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一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佛山一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9-15 16: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佛山一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周伟珍 谢欢
说明:本试题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第一卷为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二卷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使用黑色的墨水笔或签字笔。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5分)
一、基础知识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堵塞( sè ) 锲而不舍( qì ) 冠冕堂皇 (guān) 荒谬绝伦 (miù)
B.抨击(pēng) 放浪形骸( hái ) 鞭笞天下(chī) 饿殍遍地(pi?o)
C.镂空( lòu) 弃兵曳甲(zhuài) 苍生社稷 (jì) 人头攒动(cuán)
D.污渍( jì ) 言简意赅( gāi ) 暴殄天物(ti?n) 崇洋媚外(méi)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日本侵略军挑起战争,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反抗,最后不得不宣布无条件投降,真是祸起萧墙啊。
B.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C.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D.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 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支援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 ,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38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皆明智而忠信 / 吾尝终日而思矣
B.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不耻相师 / 七十者衣帛食肉 B.内立法度,务耕织 / 天下云集响应
C.外连横而斗诸侯 / 既来之,则安之 D.谨庠序之教 /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益自摧折,学于永嘉叶师雍。 ??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绍定三年,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三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②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 ??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 ①李全:南宋叛臣。②乡用:重用。③洊(jiàn):再度。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遇槐严 遇:对待 B.吾属将责之偿 责:谴责 ?? C.斩以徇师 徇:示众 D.麾妇人出 麾:挥手使……离去 ??8.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B.王好战,请以战喻 ?? 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他父亲很生气,认为董 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 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 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 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 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 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125分)
10.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课外每题3分,课内每题2分)(13分) (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请简述理由。(3分)
答: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答:
12、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4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1世纪教育网
(2)西当太白有鸟道,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3)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共16分。
谈古论今说“领导挨骂”
马九器
①俗话说得好,“谁人背后无人骂?”人无完人,自古以来,掌握权力的官员,少不了被人说三道四、指桑骂槐,尤其是权力地位越显赫,好比圆越大和外界接触面越广一样,就越容易遭人非议。一些领导挨骂后,怒不可遏,比如那个周厉王,有的是办法让骂他的人吃不了兜着走或者闭嘴,目的是达到了:人人都成了哑巴,见面也只是“道路以目”,可结果呢?不出三年,他就被赶下台流放了。有的领导即使挨骂,也常常能冷静地从“骂”中取长补短,比如魏征常年犯颜直上,唐太宗就算气得吹胡子瞪眼,终究还是能察纳雅言。
②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如何对待“挨骂”,体现了他的胸襟肚量;一个官员领导如何对待“挨骂”,则体现了他的政治道德水平。
③从去年到今年,全国陆陆续续发生了一系列“官员领导挨骂”的新闻,远的如重庆的“彭水诗案”、山西“稷山文案”、海南“儋州网案”,近的如“陕西志丹的短信黄段子案”。除了“彭水诗案”得到善终外,其余都以“骂人者被严惩”而告终。
④如果放在古代,小小百姓敢拿官老爷开涮,别说老爷治你罪没人喊冤,就是百姓们自己也要奚落你一番:官尊民微,天经地义,向来如此。不过、现在是21世纪了,经历了“五四”时期的反封建与科学民主洗礼,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的法治、自由、宪政等普世价值观熏陶,闻听此事,笔者感到万分惋惜,不是为那些胆大包天的“骂人小吏小民”,而是为挨骂的那些个领导:一次多好的展现现代政治胸襟与风采的机会,竟然不幸被几缕封建式的做派所糟蹋。
⑤我不知道前述动辄对“骂领导者”举起诽谤大棒的官员领导们是否博览群书,是否读史,想来作为为官一方的政治精英,不从浩瀚的历史里攫取安邦惠民的从政规律,不明史知兴替正衣冠,说不过去吧。那不妨和他们一起唠唠历史。
