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探索生命
第1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的科学研究发现了( )
A.生物的遗传密码
B.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C.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D.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下列有关生物学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0( )
A.人体卫生保健离不开生物学
B.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学
C.制造“生物武器”利用了生物学的知识
D.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解决完全依赖于生物学
3.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物学的研究范围的是( )
A.试管婴儿 B.太空育种
C.人类基因组计划 D.气候变暖
4.生物科学家在哪一年已经初步弄清了人类基因组图谱?( )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1916年
5.生物学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
A.门 B.目 C.纲 D.种
6.与生物学无直接关系的职业是( )
A.农业技术人员 B.医务工作者 C.生物学教师 D.城市建筑工人
/探究创新/
7.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随着物理、化学、数学的发展和技术力量的提高,生物学中的一些主要学科几乎都是通过实验法而获得显著成就的。其中较突出的有巴甫洛夫的生理学、巴斯德和科赫等的微生物学、萨克斯的植物生理学、摩尔根的遗传学等。请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法对推动生物科学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2)材料中提及的科学家有巴甫洛夫、巴斯德、科赫、萨克斯、摩尔根等,查阅资料,举例说明其中一位科学家运用实验法的成就。
知能演练·提升
1.D
2.D 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解决这些问题仅靠生物学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自然科学等其他方面的知识。
3.D 4.C 5.D 6.D
7.答案 (1)实验法是运用仪器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研究的一种手段,实验要获取精确的数据,所得结论往往是定量的,因此实验法的运用使得生物学开始进入实证科学的行列。
(2)例如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曾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明肉汤的腐败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空气中的细菌进入后造成的。
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下列哪项不是科学探究方法?( )
A.取样调查 B.对照实验
C.猜测臆想 D.查阅资料
2.科学探究中,我们经常要相互交流。下列哪种做法不正确?( )
A.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B.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要轻易发言,以免同学笑话
C.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D.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自己应大胆修正原有的知识
3.(2017·广东中考)为了解当地几种常见传染病的基本情况,通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析法
4.如果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土壤的干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设计错误的是( )
A.设计甲(湿润土壤)、乙(干燥土壤)对照实验
B.在甲、乙两容器中各放入一条蚯蚓
C.甲、乙两容器中放入蚯蚓的大小及生活状况均相同
D.甲、乙两容器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
5.探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这应属于实验探究的哪一个步骤?(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D.分析实验现象
6.在探究光照强度对某种鸟鸣次数的影响中,下列设计不合理的是( )
A.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
B.记录同一时间不同天气该种鸟鸣叫次数
C.记录繁殖季节该种鸟的雌鸟和雄鸟鸣叫次数
D.记录不同季节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
/探究创新/
7.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盆内放上一盆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盆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如果在铁盆两侧的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5)表达、交流。
知能演练·提升
1.C 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猜测臆想,凭主观感觉行事。
2.B 3.C 4.B 5.B 6.C
7.解析 设计实验时要注意设置对照实验,设计对照实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控制单一变量。在实验取得数据后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
答案 (2)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鼠妇不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光影响鼠妇的分布)
(3)光 不可以。因为鼠妇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4)计算出5次实验结果中,鼠妇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的平均值 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第2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
第3章 细胞
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1课时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下图表示一个用右手写字的人正在用显微镜观察,其中观察方法正确的是( )
/
2.某同学在显微镜的一个视野中看到了一行细胞如右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放大倍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40×”,则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
/
A.1 B.2 C.4 D.8
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从侧面看物镜并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从侧面看物镜的目的是( )
A.使物镜降到能看清物像
B.使物像对准光源
C.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镜头
D.防止污染镜头
4.右图所示的结构应为显微镜的哪一部分?( )
/
A.通光孔
B.遮光器
C.光圈
D.反光镜
5.(2017·山东德州中考)在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装片时,物像由图一转换到图二,不需要的操作是0( )
/
A.转动转换器
B.调节反光镜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转动细准焦螺旋
6.使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 )
①选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 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呈雪白色的视野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7.用显微镜的一个放大倍数固定的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临时装片。当物像清晰时,每个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个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
/
A.a B.b C.c D.d
8.(2017·贵州遵义中考)在显微镜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不匹配的是( )
A.在观察装片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然后改用高倍镜
B.当发现目镜上有杂质时,用餐巾纸擦拭
C.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发现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少了
D.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时,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9.在用低倍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下图所示。
/
(1)你认为观察效果最好的是 同学,请你分别指导其他三位同学的操作。?
