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20 09:2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答案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10分) táo zuì nínɡ zhòng ké sòu dé gāo wàng zhòng bào qiàn jìnɡ mì juàn liàn jiāo zào bù ān
二、按要求写成语。(5分) 1.写四个含反义词的成语: ( )( )( )( ) 2.写出四个含有人体名称的成语: ( )( )( )( ) 3.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歌声嘹亮。( )。(1分 三、给画线的字、词选择恰当的意思。(5分) 1.讲究:①讲求、重视;②值得注意或推敲的内容;③精美 祭器很讲究( ) 讲究卫生( ) 这里的技术是大有讲究的( ) 2.故:①事故;②缘故,原因;③原来的,从前的,旧的;④朋友,友情;⑤死亡 变故( ) 病故( ) 沾亲带故( ) 故乡( ) 3.之:①往;②的;③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钟子期必得之( ) 赤子之心( ) 送孟浩然之广陵( ) 四、判断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填在括号里。(5分) 1.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3.这天气真冷,都快把我冻成冰了。( ) 4.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 5.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 五、改写句子。(6分) 1.缩写句子。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没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情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填空。(19分)
默写《伯牙绝弦》(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空。 1.鲁迅原名______,字_____,浙江_____人。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作品集有《 》、《 》等。《少年闰土》节选自他的小说《 》。从第五单元这些课文中我知道鲁迅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写出一句鲁迅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詹天佑是我国______的爱国工程师。课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他根据居庸关、八达岭不同的山势创造性地设计了_______、_______两种施工方法。作为一名中华少年,我想对詹天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填写下面古诗词中的花名:(3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开。 (2)人闲______落,夜静春山空。 (3)_____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______。 (5)竹外___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_____别样红。 七、阅读。(20分) (一)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7.5分)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还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 他现在在哪儿 上帝啊 保佑他 救救他 开开恩吧 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划着十字。 1.在“□”处给短文补上标点符号。 (3.5分) 2.桑娜在沉思什么?请用“_______”画出来。 (1分) 3.桑娜家穷,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桑娜家这么穷还收养两个孤儿,说明桑娜夫妇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人。(1分) (二)读下面文章,完成习题。(12.5 分)
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摄氏度,最高可达47摄氏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摄氏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或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强烈的阳光(照射 照耀)下,满山像烧起的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夏天这里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调来时,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汗擦了又洗,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 _______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 _______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 别致)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15千米长的林荫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钻天白杨,一行梨树,一行桃树。据说这是一位20世纪50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_______有遮阳蔽日之处,_____ 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李已开花结果。多少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讶 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荫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改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1.用音序查字法查“漫”,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漫”在字典里的解释有五条:(1)水过满,向外流;(2)到处都是;(3)莫,不要; (4)不受约束,随便;(5)广阔,长。 “漫天风沙”的“漫”应选第( )条解释。“长夜漫漫”的“漫” 应选第( )条解释。“漫无目的”的“漫” 应选第( )条解释。(2.5分) 2.用“__”划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2分) 3.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2分) 4.人们把吐鲁番称作 __________ 、_________。(1分) 5.人们把横贯整个盆地的一座山称为______,理由有两点:_______;___________。(1.5分) 6.文中举例子来说明吐鲁番夏季气候炎热的特点,这两个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第一、二自然段则分别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2分) 7.吐鲁番人用植树造林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环境,在林阴路栽种钻天的白杨,可以_______,栽种桃树、梨树,可以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____。(1.5分)
八、口语交际(5分)
假如奶奶住在南京,当你听到未来一个星期每天最高气温为39℃的气象预报时,你给奶奶打了电话,请把你“说”的内容写下来。(不超过80字)
自己:
奶奶:
自己:
  奶奶:
九、习作家园。 ? ? 生活是万花筒,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十二三岁的你同样拥有一片蓝天,一方乐土。在那里你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着,用自己的智慧假造着。那里的一切都让你着迷,令你陶醉:读书、踢球、画画儿、手工制作、集邮、种花、养兔……你一定享受了无限的乐趣,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性情。请你以“_________真让我着了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出你的真实感受。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