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识记层面
识记层面
理解运用
识记层面
识记层面
复习目标
1.绘制表格、年代尺或大事年表,填充考点结构,结合知识串讲,梳理回顾并记忆本单元基础知识,练习历史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2.例题讲析,运用非选择题做题技巧进行习题训练;
3.限时精练、精析中招真题及模拟试题,强化基础知识和做题技巧;
本单元内容在近六年中考中考查了8次,5道选择题,3道非选择题。本单元式中考的考查重点 ,在2019年的中考备考中,也应作为重点复习。
考点一:经济和社会生活
1.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2.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3.社会生活的具体变化
考点二:教育文化事业
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2.文学艺术的成就
考点一:经济和社会生活
洋务运动时期
甲午战争后
一战期间
一战后
外国人纷纷在华办厂的刺激
洋务派兴办军事、民用企业
帝国主义忙于一战
辛亥革命后奖励实业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国民政府官僚资本压迫
洋务派代表
状元实业家
张謇
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
启示: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推动民族工业(经济)迅速发展。
或“民族独立是实现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
中国民族工业落后的根本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
阶段 时期 原因 人物、成就
产生
发展
短暂春天
再度受挫
比较落后,行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发展过程艰难曲折;
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具有以下特点:
看图说话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特点
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
辛亥革命后,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装束、礼节、称谓”
日益开放、崇洋逐新
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1909年,京张铁路——中国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两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方便人们出行,促进商品流通
认识:社会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志。
特点:变化不平衡(东南、沿海、城市、教育程度);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类别 变化(特点) 影响
交通工具
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饮食、服饰、婚丧、体闲娱乐等
考点二:教育事业的发展
洋务运动时期
甲午战后
戊戌变法时期
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
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京师大学堂
废除科举制(1905年)
开启教育近代化
传播西方先进知识,培养人才
启示:教育事业和时代发展相互促进,要与时俱进。
近代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
阶段 时期 成果 影响
产生
发展
进一步发展
新
闻
出
版
业
报刊业发展
出版业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
新华书店(解放区)等
《申报》
《时务报》《国闻报》
《民报》
《新青年》
(1872年)洋务运动时期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延安)
《东方杂志》《生活》等
《狂人日记》《阿Q正传》
《女神》
《子夜》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暴风骤雨》
考点三:文艺事业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
解放战争
作者 作品 历史时期
文学 鲁迅
郭沫若
茅盾
赵树理
丁玲
周立波
《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山》
《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
《黄河大合唱》
抗日战争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作者 作品 历史时期
美术 徐悲鸿
音乐 聂耳
冼星海
电影
发展:甲午战争后
民族工业发展(经济)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再度受挫:一战后
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任务二
结合所学知识及任务一,绘制示意图展示重要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教育文化事业
报刊和出版机构
教育近代化(新式学堂、废科举)
文艺事业(文学、音乐、美术、电影等)
社会生活变化
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改变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新式婚丧礼节的出现
任务三:
例题精讲 小本P18 第14题
14.(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新教育”中,洋务派为了镇压起义和反抗斗争,先后在天津、上海、广州、武昌等地聘请外国军官,废弃传统的骑射、弓、刀、石技勇,改练洋枪、洋炮、洋操,训练新式的陆海军。军事学堂除开设一些近代军事学科外,并设有体育课程,称为体操课。
(1)据材料一分析,洋务派办新教育的目的是什么?(2分)此“新教育”与旧的教育有什么不一样?(2分)举一例洋务派开创的新式学堂。(2分)
镇压人民起义和反抗斗争。
“新教育”主要学习西方技术。
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
材料二:
虽然维新运动仅一百天就失败了,但维新主义的教育思想对以后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积极影响。康有为认为“今日中国之敝,人才乏也,人才之乏,不讲学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他认为大同社会的学校教育应分为《婴儿院》《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四级。各级教育都要培养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并提出了各级学校的目的、任务、课程和教育措施。
(2)据材料二分析,与洋务派比较,维新派的教育主张有什么特点?(2分)结合所学指出,在创办新式学堂上,维新派较洋务派又有了什么新发展?(2分)
