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同步练习(2份打包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同步练习(2份打包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2-14 10:59:02

文档简介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1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知能演练提升
ZHINENG YANLIAN TISHENG
/能力提升/
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来看,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
A.小麦 B.鼠
C.鼬 D.鹰
2.(2017·湖南长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俗语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维持生态平衡      B.帮助植物传粉
C.促进生态系统的水循环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3.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如下图所示。
/
如果大量捕食青蛙,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
A.蛇的数量大大增加
B.杂草数量增加,导致水稻减产
C.虫害严重,水稻减产
D.老鼠大量增加造成粮食减产
4.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0(  )
A.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
B.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C.动物能改变和影响环境
D.动物要消耗大量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可有可无
5.在一个池塘里,鲫鱼既能吃水草,又能吃螺蛳等小动物,草鱼吃水草,乌鱼会吃鲫鱼、草鱼苗。下列能反映此池塘中的食物链的是(  )
A.乌鱼←鲫鱼←螺蛳 B.水草→鲫鱼→乌鱼
C.乌鱼←水草←草鱼 D.水草→草鱼→鲫鱼
6.动物通过呼吸将体内的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7.有一种叫鬼针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沾上一些鬼针草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有利于鬼针草的光合作用
B.有利于鬼针草的生长
C.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有利于植物的变异
/
8.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变化是(  )
A.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B.丙和丁的数量增加
C.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乙和丁数量增加
9.下列有关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B.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动物能促进植物的繁殖
D.动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10.动物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蝗虫的天敌是蛇、麻雀、青蛙等,如果人们随意捕杀这些动物,就容易引发蝗灾,这说明动物在维持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大多数动物作为    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吸收和代谢排出了废物,可见,动物能促进大自然的物质循环。?
(3)植物依靠动物             ,顺利地繁殖后代和扩大分布范围。?
/探究创新/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航海者的日记显示,在15世纪以前,毛里求斯岛上的渡渡鸟随处可见。后来欧洲殖民者到达了毛里求斯岛,他们疯狂地捕猎肉味细嫩鲜美的渡渡鸟,导致渡渡鸟灭绝了。渡渡鸟灭绝之后,毛里求斯岛上的大颅榄树也面临灭绝的危险。这种树的果皮坚厚,种子很难萌发。渡渡鸟最喜欢吃大颅榄树的果实,果实经过渡渡鸟的消化道后,果皮变薄了,果实中的种子才得以萌发。
(1)请写出以上材料中所反映出的一条食物链。
(2)通过以上材料可以看出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3)本材料体现了动物对植物的何种影响?
(4)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人们能否随意灭绝某种动物?为什么?
参考答案
知能演练·提升
1.A 小麦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其他几种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属于消费者。
2.A
3.C 在生态系统中,如果大量捕杀某种生物,会破坏生态平衡。据题图分析,如果大量捕食青蛙,害虫会因失去天敌控制而大量繁殖,造成水稻减产。
4.D
5.B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根据题干的叙述,该池塘中存在下列三条食物链:水草→草鱼→乌鱼、水草→鲫鱼→乌鱼、水草→螺蛳→鲫鱼→乌鱼。因此,选项中能正确反映此池塘中食物链的是水草→鲫鱼→乌鱼。
6.B 动物通过捕食直接或者间接地从植物中获得有机物。动物的呼吸作用可以加快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
7.C 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被沾上一些鬼针草的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扩大了鬼针草的分布范围。
8.A 题图中丙→丁→甲→乙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会减少,乙和丙的数量会增加。
9.D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10.答案 (1)生态平衡
(2)消费
(3)传粉、传播种子
11.解析 渡渡鸟以大颅榄树的果实为食,人捕杀渡渡鸟为食,这就形成了一条食物链,即大颅榄树→渡渡鸟→人。一定区域内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植物和动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动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渡渡鸟取食大颅榄树的果实的同时也为大颅榄树的繁殖起到了促进作用。
答案 (1)大颅榄树→渡渡鸟→人。
(2)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3)动物能促进植物的繁殖。
(4)不能。这样会破坏生态平衡。
第2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
知能演练提升
ZHINENG YANLIAN TISHENG
/能力提升/
1.下列关于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0(  )
A.我国脊椎动物有6 400多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总数的14%
B.我国有许多特产珍稀动物,白鳍豚就是其中一种
C.扬子鳄有“活化石”之称,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十几个国家
D.大熊猫有“国宝”之称,主要以竹类为食
2.我国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有些物种是我国特有的。生物种类极其繁多,这与我国具有(  )
A.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有关
B.青藏高原有关
C.长江和黄河有关
D.原始森林有关
3.野生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包括(  )
A.森林的盲目砍伐
B.开垦草原
C.围湖造田
D.有计划地放牧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哪项不是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0(  )
A.传染病的流行
B.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到破坏
C.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D.人类的大量捕杀
5.下列不属于建立自然保护区意义的是(  )
A.保护珍稀动物资源 
B.保护代表不同地带的生态系统
C.在保护区内创造新物种 
D.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6.下面是一则案例,请就“案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评析。
某市的市委书记收到一名中学生写的一封关于“救救青蛙”的来信。该市委书记当即批示:一名中学生环保意识如此强,实在难得。请工商、水产部门严管。该市工商局、水产局雷厉风行,对全市58个集贸市场集中进行了突击检查整顿。同时,对从事青蛙捕捉、出售活动的人和食用者进行批评教育,对少数长期从事青蛙贩卖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思悔改的个体经营户依法进行了处罚。
(1)青蛙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       。?
(2)青蛙有保护农作物的作用是因为            。青蛙是不是我国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   。?
(3)案例中对从事青蛙捕捉、出售活动的人和食用者进行处理,这属于动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中的                   。?
/探究创新/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1世纪前后,藏羚羊以每年上万只的速度锐减。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将近90%的藏羚羊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因为藏羚羊有比金子还贵重的羊绒,所以被大量捕杀,人类成了藏羚羊真正的天敌。
材料二 产崽、育崽期间,藏羚羊“母子”频频遭到不断增加的狼、棕熊和秃鹫等猛兽、猛禽的袭击,“高原精灵”面临着“三大杀手”的威胁。
(1)材料一反映了动物资源减少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2)为了保护藏羚羊,有人提出组织力量消灭狼、棕熊等天敌,这种做法可取吗?为什么?
(3)有人建议把藏羚羊引入动物园圈养起来,这样做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参考答案
知能演练·提升
1.C 2.A 3.D 4.A 5.C
6.解析 青蛙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青蛙能吃掉农田中的多种害虫,被誉为“田园卫士”,我们要保护它。关爱生命、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具有的意识。
答案 (1)消费者
(2)它能捕食害虫 是
(3)法制教育和管理
7.解析 (1)分析材料一可知,人为的偷猎是动物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生态平衡的破坏、天敌的增加也是导致藏羚羊减少的原因。(2)为了保护藏羚羊而消灭藏羚羊的天敌,会导致其他动物资源受到破坏,还会引起生态平衡失调。(3)把藏羚羊引入动物园圈养起来,将会导致藏羚羊物种的退化,使其在野生状态下的生活能力下降。
答案 (1)人为的偷猎。
(2)不可取,消灭藏羚羊的天敌,将导致其他动物资源的破坏,还会引起生态平衡失调。
(3)将会导致藏羚羊物种的退化,使其在野生状态下的生活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