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孟良崮战役
C.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 千里跃进大别山
2.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在重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是( )
A. “四二一”学生运动 B. 重庆学生反美抗暴大运动
C. “一二一”学生运动 D.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
3.某小说中有如下故事梗概: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这部小说的书名最有可能是( )
A. 《开启思想大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 《我眼中的西安事变》
C. 《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D. 《鸦片战争的烽烟》
4.小明在搜索工具栏中输入:“关门打狗、锦州、林彪”等词,他研究学习的战役应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5.为了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土地会议,通过了
A. 《天朝田亩制度》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资政新篇》 D. 《土地改革法》
6.下图为淮海战役中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能以弱胜强,打败敌人的哪一重要原因( )
A. 人民群众积极支援 B. 武器装备精良
C. 双方兵力悬殊 D. 将士作战勇敢
7.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指出,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会议指出,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土地改革使解放区广大农民翻身做主人。他们努力发展生产,高呼“支援大反攻,参加解放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的口号,掀起了参军和支援前线的热潮。材料论述了土地改革的
A. 背景 B. 地程 C. 特征 D. 作用
8.以下史实叙述错误的是( )
A.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B. 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C. 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 渡江战役——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9.1948年10月,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见,他感叹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0.1947年4月,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事件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料,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下列与之有关的事件是( )
A. 重庆谈判 B. 转战陕北
C. 孟良崮战役 D. 青化砭战役
11.毛泽东生前写下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
A.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2.“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材料出自(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天朝田亩制度》
C. 《中华民国约法》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1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描述的军事行动产生的影响是( )
A. 国民党政权垮台 B. 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 东北全境解放 D. 华北全境解放
14.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 )
A. 商谈和平建国问题 B. 欺骗人民,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C. 筹备召开政协会 D. 达到国共实行分治的目的
15.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也是一部进行不懈武装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历史。请将下列四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A. ③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 D. ④①③②
16.经过八年抗战,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前一天,在重庆的蒋介石急电毛泽东: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笃。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1945年8月24日,毛泽东回电:“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商讨和平建国大计。”由以上电文可见毛泽东飞赴重庆进行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
A. 满足蒋介石和谈要求 B.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 共同接受日本投降 D. 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17.毛泽东决定参加1945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 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B. 争取舆论支持
C. 签订停战协定 D. 商议共建新中国
18.与“毛泽东”“弥天大勇”“身系天下之安危”“赴蒋介石的‘鸿门宴’”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四渡赤水
C. 重庆谈判 D. 挺进大别山
19.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此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争取和平的诚意和“弥天大勇”的精神
B. 此事件中国共双方达成了“双十协定”
C. 此事件发生于山城重庆
D. 此事件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二、非选择题
20.阅读下列材料:
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将敌人拖得筋疲力尽,然后,集中兵力围歼敌人。青化砭一战就全歼敌人近3000人。
请完成:
(1)延安是党中央所在地,是如何被国民党占领的?
(2)国民党军队是在什么时间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情况如何?
(3)西北人民解放军面对强敌采取了什么战术?这种战术属于什么作战方式?
(4)是谁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作战?
21.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航母梦”。纵观历史,许多舰船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长河落日帆映血,江山暮色路何方]
(1)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利”号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红船烟雨星星火,人间正道是沧桑]
(2)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色游船上,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请举例说明。
(3)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许,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甲板上,日本政府向盟国递交投降书。日本无条件投降宣告了中国近代史上哪场战争的结束?这场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4)“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百万雄师过大江后,哪一城市解放?“她”的解放有何重要意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当前,中华民族这艘大船正在扬帆远航,各项事业成就辉煌,从中你得到什么感悟?
2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1935年10月)
材料三: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场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二中后四句诗反映了长征中的哪些重大军事行动?
(3)材料三中国共谈判的地点在哪里?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什么协定?
23.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浮雕是历史的画卷,碑文是历史的陈诉。下列天安门广场前的浮雕,体现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
请回答:
(1)浮雕1反映了虎门销烟的历史场景,请问是谁领导了这一事件?
(2)浮雕2展现了1919年爆发的一场爱国主义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序幕,其名称是什么?
(3)写出浮雕3反映的“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历史事件。
(4)浮雕4反映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取得的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请写出战争的
名称。在这场战争中,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
(5)浮雕5反映了解放军挥师南下,一举攻克南京,结束了国民党政权22年的统治。请问这是什么战役?
24.周恩来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他的一生参与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化解了一次次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重庆谈判达成的最重要成果是什么?有哪些问题没有达成一致?
