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作文指导-第五课 变色的碘 (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作文指导-第五课 变色的碘 (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14 08:2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变色的碘第 五 课变色的碘1 你觉得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在实验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思考2 在实验过程中,你遇到问题时是如何去解决的?3 请你对自己的实验做一个评价。经过这次实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材料:
一瓶碘酒、一盒火柴、一个带盖的玻璃瓶、少许水
实验步骤:
1. 在玻璃瓶中倒入30毫升左右的水。
2. 在水中加入2-3滴碘酒,观察其颜色。
3. 同时点燃2-3根火柴,点燃后立即放入瓶中,并迅速用瓶盖盖住瓶口。
4. 摇晃瓶子,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有趣的实验结束了,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的实验操作,然后认真记录一些步骤,把这个实验过程写下来。 我来清点实验器材:一个玻璃瓶(一定得有瓶盖),一杯水,一瓶碘酒,几根火柴这些实验器材分别起什么作用呢?请你随便挑一个说一说。 我来回顾实验过程:1. 当把碘酒滴进已经装了水的玻璃瓶里时,玻璃瓶里的水就变成了红棕色。
2. 火柴点燃后,得迅速放入玻璃瓶中,同时迅速用瓶盖盖住瓶口。
3. 要想红棕色的溶液变成无色,得把瓶子摇几摇。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你有过上述经历和体会吗?你还发现了什么呢?也来说一说吧。怎样写好实验作文 写实验作文是一种寓作文于实验活动之中的好方法,它能让我们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写这样的作文,我们要善于观察。观察实验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观察要有序。观察有序,思路才有条理,表达才会层次分明。这个“序”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定,而实验的步骤就决定了你观察的顺序。 比如下面这个段落:
我打开电冰箱,用小勺从冷冻室内刮下一些冰放在小碗里,再用勺子压平,便到屋外找蚂蚁了。真是天遂人意,一会儿便找到了两只。我把这两位不幸者轻轻捏起放在刚才准备的碗里,它们在冰上惊慌地爬动了两下,便蜷成一团不动了。过了大半天仍不见它们动,我便用针尖把蚂蚁从碗里挑出来放在白纸上,然后把它们拿到阳光下晒。我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正午的太阳非常暖和,可蚂蚁一动不动。怎么还不动呢?是不是冻死了?(《速冻蚂蚁》)
小作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一步一步地把实验过程记叙得有条有理,关键步骤的叙述具体细致,让人一看就明白。 2. 观察要深入。这就要求我们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细微变化。除了观察实验本身的细微变化,还应该观察老师的神情、动作的变化,以及同学们表情的变化。
比如下面这个段落:
实验开始了。老师自信地拿起手帕,点燃后放进小铁桶里,火熊熊地烧着。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火光,都为这条漂亮的手帕感到惋惜。老师满不在乎地看着小铁桶,好一副稳坐钓鱼台的架势。一会儿,她胸有成竹地走上去用盖子罩住铁桶。火熄灭后,老师拿出手帕,手帕还是那样漂亮,完好无损。同学们惊讶地说:“真奇怪啊!”(《烧不坏的手帕》)
小作者以老师的实验过程为对象,观察细致,叙述有条理。
3. 观察与联想相结合。建立在观察之上的联想,能使文章生动传神。丰富的联想,能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使瞬间的情景“动”起来,从而增添文章的活力。小朋友,我们先看看下面的片段写得怎么样: 老师首先把一些水倒进一个透明的玻璃瓶中,接着用滴管在碘酒瓶中吸取了少量溶液,然后把这些溶液又滴进已经装了水的玻璃瓶里。顿时,玻璃瓶里的溶液变成了红棕色了。接着,他拿起桌上的火柴盒,把几根火柴一起点燃,然后迅速放入玻璃瓶中,同时迅速用瓶盖盖住瓶口,把瓶子摇了几摇。哇,奇迹出现了,红棕色的溶液不见了。 我们一起看看修改后的片段: 老师让我们睁大眼睛,好好观察。只见他首先把一些水倒进一个透明的玻璃瓶中,接着用滴管在碘酒瓶中吸取了少量溶液,然后把这些溶液又滴进已经装了水的玻璃瓶里。顿时,玻璃瓶里的溶液变成了红棕色了。大家都觉得很神奇,唧唧喳喳地开始议论起来。老师神秘地说:“接下来看仔细了!”他拿起桌上的火柴盒,把几根火柴一起点燃,然后迅速放入玻璃瓶中,同时迅速用瓶盖盖住瓶口,把瓶子摇了几摇。哇,奇迹出现了,红棕色的溶液不见了。同学们都张大了嘴巴,有些同学甚至还跑到讲台上去瞧个究竟。 在这个实验中,老师的语言、神态是怎样的,同学们有怎样的表情和行为,小作者都写得很生动。这样,既真实地把实验的过程再现了出来,也描述了当时生动的场面。小结 昨天,老师做了个“变色的碘”的实验。 (《变色的碘》)
——以回忆开头,简洁,直入主题。 “哈哈,变色了!真的变色了!”五(2)班的教室里传出了同学们兴奋的叫喊声。原来,他们正在看老师做实验。 (《精彩的实验》)
——截取精彩镜头作为开头,一开始即营造激动的氛围。 碘溶液的颜色是棕色的,可是火柴的烟雾可以使碘变成无色的碘离子,所以瓶中的碘酒溶液就变成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了。 (《变色的碘》)
——揭示道理,以实验原理作为结尾。 同学们,这个实验是不是很有趣呢?你们也动手操作一下吧,说不定会有惊奇的发现呢!(《精彩的实验》)
——与读者交流互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行文亲切。描写实验的好词描写同学的表现:狐疑不决 炸开了锅 目不转睛
描写老师的表现:故作神秘 循循善诱 深入浅出
描写实验的现象:难以置信 神秘莫测 转瞬即逝描写对话:
同学们都紧张地看着老师操作,忽然,老师停下来,笑着说:“不如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帮我完成这个实验吧。”话音刚落,“我来!”“我也要去!”……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同学们的踊跃争先,表现出实验非常吸引人。)描写实验的好句描写神秘的语言:
老师举着点燃的火柴,故作神秘地对我们说:“接下来,你们将见证神奇的一刻。”说完他迅速把火柴扔进瓶子里,盖上盖子,并用力地将瓶子摇了几下。(说话的姿态是“故作神秘”,话语中又有“见证神奇”之说,这些都体现了“神秘”的氛围。)描写实验的好句描写风趣的语言:
王老师摇了摇瓶子,一边摇还一边念着“咒语”:“天灵灵,地灵灵,各路神仙来显灵。”(风趣的语言,让文章更有趣味。)描写实验的好句小魔术——变色的碘点评:
1. 层层铺垫。开篇就说老师要给大家变个魔术,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但是小作者并不是马上就过渡到对魔术过程的描写,而是慢慢介绍魔术前的准备工作,慢慢铺成,进一步勾起读者兴趣。
2. 观察细致。从实验开始前的准备到真正做实验的步骤,还有看到实验现象后同学们的反映,小作者都有详细的描述,若是没有对这些事物的详细观察,是不会做到这点,并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的。 变色的碘点评:
1. 巧设悬念。文章开篇便说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现象,设置悬念,让人对下文产生莫大的兴趣。
2. 由事到理,感悟真切。因为一场奇特的科学实验,小作者对其原理产生了好奇,就开始动手翻阅资料进行查证,最后终于在老师那里得到证实:自己了解到的原理是正确的,从而感悟出要留心观察生活,积极探索的道理。整个过程完整,感悟也深刻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