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 课件 (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景阳冈 课件 (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14 08:3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景阳冈施耐庵《水浒传》会认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目标12理解、把握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武松打虎的前因后果。34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体会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背景资料景阳冈
位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十几公里的张秋镇境内,是大型龙山文化遗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书记载,这一代沙丘起伏,莽草无涯,古木参天。野兽出没,有九岭十八垌堆之称。
北宋末年,武松回家探兄,途经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为民除害,传为千古佳话。景阳冈因而名扬天下。知识链接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博古通今,才气横溢。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著成《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泊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它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 会认的字
生字学习 多音字挑tiǎo:挑战 挑拨离间
tiāo:挑选 万里挑一折shé:折本 折耗
zhé:折叠 百折不挠 形近字
唬(hǔ) 吓唬 唬弄
虎(hǔ) 老虎 虎头蛇尾诡(ɡuǐ)诡计 诡异
危(wēi)危险 居安思危词语学习但凡:凡是。
造句:见到这种惨状,但凡有良心的人,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诡计:狡诈的计策。
造句:这个人诡计多端,你可得当心。
印信:政府机关的图章(总称)。
造句:通知上盖着红色的印信。词语理解自言自语:(成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造句:奶奶坐在树下自言自语。
踉踉跄跄:(成语)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造句:小猫咪踉踉跄跄地走到猫妈妈身边。说时迟,那时快: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
造句:说时迟,那时快。小王像箭一样冲过了终点。
理会:理睬;过问(多用于否定式)。
造句:对于别人的批评,他从不理会。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对人畜、植物、建筑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
造句:天空乌云密布,霹雳声响个不停。
平生力气:全身的力气。
造句:为了挪动柜子,他使出了平生力气。咆哮:(猛兽)怒吼。
造句:寂静的山林中突然传来一阵可怕的咆哮。
酥软:(肢体)软弱无力。
造句:接连几天的腹泻让她浑身酥软,两腿无力。 近义词奇怪——(古怪)
吓唬——(恐吓)
耻笑——(嘲笑)
光滑——(平滑) 反义词耻笑——(尊重)
光滑——(粗糙)
敞开——(关闭)
酥软——(僵硬) 词语辨析耻笑 嘲笑
相同点:两词都有“用言语挖苦和取笑别人”的意思。
不同点:“耻笑”有看不起与笑话别人的双重意思,语义比“嘲笑”重;“嘲笑”强调取笑和戏弄别人,是有意夸大对方的缺点,并引为笑谈。
运用示例:
1.我们不应该( )那些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2.他的愚蠢行为遭到世人的( )。嘲笑耻笑1.文中除了讲武松打虎,还讲了武松的哪些事情?整体感知课文按武松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顺序写了四件事情。喝酒上冈打虎 下冈 第一部分(1-4):写武松在酒店喝完酒后,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过冈。
第二部分(5-7):写武松知道真的有虎后,仍继续上冈。2.请根据这些事情将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 第三部分(8-12):写武松和老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第四部分(13):写武松打死老虎后,疲惫下冈。
(1)店家只给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 。
(2)武松不听劝告,执意要上景阳冈的原因是
(3)武松能够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是因为
(4)武松能打死老虎,却提不动那只被打死的老虎的原因是“三碗不过冈”“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武松不相信有大虫。也不害怕大虫。他勇敢无畏,武艺超群。他在打老虎时耗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2.和同学交流,说说下面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课文解读1.从武松打虎前的片段中,你能感觉到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①武松喝酒这个片段,从武松和店家的对话及武松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豪爽、固执的好汉。武松将酒“一饮而尽”,吃“二三斤”肉,喝完酒后“提起哨棒就走”,可见其豪放不羁;
他无视店家“三碗不过冈”的劝告,喝了十八碗酒;直白地怀疑店家不让他上冈的缘由,非要过冈,可见其固执倔强。②而武松见了官府的印信知道冈上真的有虎后的心理描写更是细致贴切。
