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测试(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14 12:5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将每年的“禁毒宣传日”定为6月3日,警示我们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C.辛亥革命 D.虎门销烟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径包括(  )
①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②荷兰侵占台湾
③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④葡萄牙侵占澳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4.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5.《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 D.第二次鸦片战争
6.在近代中国深重灾难的历史背景下,(  )组织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A.洪秀全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
7.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分别是广州、上海、福州、宁波,另一个是(  )
A.烟台 B.青岛 C.厦门 D.苏州
8.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有过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是(  )
A.中外敌对势力联合绞杀
B.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C.中央军队和地方武装联合绞杀
D.敌人的长期封锁
9.1839年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的皇帝是(  )
A.道光皇帝 B.咸丰皇帝 C.慈禧太后 D.光绪皇帝
10.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打破清朝闭关自守的局面
B.改变同中国的贸易格局
C.为发动战争制造借口
D.倾销工业品
11.近代以来,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武力威胁等,割占了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俄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1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机会,趁火打劫,用卑劣的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的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公里之多,这个国家是(  )
A.德国 B.俄国 C.美国 D.日本
13.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抗争之歌。领导这场运动的是(  )
A.李鸿章 B.曾国藩 C.洪秀全 D.林则徐
14.“爱生命,不吸毒”是2017年6月26日世界禁毒日的宣传语,与世界禁毒日”设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15.周恩来说:“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这里的“侵略者”主要指(  )
A.俄国、美国 B.美国、法国 C.英国、德国 D.英国、法国
16.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割让的第一块中国领土是(  )
A.香港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17.中国近代(1840﹣1949)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是由谁发动的(  )
A.美国 B.俄国 C.英国 D.法国
18.禁毒知识:6月27日是“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日”。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上被誉为“禁毒第一人”,他在广东虎门销毁的毒品是(  )
A.摇头丸 B.冰毒 C.鸦片 D.可卡因
19.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20.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
C.二者在经济纲领上是相互矛盾的
D.两者都反映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要求
2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该条约中要求清政府赔款的数目是(  )
A.2100万两白银 B.2100万银元
C.2亿两白银 D.45亿两白银
22.按由北往南的顺序排列《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上海 ②福州 ③广州 ④宁波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③①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夏,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彻底粉碎了大清王朝的纸醉金迷的生活。
﹣﹣﹣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在地球的某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官,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一次战争?“列强”指的是其中的哪一个国家?这场战争后中国陷入了怎样的社会?
(2)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后,清政府被迫订了什么条约?被割让了哪一块地方给哪一个国家?
(3)材料二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两个强盗”分别是谁?“夏宫”是指哪里?
(4)材料二中两个“强盗”分别以什么“事件”为借口对中国进行打劫?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属东印度公司1781﹣1790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1640万两,1800﹣1810年则达2600万两……1831﹣1833年间将近有1000万银两从中国流出。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人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三:


图一 英国输入中国商品示意图

材料四: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中国被迫对外开放。
(1)材料一反映了中英贸易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炮子谣》中提到了鸦片哪几个方面的危害?(两点即可)
(3)材料三中的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5.材料一: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材料二:“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风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
材料三:“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1)材料一中的“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指的是什么事件?它发生在哪一年?
(2)材料三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3)在这一起义过程中,颁布了两部纲领性文件,请列出。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这次起义。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统治者既然没有决心反对侵略者,既然在抵抗侵略的战争中仍然继续纵兵扰民,当然它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它与人民群众尖锐对立,把自己从人民群众中最大限度地孤立起来。这是促使清政府对外投降的原因,也是决定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近代史稿》
材料二:“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主要由于社会制度腐败。……社会制度腐败集中地反映为清政府和军队里投降派活动的猖獗,在它的强烈影响下道光皇帝缺乏抵抗到底的决心。”
﹣﹣徐凤晨、赵矢元《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中国经济技术落后明显地表现在军队的装备上。……中国士兵的作战工具主要是传统的铁炮、火绳枪、弓箭、梭标,很难对付敌人的重炮(排炮)、来福枪。
﹣﹣徐凤晨、赵矢元《中国近代史》
从材料一、二、三中提炼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证据:①   
证据:②   
证据:③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每日邮报》2017年10月3日报道:红色十月!价值1.8亿英镑的最先进的中国军舰沿泰晤士河而上,停在了金丝雀码头。报道还自嘲道:“幸好,他们来我们首都的目的是和平之行。”
﹣﹣凤凰资讯
材料二:《每日邮报》记者仰望着(访问伦敦的)长白山舰庞大的舰体就曾发出这样酸溜溜地感叹:“百年荣辱,回首惊心”。图2是1840年,英国海军舰队驶抵广州海面的场景。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军舰沿泰晤士河驶入伦敦的目的是   。
(2)英国海军舰队在1840年驶抵广州海面,是对中国发动什么战争?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3)面对凶残的英国侵略者,广大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英勇抵抗,其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哪两位?
