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三节 人 类 的 居 住 地——聚 落课件(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三节 人 类 的 居 住 地——聚 落课件(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12-18 11:18:36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人类的居住地
亚热带地区民居
1
安徽黟县西递村




云南丽江古城
水城威尼斯
山西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简介
平遥古城是一座完全按照中国汉民族传统城市规划思想和布局程式修建的县城。
在封闭的城池里,以市楼为中心,有四条大街、八条小街及七十二条小巷经纬交织在一起,它们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条。
城内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特别是砖砌窑洞式的民宅更是具有很浓的乡土气息。全城现存四合院民居3797处,其中有400余处保存相当完好。
此外,城池内还建有一些大小庙宇,老式铺面亦是鳞次栉比,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原汁原味地勾勒出明、清时期市井繁华的风貌。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上的教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聚落与环境
聚落与环境学习目标
第一部分:乡村和城市
目标1—
1:通过自学,了解聚落的概念及类型,以及不同聚落的生产活动方式。
目标1—
2:通过读图,并联系生活实际,分析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上的差异。
第二部分:聚落与环境
目标2—
1:探究聚落形成、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
目标2—
2:分析聚落的分布、形态,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目标2—
3:运用聚落与环境的相关知识,分析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重难点?)
一、聚

乡村和城市
活动一(2分钟)




1、人们的居住地称为
。包括城市


2、乡村聚落类型有


、和

人们分别从事



等生产活动。
3、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
和服务业等工作。
聚落
乡村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耕作
放牧
捕鱼
伐木
工业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图解






农村
学习目标1—2
: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
合作学习一(前后四人一组,小组讨论,时间3分钟之后展示成果)
活动二:走进城乡,感受城乡景观的差异
要求:读图,根据照片和自己的亲身体会描述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商店(多/少)
房屋
乡村
城市
自然景观改变程度(大/小)
果园
农田
鱼塘
(有/无)
医院(多/少)
学校(多/少)
道路密集度(大/小)
聚落
















密集度
高度
发达、便利
落后、不便
你能根据三幅乡村聚落景观图判断:哪个分布在亚洲?哪个分布在欧洲?哪个分布在非洲?
A
B
C
想想
考考
欧洲
非洲
亚洲
二、聚落与环境
历史验证: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的分布。
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地区有什么共同点?
(考虑的主要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交通、资源

…)
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
北回归线
活动三(合作学习二,前后四人一组,小组讨论,4分钟)
学习目标2—1:探究聚落形成、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河流中下游地区
温带
平原地区
400N
400N
中低纬度地区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中国
中美洲
世界最早出现的城市多数在大河的冲积平原上
最早城市
活动四、走进自然,选择理想的家园
3分钟
如果你是几千年前一名原始部族的首领,带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A、B、C你会选择哪儿?请说明理由。
A
C
B
温馨提示:从位置、地形、土壤、水源、资源、交通等方面考虑
想想
聚落形成、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聚落形成与发展
的有利条件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气候优越
(热量、降水)
自然资源丰富:
森林,矿产等
土壤
地形
水源
资源
交通
气候
历史文化等
大城市
目标2—
2:聚落的分布、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巴东县城
沿





华北平原上呈多边形的村落
云南丽江古城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草原地区的住房——蒙古包
目标2—3:运用聚落与环境的相关知识,分析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活动五
运用
展示自我
自然环境:全年高温、多雨
设计师的构想:
建筑材料:木头,竹子
建筑特点:屋顶坡度大,双层。

的:
屋顶倾斜,便于排水;
上层住人,通风凉爽,避免潮湿。
A:热带地区的民居
东南亚地区的高架屋
热带地区的印第安人房屋
西亚建筑
西亚沙漠村落
B
:热带沙漠地区的村庄
设计师的构想:遮光,纳凉并保温
建筑特点:墙厚、窗小

的:隔热,厚墙可减少通过墙壁进入的太阳热量,
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区吹来的热风。
自然环境特点:热带沙漠地区,
炎热,昼夜温差大,
亚热带地区民居
1
安徽黟县西递村
有何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
设计师的构想: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冬暖夏晾
自然环境特点:黄土直立性、黏性强,利于开凿窑洞
C:温度地区民居
D:因纽特人的住所——雪屋










B
C
A
D
东南亚高架屋
北极冰屋
黄土高原窑洞
西亚村庄
民居
当地的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
严寒
冬冷夏热
高温多雨
很低矮,无窗户,
保温效果好
利用黄土挖掘成
窑洞,夏凉冬暖
屋顶坡度陡,
下部通风隔潮
福建土楼
巴东民居
值得保护的文化遗产
安徽民居


土壤肥沃
地势平坦、气候暖湿
水源充足
资源丰富
优越的地理环境
交通便利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保护传统聚落
收获平台
试一试
1.在一些

)或(
)(
)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
),
2.在(
)、(
)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3.聚落在(
)呈(
)状,沿河流、山麓、谷地呈(
)状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沿海
密集
高山
荒漠
平原
团块
条带
河口

读四幅民居景观图,归纳当地气候和民居特点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特点
A
A
B
C
D
终年炎热多雨
冬冷夏热,降水少
终年寒冷干燥
终年炎热干燥
双层木楼或竹楼(吊脚楼)
窑洞,冬暖夏晾
雪屋,保持室内热量
厚墙隔热,小窗,隔热(阻挡沙漠热风)
一、填空题
1、聚落是人们集中居住地,分为(
)聚落和(
  )聚落。
2、聚落发展一般先有(
 )聚落,后有(
  )聚落。
二、单项选择题
1、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一般位于(
    )
A.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B.河流上游地区
C.高山地区
D.荒漠地区
2、西亚村庄中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是因为当地(
   
)
A.热带雨林地区
B.终年严寒地区
C.热带沙漠地区
D.热带草原地区




乡村
城市
乡村
城市

C   
三、把下列地区与相应建筑用线连接起来
东南亚
冰屋
西亚
高架屋
北极
厚墙小窗
我国的黄土高原
竹楼
云南的西双版纳
窑洞
北京
四合院
拓展延伸
利用课余时间,对家乡民居进行调查。请以“民居与环境的关系”为题,写一篇调查报告。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