① 同学,指导要点: ? 。?
② 同学,指导要点: ? 。?
③ 同学,指导要点: ? 。?
(2)若同学们观察时有下列显微镜的镜头供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
图中所示显微镜的镜头中,A、B、C是 ,判断的依据是 ;D、E、F是 。?
/探究创新/
10.请回答下列问题。
/
手机变身显微镜
研究员开发出一种可与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相连的显微镜,即在手机相机镜头的边缘嵌入多个发光二极管,可以从不同角度照射物体,使相机拍摄三维图像;同时,用“磁固定”法将一个平面的塑料显微镜头贴在手机的相机镜头上,手机便变身为便携式显微镜。这种手机显微镜可用于监测纸张、印刷品和纺织品的质量,读取控制物流的计算机微程序,观察植物和昆虫,对可疑物品进行安检,检测防伪标识和肉眼无法辨认的某些隐形图像。将来,手机显微镜还有望用于医疗卫生、社会媒体和电子游戏等行业。
(1)手机显微镜与普通显微镜不同,普通光学显微镜用来放大物体的结构是 和 。?
(2)对于普通显微镜来说,如果外界光线弱,需要使用 和 ,当几个同学围住显微镜争先恐后地观察物像时,发现原来观察到的物像不见了,其原因是 ,而手机显微镜则可以有效避免此问题。?
(3)普通光学显微镜的视野比较小,如果要观察的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要想将其移到中央,需向 移动装片。?
(4)与普通显微镜相比,手机显微镜有什么优点?
知能演练·提升
1.D 2.B 3.C
4.B 遮光器上大小不等的圆圈叫光圈,不同的光圈通过光线的多少不同,转动遮光器使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调节进光量。
5.C 图一转换到图二,细胞变大了,说明是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更明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6.B 对光的步骤是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从目镜中看到一个雪白色的视野。
7.D 如果观察的材料不变,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越多,说明细胞的放大倍数越小。放大倍数越大的物镜,观察物体清晰时,镜头与载物台的距离越小,d物镜放大倍数最小。
8.B
9.答案 (1)丙 ①甲 将玻片向右下方移动 ②乙 换用凹面镜或选用大光圈 ③丁 调节细准焦螺旋 (2)物镜 有螺纹 目镜
10.答案 (1)物镜 目镜
(2)大光圈 凹面镜 挡住了光线
(3)右上方
(4)体积小,携带方便,费用低等。(答案合理即可)
第2课时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区别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取材前漱口的目的是( )
A.清洁口腔上皮细胞
B.清除口腔中的食物碎屑
C.使上皮细胞容易刮取
D.以上都不正确
2.采几片红色苋菜叶放入盛有少量清水的烧杯中,加热至沸腾,可见杯中的水变成了红色。这种红色的色素主要来自苋菜细胞的(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液泡
3.植物细胞一般具有立方体或多面体的形状,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 )
A.细胞质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壁
4.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其作用是( )
A.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B.使细胞皱缩
C.使细胞涨破
D.离散口腔上皮细胞
5.显微镜视野内可以看清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为了能显示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可以换用( )
A.凹面反光镜和较大光圈
B.平面反光镜和较大光圈
C.凹面反光镜和较小光圈
D.平面反光镜和较小光圈
6.在显微镜下观察成熟的植物细胞,会发现许多细胞核不在细胞的中央,而是位于细胞的一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细胞质的流动
B.细胞的分裂
C.细胞核的活动
D.液泡的挤压
7.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做法是0( )
A.尽量将标本撕得薄一些
B.盖上盖玻片后可直接将稀碘液滴在盖玻片上
C.若有气泡,则用手轻压赶走
D.将盖玻片垂直于载玻片后迅速放下
8.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易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方法是( )
A.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
B.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
C.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
D.换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
9.(2017·山东淄博中考)小刚同学欲使用显微镜判断某临时装片取材于动物还是植物,则( )
A.对光时,应使用高倍物镜迅速找到视野
B.观察时,应使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看清物像
C.若发现细胞中有细胞壁,该装片一定取材于植物
D.若未发现细胞中有叶绿体,该装片一定取材于动物
10.某校七年级学生小强制作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小强所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共同结构,但也观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 、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生理盐水,用消毒牙签刮口腔内侧壁,涂抹,盖盖玻片,染色。图A中出现气泡,是由制作临时装片步骤的“ ”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3)已知小强观察图B使用的目镜是5×,物镜是10×,则该物像被放大了50倍。若想在视野中观察到更多的细胞,小强应选择物镜放大倍数为 (填“8×”“10×”或“15×”)的镜头,转动图C显微镜中标号 所示结构更换物镜,进行观察。?
