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北京英才苑网站 http://www.ycy.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2.1.1 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情感。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教学过程:
[观看幻灯]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学生交流]图书及商品的得分类方法。
[导课]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
[板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一、 简单分类法及应用
[学生阅读]P20第一自然段
[讲述]对于数以万计的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是无可代替的。不对物质进行分类,我们就无法对物质进行研究。
[思考回顾]初中对元素及物质的分类,交流回答。
[提问]1、元素分类:
2、化合物分类:
3、化学反应分类:
[投影]盐的分类方法:
[讲解]化学反应分类方法较多:可根据反应无前后多少、可根据反应前后的物质类别、可根据化合价、可根据有无离子参加反应等。
[学生回答] 根据反应前后的物质类别:
1、金属+酸→盐+氢气
2、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置换反应
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4、酸+碱——盐+水
5、酸+盐——新酸+新盐 复分解反应
6、碱+盐——新碱+新盐
7、盐+盐——新盐+新盐’
8、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设问]根据化合价怎样分?根据有无离子参加怎样分?(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
[思考交流]
1、 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或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2、 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讨论对他们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阅读材料]“ 公孙龙子” 谈“白马非马论”,你认为从分类角度看,这种分类方法有合理之处吗?(各抒己见)
[学生阅读]P21第2、3、4自然段。
[观看幻灯片]图2-2交叉分类法举例、图2-3树状分类法举例
[实践活动](留做课外作业)
1、 据图2-3树状分类法举例为石油加工后的产物或用途制一张树状分类表。
2、 请根据你熟悉的化学物质制一张交叉分类表。
[阅读课本]P22第二自然段,找出三个概念: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的混合物。分散质: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分散剂: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叫分散剂。
[板书]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观看幻灯]图2-4 :9种分散系
分散相 分散介质 实例
气 液 泡沫
液 液 酒、醋、煤油在水中形成的乳浊液
固 液 糖水,粘土在水中形成悬浊液
气 固 木炭、砖块
液 固 湿砖块、珍珠
固 固 合金、有色玻璃
气 气 空气、爆鸣气
液 气 云、雾
固 气 烟、尘
[思考交流]1、分散质、分散剂是相对还是绝对的?举例说明
2、根据分散系定义可知:分散系一定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是否一定是液体
3、 举出几种分散系的实例,同学之间交流。
[讲解]如果分散介质是液态的,叫液态分散体系,在化学反应中此类分散体系最为常见和重要,水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属液态分散体系。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近似其直径大小)来分类。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在分散体系中,分散相的颗粒大小有所不同,分散体系的性质也随之改变,溶液、胶体和浊液各具有不同的特性。
[板书] 分类: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
[小结]略
[作业]1、 P25 1、2、3
2、据图2-3树状分类法举例为石油加工后的产物或用途制一张树状分类表。
4、 请根据你熟悉的化学物质之间化学反应制一张交叉分类表。(参考:
)
附板书设计: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一、 简单分类法及应用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类: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
PAGE
1(共13张PPT)
高一化学多媒体教学教学软件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二课时
丁达尔现象
(胶体)
(溶液)
布朗运动
点击画面观看
胶体为何产生丁达尔现象动画
胶体的制备
沸水
冷水
FeCl3
FeCl3
沸水
冷水
胶体的制备
稀KI
浓KI
AgNO3
AgNO3
稀KI
胶体的凝聚
胶体凝聚的方法
(1)加入电解质
(2)加热
(3)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 . 的胶 体
高考试题(MCE97-3)
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A)2Mol\LNaOH (B)2MOl\L H2SO4
(C)2Mol\LMgSO4 (D)硅酸溶胶
光束通过溶液和胶体时的现象
辆
研究胶体的意义
电影放映时的丁达尔效应
树林中的丁达尔效应
胶体为什么能稳定存在
●
@●
(
o●
Fe(OH)3胶体
CuSO4溶液PAGE
北京英才苑网站 http://www.ycy.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2.1.2 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取方法。
2、通过丁达尔现象、胶体制取、胶体性质实验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德育目标:
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教育学生关心环境。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探索实验、分析、对比、归纳、自学等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难点: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课前准备:
教学设备:电脑、实物展台、投影仪等,多媒体动画、图片、视频、课件等;
实验药品:蒸馏水、泥水悬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FeCl3饱和溶液、CuSO4溶液、豆浆、Fe(OH)3胶体、KNO3溶液、稀HCl溶液等。
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烧杯(5只)、小试管(6支)、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
[复习]液体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及胶体的概念。
[展示]一瓶豆浆、墨水及混浊的泥水,观察。一会儿泥水变澄清。思考原因。
[板书]2、胶体的性质
(1) 相对稳定性
[阅读]P22第三自然段。
[学生实验]取烧杯盛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1mL~2mL。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观察所得红褐色液体Fe(OH)3胶体。
[板书] Fe(OH)3胶体制备:FeCl3+3H2OFe(OH)3(胶体) +3HCl
[展示]CuSO4溶液、新制红褐色液体Fe(OH)3胶体、泥水。
[提问]观察它们三者的外观。有何发现?
