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第十二册 海的女儿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 第十二册 海的女儿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13 20:2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快乐读书屋 三目 录海 的 女 儿安徒生 在大海的深处,有一座美丽的宫殿,宫殿里生活着6个美丽的小人鱼。本文中的“海的女儿”就是她们中最小的那位。你知道她喜欢什么样的生活吗?她是怎样做的?结果如何?快到课文里去找一找答案吧!
安徒生 (1805-1875) 丹麦作家。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本文讲述了小人鱼为了追求到一个人的高洁不死灵魂,放弃了海底自由自在的生活和300年长寿的生命,把美妙的歌喉丢弃在巫婆手里,忍受住把鱼尾变成人腿后所带来的巨大痛苦,用她的爱、她的心和她年轻的生命,去追求那永生而崇高的人的灵魂,并用善良去分享人的一切永恒的幸福。作家讴歌了小人鱼对爱情、灵魂、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她的善良纯洁的品格、坚强的毅力和牺牲精神。
娶 娶妻
嫁娶 qǔ泡pào(泡茶)pāo(泡桐)舍shě(舍不得)shè(宿舍)情愿-甘愿 凝望-凝视 温柔-温顺
悲哀-悲伤 善良-仁慈 华丽-华美英俊-丑陋 纤细-粗壮 温柔-粗暴
模糊-清晰 善良-狠毒 悲哀-高兴翻腾:(波浪等)上下滚动。颤抖:哆嗦,发抖。凝望:目不转睛地看。酬劳:给出力的人报酬。许诺:答应,应承。帷幕:挂在较大的舞台或屋子里遮挡用的布。朗读课文,找出小美人鱼有哪些憧憬和心理活动,请你仔细读这些句子,体会小美人鱼不同处境时的心理。
小人鱼把她洁白的手臂倚在船舷上,向东方凝望,等待着晨曦的出现——她知道,头一道太阳光一出现她就会灭亡。注意对小人鱼的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表明她已经做好了死亡的准备。
朗读课文,找出小美人鱼有哪些憧憬和心理活动,请你仔细读这些句子,体会小美人鱼不同处境时的心理。梳理故事情节体会心理变化小人鱼憧憬人间。
遇见了王子,救了他,并爱上了他。
为了获得王子的爱,忍痛喝下毒药变成人形。
承受巨大的委屈,没有获得王子的爱,又不愿意加害王子变成美人鱼。
小人鱼最后变成了泡沫。此刻,大海上升起一轮红日,阳光柔和而温暖地照在这些泡沫上,小人鱼看到光明,看到海上飞翔的小鸟、船上的白帆和天空的云朵,而且觉得自己正渐渐地从泡沫中升起来。 采用浪漫主义写法,让小人鱼飞升上天,看到美好的人间,在光明、温暖和幸福中得到永生。 根据下面描述的情况,填写表示小人鱼心情变化的词语。
(1)等啊,等啊,小人鱼终于等到了15岁。这天她浮出了海面。 ( )
(2)“在王子跟别人结婚的第一天早晨,你就会变成水上的泡沫。”“我不怕!小人鱼说。( )
(3)小人鱼知道了这个消息后,觉得她的心在碎裂。( )
(4)她向尖刀看了一眼,然后又把目光转向王子。刀子在小人鱼手里抖动着。
( )
迫不及待坚决失望难过不忍心理的变化反映了小人鱼对人间的向往,对爱情的果决,哪怕是付出生命也不伤害他人的善良。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每个人都要有一颗善良、宽容的心,同时为了自己的理想要敢于去追求、去奋斗。

最有名的两座人鱼雕像,一座在丹麦,一座在波兰。丹麦美人鱼是根据《海的女儿》所塑,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朗厄里尼港湾海滨公园里。她坐在一块石头上,凝望着身下的大海,神情忧郁而又充满向往。华沙美人鱼位于波兰首都华沙的维斯瓦河畔,左手紧握盾牌,右手高举利剑,眉宇间洋溢着英雄气概。人鱼雕像 华沙美人鱼的故事与丹麦美人鱼完全不同,相传她是很久以前一位被侵略者追赶而英勇投河的18岁少女,投河后化为美人鱼,多年以后当侵略者再次入侵波兰的时候,这条美人鱼拿起武器,手持盾牌,挥舞利剑,击败侵略者,而自己也在战斗中死去。目 录高尔基 高尔基(1868–1936) 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作家,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流浪俄国各地,经验丰富。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等。降jiàng(降落)xiáng(投降)钻zuàn(钻石)zuān(钻研)
起因:经过:结果:丹柯的族人被另一强族赶入条件恶劣的林子深处。丹柯想要带领族人走出林子,但路途中遭遇到雷雨,大家被恶劣的环境吓住了,怀疑丹柯的领导。丹柯掏出自己的心来照亮前路,带领大家走出了森
林,但自己却倒下。比比谁认真
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有哪些,有什么用意?(1)他们的居住地的周围三面是走不完的浓密树林,一面是草原。(2)不论是白天或夜晚,┈┈整个林子发出低沉的响声,好像在威胁这些人,在给他们唱丧歌。(3)四周是一片黑暗,他们每走一步都碰到泥沼张开那些龌龊的贪吃的大嘴┈┈(4)树木给闪电的寒光照亮了,它们好像活起来了,伸出满是疙瘩的长手,结成一个密密的网,像要把他们挡住一样。
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有哪些,有什么用意?(5)树林一直不停地发出低沉的响声,来响应他们的叫嚷,电光把黑暗撕成了碎片。(6)树林一直在唱着它那阴郁的歌,雷声隆隆地响起来,大雨哗哗地下起来了┈┈。(7)整个树林完全静下去了,林子被这个伟大的人类之爱的火把照得透亮,黑暗逃跑了。(8)树林忽然在他们面前分开了,等到他们走过以后,它们又拢起来了,还是又密又静的。
你认为丹柯用生命拯救族人
值得吗?
丹柯用死换来了族人的“生”,换来了种族的延续,换来了活着的人们的快乐和希望,他死的有价值,是值得的。 丹柯是真英雄,一个顶天立地的真英雄。他不需要人们的感激与怀念,只希望自己的族人能幸福、快乐地生活。我们人类社会正是有了无数这样的英雄,才战胜了各种灾难,顽强地走到了今天。高尔基的名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 《丹柯》表面上是在写一个英雄带领族人,穿过幽暗森林的包围来到美丽的草原的故事,实际上颂扬了在革命的黑暗中敢于为理想英勇献身却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悲剧性英雄形象,鼓励人们去追求胜利,追求光明,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懦弱、忘恩负义的人们。《丹柯》是高尔基1895年创作的一部浪漫主义作品,当时俄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准备时期,在黎明前夕的黑暗中,正需要一种精神的鼓舞和道路的指引,所以高尔基创作了“丹柯”这一光辉的勇士形象,希望能照亮黑暗中人们的心灵,鼓舞人们追求胜利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