(4)1842年,英国旗舰康沃利斯号到达下关江面,当时的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随后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什么条约?通过这个条约,英国割占了我国哪个地方?
(5)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什么条约?从这个条约中,英国获得了什么特权?(任举一项),美、法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条约(任举一个)?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将每年的“禁毒宣传日”定为6月3日,警示我们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C.辛亥革命 D.虎门销烟
【分析】本题考查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解答】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因而与“国际禁毒日”“禁毒宣传日有关的事件是虎门销烟。
故选:D。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径包括(  )
①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②荷兰侵占台湾
③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④葡萄牙侵占澳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径包括①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③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故选:C。
3.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相关知识,熟记基础知识。
【解答】首先依据材料判断“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对应的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一条,接着根据所学,答出这一条的危害是使得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故C项正确;A、B项未能体现“协定关税”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故A、B项错误;而D项中国完全丧失海关管理权的标志是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故D项错误。
故选:C。
4.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鸦片只是导火线。
【解答】题干中“如此不正义”、“保护可耻交易”表明作者从道德角度不赞成英国发动战争,故排除A、B两项;格雷斯顿在评价中仅从道德角度含糊其辞,没有说明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故答案选择C项;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C。
5.《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 D.第二次鸦片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英国打开,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遭受列强的侵略.
【解答】依据材料中的“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再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就是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英国打开,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遭受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史开始。
故选:B。
6.在近代中国深重灾难的历史背景下,(  )组织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A.洪秀全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
【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鸦片战争后,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各种社会矛盾加剧,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致使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洪秀全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失败,受挫的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利用拜上帝会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清王朝的统治,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A符合题意。
故选:A。
7.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分别是广州、上海、福州、宁波,另一个是(  )
A.烟台 B.青岛 C.厦门 D.苏州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故选:C。
8.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有过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是(  )
A.中外敌对势力联合绞杀
B.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C.中央军队和地方武装联合绞杀
D.敌人的长期封锁
【分析】本题以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有过的新情况为依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解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无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请求西方列强出兵镇压,西方列强组织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外反动势力第一次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除具备与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反封建的性质外,它还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新任务。太平天国运动在洋枪队和清政府的联合绞杀下失败,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有过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是中外敌对势力联合绞杀。
故选:A。
9.1839年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的皇帝是(  )
A.道光皇帝 B.咸丰皇帝 C.慈禧太后 D.光绪皇帝
【分析】本题以到广东查禁鸦片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林则徐查禁鸦片的相关史实。
【解答】1839年,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故选:A。
10.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打破清朝闭关自守的局面
B.改变同中国的贸易格局
C.为发动战争制造借口
D.倾销工业品
【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鸦片战争前,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英国的商品上很难推销,英国在对中国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改变同中国的贸易格局,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
故选:B。
11.近代以来,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武力威胁等,割占了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俄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分析】本题考查了俄国割占中国领土。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这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解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俄国是近代从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故选:A。
1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机会,趁火打劫,用卑劣的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的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公里之多,这个国家是(  )
A.德国 B.俄国 C.美国 D.日本
【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领土。俄国是近代从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解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俄国是近代从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故选:B。
13.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抗争之歌。领导这场运动的是(  )
A.李鸿章 B.曾国藩 C.洪秀全 D.林则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他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设立,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解答】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对人民的剥削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的矛盾日益尖锐。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领导太平天国起义的是洪秀全。
故选:C。
14.“爱生命,不吸毒”是2017年6月26日世界禁毒日的宣传语,与世界禁毒日”设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解答】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1987年,联合国决定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禁毒日的设立与之有关的事件是虎门销烟。
故选:A。
15.周恩来说:“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这里的“侵略者”主要指(  )
A.俄国、美国 B.美国、法国 C.英国、德国 D.英国、法国
【分析】本题以“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为切入点,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知识。