⑥春秋战国时,郑国有国人聚集议论政府的“乡校”,大概是百姓言辞犀利毫不留情,如同现在网民议政时的肆无忌惮,所以有官员恼羞成怒要关闭“乡校”。郑国丞相子产知道后是这么看这件事情的: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翻译成经典白话文就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⑦子产先生的政治道德很有现代味儿,作为一个公权掌握者,权力来自于人民,自然要接受人民的监督,这里的人民包括他的同僚、同级、下级,这里的监督包括对他的批评、对他的辱骂。无论这种批评辱骂有没有道理和根据,它更多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意见表达渠道不畅通后的另类表达。其实,出现这类表达本身也多少说明“挨骂者”自身的不足,想一想,为什么没有人拿包拯、海瑞恶搞,没有人拿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编段子?因为他们身正影直、高风亮节,所以人们打心眼里敬重,而屡屡成为恶搞或编段子看笑话对象的领导官员,别恼羞成怒下“诽谤罪”的定论,先拿自己比对一下那些受人敬重的领导楷模才是。
⑧美国总统杰斐逊挨了一场恶骂后说:“他们选中了我来担任这一荣誉的角色,我将保护他们造谣与诽谤的权利,而且我仍将珍视这一权利的继续维持……如果一个政府在批评面前站不起来,就该倒台。”
⑨无论是子产还是杰斐逊,他们对待“挨骂”的本质,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修养,更道出了一种政治规律——权力和监督之间如何实现一种平衡。作为官员领导,他必然是一位公众人物,他被赋予了掌握公权的特权,而权力是一柄天然的双刃剑,要遏制剑的恶刃,必然要在“受监督批评”层面让出相当的权利,以此达到公权不偏不倚的平衡。
⑩其实,官员领导要想少挨骂直至不挨骂并不难,无非是做人从政常记百姓之苦、牢记法律之严、永记权力之源。那些动辄对“挨骂”大发雷霆,以权力之剑对骂人者举起狼牙棒的官员领导,显然外表披着西装革履的现代外衣,骨子里还弥漫散发着封建时代的“官老爷”腐尸味。 (选自“中华杂文网”《非常杂文》,有删节)
13.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官员地位越高,挨的骂也就越多。
B.自古至今,中国的官员容不得百姓“开骂”。
C.怕骂的官员往往不读书或少读书。
D.子产的政治道德观很有现代味儿,体现了广阔的政治胸襟。
E.美国总统杰斐逊对待评判的态度体现了鲜明的民主观念,他的胸襟比子产更广阔。
F.实现监督与权利之间的平衡,是一种政治规律。
14.本文援引的例子很丰富,下面对所引例子理解正确的项是(2分)
A.举周厉王的反面例子,有力地论证“掌握权利的官员,容易遭人非议”这一观点。
B.唐太宗尽管常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但能察纳雅言,因为他身正影直,高风亮节。
C.全国发生的一系列“官员领导挨骂”的新闻说明领导正确接受挨骂的民主风气已
形成。
D.举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受人尊重的例子说明掌握公权的人,要经得起人民的监督。
15.文章第⑩自然段说现代某些领导还“散发着封建时代的‘官老爷’腐尸味”,请联系上文概括作者所说的“封建时代‘官老爷’腐尸味”的内涵。 (3分)
答:
16.综观全文,作者认为领导者应该正确对待挨骂现象,请分条概括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有关观点。(6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 题,共14分。
侯银匠
汪曾祺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
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顶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项花轿。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侯菊竟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
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两块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
17.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答:
18.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
19.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答:
五、语言表达运用题,完成20—21题,共8分。
20、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3分)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答:
21、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组成一个长句,为“心理咨询”下定义。(5分)
①心理咨询是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
②这种活动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
③这种活动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咨询目的
答: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尊重,是脸上一抹真诚的微笑;尊重,是在他人发表不同意见时的倾听;尊重,是为别人付出的努力而鼓掌…‥尊重会让人心情愉悦呼吸平顺,尊重可以改变陌生或尖锐的关系,尊重旁人与己的相同之处不难,难的是尊重旁人与己的相异之处。尊重便是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而从客观的角度以欣赏的目光去看对方,并不苛求相同,而是正视相异。
请以“尊重”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200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高一语文试题答卷
座位号: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125分)
10.请把上面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课外每题3分,课内每题2分)(13分)
(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每小题3分,共6分)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请简述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6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1)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西当太白有鸟道,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想当年, ,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共17分。
13、【 】【 】(5分)
14、【 】(3分)
15、(3分)
答:



