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六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和呼吸作用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第1课时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第1课时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学习目标
1.说明绿色植物细胞在光下能够产生淀粉。(重点)
2.熟练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操作。(重难点)
地球上的生命依靠太阳的能量生存,光合作用是唯一能捕捉此能量的生物途径。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绿色工厂”。
问题导入
知识点一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第1课时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萨克斯的实验
(1)实验结果:遮光部分的叶片_______,照光部分的叶片变成______。
(2)实验结论:萨克斯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产生_____。
未变蓝
深蓝色
淀粉
知识点二 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
第1课时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实验指导
(1)暗处理:把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______处,一昼夜后天竺葵的叶片中一般不再含______。
(2)遮光:把上述经过暗处理的天竺葵的一部分叶片从上、下两面用小于叶片的______遮盖起来,用曲别针夹紧,放在阳光下照射30 min。
黑暗
淀粉
黑纸片
第1课时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3)脱色:①摘下被遮盖的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____有无变化。②把叶片放入盛有适量_______的小烧杯里,再将小烧杯放入一只已经加入适量热水的大烧杯中,_____加热,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直至呈现黄白色。
(4)显色:用自来水冲洗叶片,再向叶片上滴加______。稍停片刻,用自来水冲洗掉______,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2.实验结论:绿叶在光下能产生______。
颜色
酒精溶液
水浴
碘液
碘液
淀粉
[2017·宿迁改编]如图6-3-1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部分实验步骤,其中大烧杯、小烧杯、滴管内分别是什么液体( )
A.酒精、酒精、酒精
B.酒精、清水、碘液
C.清水、酒精、碘液
D.清水、清水、碘液
C
第1课时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牛刀小试
图6-3-1
第1课时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解析]酒精能溶解叶绿素,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因此滴管内是碘液。
探究点 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
第1课时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情景展示】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如何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
重难探究 解决问题
【问题探究】
1.为什么要把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叶片为什么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
2.遮光处理后的植物为什么要移到阳光下照射?
3.用酒精给叶片脱色为什么要水浴加热?
4.向叶片滴加碘液,叶片有何现象?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第1课时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1.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可使叶片内的淀粉耗尽或运走。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起对照作用。
2.让部分已遮光处理的叶片接受阳光照射,进行光合作用。让淀粉在叶片细胞中重新积累。
3.酒精的沸点比较低,易燃烧,直接加热会发生危险。
4.滴加碘液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不遮光部分变蓝。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产生淀粉。
第1课时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典例] “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中将染成蓝色的叶片做叶的徒手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变蓝的部位是细胞中的( )
A.液泡 B.细胞核
C.线粒体 D.叶绿体
第1课时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D
[解析]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变蓝的部位是叶绿体。
课内小结
第1课时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萨克斯实验
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暗处理
叶片遮光
阳光照射
清水漂洗
酒精脱色
滴加碘液
显色
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碘液中的酒精而影响实验效果,故在滴加碘液之前要把绿叶放于酒精溶液中进行水浴加热,经过漂洗后才能滴加碘液检验绿叶光合作用是否产生了淀粉。在萨克斯的光合作用实验中,使用的是碘蒸气而不是碘液,不必考虑叶片内叶绿体中的色素对结果观察造成的干扰,所以叶片不需要经过脱色处理。
课外链接
第1课时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