【解答】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1860年10月,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十二兽首丢失,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
故选:D。
16.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割让的第一块中国领土是(  )
A.香港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分析】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知道香港岛是近代西方列强割占的第一块中国领土。
【解答】鸦片战争后,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香港岛是近代西方列强割占的第一块中国领土。
故选:B。
17.中国近代(1840﹣1949)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是由谁发动的(  )
A.美国 B.俄国 C.英国 D.法国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以中国禁烟为借口,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发动鸦片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最终战败。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故选:C。
18.禁毒知识:6月27日是“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日”。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上被誉为“禁毒第一人”,他在广东虎门销毁的毒品是(  )
A.摇头丸 B.冰毒 C.鸦片 D.可卡因
【分析】本题以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上被誉为“禁毒第一人”为切入点,考查虎门销烟的相关知识。
【解答】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故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毁的毒品是鸦片。
故选:C。
19.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分析】本题以增开天津为商埠为依托,考查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解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故选:C。
20.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
C.二者在经济纲领上是相互矛盾的
D.两者都反映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要求
【分析】本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曾先后颁布过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解答】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实行。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没有反映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要求。
故选:D。
2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该条约中要求清政府赔款的数目是(  )
A.2100万两白银 B.2100万银元
C.2亿两白银 D.45亿两白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解答】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故选:B。
22.按由北往南的顺序排列《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上海 ②福州 ③广州 ④宁波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③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的相关史实。在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解答】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在南京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按由北往南的顺序排列《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是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①④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A。
二.材料题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夏,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彻底粉碎了大清王朝的纸醉金迷的生活。
﹣﹣﹣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在地球的某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官,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一次战争?“列强”指的是其中的哪一个国家?这场战争后中国陷入了怎样的社会?
(2)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后,清政府被迫订了什么条约?被割让了哪一块地方给哪一个国家?
(3)材料二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两个强盗”分别是谁?“夏宫”是指哪里?
(4)材料二中两个“强盗”分别以什么“事件”为借口对中国进行打劫?
【分析】(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2)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相关知识,把握《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内容。
(3)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识记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4)本题考查二次鸦片战争。识记查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解答】(1)本题关键信息“1840年”可知是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据所学知,1842年英国强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同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主要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材料二描述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情景,它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英国和法国,“夏宫”是指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并闯入圆明园大肆抢劫最后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4)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故答案为:
(1)第一次鸦片战争(或鸦片战争);英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2)《南京条约》;香港、英国。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圆明园。
(4)“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属东印度公司1781﹣1790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1640万两,1800﹣1810年则达2600万两……1831﹣1833年间将近有1000万银两从中国流出。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人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三:

图一 英国输入中国商品示意图


材料四: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中国被迫对外开放。
(1)材料一反映了中英贸易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炮子谣》中提到了鸦片哪几个方面的危害?(两点即可)
(3)材料三中的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英贸易发生的变化、鸦片走私、鸦片的危害、《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史实。
【解答】(1)据材料一“英属东印度公司1781﹣1790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1640万两,1800﹣1810年则达2600万两……1831﹣1833年间将近有1000万银两从中国流出。”可知,中国对英国的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开始向我国走私鸦片。英国和中国进行的正当商品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
(2)据材料二“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人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可知,《炮子谣》中提到了鸦片对身体、经济、军队的战斗力等方面的危害。
(3)观察材料三中的图一、图二的时间等内容可知,图一反映了《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明显增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是《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图二反映了1843年以后,中国进口关税税率大大降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现象可知,这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廉价工业品。
故答案为:
(1)中国对英国的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主要原因是英国开始向我国走私鸦片。
(2)对身体、经济、军队的战斗力等方面。
(3)图一反映了《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明显增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是《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图二反映了1843年以后,中国进口关税税率大大降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廉价工业品。
25.材料一: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材料二:“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风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
材料三:“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1)材料一中的“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指的是什么事件?它发生在哪一年?