16、(6分)
答:



17、(4分)
答:



18、(6分)
答:



19、(6分)
答:



五、语言表达运用题(8分)
20、(3分)
答:


21、(5分)
答:


200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1.B;A.锲而不舍 (qiè )C弃兵曳甲 (yè)D.污渍 (zì)崇洋媚外(mèi)
2、(C)(A.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B.汗牛充栋:本义是书籍很多,而题目是“这样的事情很多”,汗牛充栋不仅是表示多。C. 明日黄花:原意是说重阳一过,菊花即将枯萎,便没有什么可以玩赏的了。后来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D.如履薄冰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3、(C) 4.(D)
5、D (A.并列/修饰B.竟然/于是C.趁着/凭借D.主谓间,无义)
6、D (A.名作动B.名作状语C.使动)
7.B (B “责”应为“要求”。如果译为“谴责”,全句就理解成“我们这类人谴责他偿还”,显然不符合原意。) ?8. B?(例句中的“以”是介词,解释为“用、拿”。A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C介词,“凭”。D动词,译为“认为”。)??
9. C(C、原文中写董槐听到军中发生动乱的消息后,“从数人于火所”,这里的“从”不能和现代汉语中的“从”混为一谈,应理解为“使……从”“带着”的意思。而该项却把它错误地理解成“跟”的意思了
10.(1)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民,吾民也”应译出判断句式;实词“振”应译为“救济”;虚词 “胡”应译为“为什么,有什么”,表现反诘语气。)
(2)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罢”是通假字,通 “疲”,应译为“疲乏、疲惫”;“民罢于征发”应译出被动句式;复音虚词“所以”应译为“用来……的做法”。)
(3)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大雨”“烈风雷电”“衣冠”均为词类活用,都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应分别译为“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穿衣戴帽”。) ??(4)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里吧?(所以1分,其1分)
(5)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喝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定语后置1分,名词作状语1分)
【参考译文】 ?? 董槐,字庭植,是濠州定远人。董槐年少时喜欢谈论兵法之事,偷偷地阅读了孙武、曹操等人的著作。董槐相貌堂堂,宽阔的脑门丰满的面颊,加上漂亮的胡子,谈论事情时言辞慷慨,(他喜欢)将自己比作诸葛亮、周瑜。父亲董永,对待董槐很严厉,听到他自比(诸葛亮、周瑜),气愤地讥笑他说:“不努力学习,又自己爱说大话,这不过是狂生罢了,不是我所希望的。”董槐内心感到羞愧,就更加发奋,向永嘉的叶师雍学习。 ??   嘉定十四年,(董槐)被起用担任广德军录事参军,民间有诬陷富人李桷私自铸造兵器结交豪杰来响应李全的人,郡中捕捉了李桷并将他拘押在狱蝇,董槐查访到他是冤枉的,把事情禀告太守。太守说:“你替谋反的人说情,是要犯族灭之罪的。”董槐说:“官吏明知案情是冤枉的,却将他逼到死地来附和法律,只是法律难道说对那些被告的人无论冤枉不冤枉,都可以杀掉吗?”太守不肯听他的意见。不久,太守因服丧离职,董槐代理通判州事,叹息说:“李桷确实是冤枉的,现在不把他放出去,就没有活命的理由了。”就替他翻写供辞,表明他没有谋反,文书递交上去,最终使李桷免除了劳狱之灾。绍定三年,暂时代理镇江府通判一职。到了州里,恰逢李全发动叛乱,叛军渡过淮水临近长江,州府急忙调发州中军队。槐当天率领军队渡过长江向西进军,李全逃跑了,才回来。嘉熙三年,出任常州知州。后来过了三天,担任湖北刑狱提点。常德军改动叛乱,夜间纵火并且大声喧哗。董槐骑马带领几个人到了放火的地方,并且询问军队发动叛乱的缘故。发动叛乱的人说:“将军马彦直侵吞我们一年的军饷,我们这些人要求他偿还我们军饷,就不发动叛乱了。”董槐坐在马上,召马彦直来将他斩首在马前,动乱的人又回到军中。三年,担任江州知州。到了这年秋天,流民渡江而来归附的人达十多万,议事的人都说谓:“现在正值战事频繁,郡中急需储备粮食,来不及供应老百姓。”董槐说:“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来的人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了解当地的赋税情况,就发现官吏侵吞赋税的情况很严重,下发公文说:“我到了州里,如果官吏还是做盗贼(侵吞赋税)不能悔过自新的,我将要杀掉他!”官吏才感到震惊害怕,愿意自新。董槐就乘机解除老百姓的忧患。副将卢渊凶狠狡猾不听从命令,董槐杀掉他来在军中示众,军中显得很恭敬。皇帝一天天地重用董槐,董槐谈论事情没有任何隐瞒,他的用意在于格除国君内心之过错而不是为了取悦皇上。皇帝问起修太乙祠的事,董槐就回答说:“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皇帝问起边关的事情,董槐回答说:“外边有敌国,那就先计划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自己强大了别的国家就害怕我们,我们就不害怕别人。”董槐每次上奏,皇帝总是称赞他奏对得好。 ??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挥手让妇人出去,他替诸生谈起《兑》、《谦》二卦,问夜里到了什么时候?诸生回答说正值半夜,董槐就死了。