他知道有虎,但好强和要面子的性格让他不愿意回去被“店家耻笑”,反而更坚定了上冈的决心。“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一句虽有犹豫,但更多的还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再一次体现了他的倔强、无畏和固执。2.这些内容和武松打虎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看法。这些片段虽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通过对武松的话语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3.自己读一读武松打虎的片段,一开始大虫和武松是怎样搏斗的? 大虫用了三招看家本领:一扑,一掀,一剪。
见大虫扑来时,武松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大虫把腰胯一掀时,武松一闪,又闪到一边。
大虫用尾巴一剪时,武松又一闪,闪在一边。
武松的三闪,消耗了老虎的体力,挫了它最初的锐气。
而后武松丢了哨棒,赤手空拳对上猛虎,费尽力气,“打了五六十拳”,又补了一棒子,才将老虎打死,可见其小心谨慎、思虑周全。武松赤手空拳勇斗老虎时一连串的动作是这个精彩的打虎片段的重点,这样一来便把打虎场面描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如临其境,表现出了武松的英勇无畏、武艺高强。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且凸显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4.画出武松和老虎相斗时的动词,说 说你的体会。 “蹿、扑、搭、掀、吼、竖、剪”等动词,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老虎的凶猛残暴和让人生畏的气势。
这里写老虎也是为了写人,老虎如此有气势,更加衬托出武松的勇敢无畏。5.最后一段武松下冈前的描写很短,作者为什么要加上这一小段呢?结尾对武松的心理和动作描写写得很真实。武松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已经是个奇迹了,所以这时候他必然是筋疲力尽了。一个“挨”字很准确地表现了他手脚酥软的样子。如果再写他斗志旺盛,就不真实,不能让人信服了。
最后一段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做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立体,让读者更喜欢他。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其中“武松在酒店喝酒”这一部分侧重于语言描写,表现了武松豪爽、倔强的性格特点;“上冈”和“下冈”侧重于心理描写,表现了武松固执、无畏的英雄气概。
写法借鉴“打虎”这一重点情节,则运用了出色的动作描写,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突出表现了武松打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使文章大大增色。在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时,要注意:
(1)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进行细致描写,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是共同为主题服务的。
(2)描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人物的动作要用词准确、生动,人物的心理要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等等。1.出自《水浒传》的成语。
碎琼乱玉:指雪花。《水浒传》第十回:“[林冲]初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七损八伤:形容损伤惨重。《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后面伏兵齐起,这索超便有三头六臂,也须七损八伤。”拓展延伸堂堂一表:形容身材魁伟,相貌出众。《水浒传》第十七回:“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
皓齿朱唇:白齿红唇,形容容貌秀美。《水浒传》第九回:“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2.和《水浒传》有关的歇后语。
老虎扑食——三股劲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打抱不平
孙二娘开店——别有用心
快活林的店主——施恩
武大郎攀杠子——够不着
林冲误入白虎堂——有口难辩
李逵打宋江——过后赔不是课堂小结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劲儿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景阳冈结构图示喝酒上冈打虎下冈豪爽固执英勇无畏机智勇敢手脚酥软课后习题对比阅读:《水浒传》中第二十三回写“武松打虎”,第四十三回有“李逵杀虎”。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李逵打虎
话说这李逵是个孝子,他在梁山落草后,想接母亲去山上住。没想到半路上李逵去找水的功夫,母亲被老虎吃了。李逵怒不可遏,一口气杀了两只小老虎,又伤了母老虎,母老虎负痛逃走。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掀再剪: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那大虫退不彀(gòu)五七,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下。 武松打虎靠的是拳头,本来有根木棍,结果没派上多大用场;李逵则是用刀,杀四只虎用了两把刀。所以没有武松那么狠。
武松打的虎会一扑、一掀、一剪,而李逵打的四只虎中,两只太小的什么也不会,一只只会屁股冲人家,一只傻乎乎地往前冲。虎的猛度不同,打虎者的猛度也是可想而知。 (1)想一想,他们有哪些异同之处?武松打虎前是个好人,打虎后是个都头。李逵打虎前是个山贼,打完虎成了囚徒。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风光大耀的事情。
武松打虎是为了保自己的性命,人称“好汉”,被归为“打虎英雄”。李逵则是为了给老娘报仇,人称“孝子”,被归为“梁山泊爱母第一人”。简而言之,武松打的虎,是景阳冈上伤人、骇人的虎,打死它是为附近的人民除了害;而李逵打死的虎在深山之中,对很多人并没有多大的威胁,打死它是为母亲报了仇。 (2)武松费尽气力打死一只老虎,成为打虎英雄,李逵一口气杀死四只老虎却不怎么为人所知,其中奥妙何在?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