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贝多芬传(节选)课件(共27张PPT)+教材习题课件(共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贝多芬传(节选)课件(共27张PPT)+教材习题课件(共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14 16:25:15

文档简介

课件9张PPT。一、1.对欢乐的讴歌的语句:
(1)在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
(2)这个不幸的人永远受着忧患折磨,永远想讴歌“欢乐”之美。
(3)慢慢地,“欢乐”抓住了生命。这是一种征服,一场对痛苦的斗争。
(4)整个的人类向天张着手臂,大声疾呼着扑向“欢乐”,把它紧紧地搂在怀里。2.表现他非凡的毅力和超人的才华的语句:
(1)这是他毕生的计划。
(2)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日他才完成了心愿,可是完成的时候是何等的伟大!
(3)唯有在您身上,整个的民族期待着新生命,新光荣,不顾时下的风气而建立起真与美的新时代……但愿您能使我们的希望不久即实现……但愿靠了您的天才,将来的春天,对于我们,对于人类,加倍地繁荣!3.歌颂他高尚的道德的语句:
(1)巨人的巨著终于战胜了群众的庸俗。维也纳轻浮的风气,被它震撼了一刹那,这都城当时是完全在罗西尼与意大利歌剧的势力之下的。
(2)他的崇拜者称颂他的天才时,所想到的第一个字既非学术,亦非艺术,而是“信仰”。
(3)牺牲,永远把一切人生的愚昧为你的艺术去牺牲!艺术,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1)第五段:作者对欢乐的追求这一情感是通过音乐的节奏和形式的变化体现的。《第九交响曲》经历了和平柔美-坚强刚毅——激情澎湃的感情变化过程,具体来说经历了:①当欢乐的主题初次出现时,忽然一片静默;②接着“欢乐”自天而降,包裹在非现实的宁静中间;③主题带着一种严肃而受压迫的情调;④“欢乐”抓住了生命,征服了痛苦;⑤沸腾的乐章回溯贝多芬一生的经历;⑥整个人类拥抱着欢乐,音乐激情到达高潮,感情到达高潮,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二、作者运用叙述、描写表现这一过程,描写中带有强烈的抒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音乐给人的质感和巨大的精神作用。中间又穿插着议论“而这是不错的:这个主题的确是一个神明”等语句。
(2)第七段:首先叙述维也纳的演奏会,然后具体描绘空前热烈的场面,最后以抒情议论结尾:他贫病交迫,孤独无依,可是他战胜了——战胜了人类的平庸,战胜了他自己的命运,战胜了他自己的痛苦。表达出对贝多芬的同情和赞扬。第五、第七这两段文字分别写《第九交响曲》主题的深刻、乐曲表现形式的丰富以及这部巨作的巨大的影响力及感染力。作者的笔法细腻而传神,叙述、抒情、描写及议论浑然一体,层次清晰,气势磅礴。(1)“悲苦”一词概括了贝多芬一生精神上、物质上的痛苦,“欢乐”则是贝多芬一生从事音乐创作所要讴歌的对象。一个“悲苦”的人却执意要讴歌“欢乐”,从强烈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意志是多么坚定,追求理想的信念是多么坚定。
(2)前一个“一生”,表明了歌唱欢乐是贝多芬一生奋斗的目标,始终不渝;后一个“一生”,则表明了贝多芬为实现歌唱欢乐的理想而奋斗了一生。
(3)前一个“永远”表明贝多芬受忧患折磨的程度深和时间长,后一个“永远”表明他对自己的目标始终不渝。三、这句话说明贝多芬的一生是受忧患折磨的一生,更是抗争命运和讴歌欢乐的一生。
(4)“最后一日”点出了贝多芬实现讴歌欢乐的时间,表现了贝多芬为讴歌欢乐而不屈不挠地奋斗了一生,直到他人生的最后时刻;“何等的伟大”这是对贝多芬伟大人格和伟大作品的热情颂扬。
(5)“斗争”既指《第九交响曲》这部作品是贝多芬与痛苦做斗争的产物,也指听众在欣赏《第九交响曲》时战胜了自己的痛苦,净化了自己的灵魂。(6)“巨人”赞颂贝多芬的伟大人格,“巨著”赞颂了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表明了具有伟大人格的人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略。四、课件27张PPT。传记贝多芬传(节选)8贝多芬的交响曲内容丰富多样,规模宏大,比起海顿、莫扎特的交响曲来要复杂得多,最突出的是它尖锐的矛盾冲突,英雄气概和积极因素,音乐形象总是在矛盾的冲突和对比中展示。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贝多芬的一篇传记。(难点)(重点)1. 感知本文内容,体语言个性化和丰富生动的特点。
2. 了解作者通过所表达的意思。教育学生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代表作品:《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共称《名人传》)、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本文选自《名人传》。20世纪初,在物质利益决定一切,欺小凌弱和暴力成为国际秩序的时代,需要的是高贵的精神,甘愿自我牺牲、以痛苦为人类献祭的榜样。罗曼?罗兰把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的身上,他要为他心中理想的精神巨子立传,让人们“呼吸到英雄的气息”,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创造光辉夺目的太阳。贝多芬就是罗曼?罗兰心目中的“英雄”,于是他创作了《贝多芬传》。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1820年两耳失聪,贝多芬仍然继续他的音乐创作。他的主要作品反映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表现人类的英雄气概。他创作的九部交响曲中,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深渊 踌躇 一阕