11、(1)、不能。 “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1分)而“敌”则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1分)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诗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1分)
(2)、参考一:借景抒情或移情入景或寓情于景(1分)借写青苔和红叶来写自己的孤寂,把自己的感情加之景物上,写景物在雨中寥落,在月中愁苦,实际上是自己的感情的外化。(2分)
参考二:拟人,(1分)通过“阶下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来表现自己的愁绪,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和凄凉。(2分)
参考三:互文(1分)雨中”与“月中”,不大可能是同一夜间出现的景象。但当诗人面对其中的一幅图景时(假定是月夕),自不妨同时在心中浮现先前经历过的另一幅图景(雨夕)。这样把眼前的实景和记忆中的景色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将时间的内涵扩展延伸了,暗示出像这样地终宵不寐,思念远人已非一夕。使表达的内涵显得更为丰富与深刻。(2分)
12、(1)、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3.D、F(A项与原文“地位越显赫……越容易……”不符;B项说法绝对化;C项与原文“举起诽谤大棒的官员领导们是否博览群书”相悖;E项中“胸襟比子产更广阔”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本题选对一项给2分。)
14.D(分析A、B周厉王和唐太宗的例子是从反面或正面论证领导如何对待挨骂体现了他的胸襟肚量和政治道德水平。C项“民骂官”的大部分人的遭遇正说明领导接受批评的胸襟肚量和政治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15.官尊民微(或者说,官高高在上是主子、是老爷,老百姓是奴仆)(1分);官员对老百姓不讲法治、不讲自由民主、更不谈批评监督(1分);老百姓骂了他,他惩治你是天经地义的事(或者说,“动辄对‘挨骂’大发雷霆,以权力之剑对骂人者举起狼牙棒”)(1分)
(不必分条答,含有各要点内容即可)
16.①官员挨骂由他的身份地位决定的(或者说,官员挨骂是一种正常现象,应以平常心对待)。②官员应有胸襟肚量,从骂中吸取有用的东西。③摒弃封建思想,讲法治、自由、民主,在骂中展现政治胸襟与风采。④“骂”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渠道不畅通的另类表达,官员应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从“骂”中观照自身的不是。⑤“骂”是一种监督(或者说,要认识政治规律,懂得权力和监督之间需要一种平衡)。⑥常记百姓之苦、牢记法律之严、永记权力之源,努力少挨骂(或者说,对待“骂”的最好办法就是博览群书、吸取教训、把握规律,像孔繁森等一样做到身正影直、高风亮节)。(答对1点给2分,对3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17.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1分)埋下伏笔(1分)。
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1分)埋下伏笔(1分)。
18.①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1分);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1分)。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1分);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1分)
②深沉的思念,难言的孤独(1分),自我安慰(1分)。
19.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一点理由3分,谈到两点理由自圆其说,就给6分)
20、答案: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或: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常把灵感变为优美的辞章;画家常把灵感变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只是常把灵感变为霎时的喜悦。
音乐家的灵感常常与跳跃的音符有关,文学家的灵感常常与优美的辞章有关,画家的灵感常常与完满的构图有关,一般人的灵感往往只与霎时的喜悦有关。
音乐家的灵感往往缘于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往往缘于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往往缘于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往往只是缘于霎时的喜悦。
21、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叫做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咨询目的,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咨询目的,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叫做心理咨询。
(下定义的规律是被定义者=本质种差+邻近的属概念。)句式2分,语言通顺1分,语序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