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14 12:4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的是:( )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太原会战 D. 武汉会战
2.1942年1月英国的《泰晤士报》:“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此评论是指( )
A. 第一次长沙会战 B. 第二次长沙会战
C. 第三次长沙会战 D. 第四次长沙会战
3.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的亲日派头子是
A. 吴佩孚 B. 张作霖 C. 汪精卫 D. 蒋介石
4.日军在六周内屠杀中国居民30多万,制造出令世人发指的大屠杀的地点是在( )
A. 南京 B. 北京 C. 沈阳 D. 卢沟桥
5.小说《青春之歌》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在中共北平党组织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这次学生运动是( )
A. 五四运动 B. “五二〇”惨案
C.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D. 一二九运动
6.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这首诗描绘的是1940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这场战役是( )
A.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
C. 淞沪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7.1946年东京国际战犯法庭上,日本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承认当时(1931年)的日本关东军未经宣战就在24小时内占领沈阳和长春,然后成扇形展开,迅速占领东北三省。关东军行动的速度和目标的精确性,证明了这位外交官的供词的真实性。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的这一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8.某校八年级几位学生在一次晚餐用餐过程中,七嘴八舌再现百团大战相关知识。甲说指挥者是彭德怀。”乙说:“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丙说:“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丁说:“时间发生在1940年8月。”以上四位同学中肯定有一位记错了,他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日军发动进攻沈阳城的借口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柳条湖事件
10.在某纪念馆的尾厅里,每隔12秒,就会有一滴水从高空落下,侧面墙上贴着遇难者遗像的灯,亮起再熄灭……而这12秒汇聚成的数字就是30万人,由此可判断该纪念馆是( )
A.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B. 七七事变纪念馆
C.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D. 八一三事迹纪念馆
11.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A. 百团大战最新战况 B. 日军在南京的残暴行径
C. 万家岭的捷报 D.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进展
12.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在以后的不同时期,这支人民军队拥有不同的名称,其中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13.“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个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 七七事变后的国内形势 B. 北伐战争后的国内形势
C. 五四运动后的国内形势 D.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14.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 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B. 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C. 力图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 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15.1937年7月17 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 “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再退让,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上述谈话内容表明蒋介石( )
A. 要寻求美国的援助 B. 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C. 要抗击日本侵略者 D. 要组建南京国民政府
16.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基础是由决定的。
A. 主要社会矛盾 B. 社会性质
C. 国民党的阶级性质 D. 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17.该事件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该事件指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台儿庄战役 D. 七七事变
1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
A. 1945年4月 B. 1945年5月 C. 1945年7月 D. 1945年8月
19.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两个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请问: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中至少造成多少中国同胞无辜遇难?中国抗日战争在哪一年取得完全胜利( )
A. 10万、1931年 B. 20万、1937年
C. 30万、1945年 D. 40万、1949年
20.小明准备出一期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黑板报,下列选材不当的是( )
A. 七七事变 B. 南京大屠杀
C. 西安事变 D. 九一八事变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当时“参战的地域虽然是全国性的,参战的成分却不是全国性的。广大的人民群众依然如过去一样被政府限制着不许起来参战,因此现在的战争还不是群众性的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而不带群众性,是决然不能胜利的”。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
(1)材料中的“政府”是指哪一政府?它代表哪些阶级的根本利益?
(2)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的战况如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具有侵略性的强国,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19世纪末,作为“中国之巨祸”的那场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中国历史》
材料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城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义勇军进行曲》
材料三: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应引起中国人民的高度警惕,日本曾接连发生右翼势力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和内阁成员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事件。
——《中国历史》“课外学史”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作为“中国之巨祸”的是哪场战争?
(2)“此后半个世纪”日本由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哪一事件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列举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
(3)在抗战胜利前夕,中共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三,日本右翼势力不断伤害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感情的言论,对此你有何看法?你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23.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2014年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中国人民14年抗战和8年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事件?
(2)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是指哪次战役?敌后战场取得的全民族抗战以来第一个胜利是指哪次战役?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请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和正式建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事件?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请指出我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大意义。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松花江上》
(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重大事件?东北人民是何时回到可爱的家乡,欢聚一堂的?