(3)从周恩来经历的以上事件中,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该图反映的是全面内战爆发后,1947年,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历史。故答案选C。
2.【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解放战争期间,党领导的重庆学生运动,向国民党反动政权发动了几次强大的冲击。这主要是:1945年底和1946年初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运动;1947年初的抗议美军暴行的运动;1947年5月的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运动;1947年秋冬,一批学生骨干到农村去发展武装斗争的活动;1949年的“四二一”运动。因此选A。
3.【答案】C
【解析】著名的《双十协定》是国共双方重庆谈判中达成的协议,故选C。
4.【答案】A
【解析】题文中的关键字眼“锦州”“林彪”就已经告诉我们,小明研究学习的战役是辽沈战役,因为锦州是辽沈战役的重要战场,林彪是辽沈战役的指挥官。故答案选A。
5.【答案】B
【解析】A项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的时间是1853年定都南京后;B项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故B符合题意;C项《资政新篇》颁布的时间是1856年;D项《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是1950年;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6.【答案】A
【解析】淮海战役中人民支前统计表,形象地说明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能以弱胜强,打败敌人的重要原因。这也充分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答案选A。
7.【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召开,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之后,解放区广大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这次土地改革的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广大农民在政治和经济上翻身以后,大批青壮年农民潮水般涌入人民军队。各地农民纷纷支援前线,还广泛建立与加强民兵组织,配合解放军作战。因此,题干中材料论述了土地改革的作用,故选D。
8.【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A、C、D正确,B理解错误,故答案选B。
9.【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中“1948年10月”“锦州”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战役指的是辽沈战役,故选A。
10.【答案】B
【解析】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失败后,又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继续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B项符合题意;为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1945年8月蒋介石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A项不合题意;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项不合题意。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了青化砭战役、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1.【答案】B
【解析】“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里的钟山指的就是南京,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解放了南京。所以答案选B。
12.【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故选D。
13.【答案】A
【解析】1949年4月,毛泽东发布了渡江战役的命令,渡江战役中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对于渡江战役,毛泽东称之为百万雄师过大江,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的是刘邓大军,东北全境解放是辽沈战役的影响,华北全境解放是平津战役的影响,所以答案是A。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庆谈判的相关内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ACD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B。
15.【答案】C
【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1928年4月,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队伍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在井冈山会师,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南京解放于1949年4月23日,据此分析可知正确的先后顺序为②①③④,故选C。
16.【答案】D
【解析】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是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境界是假和平的阴谋。因此选D。
17.【答案】A
【解析】蒋介石的内战方针早已确定,并且积极为内战做准备,不可能真心实意地商议共建新中国,排除D项,而当时内战还没有打起来,也就谈不上签订停战协定,排除C项,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争取舆论支持,以便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A项是最终目的,B项是A项的辅助条件,所以正确答案应为A。
18.【答案】C
【解析】该事件是重庆谈判,因为在当时很可能蒋介石上演鸿门宴,将毛泽东拘押甚至暗杀,让中共群龙无首,故为一身系天下安危,但毛泽东毫不畏惧,为中国和平,深入白统区谈判,可谓弥天大勇。所以答案选C。
19.【答案】D
【解析】图片是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等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赴重庆谈判前在延安的合影,故D不正确。
20.【答案】(1)是党中央根据形势变化主动放弃后,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的。
(2)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有20多万人,而西北解放军只有2万多人。
(3)“蘑菇”战术;运动战。
(4)彭德怀。
【解析】(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
(2)依据“1947年3月,国民党军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解放军西北野战部队只有两万多人,处于绝对劣势。”可知,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情况是国民党军队有20多万人,而西北解放军只有2万多人。
(3)全面内战初期,针对敌我力量的悬殊,人民解放军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西北人民解放军面对强敌采取了“蘑菇”战术,这种战术属于运动战。
(4)依据“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可知,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作战的是彭德怀。
21.【答案】(1)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北伐战争的胜利、南昌起义、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
(4)南京解放;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
【解析】(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指的是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主要体现有:北伐战争的胜利、南昌起义、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许,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甲板上,日本政府向盟国递交投降书。日本无条件投降宣告了中国近代史上抗日战争的结束;这场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
(4)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中的“钟山”指的就是南京,1945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后南京解放;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5)当前,中华民族这艘大船正在扬帆远航,各项事业成就辉煌。数十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
22.【答案】(1)运动:五四爱国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军事行动: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红军会师。
(3)地点:重庆;协定:《双十协定》。
【解析】(1)通过“山东亡矣、青年学生”等,我们可判断出该材料讲述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因为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2)通过“金沙水拍云崖暖”,涉及到的军事行动是:巧渡金沙江,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大渡桥横铁索寒”,涉及到的军事行动是: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涉及到的军事行动是:爬雪山,红军会师。
(3)通过“1945年8月、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我们可总结出这一历史事件指的是重庆谈判;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3.【答案】(1)林则徐。
(2)五四爱国运动。
(3)南昌起义。
(4)抗日战争。
(5)百团大战。
(6)渡江战役。
【解析】领导虎门销烟的是林则徐,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序幕是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1940年的百团大战,结束了国民党政权22年的统治的战役是渡江战役。
24.【答案】(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2)《双十协定》或《会谈纪要》。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3)一心为国为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无私奉献;维护和平;团结协作;爱国主义等。
【解析】(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2)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3)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体现了周恩来一心为国为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无私奉献,维护和平,团结协作,爱国主义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