延宕 颓丧 深邃yuānchóu chúquèdàngtuísuì旋 wō( ) 静mò( )
yì( )然 抚wèi( )
yōng( )俗 涡默毅慰庸1.讴歌:
歌颂。讴,歌唱。
2.踌躇:
犹豫。
踌躇?迟疑 辨析
同:都是动词,都含有“犹豫不决”的意思。
异:“踌躇”着重指主意不定,具体表现在人的表情、态度和行动上。多用于书面语,尤以文艺作品中使用较多,口语里不用。“迟疑”拿不定主意。强调不能很快地作出决定。指由于内心在应该拿定主意时却拿不定主意,从而在行动的时间上表现出来。3.毅然:
坚决地;毫不犹疑地。
4.大病初愈:
患了重病,刚刚治愈的那个时候。
5.庸俗:
平庸鄙俗;不高尚。
6.轻浮:
言语举动随便,不严肃庄重。
7.颓丧:
情绪低落,精神萎靡。8.深邃:
深沉。
9.慷慨陈词:
指情绪激昂,充满正气地陈述自己的见解。
10.骚动:
秩序紊乱;动荡不安。
11.窘迫:
非常穷困。导思1.结合文章内容, 请分析贝多芬是一个怎 样的人?人物形象
关键词:
献身艺术讴歌快乐导思2:“贝多芬一生最大的追求是什么?内容理解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贝多芬传(节选)》课文朗读。1. 如何理解第一段中的“悲苦”和“欢乐”?【答案】 “悲苦”一词概括了贝多芬一生精神上、物质上的痛苦;“欢乐”则是贝多芬一生从事音乐创作所要讴歌的对象。一个“悲苦”的人却执意要讴歌“欢乐”,从强烈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意志是多么坚定,追求理想的信念是多么坚定。2.踌躇了一生”指的是什么?【答案】 “踌躇了一生”指歌唱欢乐是贝多芬毕生的追求,贝多芬想把这歌唱作为他某一大作品的结局,一直到创作《第九交响曲》时,也还没拿定主意是否放在《第九交响曲》中。3.第三段中两处引用贝多芬的原话,有什么作用?【答案】第一处:引用贝多芬稿本上的话,说明这是贝多芬经过大量试验得出的猜测,合唱也许能在第二主题开始。第二处:引用贝多芬的话,准确地说明在一阕交响曲中引进合唱具有相当大的困难。4.两个“永远”含义相同吗?【答案】不相同。第一个“永远”表明贝多芬一生都在遭受磨难;第二个“永远”表明他对自己的追求没有停歇。5. 第五段第二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中带有强烈的抒彩,形象地写出了音乐给人的质感和巨大的精神作用。6.贝多芬为什么想要离开维也纳移居伦敦?【答案】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完全在罗西尼与意大利歌剧的势力之下”,贝多芬受到排挤和打击,他想移居伦敦表明了他对当时的维也纳非常失望。7.引用朋友的信,有什么作用?【答案】
引用朋友的信,一方面证明贝多芬在德国优秀阶级中所享有的声威,不仅是艺术方面的,还有道德方面
的;另一方面交代贝多芬留下的原因。【答案】示例一:贝多芬的一生是幸福快乐的。贝多芬毕生都在为艺术献身,他完全沉醉于音乐,他的快乐来自音乐,他的幸福来自音乐。在与命运的搏斗中,贝多芬无疑是胜利者。他的拼搏与他的作品都赢得了后人无限的敬仰和爱戴!贝多芬虽然没有享受过物质上的快乐,但带给了人们精神上的快乐,所以说他是幸福快乐的。1.【难点探究】有人说贝多芬的一生是幸福快乐的,也有人说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痛苦的,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示例二: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痛苦的。他的童年是痛苦的,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又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之后的岁月里,贝多芬的爱情也并不顺遂。在遭受这些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一种痛苦,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为痛苦的是,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喜悦的时候,听觉却越来越衰退。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他依然没有摆脱穷苦的命运。可以说悲惨的命运和痛苦陪伴了他一生。
一生追求——讴歌欢乐
表达形式——引进合唱
主题表达——欢乐主题
演出成功——群众沸腾贝多芬传(节选)伟大情怀
非凡才华 本文介绍了《第九交响曲》的艺术创新、欢乐主题的表现形式以及首演的巨大成功和影响,表现了贝多芬一生致力于讴歌欢乐,赞扬了他为歌颂欢乐不懈地执著追求的伟大情怀与音乐创作方面非凡的才华。 1.大量采用引文。
为了保证传记的真实性,罗曼?罗兰在写作中采用了大量的引文。如文中引用了贝多芬朋友的书信的大段内容,这是第一手的资料。
2.描写、抒情、叙事与议论有机结合。
文章在表达方式上,叙事、描写与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第⑤⑦两个自然段,这两段文字分别写《第九交响曲》主题的深刻、乐曲表现形式的丰富以及这部巨作的巨大的影响力及感染力。作者的笔法细腻而传神,叙述、抒情、描写及议论浑然一体,层次清晰,气势磅礴。原文:曾子曰:“士①不可以不弘毅②,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注释】①士:读书人。②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毅,坚强,刚强。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把实行仁道作为己任,难道不是很重大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