/探究创新/
11.根据“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准备本实验的材料用具时,不需要准备图1中的 (填标号),还需要添加的材料用具有 ? 。?
/
图1
/
图2
(2)观察时如果视野过亮,除了调节显微镜的光圈外,还可以调节哪一结构?请在图1的显微镜上标注该结构的名称。
(3)图2是某同学所绘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请你指出图中存在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知能演练·提升
1.B 2.D 3.D
4.A 生理盐水是指生理学实验或临床上常用的渗透压与动物或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相等的氯化钠溶液,其作用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5.D 6.D
7.A 染色时,在载玻片的一侧滴碘液,从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若有气泡,可用镊子轻压盖玻片,将气泡赶出。
8.B 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可能是涂抹不均匀造成的,因此可移动装片,寻找涂抹均匀的位置观察。
9.C 对光时,应先使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观察时,应先使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接近玻片标本,此时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或损伤物镜镜头;然后眼睛注视显微镜视野内,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临时装片取材于动物或植物,若发现细胞中有细胞壁,该装片一定取材于植物;若未发现细胞中有叶绿体,该装片也不一定取材于动物,因为有些植物细胞如根部细胞内不含叶绿体。
10.解析 (1)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2)图A中出现了气泡,是由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3)若想在视野中观察到更多的细胞,要选择放大倍数小的物镜。更换物镜镜头时,要转动转换器。
答案 (1)细胞壁 (2)盖盖玻片 (3)8× ②
11.答案 (1)③ 消毒牙签、碘液、吸水纸、纱布和生理盐水
/
(2)反光镜;见右图
(3)多画了液泡;图中细胞核是涂抹的,应该是用细点描绘的。(合理即可)
第2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与植物制造有机物有关的结构是( )
A.液泡 B.线粒体
C.细胞液 D.叶绿体
2.变形虫从外界不断获取食物和能量,还把生活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保证变形虫细胞正常生活的屏障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3.下列关于细胞核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B.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C.细胞核能合成大量的有机物
D.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4.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精子细胞中细胞质很少,这些细胞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
A.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B.细胞核的功能比细胞质重要
C.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D.环境影响细胞寿命
5.(2017·山东青岛中考)下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其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乙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甲、乙细胞中都有线粒体
C.甲细胞中的①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D.乙细胞中的②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6.右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该细胞为 (填“动物”或“植物”)细胞,因为没有 (结构)。?
(2)物质能够进出细胞,但要经过[ ] 的选择,它可以让外面有用的物质进入,还可以把细胞内产生的 排出。物质进出细胞过程的控制中心是 。?
/探究创新/
7.下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 是植物细胞的结构,[1] 的功能之一是控制着细胞与外界的 。?
(2)吃西瓜时流出的红色汁液主要来自于[ ] (结构)。?
(3)贮存遗传物质的结构是[ ] (结构)中。?
