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4份打包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4份打包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2-14 10:57:54

文档简介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知能演练提升
ZHINENG YANLIAN TISHENG
/能力提升/
1.杜鹃被人们称为“鸟类的黑手党”,它将自己的卵产到另外一种小鸟的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后天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2017·内蒙古赤峰)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B.蜘蛛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
C.老马识途属于学习行为
D.鸟类迁徙属于学习行为
3.(2017·山东德州)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
B.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
C.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
D.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
/
4.右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D.能伴随动物一生
5.下列有关“老马识途”这一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遗传物质所决定,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
B.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
C.与遗传因素无关,由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行为
D.与小鸟喂鱼一样,是马的本能
/探究创新/
6.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刚孵化出的鸟类是怎样获得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出的小鸭,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鸭刚孵化出来就被移走,使它们不能见到自己的母亲,乙组小鸭仍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实验人员给甲组小鸭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播放母鸭叫的声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甲组小鸭看到气球能够跟随在气球左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小鸭跟随气球走的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偶然行为
C.取食行为
D.后天学习行为
(2)乙组小鸭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作为  。?
A.实验模型 B.对照组
C.实验组 D.一个变量
(3)如果不是把甲组小鸭放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的录音,则甲组小鸭可能会  。?
A.被猫吓得原地不动
B.失去繁殖能力
C.发出类似猫的声音
D.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
参考答案
知能演练·提升
1.A 小鸟对杜鹃的哺育是一种先天性行为,这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D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蜘蛛结网是蜘蛛一出生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老马识途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性学习行为。鸟类的迁徙是鸟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
3.A 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都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4.C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如果得不到强化和巩固,就会消失。它们都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5.B “老马识途”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
6.答案 (1)D (2)B (3)D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第1课时 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
知能演练提升
ZHINENG YANLIAN TISHENG
/能力提升/
1.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臭气”,趁机逃跑。该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攻击行为
B.先天性行为、防御行为
C.后天学习行为、防御行为
D.后天学习行为、攻击行为
2.在攻击行为发生之后,争斗的两个动物个体之间0(  )
A.一个死亡,另一个胜利
B.一个完好无损,另一个受伤后退却
C.一般双方的身体都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以一个屈服结束争斗
D.直到两败俱伤,并且其中一个表示屈服而结束争斗
3.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A.蝗虫的体色与周围的环境颜色十分相似,有利于隐藏自己
B.乌鸦群鸣叫
C.两只蟋蟀在争斗中,一只退却逃走
D.野兔发现天空中的鹰在盘旋时,立即飞跑逃回洞穴
4.动物的攻击行为有利于(  )
A.个别动物的生存
B.种族延续
C.个体发育
D.控制种群数量
5.楚汉时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写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由此认为是天意安排,遂拔剑自戕。此事件中,汉王谋士主要利用了蚂蚁的什么行为?(  )
A.攻击行为
B.取食行为
C.领域行为
D.防御行为
6.下列各项与动物的领域行为无关的是(  )
A.狗走一段路就排一点尿
B.蚜虫生活在一片树叶上
C.狐狸身上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
D.狮子通过奔跑追逐一匹斑马
/探究创新/
7.蒙古鼠兔保卫自己领地的攻击行为很强烈。科学家给它们注射一种药液后,把它们放回原来的领地上,鼠兔仿佛变了样,它们不再带有原来强烈保卫自己领土的愿望了,其中几只甚至跑到领地界线以外。在它们居住的地方出现一片混乱,鼠兔从一个洞穴跑到另一个洞穴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鼠兔被注射的药液具有什么作用?
(2)如果过一段时间鼠兔体内的药物失去了作用,你认为这一地域会出现什么现象?鼠兔将突出表现哪种行为?
参考答案
知能演练·提升
1.B 动物的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臭气”,趁机逃跑,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是防御行为。这种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2.C
3.C 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两只蟋蟀争斗,属于攻击行为,其他三个选项都属于防御行为。
4.B 动物的攻击行为对争斗中失败的个体虽然不利,但能使身体强壮的个体得到更多的生存机会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对于本种族的延续是有利的。
5.B 6.D
7.答案 (1)抑制攻击行为。
(2)重新划分领地;突出表现攻击行为。
第2课时 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知能演练提升
ZHINENG YANLIAN TISHENG
/能力提升/
1.三刺鱼是一种容易在玻璃缸中饲养的鱼类。繁殖期间,雄三刺鱼的腹部会由银白色变为红色,并经常发生相互间的猛烈攻击行为,但对银白色的雌鱼,雄鱼却会主动示爱并带入自己的巢穴产卵。下列有关雄三刺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雄鱼的腹部变为红色表明已进入繁殖期
B.繁殖期的雄鱼会袭击红色的三刺鱼
C.繁殖期的雄鱼会和银白色的三刺鱼和平共处
D.雄鱼在繁殖期的攻击行为是后天学习获得的
2.鸡是最常见的家禽之一。某同学观察到下列现象并进行了行为类型判断,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
A.鸡经常用爪刨地找虫子吃—取食行为
B.公鸡每到早上5~6点会打鸣—节律行为
C.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觅食—社群行为
D.两公鸡为争一只母鸡打架—攻击行为
3.下列属于社群行为的是(  )
A.麻雀成群飞向刚收割完的麦地集体觅食
B.在非洲,雌狮常布成方阵埋伏在草丛中,领头的雄狮将猎物驱赶到雌狮的埋伏处,然后它们一同将猎物捕获
C.一只翱翔的秃鹫发现了地面上斑马的尸体,不一会其他秃鹫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共同围着尸体就餐
D.到了繁殖季节,大马哈鱼会集成群,沿着黑龙江逆流而上到固定的区域产卵、繁殖
4.马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应属于(  )
A.攻击行为和社群行为
B.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
C.取食行为和社群行为
D.学习行为
5.下列人类活动,哪一项不是利用了动物的节律行为?(  )
A.初冬到野外打野兔
B.白天到田野捉蝴蝶
C.退潮时到海边捉螃蟹
D.晚上到树林里捉蝉的幼虫
6.蜂巢中,蜜蜂的数量可达几千只,蜂后负责产卵,雄蜂专职与蜂后交配,工蜂负责采蜜。这些行为从发生上看是先天性行为,从功能上看是社群行为,判断这两种行为的依据分别是(  )
A.与生俱有,数量多
B.与生俱有,分工合作
C.学习获得,数量多
D.学习获得,分工合作
7.春季气候转暖时,青蛙进行繁殖,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雄蛙在水中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2)雌雄蛙抱对时雌蛙先将卵排入水中,雄蛙也将精子排入水中,这对完成    作用有重要意义。?
