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藤野先生》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藤野先生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结合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4、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 1、学会结合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2、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难点 1、理解本文运用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 (?http:?/??/?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三味书屋》,在这篇散文中,学识渊博的寿镜吾老先生是鲁迅先生的启蒙老师,让鲁迅先生终生难忘。今天我们学习一位让鲁迅先生最感动的老师,他就是日本仙台的一位医专教授——藤野先生。板书课题。 了解这几个人的形象。 由人物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出示学习目标请大家齐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学习目标进行这节课的学习活动。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结合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4、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二、展示自学成果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 (?http:?/??/?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教师点拨下面重点知识: 1、简介作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 (?http:?/??/?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2、了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 (?http:?/??/?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了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藤野严九郎 藤野严九郎(Fujino Genkur (?http:?/??/?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o),1874年7月11日出生于日本福井县,逝世于1945年8月11日,是日本的医生、教师,因和其学生鲁迅的交往而闻名。其家族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的第六代医生。藤野严九郎在战后被认为是对中日友好作出了贡献。1961年在福井市建立了纪念碑。1983年5月18日,鲁迅的故乡绍兴市和藤野的故乡芦原町(现芦原市)结成友好城市。 4、掌握字音 (?http:?/??/?www.21cnjy.com?)5、理解词义 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诘责:质问并责备。 烂熳:即“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流言: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 匿名:不具名或隐匿真名。 杳无消息:形容一点消息也没有。 客死:死在异国他乡。 适值:正好遇到。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6、质疑问难 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三、整体感知内容同学们,本文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有感情大声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这篇回忆性散文的主要内容。 1、请你找出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这篇散文的写作思路。 点拨:在东京(1—2):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在仙台(3—35):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离开仙台之后(36—38):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2、你能找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吗? 点拨:线索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一般是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语或者句子。 本文共有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 3、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点拨:本文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从下面语句看出来:“但不知怎地,我 (?http:?/??/?www.21cnjy.com?)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的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4、通过初读课文,你对藤野先生有什么感受呢? (?http:?/??/?www.21cnjy.com?)四、回忆留学往事同学们,这篇回忆性散文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许多事情,让鲁迅先生终生难忘。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这些事件,思考下面问题: 1、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事件分别概括出来,然后给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填写下面表格: 集体交流: 事件内容 小标题 1 在东京,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扭脖子。 赏樱花 2 清国留学生傍晚在留学生会馆学跳舞。 学跳舞 3 仙台医专及其职员对我的优待。 特殊优待 4 藤野先生有时忘记带领结的掌故。 忘带领结 5 藤野先生坚持给我添改讲义,让我感动。 添改讲义 6 藤野先生认真给我纠正解剖图。 纠正解剖图 7 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关心实习 8 藤野先生向我询问中国女人是怎样裹脚的。 了解裹脚 9 日本青年怀疑我得到藤野先生泄露的题目,给我写匿名信。 匿名信事件 10 看电影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日本人欢呼,我感到很刺耳。 看电影事件 11 我与藤野先生分别,他送我一张照片。 离别 2、这些事件中,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写? 点拨:写得简略的事件有: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特殊优待,忘带领结,匿名信,看电影。 写得详细的事件有: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裹脚,离别。这些事件能直接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所以要详细描写,这样详略得当。 3、“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鲁迅先生为什么这样说? 点拨:无非,只不过的意思。 因为鲁迅先生在东京看到的是盘着辫子 (?http:?/??/?www.21cnjy.com?)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留学生会馆学跳舞。鲁迅先生这样说是想表达对在东京留学的“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4、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点拨: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 (?http:?/??/?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5、本文是为了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点拨: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鲁迅的优待,是从正面衬托藤野先生。 写“日本爱国青年”挑衅鲁迅,是从反面衬托藤野先生。 写课堂上看电影,为弃医从文离开藤野先生做铺垫。 总之,这些内容从不同角度突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齐读学习目标。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 读一读字音和字义。 提出课前自学时的问题,集体尽量合作解决。 大声朗读课文。 找出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理解写作思路。 理解线索,找出线索。 结合文章语句回答问题。 谈谈感受。 概括事件,拟定标题。 结合文章的主旨回答问题。 自主探究问题。 合作交流。 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听课的目的性,提高课堂效率。 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可以督促学生加强课前自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掌握重点字音字义。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会分析文章思路。 学会分析文章线索。 学会分析回忆性散文的感情。 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培养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理解文章多个角度选材的原因。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课堂练习 1、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油光可鉴( ) A.镜子 B.当镜子照 C.借鉴 (2)深恶痛疾( ) A.疾病 B.急速 C.痛恨 (3)出言不逊( ) A.谦逊 B.避让 C.差 点拨:(1)B (2)C (3)A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揣摩所填词语的意味。①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____________,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____________极了。 ②大概是____________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点拨:①油光可鉴 标致 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用反语表明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和嘲讽。 ②物以希为贵 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自尊心。3、对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 (?http:?/??/?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A.比喻 借代 夸张 B.比喻 夸张 反语 C.夸张 反语 拟人 D.反语 比喻 对比 点拨:B 4、“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点拨: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并引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描写。 学生进行抢答赛。 及时巩固课堂所学,加深记忆。