材料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大刀进行曲》
(2)材料二歌曲的创作与日军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导致“二十九军不是孤军”与哪一重大事件有直接关系?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3)请举出三例中国人民用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案例。
(4)今天,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企图通过各种方式为侵略战争翻案,这应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请你举出两例日本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为战争翻案的行为
25.阅读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1)图1是1921年7月召开的(会议)旧址。
(2)在图1所反映的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
A.毛泽东 B.董必武 C.陈独秀 D.李大钊
(3)图2遵义会议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4)中共七大召开的重大背景是( )
A.全民族抗日刚刚开始 B.抗日战争即将获得胜利
C.抗日战争已经结束 D.国民党已经发动内战
(5)图3中共七大的胜利召开,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制定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但是淞沪会战就持续了三个多月,因此淞沪会战的作用是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2.【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1941年12月7日以来”“华军之长沙大捷”,结合课本所学,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战略长沙,均未得逞。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获得会战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退败。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C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3.【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C符合题意;吴佩孚在1926年的北伐战争被消灭,A不合题意;1928年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军炸死,B不合题意;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
4.【答案】A
【解析】题干中给出的关键信息是“日军在六周内屠杀中国居民30多万”判断是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犯下的罪行,本题选A。
5.【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一二·九运动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6.【答案】B
【解析】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本题选B。
7.【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的提示词:“1931年”,日本关东军,占领东北三省。结合所学知识,符合这些特征的事件是九一八事变,选择答案A。
8.【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彭德怀领导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取得胜利。. 百团大战是抗日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9.【答案】D
【解析】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故本题选D。
10.【答案】C
【解析】“这12秒汇聚成的数字就是30万人”,根据这个判断,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犯下的罪行,日本占领了南京后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我军民三十万人以上,A,B,D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C。
11.【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 “1940年12月”,A、B、C、D分别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1937年12月,1938年和1941年12月。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后,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八路军,奔赴抗日战场。C正确。其他选项中,A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军队的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解放战争时期至今的称呼,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抗美援朝军队的名称。
13.【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个团结”反映了抗战全面爆发前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即由内战走向合作抗日。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七七事变后的国内形势。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4.【答案】B
【解析】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同抗日,故选B。
15.【答案】C
【解析】题干中说“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再退让,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从这些材料看,蒋介石改变了态度,要抗击日本侵略者,因此本题选C。
16.【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是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所以要建立统一战线,这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因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实行了第一次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实行全民族抗战;所以历史上国共二次合作都是由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形势决定的;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7.【答案】D
【解析】“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局部侵华,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也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的胜利。故选D。
18.【答案】A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故选A。
19.【答案】C
【解析】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中至少造成30万中国同胞无辜遇难,这是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所以答案选C。
20.【答案】C
【解析】西安事变的背景是日本侵华,有关的只是国内政局,与外国势力没有直接关系,故选C。
21.【答案】(1)南京国民政府。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2)战况: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原因: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不许广大人民群众参战;国民党军队指挥失误;日军的疯狂讲攻。
【解析】
22.【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
(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其它大型抗战会战亦可,如淞沪会战等,但必须写出两例)。
(3)中共七大。意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称霸的野心,洗雪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4)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史实,美化侵略战争;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等错误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及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我们要坚决抵制。希望日本政府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合作交流,共同维护亚太地区安全。
【解析】(1)材料一中“19世纪末”暗示了“中国之巨祸”指的是1894年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经过这场战争,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2)题干中“此后半个世纪”指的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里,日本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指的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揭开中国全民族抗战序幕的事件是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有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这里可以写其他大型会战)。
(3)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共七大。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是:它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称霸的野心,洗雪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4)伤害中国和其他亚洲人民感情的言行,主要有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日本右翼势力的这些言行必然伤害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这是我们应当坚决抵制的。希望日本政府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合作交流,共同维护亚太地区安全。
23.【答案】(1)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2)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4)略
(5)可以让后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14年抗战爆发的标志着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8年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的七七事变。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取得的全民族抗战以来第一个胜利是指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宣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民族贡献和民族牺牲。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我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大意义是为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捍卫和平等等。
24.【答案】(1)九一八事变;1945年
(2)七七事变;西安事变;全国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血战卢沟桥;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4)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
【解析】(1)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执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三省沦陷,东北人民过上了亡国奴的生活,直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东北解放,东北人民结束了14年的亡国奴生活。
(2)根据《大刀进行曲》歌词中的二十九军可以判定歌曲的创作和日本发动的卢沟桥事变有关,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导致“二十九军不是孤军”和西安事变有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对峙开始走向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3)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相关史实有: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守军二十九军血战卢沟桥;国民党正面战场李宗仁将军组织的台儿庄战役;共产党组织敌后军民进行的百团大战等。
(4)今天,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企图通过各种方式为侵略战争翻案,具体表现为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美化侵略;日本一些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等。
25.【答案】(1)中共一大。
(2)C
(3)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B
(5)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解析】(1)中共一大于1927年7月23日在上海的法租界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的游船上。依图可知答案应为中共一大。
(2)在中共一大上选取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3)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意义为: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或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全民族抗战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结束于1945年8月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解放战争开始于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进攻中原解放区。而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4月,抗战即将胜利,中国人民面临两个前途的选择,故应选B。
(5)中共七大召开于抗战胜利前夕,为了争取光明的前途,中共召开了七大,在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通过了新的党章,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可知意义是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