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2课《我与地坛(节选)》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2课《我与地坛(节选)》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15 22:03:41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体悟景中之情,感悟生命壮歌一、走近史铁生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颁奖词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21岁时,因腿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韩少功 2、突然残废了双腿之后,他的心境是怎样的呢?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回答。 二、走进《我与地坛》 1、作者在什么境况下来到地坛?课文两大部分分别写了史铁生思考的哪些问题?第一部分:关于死和为什么要出生的问题 追寻
第二部分:为什么要写作 解答 1、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现地坛景象的什么特点?体悟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合了什么样的情感。剥蚀、淡褪、坍圮、散落 历经沧桑、荒芜冷落 浮夸、炫耀、高、玉、雕 金碧辉煌 、庄严神圣曾经辉煌,而今荒芜冷落,被人们遗忘了,凄凉落寞
作者眼中的景物与他的处境有何特别的契合之处呢? 三、体悟景中之情2、说一说作者与地坛的遭遇有何相似之处?地坛:曾经辉煌,而今被遗弃作者:最狂妄的年龄残疾,被社会遗弃同病相怜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情相生分析方法:赏析景物描写的时候要看作者笔下景物对象有什么特点,作者做了怎样的修饰,这些景物特点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或心境。 3、作者到地坛来对生死做了哪些思考?作者对生死有什么领悟呢? 明确:在命运突然把他抛到谷底的时候,史铁生也有过绝望,想到了死;他抱怨上苍不公,命运不平;他迷惘,他颓废,这都是正常的,但是我们知道这只是作者此时的心情。经过无数次思考,他终于从精神上站起来了,他不再去思考死的问题了,他彻悟了生与死:生是一个不可辩驳的问题,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乐观地看待生命,豁达地面对死亡 !
4、品读第五段最后的景物描写,运用景情相生的分析方法,分析地坛的草木和小动物们给作者带来哪些心灵启示? 4、品读第五段最后的景物描写,运用景情相生的分析方法,分析地坛的草木和小动物们给作者带来哪些心灵启示? 地坛
琉璃剥蚀
朱红淡褪
雕墙坍圮
散落玉砌雕栏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草木 荒芜冷落生生不息荒芜但并不衰败特点残废但不应该颓废 :坦然、乐观、豁达 地坛就是史铁生的精神家园和精神导师:5、作者不再急于求死,那又该怎样活着呢?仔细阅读课文第七段最后一段写景文字,运用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在“六个譬如”中任选一句分析这些景物与作者的情感心理有怎样的联系。5、作者不再急于求死,那又该怎样活着呢?仔细阅读课文第七段最后一段写景文字,运用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在“六个譬如”中任选一句分析这些景物与作者的情感心理有怎样的联系。地坛:被肆意雕琢 不能改变
作者: 身残志不残 古园成为精神乐园
(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身体残废被社会遗弃?残废但不颓废身残志不残豁 达顽强情景景四、感悟生命壮歌 1、学了本文后,你对生命中的挫折以及灾难又有了怎样的思考?你从史铁生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举出其他唱响生命壮歌的感人事例? 共勉:人生之路多坎坷,但是真正的强者会战胜苦难,直面人生,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海伦凯勒用双手触摸世界,司马迁忍辱负重而屹立千古,钢琴达人刘伟失去双臂,却用双脚弹奏了生命的交响曲……所以,苦难绝不是我们放逐生命的理由,也不是我们庸庸碌碌的借口,它应该是一种灵魂的磨练,我们应该有一颗乐观而积极的心,历经劫难而不屈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残奥会?:?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足以震撼你的心灵
??????????????????????????????????????????????????????????????????????????????????????????????????????????????????????????????????????????????????????????????????????????????
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男子跳高T42级别决赛,中国选手钟志强参战。 生命是什么?是一朵迎日绽放的向日葵;是 ;是 。 2、仿照示例,补写句子。 生命是什么?是一朵迎日绽放的向日葵;是一棵沙漠中的仙人掌;是一只在冰川中游走的企鹅。 五、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及《我与地坛》全文,写一篇读后感随笔,谈谈自己对生命的一些看法。

(2)完成《优化方案》及课时训练对应练习。
(3)运用本节课所学景物描写分析方法,预习《荷塘月色》。《我与地坛》导学案
学习目标:体悟景中之情,感悟生命壮歌。通过本课学习,学习掌握赏析景物描写方法,理解作者如何用恳切、诚挚的语言将他用全部生命感悟到的生命意义传达给读者,体验作者在从容冷静的文字里蕴含丰富人生体验和哲理的叙述方式。体味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探究。
一、走近史铁生
1、史铁生有哪些特殊的人生经历?
二、走进《我与地坛》
1、作者在什么境况下来到地坛?课文两大部分分别写了史铁生思考的哪些问题?
2、突然残废了双腿之后,他的心境是怎样的呢?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回答。
三、体悟景中之情
1、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现地坛景象的什么特点?体悟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合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从“剥蚀、淡褪、坍圮、散落 ”这些 词中,可以看到作者来到地坛后看到的景物特点是 ;地坛是明清时代皇帝祭祀地神的神圣地方,从“浮夸、炫耀、高、玉、雕 ”这些修饰语和关键词中,可见地坛在历史上曾经 。归结起来,就是作者眼中之景正切合了作者当时 心情。
2、说一说作者与地坛的遭遇有何相似之处?
3、作者到地坛来对生死做了哪些思考?作者对生死有什么领悟呢?
4、品读第五段最后的景物描写,运用景情相生的分析方法,完成下面表格,分析地坛的草木和小动物们给作者带来哪些心灵启示?
景物
修饰语
特点
心灵启示
蜂儿
如一朵小雾、停
充满生命活力,被忽视
蚂蚁
瓢虫
蝉蜕
露水
草木
5、作者不再急于求死,那又该怎样活着呢?仔细阅读课文本部分最后一段写景文字,运用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在“六个譬如”中任选一句分析这些景物与作者的情感心理有怎样的联系。
景物
修饰语
特点
作者的情感心理联系
落日
每一个坎坷、灿烂
短暂、美丽
雨燕
脚印
古柏
暴雨
落叶
四、感悟生命壮歌
1、学了本文后,你对生命中的挫折以及灾难又有了怎样的思考?你从史铁生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举出其他唱响生命壮歌的感人事例?
2、仿照示例,补写句子。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一朵迎日绽放的向日葵;
生命是 ;
生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