知能演练·提升
1.D 2.B 3.C 4.A
5.D 乙细胞中的②是液泡,植物细胞中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结构是叶绿体。
6.解析 细胞膜将细胞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隔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但细胞并没有封闭,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答案 (1)动物 细胞壁
(2)② 细胞膜 废物 细胞核
7.答案 (1)乙 细胞膜 物质交换
(2)5 液泡
(3)3 细胞核
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一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后,可以形成多少个细胞?0( )
A.3个 B.6个 C.8个 D.无数个
2.下列细胞能够无限分裂的是( )
A.神经细胞 B.癌细胞
C.肝细胞 D.肌细胞
3.染色体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n条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情况是( )
A.n→n→n B.n→2n→2n C.n→2n→n D.2n→2n→n
4.熊猫“51 g”出生时仅仅重51 g,是世界上出生时体重最轻的大熊猫幼崽,38天后它已经长到了1 289 g。请分析,熊猫能长大的根本原因是( )
A.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结果 B.细胞分化的结果
C.细胞分裂的结果 D.细胞生长的结果
5.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植物细胞分裂范围的是( )
A.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一个细胞核
B.细胞核平均分成两份
C.液泡渐渐长大,几个液泡合并成一个液泡
D.细胞内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6.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的是植物细胞还要形成新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探究创新/
7.有位同学为了探究细胞能否无限地长大,用正方体木块比作细胞,来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请你帮助该同学计算下列数据,并参考数据解答相应问题。
边长/cm
表面积/cm2
体积/cm3
表面积/体积
1
2
3
4
(1)正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体积的值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从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值来看,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是什么?
知能演练·提升
1.C 细胞经过n次分裂后,数目为2n个,题目中经过了3次分裂,所以数目为23个,即8个。
2.B 3.C
4.A 生物之所以能由小长大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变大。
5.C 6.A
7.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实际测量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通过分析可知,表面积/体积的值会随着体积的增大而减小,从而得出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答案
边长/cm
表面积/cm2
体积/cm3
表面积/体积
1
6
1
6
2
24
8
3
3
54
27
2
4
96
64
1.5
(1)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2)随着细胞的生长,体积不断增大,需要从外界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但是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增加较少,满足不了细胞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使细胞生长受到限制,不能无限长大。
第4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1节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 仔细观察右图,其中①→②、①→④的过程叫做( )
/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化
D.细胞变异
2.与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是( )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以上三项都是
3.洋葱表皮属于( )
A.保护组织 B.营养组织
C.输导组织 D.分生组织
4.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0( )
A.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形态相似、结构相同
B.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大多数细胞发生了分化
C.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组织
D.细胞分化可以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5.(2017·辽宁鞍山中考)在细胞分化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细胞的形态 B.细胞的数量
C.细胞的结构 D.细胞的功能
6.贯穿于植物体的根、茎、叶等器官的组织是( )
A.营养组织 B.输导组织
C.保护组织 D.分生组织
7.茉莉花由多种组织构成,但它不具有( )
A.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肌肉组织 D.营养组织
8.细胞壁薄,液泡大,有贮存养分功能的植物组织是0( )
A.保护组织 B.分生组织
C.营养组织 D.输导组织
9.人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形态上完全不一样,这主要是( )
A.细胞不断分裂的结果
B.细胞分化的结果
C.细胞自身改变的结果
D.细胞生长的结果
10.下列器官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的是( )
A.心脏 B.唾液腺
C.股骨 D.脊髓
11.下列关于人体组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和骨组织属于结缔组织
B.皮肤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C.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D.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
12.“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体内存在不同的结构主要依赖于细胞( )
A.生长 B.分裂
C.分化 D.癌变
13.当剥去橘子皮后,会看到橘瓤外有白色的网状筋络,它们通常被称为“橘络”。橘络具有通络化痰、顺气活血之功效,从组织的角度看,它们属于0( )
A.营养组织
B.分生组织
C.保护组织
D.输导组织
14.下图所示为人体组织形成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
(1)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 的过程,④表示细胞 的过程。?
(2)人的大脑皮层主要由上图中的 组织构成,人体内的血液属于图中的 组织。?