(3)池塘里的蝌蚪密度过大时,蝌蚪能从肠里排出有毒物质,这种物质会使幼小的蝌蚪死亡。这种行为对青蛙种族的延续有利还是有害?
(4)成蛙不抚育幼蛙,但幼蛙也会捕食昆虫,这种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
/探究创新/
8.回答蜜蜂群和狒狒群在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蜂群内有蜂后、工蜂、雄蜂,它们分工明确,相依为命,这是蜜蜂的    行为。?
(2)当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从功能上看,这是    行为;从获得途径看,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受        的控制。?
(3)在狒狒的社会生活中,它们有组织、有分工,还有            。它们的首领是            。?
(4)在蜜蜂群和狒狒群中,它们要相互通信,传递信息。蜜蜂是通过      动作传递信息的,狒狒是通过      传递信息的。?
参考答案
知能演练·提升
1.D 雄鱼在繁殖期的攻击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先天性行为。
2.C 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觅食属于抚育后代的行为,即繁殖行为,不属于社群行为,C项错误。
3.B
4.B 从个体角度上看,马蜂向侵犯者发起攻击,这是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从群体角度上看,群体中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属于社群行为。
5.A 白天捉蝴蝶是利用了蝴蝶的昼夜节律行为;退潮时到海边捉螃蟹是利用了螃蟹的潮汐节律行为;晚上去捉蝉的幼虫是利用了蝉的昼夜节律行为;初冬到野外打野兔,是因为初冬时节庄稼已经收割,野外障碍物少。
6.B 蜂后负责产卵,雄蜂专职与蜂后交配,工蜂负责采蜜,这些行为都是蜜蜂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蜜蜂成员之间有一定的组织,分工合作,这是社群行为的特征。
7.答案 (1)繁殖
(2)受精
(3)有利。
(4)是先天性行为。
8.答案 (1)社群
(2)防御 先天性 遗传物质
(3)(严格的)等级制度 雄性,攻击行为的获胜者
(4)舞蹈 叫声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知能演练提升
ZHINENG YANLIAN TISHENG
/能力提升/
1.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观察法和实验法,其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研究者是否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B.研究者是否对被研究的动物施加人为影响
C.研究者是否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动物
D.以上都不正确
2.将一只雌蚕蛾用玻璃器皿扣住,器皿外放一只雄蚕蛾,观察发现雄蚕蛾没有反应,打开玻璃器皿,雄蚕蛾立即兴奋起来,但如果去掉雄蚕蛾的触角,重复上述实验,雄蚕蛾反应不强烈。此实验说明(  )
A.雄蚕蛾的触角有感觉作用
B.外界刺激可引起动物的行为
C.雌蚕蛾能分泌气体物质
D.玻璃器皿对雄蚕蛾的感觉有遮蔽作用
3.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
4.在下列动物行为研究的过程中,应当使用什么仪器或设备?
(1)只提供各种鸟的鸣叫声(  )
(2)可以真实地再现草原上狮子追捕斑马的情景0(  )
(3)把从探究和各种实验中获得的大量数据储存起来,并迅速而准确地进行处理(  )
(4)能够对饲养于动物园里的保护动物进行不间断地监视(  )
A.计算机
B.录音机
C.摄像机
D.闭路电视
/探究创新/
5.下面是廷伯根设计的著名实验,把下列模型放入处于繁殖期的三刺鱼生活的水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图A表示同雄三刺鱼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模型(腹部不是红色),放入水中,雄三刺鱼对模型A的反应是         (填“攻击”或“不理睬”)。?
(2)模型B大小、形状与三刺鱼都不相同,但下部却涂上了红色,这与繁殖期间的雄三刺鱼腹部颜色一致,结果雄三刺鱼对模型B的反应是    (填“攻击”或“不理睬”),这种研究行为的方法叫       。?
(3)繁殖期间的雄三刺鱼占据一定的水域进行筑巢,利用腹部红色及一些动作引诱雌三刺鱼入巢产卵受精,繁殖后代,这是动物的    行为。如果这期间其他处于繁殖期的雄三刺鱼进入这一水域,将会发生争斗,这种行为称为    行为。?
(4)雄三刺鱼冬季体表将套暗灰色“外装”,春季繁殖季节却换成腹部红色、背部蓝白色的“婚装”,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你认为可能是             (填“温度的影响”或“激素的调节”)。?
参考答案
知能演练·提升
1.B 运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时,不要人为对动物施加影响,使动物完全处于自然状态下发生行为。运用实验法研究动物的行为时,要对研究对象施加外界影响。
2.A 3.B
4.答案 (1)B (2)C (3)A (4)D
5.答案 (1)不理睬
(2)攻击 实验法 
(3)繁殖 攻击 
(4)激素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