变维新派主张:教育上全面向西方学习,以教育救国;
教育内容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制上要进行改革。
新发展:1898年,创办京师大学堂,这是我国第一个高等学府。
材料三:鸦片战争以后,为了进行文化侵略,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派大批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他们除传教外,大多兼办教育,在教堂或他们家中开办教会学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教会学校发展更为迅速。篮球运动是1898年由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篮球运动的发明者奈·史密斯的学生蔡乐尔,于1910年来华任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干事时,进一步传播了篮球技术和比赛规则。
(3)综上三则材料,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深受哪些因素影响?(2分)你对教育的发展有了哪些认识?(2分)
受近代化探索影响、
受外来侵略影响、
受近代爱国思想家的影响。
认识:教育受时代影响;教育要站在时代的前沿,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等。
任务四:
限时10分钟,完成大本P44第1-6题(要求画出关键词)
课后作业
过关第八单元“填充考点结构”基础知识;
任务五:
名师预测
1.他生前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举办了不少工厂企业和教育文化事业。他的“实业救国”虽不能挽救旧中国危亡,但却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材料中的“他”是( )
C.张之洞 D.荣德生 A.李鸿章 B.张謇
2.它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它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B.封建自然经济
C.洋务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3.帝制取消之后,“宫廷内外,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切束之高阁”。而“西式装服”则随机大畅,“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蔚然成为一种风气。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传统服饰被彻底抛弃废除
B.服饰变化体现等级观念
C.辛亥革命推动服饰的变化
D.服饰西方化已成为都市生活的主流
事
1、近代史上列强五次侵华:
2、近代史上两次农民抗争:
3、近代化的四次探索:
4、列强三次占领中国首都:
5、中共历史上与国民党的两次谈判:
6、中华民族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7、日本侵华期间发动的两次事变:
8、中共在近代史上三次会议:
9、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三次会师:
10、中国近代史上起到思想解放作用的三次运动:
11、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略者的两次大屠杀:
12、党的历史上两次战略转移:
1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14、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
15、近代史上国共两次合作:
标志性事件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
5、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6、解放战争开始的标志:
7、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
8、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
9、解放战争结束的标志:
鸦片战争(1840---1842)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4年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937.7.7 七七事变
1946.6 蒋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1936.10 三军会宁会师
1945.9.2 日本正式递交投降书
1949.4.23 南京解放
1、中国跟列强的第一次较量:
2、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3、第一个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的国家:
4、第一个近代新式学堂:
5、第一个国家创立的最高学府:
6、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7、第一支红军:
8、中共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9、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南京条约》
英国
1862年,京师同文馆(洋务运动)
1898年,京师大学堂(戊戌)
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927.8.1,南昌起义
近代“第一”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虎门销烟、“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黄海大战(致远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收复新疆(1878)、福州船政局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三民主义、辛亥革命、中华民国、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中共一大
一大、秋收、长征、遵义、七大、转战陕北
黄埔军校、南昌起义、遵义会议、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人(注意时间)
1、林则徐:2、邓世昌:
3、左宗棠:
4、梁启超:5、谭嗣同:
6、孙中山:
7、李大钊:
8、陈独秀:
9、毛泽东:
10、周恩来:
11、彭德怀:12、张謇:
实业救国、大生纱厂
百团大战
京张铁路,1909 (自行设计铁路干线)
“侯氏制碱法”
《黄河大合唱》
《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天演论》效法西方,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狂人日记》
《愚公移山》 马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汉阳铁厂
轮船招商局 《马关条约》 北洋舰队
人
1、詹天佑:
2、侯德榜:
3、聂耳:
4、冼星海:
5、魏源:
6、严复:
7、鲁迅:
8、徐悲鸿:
9、洪秀全:
10、张之洞:
11、李鸿章:
12、杨靖宇:
抗日游击队
《义勇军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