蔗糖溶于水后不能导电。
[师]为什么有的溶液能导电有的不能呢?
演示 氯化钠电离过程动画
说明:溶液能否导电主要是由于溶液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师]我们把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成为电解质;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成为非电解质
[板书]
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成为电解质
非电解质: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成为电解质
电解质 :酸(只有溶于水才导电)
碱、盐、金属氧化物(溶于水和熔融都能导电)
化合物
非电解质:大部分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
[练习]见作业本p9 第9题
[师]电解质电离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板书]
电离方程式
NaCl=== Na+ + Cl-
H2SO4===
NaOH===

[作业] 作业本p8-10
课件9张PPT。物质的分散系[问题1]NaCl 溶液中分散剂是什么?分散质是什么?[问题2]分散剂、分散质的分法是绝对的吗?气气液液固固分散质分散剂9 种 分 散 系分散质 分散剂  实例
气 气
液 气
固 气
气 液
液 液
固 液
气 固
液 固
固 固空气云、雾灰尘泡沫牛奶、酒精的水溶液泡沫塑料盐水、泥水、河水珍珠(包含着水的CaCO3)合金生活中,我们将淀粉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加热煮沸,就熬成了汤,
可以较长时间稳定地存在;而向豆浆里加入石膏,就变成了豆腐,
是什么原因呢?在灯光下,有雾的夜晚,为何显得更加明亮?交流讨论:
(1)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
(2)氢氧化铁胶体有哪些应用?
(3)你能举出几种生活中有关胶体性质或应用的例子吗?练习
1、胶体和其他分散系(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 )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乐效应 D、粒子有没有带电荷
A为什么有的溶液能导电有的不能呢? 问题溶液能否导电主要是由于溶液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练习]见作业本p9 第9题[作业] 作业本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