(2)材料三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3)在这一起义过程中,颁布了两部纲领性文件,请列出。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这次起义。
【分析】本题以题干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指的是金田起义。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据材料“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反映了天京事变。1856年,领导集团发生严重内讧,史称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太平天国运动曾先后颁布过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
(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故答案为:
(1)事件:金田起义。时间:1851年。
(2)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4)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统治者既然没有决心反对侵略者,既然在抵抗侵略的战争中仍然继续纵兵扰民,当然它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它与人民群众尖锐对立,把自己从人民群众中最大限度地孤立起来。这是促使清政府对外投降的原因,也是决定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近代史稿》
材料二:“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主要由于社会制度腐败。……社会制度腐败集中地反映为清政府和军队里投降派活动的猖獗,在它的强烈影响下道光皇帝缺乏抵抗到底的决心。”
﹣﹣徐凤晨、赵矢元《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中国经济技术落后明显地表现在军队的装备上。……中国士兵的作战工具主要是传统的铁炮、火绳枪、弓箭、梭标,很难对付敌人的重炮(排炮)、来福枪。
﹣﹣徐凤晨、赵矢元《中国近代史》
从材料一、二、三中提炼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证据:① 清政府没有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证据:② 清政府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证据:③ 清政府军事装备的落后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原因,知道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解答】①据材料一“既然在抵抗侵略的战争中仍然继续纵兵扰民,当然它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它与人民群众尖锐对立,把自己从人民群众中最大限度地孤立起来。这是促使清政府对外投降的原因,也是决定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可知,材料一反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清政府没有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②据材料二“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主要由于社会制度腐败”可知,材料二反映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清政府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③据材料三“中国经济技术落后明显地表现在军队的装备上。……的铁炮、火绳枪、弓箭、梭标,很难对付敌人的重炮(排炮)、来福枪”可知,材料三反映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清政府军事装备的落后。
故答案为:
①清政府没有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②清政府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③清政府军事装备的落后。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每日邮报》2017年10月3日报道:红色十月!价值1.8亿英镑的最先进的中国军舰沿泰晤士河而上,停在了金丝雀码头。报道还自嘲道:“幸好,他们来我们首都的目的是和平之行。”
﹣﹣凤凰资讯
材料二:《每日邮报》记者仰望着(访问伦敦的)长白山舰庞大的舰体就曾发出这样酸溜溜地感叹:“百年荣辱,回首惊心”。图2是1840年,英国海军舰队驶抵广州海面的场景。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军舰沿泰晤士河驶入伦敦的目的是 和平 。
(2)英国海军舰队在1840年驶抵广州海面,是对中国发动什么战争?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打开中国市场 。
(3)面对凶残的英国侵略者,广大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英勇抵抗,其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哪两位?
(4)1842年,英国旗舰康沃利斯号到达下关江面,当时的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随后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什么条约?通过这个条约,英国割占了我国哪个地方?
(5)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什么条约?从这个条约中,英国获得了什么特权?(任举一项),美、法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条约(任举一个)?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英国《每日邮报》2017年10月3日报道:红色十月!价值1.8亿英镑的最先进的中国军舰沿泰晤士河而上,停在了金丝雀码头。报道还自嘲道:‘幸好,他们来我们首都的目的是和平之行’”可知,中国军舰沿泰晤士河驶入伦敦的目的是和平。
(2)英国海军舰队在1840年驶抵广州海面,是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3)面对凶残的英国侵略者,广大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英勇抵抗,其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关天培、陈化成。
(4)1842年,英国旗舰康沃利斯号到达下关江面,当时的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随后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通过这个条约,英国割占了我国香港岛。
(5)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这个条约中,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或片面最惠国待遇,或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特权,美、法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故答案为:
(1)和平。
(2)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
(3)关天培;陈化成。
(4)《南京条约》;香港岛。
(5)《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或片面最惠国待遇,或通商口岸租地建房);中美《望夏条约》;中法《黄埔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