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2、继续自学《藤野先生》,探究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和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情感变化。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整体感 (?http:?/??/?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知了文章内容,明白了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要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可以看出作者为了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从多个角度选择了典型事件,描写的时候详略得当,希望我们在写作中借鉴这种写法。藤野先生具体有哪些高贵品质呢?请大家课下认真阅读课文,在课本上做圈点批注,写下自己的见解。 认真思考,总结课堂笔记。 梳理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写作指导。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http:?/??/?www.21cnjy.com?) 记录在笔记本上。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系统梳理课堂知识点,有利于掌握课文内容。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
苏教版 九年级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时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这篇散文中,学识渊博的寿镜吾老先生是鲁迅先生的启蒙老师,让鲁迅先生终生难忘。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位让鲁迅先生最感动的老师,他就是日本仙台的一位医专教授——藤野先生。
出示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会结合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
2
3
4
展示自学成果
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
简介作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展示自学成果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了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展示自学成果
了解背景
藤野严九郎
藤野严九郎(Fujino Genkuro),1874年7月11日出生于日本福井县,逝世于1945年8月11日,是日本的医生、教师,因和其学生鲁迅的交往而闻名。其家族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的第六代医生。藤野严九郎在战后被认为是对中日友好作出了贡献。1961年在福井市建立了纪念碑。1983年5月18日,鲁迅的故乡绍兴市和藤野的故乡芦原町(现芦原市)结成友好城市。
展示自学成果
绯红 不逊 畸形 匿名 杳无消息
xùn
jī
nì
fēi
瞥见 喝彩 发髻 解剖 诘责
hè
jì
pōu
piē
y?o
jié
展示自学成果
掌握字音
不逊:
诘责:
烂熳:
流言:
匿名:
杳无消息:
客死:
适值: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质问并责备。
即“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
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不具名或隐匿真名。
形容一点消息也没有。
死在异国他乡。
展示自学成果
理解词义
正好遇到。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厌恶、痛恨到极点。
质疑问难
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
同学们,本文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有感情大声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这篇回忆性散文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内容
请你找出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这篇散文的写作思路。
在东京(1—2):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在仙台(3—35):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离开仙台之后(36—38):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1
整体感知内容
你能找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吗?
线索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一般是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语或者句子。
本文共有两条线索: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明线,
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
2
整体感知内容
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本文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3
整体感知内容
从下面语句看出来:“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的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整体感知内容
通过初读课文,你对藤野先生有什么感受呢?
我认为藤野先生工作十分认真。
我认为藤野先生关心鲁迅先生。
我认为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
我认为藤野先生不拘小节。
……
4
整体感知内容
同学们,这篇回忆性散文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许多事情,让鲁迅先生终生难忘。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这些事件,思考下面问题:
回忆留学往事
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事件分别概括出来,然后给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填写下面表格:
1
回忆留学往事
事件内容 小标题
1
2
3
4
5
6
7
……
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扭脖子。
赏樱花
清国留学生傍晚在留学生会馆学跳舞。
学跳舞
仙台医专及其职员对我的优待。
特殊优待
藤野先生有时忘记带领结的掌故。
忘带领结
藤野先生坚持给我添改讲义,让我感动。
添改讲义
藤野先生认真给我纠正解剖图。
纠正解剖图
藤野先生担心我的解剖实习。
关心实习
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事件分别概括出来,然后给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填写下面表格:
1
回忆留学往事
事件内容 小标题
8
9
10
11
藤野先生向我询问中国女人是怎样裹脚的。
了解裹脚
日本青年怀疑我得到藤野先生泄露的题目,给我写匿名信。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日本人欢呼,我感到很刺耳。
看电影事件
我与藤野先生分别,他送我一张照片。
离别
这些事件中,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写?
2
写得简略的事件有: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特殊优待,忘带领结,匿名信,看电影。
写得详细的事件有: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裹脚,离别。这些事件能直接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所以要详细描写,这样详略得当。
回忆留学往事
“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鲁迅先生为什么这样说?
无非,只不过的意思。
因为鲁迅先生在东京看到的是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留学生会馆学跳舞。鲁迅先生这样说是想表达对在东京留学的“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3
回忆留学往事
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4
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
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回忆留学往事
本文是为了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5
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鲁迅的优待,是从正面衬托藤野先生。
回忆留学往事
写“日本爱国青年”挑衅鲁迅,是从反面衬托藤野先生。
写课堂上看电影,为弃医从文离开藤野先生做铺垫。
总之,这些内容从不同角度突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回忆留学往事
课堂练习
1、给蓝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油光可鉴( )
A.镜子 B.当镜子照 C.借鉴
(2)深恶痛疾( )
A.疾病 B.急速 C.痛恨
(3)出言不逊( )
A.谦逊 B.避让 C.差
B
C
A
课堂练习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揣摩所填词语的意味。
①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____________,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____________极了。
②大概是______________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用反语表明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和嘲讽。
油光可鉴
标致
物以希为贵
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自尊心。
课堂练习
3、对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A.比喻 借代 夸张
B.比喻 夸张 反语
C.夸张 反语 拟人
D.反语 比喻 对比
B
课堂练习
4、“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并引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描写。
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2、继续自学《藤野先生》,探究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和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情感变化。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文章内容,明白了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要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可以看出作者为了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从多个角度选择了典型事件,描写的时候详略得当,希望我们在写作中借鉴这种写法。藤野先生具体有哪些高贵品质呢?请大家课下认真阅读课文,在课本上做圈点批注,写下自己的见解。
藤野先生
添改讲义
赏樱花、学跳舞、优待
板书设计
怀念之情
典型事件
忘带领结
匿名信事件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了解裹脚
看电影事件
详写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