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2-14 18:2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学案(B)
教师寄语: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教材分析: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对于眼球机构的认知,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机构相似来讲。
学习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环境信息;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2.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作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
3.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眼和视觉:我们从外界得到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a.我们首先来认识眼球的结构。如图,请填写各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b.观察人眼球和照相机机构示意图:
讨论(1):两者在结构上有那些相似地方?
(2):眼球晶状体瞳孔,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什么机构?
2、耳和听觉:看课本观察与思考,了解听觉的重要性。
认识耳的结构和功能。如图请填写各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二、合作探究
(一)、眼与视觉
1、视觉形成过程:阅读课本内容,归纳填写:
( ) 神经冲动
外界物体发射的光线—折射-------------( )成像-------( ) -传导-----( ) -----视觉
2、瞳孔变化:光线亮时瞳孔变( ),光线暗时瞳孔变( )。
3、近视及预防。如图:
形成原因: 过度变凸,或眼球前后过 物像落在视网膜 。矫正措施:

预防措施:三要四不看。


(二)、耳与听觉
1、听觉形成过程:
声波---外耳道---( ) --(振动)--听小骨—( )--(神经冲动)--( ) --(传导)--( )—听觉
2、学生自读课本谈谈如何保护耳和听觉,预防耳聋。

(三)技能训练
先观察两线段,你认为哪个长?
再实际测量来验证你的观察是否正确。

三、拓展创新
1、学习了近视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措施,想一想远视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措施是什么?
2、有人在乘车、乘船或乘飞机时,会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精神不振等反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晕机。试分析出这些现象的原因。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
五、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 )
A.虹膜和角膜B.角膜和巩膜C.角膜和巩膜D.巩膜和虹膜
2.无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正常人的眼睛能看清,主要原因是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B.晶状体曲度可以调节
C.瞳孔可以放大和缩小 D.眼球前后径可以改变
3.人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不靠视觉也能判断车速的快慢和左右转弯,这是由于刺激了具有特定感受器的( )
A.鼓膜和听小骨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耳蜗 D.耳蜗和听习惯
4.老年人“耳背”,只有大声说话时才勉强听清,其病变部位可能是在( )
A.鼓膜或听小骨 B.听小骨或耳蜗
C.耳蜗或听神经 D.听神经或半规管
5.在飞机起飞时和降落时,乘务员一般都会提醒乘客将口张开或吞咽动作,其目的是为了乘客( )
A.减缓紧张情绪,避免引起恐B.促进呼吸,以适应气压的变化
C.咽鼓管张开,避免鼓膜损坏D.调节胃肠功能,以免引起呕吐
二、下图是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我们平时所说的“红眼病”,其病变部位是在( ) 。
(2)视觉形成的大致过程是:外界物体发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 、( ) 、( ) 、和( ) ,并经过( ) 的折射,最终落在( ) 上,形成物象。视网膜上某些细菌将这些图形信息,通过( ) 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视觉。
(3)近视是由于( ) 的曲度变 且不能恢复,或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 引起的。
(4)当用眼观察空中一只由远处飞近的小鸟时,图中序号(4)所示结构的变化是
六、学习感悟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略 合作探究:(一)1、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2、小、大3、见课本91页至92页
(二)1、鼓膜、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2、见课本94页小字部分
达标测试::一。1.D 2.B 3.B 4.A 5.C
二.(1)6角膜(2)6角膜、3瞳孔、4晶状体、11玻璃体、4晶状体、8视网膜、10视神经 (3)4晶状体、凸、长(4)由大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