[投影]激光电筒照射CuSO4溶液、新制Fe(OH)3胶体的现象。
[学生表述] Fe(OH)3胶体中不一条光亮的通道。
[提问]现在有泥水和NaCl溶液的混合物,如何将不溶性的泥土杂质除去?
[讲述]过滤即可到达目的,说明NaCl中的Na+、Cl-可以通过滤纸,而颗粒较大的泥土颗粒无法通过滤纸,说明悬浊液的分散质颗粒大于溶液分散质。
[学生实验]过滤泥水与Fe(OH)3胶体,填表(课件)。(注意:胶体可透过虑纸)
[板书](2)丁达尔现象
[转引]这种在光线的照射下,出现明亮的光路的现象,在自然界中也经常出现。比如:雾天行驶的汽车的灯光、早晨树林中出现阳光的光路等。
[观看幻灯片]图2-7 图2-8
[讲解]胶体分散质颗粒的大小正好适中,当光线照射时,一部分的光照射在胶体分散质颗粒上发生散射,被我们眼睛的观察到;另外一部分光线穿过颗粒,照射到后面的颗粒上再散射。所以在一条线上有无数个光源在发光,因此我们可以看见一条明亮的光路。
[讲述]胶体除了丁达尔效应以外,还有的另外的性质,如布朗运动。
[讲述]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把花粉悬浮在水里,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花粉的小颗粒作不停地、无规则的运动。这种现象被称为布朗运动。
[讲解]胶体分散质颗粒在水分子不均匀的撞击下,做无规则的运动。
[板书](3)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颗粒在水分子不均匀的撞击下,做无规则的运动
[讲述]胶体颗粒带电能使胶体更加稳定,不易凝聚,从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如果我们除去胶体颗粒外面的电荷层,胶体将会很快因为相互吸引而最终沉淀下来。
[讲述]胶体稳定的原因:①胶体分散质颗粒在水分子不均匀的撞击下,做无规则的布朗运动;②同种胶体吸附同种电荷,所以它们互相排斥。加入电解质后,会破坏胶粒外面的电荷层,从而使胶体发生凝聚。
[思考]u形管中放Fe(OH)3胶体,通电后观察现象:
[提问]1.通电后,U形管里阴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浅,这表明 阴极附近什么微粒增多了?
2.Fe(OH)3胶粒向阴极作定向移动,说明它具有什么样的电性?
[板书](4)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阅读]科学史话与科学视野
[演讲]胶体与生活生产。
[小结]略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
(A)蔗糖水 (B)肥皂水 (C)碘酒 (D)碘化砷胶体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产生布朗运动 (B)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微粒不能穿透半透膜 (D)分散质直径在10-7~10-9m之间
3.填写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所用的物理方法:
(1)除去水中碘水中的碘;( )(2)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碳酸钙.( )
答案:1.(B)(D) 2.(D) 3.(1)萃取 (2)过滤
[作业]P25 5、6
附板书设计:2、胶体的性质
(1) 相对稳定性
Fe(OH)3胶体制备:FeCl3+3H2OFe(OH)3(胶体) +3HCl
(2)丁达尔现象
(3)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颗粒在水分子不均匀的撞击下,做无规则的运动
(4)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课外阅读材料] 关于胶体的定义
胶体的概念是19世纪60年代初由英国科学家格雷厄姆(ThomasGraham,1805—1869)提出的,他在研究各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扩散性质及能否通过半透膜时,发现有些物质,如某些无机盐、糖和甘油等,在水中扩散很快,容易透过半透膜,而另一些物质,如蛋白质、明胶和硅胶类水合氧化物等,扩散很慢或不扩散。前者容易形成晶态,将其称为晶质;后者不易形成晶态,多呈胶态,他将其称为胶体。这种分类没有说明胶体的本质,因为胶状的胶体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晶态,而晶质也可以变成胶态。直到20世纪初由于超显微镜的发明及后来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对胶体体系才逐渐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经典的胶体体系是高度分散的分散体系,其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在1 nm~100 nm之间。这种分散质粒子远大于一般经典化学所研究的分子,可以是胶态,也可以是晶质。由这一概念出发,胶体体系的不稳定、不易扩散、渗透压很低等不同于经典分子分散体力的性质,都可以得到明确的解释。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定义中的粒子大小范围并非严格标准,实际上,粗分散体系有许多性质与胶体相似,所以广义的胶体常常把粗分散体系也包括在内。另外,粒子不一定在所有三维方向上都处在上述大小范围内,许多体系的粒子只在二维方向(如片状粘土粒子),甚至一维方向(如纤维)上处于胶体范围内,但
其体系同样显示出胶体的特征。
胶体为什么会有丁达尔现象。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溶胶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00 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700 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溶胶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所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PAGE
1(共7张PPT)
高一化学多媒体教学教学软件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课时
图2-1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
图2-2交叉分类法举例
图2-3树状分类法举例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
大小在10-9-10-7 m 之间
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气溶胶
粒子胶体
胶体的分类
按分散质体按分散剂
固溶胶
分类
分类
分子胶体
液溶胶
业
NagCO3
钠盐
Na2SO4
钾盐
K2SO4
硫酸盐
K2CO3
碳酸盐
化合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超市里陈列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