/探究创新/
15.大鹏爱吃西红柿,家里的没有吃完,妈妈又给他买了一些,过了两天,他发现新买的一个西红柿腐烂了。他仔细观察了一下,腐烂的西红柿表皮有一道裂纹,其他西红柿的表皮都完好无损。于是,他产生了一个疑问:西红柿的表皮是不是有保护作用呢?为了证明这一问题,他做了一个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西红柿的表皮有保护作用。
(3)制订计划
①取若干大小 的西红柿,用清水冲洗干净,均分为A、B两组。?
②用小刀去掉A组每个西红柿的一块表皮,B组西红柿 。?
③把A、B两组西红柿放到厨房的窗台上。
④过几天后,观察西红柿的变化。
(4)实验现象:A组西红柿 ,B组西红柿 。?
(5)得出结论: 。?
知能演练·提升
1.C 2.D 3.A
4.D 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均与原细胞相同,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数目变多;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大多数细胞发生了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分化后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变。
5.B 细胞分化是指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数量不变。
6.B 7.C 8.C 9.B 10.B
11.B 皮肤的表皮主要由上皮细胞构成,属于上皮组织。
12.C 13.D
14.解析 (1)图中①②③表示通过分裂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图中④表示受精卵分裂产生的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分化形成了具有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各种组织。(2)大脑皮层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答案 (1)分裂 分化
(2)神经 结缔
15.答案 (1)西红柿的表皮有保护作用吗
(3)①相同 ②保持完好
(4)腐烂 完好无损
(5)西红柿的表皮有保护作用
第2节 生物体的器官、系统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下列属于器官的是( )
A.黄瓜果肉 B.马铃薯块茎
C.一只鼠妇 D.一只小白鼠
2.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我们常吃的桃属于0(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植物体
3.(2017·山东威海中考)下列生物体的结构,都属于器官层次的是( )
A.大脑和肝 B.心脏和耳蜗
C.果皮和种子 D.叶和花瓣
4.“藕断丝连”是常见的现象,这里的“丝”来自植物体的什么组织?( )
A.保护组织 B.营养组织
C.分生组织 D.输导组织
5.藕是莲的茎,它属于( )
A.营养组织 B.保护组织
C.生殖器官 D.营养器官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下列关于诗句中黄鹂和柳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与柳树的根细胞相比,构成黄鹂的细胞在结构上缺少了细胞壁和液泡
C.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
D.黄鹂体内起保护作用的组织主要是上皮组织,而柳树的是保护组织
7.下列关于西瓜和西瓜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
B.营养组织和保护组织
C.生殖器官和营养组织
D.保护组织和营养组织
8.你的手不小心被针刺时,会迅速地缩回,该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是( )
A.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
C.消化系统 D.神经系统
9.仙人掌上的刺属于(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植物体
/探究创新/
10.樱桃番茄又名葡萄番茄、小西红柿、圣女果、珍珠番茄,在国外又有“小金果”“爱情果”之称。它不仅色泽艳丽、形态优美,而且味道适口、营养丰富,其维生素含量比普通番茄高。
/
(1)组成樱桃番茄植株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 → → →樱桃番茄植株。?
(2)上图所示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与繁殖后代有关。?
(3)上图樱桃番茄的表皮属于 组织,动物体结构中与其功能相同的组织称为 组织,果肉属于 组织。?
(4)组成樱桃番茄植株的营养器官有 、 、 ,六种器官通过 组织相互连通,贯穿于整个植物体中。?
知能演练·提升
1.B 黄瓜果肉属于营养组织;一只鼠妇是一个生物体;一只小白鼠是一个生物体;马铃薯块茎是营养器官。
2.C 3.A 4.D
5.D 植物体有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藕是莲的地下茎,属于营养器官。
6.C
7.C 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看,西瓜是果实,属于生殖器官;西瓜瓤是组织,属于营养组织。
8.D 9.C
10.答案 (1)细胞 组织 器官
(2)(生殖)器官
(3)保护 上皮 营养
(4)根 茎 叶 输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