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是复习课,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主要采用知识再现法。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当好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还原学习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在探究问题时使知识活化、重组,形成知识结构并向能力转化;让学生重新体会科学发现的全过程,从中感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演示、启发引导总结归纳等教学方法;体验、感受、实验、观察、讨论、控制变量等学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件PPT 、希沃授课助手
演示实验器材:水球压强计、飞机模型
分组实验器材:海绵、彩带、细绳、钩码、矿泉水瓶、注射器、水槽、乒乓球、锥形瓶、纸片、毛巾、真空吸盘
教学内容
对学生课堂反应的预期
对学生课堂反应的应对措施
设计意图
1.学以致用 解释现象
展示长颈漏斗和气球组装成的装置
提问:压力的作用效果
提问:转换法思想
总结:物理学中,用压强这个物理量来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强弱
提问:人不小心调入冰窟窿中,怎么回事?作为营救人员的你该怎么进行施救?
播放营救落水人员视频
提问: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此现象
针对课前小测中出现的固体压强计算题进行规范纠错
2.根据实验 回忆规律
出示U形管压强计图片并提问,总结
能否用老师手中的水球压强计进行实验探究
(1)通过 来显示水球所受压强的大小?
(2)改变水球在液体中的深度,发现?说明?
(3)若想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你有想法吗?
(4)水球压强计与U形管压强计相比,有何相似之处?你更倾向于使用哪种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小试牛刀2练习
生出示自制的液压机模型,区分连通器和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及生活中的相关应用实例。
观察装置
回答:气球形变
回答:利用液面升高显示微小形变
总结: ……
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压强太大
观察并解释现象
生根据自己所学内容,积极充当“小老师”点评。
进行简单知识点回忆
以问题为引领,学生结合自己对液体压强的理解积极做出回应。
观察现象,回忆知识
部分学生混淆连通器与液压机。
表示肯定
表示肯定
表示肯定,总结
再次对计算中常出的问题进行强调。
师适时引导补充
用水球压强计演示:
(2)同种液体深度不同对液体压强的影响
(3)同一深度,不同液体的压强大小不同(生演示即可)
(4)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不拘泥于某种固定思维。
肯定
边演示边引导
及时矫正易错知识点
学生通过观察教师自制教具,进一步体会并感受生活中的现象,引起学生对自然现象求知欲。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升华:当自己所想到的方法不可行时,不打退堂鼓……
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错。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释现象的能力,让学生体会理论的重要
复习课中,不明白的、易混淆的知识点得以重新认识。
3.思维碰撞 再现知识
利用水球压强计引入大气压强,
结合茶壶“倒不出水”,这一小难题,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大气压强的知识
总结大气压知识:
有、大、变
对于体外被空气包裹的我们来说,大气压强那么大,怎么没把身体压扁啊?
小试牛刀3练习
流体流速对压强的影响
利用动画提示,让学生解释升力的产生原因
物理的有趣之处在于在平常不过的物品在我们手中也能出“新”。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物理,感受神奇。
以小组为单位,从桌上实验器材中,自选合适的实验器材探索与本章有关的知识。
器材的改变,新课的演示到复习课的分组,再次加深学生对于本章重点知识的理解。实验并非简单的机械重复,而且更注重的是器材的合理选择,如何让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方案是达成了设计目的……
有关于大气压的简单知识,生进行回忆。
生:身体内外气压相等。
学生解释原因
生以小组为单位,奇思妙想,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
引导总结
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为105Pa,相当于10万个鸡蛋饼挤压在你身体周围。
利用Flash动画再现现象,学生能够直观解释
引导并肯定
小组讨论交流并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将水球压强计管口堵住,长颈漏斗管口液注不再下降,瞬间提升了学生对于大气压知识的兴趣点。
茶壶“倒不出水”,这一平常不不过的现象,难倒了大部分学生。对于事物日常的认识与课堂呈现的冲突,引发学生对于大气压知识的再思考。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释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5.课堂小结
经过本节课的复习巩固,我想同学们脑海中对于本章知识的构建已逐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哈弗大学校长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将人看作一棵树,学习力就是树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我们评价一个人在本质上是否具有竞争力,不是看这个人在学校时的成绩好坏,也不是看他的学历有多高,而是要看这个人有多强的学习力。
”最后将这段话送给在座的每位孩子,让我们彼此共勉。
总结、体会
课件17张PPT。 第八章
压强复习课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力作用效果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强活动1:学以致用 解释现象小试牛刀1星期天小梅在动物园看到大象正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和父亲对话的情景如下图所示.小梅从动物园对大象的简介中了解到:这头大象的质量是4800kg,每只脚底的面积是600cm2,试计算并回答:(g=10N/kg) (1)大象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的压力多大?(2)大象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帕??
(3)如果大象走动起来,它对地面的压力、压强是否改变?活动2:根据实验 回忆规律U形管压强计比较压强大小液面高度差(1)通过 来显示水球所受压强的大小?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2)改变水球在液体中的深度,发现?说明?(3)若想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你有想法吗?(4)水球压强计与U形管压强计相比,有何相似之处?你更倾向
于使用哪种装置探究
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利用废弃饮料瓶可以研究液体压强的一些特点。小刚在饮料瓶周边不同高度,打了几个对称且相同的小孔,当瓶里装满着色的水后出现如图所示的情景。根据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液体内部向不同方向都有压强
B.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同一深度朝不同方向压强大小相等
D.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小试牛刀2连通器液压机VS 活动3:思维碰撞 再现知识 小明同学用嘴将小玻璃瓶内的空气吸出,小玻璃瓶马上挂在嘴唇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嘴的吸力把瓶子吸住了
B瓶内所剩的空气作用的结果
C嘴边的唾液把瓶子粘住了
D大气压把玻璃瓶子压在嘴唇上了
小试牛刀3飞机产生升力的原因:走近物理,感受神奇 以小组为单位,从桌上实验器材中,自选合适的实验器材探索与本章有关的知识。1、探究的目的是什么?2、选择哪些作为你的器材?3、现象?说明了什么?课堂检测A1.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铁轨下铺枕木 B坦克装有履带
D书包背带很宽 C刀刃磨得很薄
A2.1648年帕斯卡做了著名的“裂桶实验”,如右图所示。他在
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木桶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
在楼房的阳台上往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灌了几杯水,桶竟裂
开了。该实验现象说明了决定水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 )
A.水的密度 B.水的体积
C.水的深度 D.水的重力
A3.如图所示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当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整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则水翼安装正确的是( )课堂检测B4、为了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小刚将液体压强计进行了改进。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管液面相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甲、乙容器内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且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
ρ1 ρ2(选填“>”“<”或“=”);若使U形管中的液面再次相平,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乙容器中的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
?
课堂检测B5、图甲是一把阴阳壶,壶把上开有两孔,可同时盛装两种液 体,图乙为该壶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若捂住甲孔,则倒出的是_____液体,这是由于______的作用。
如果将人看作一棵树,学习力就是树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我们评价一个人在本质上是否具有竞争力,不是看这个人在学校时的成绩好坏,也不是看他的学历有多高,而是要看这个人有多强的学习力。
———哈佛大学校长 评测练习
【课前小测】
星期天小梅在动物园看到大象正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和父亲对话的情景如下图所示.小梅从动物园对大象的简介中了解到:这头大象的质量是4800kg,每只脚底的面积是600cm2,试计算并回答:(g=10N/kg) (1)大象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的压力多大?(2)大象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帕?
课前小测设计思路:
复习课中,我们不仅需要转换角度将各部分零散的、不系统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知识结构;而且不明白的、易混淆的知识点还要让学生重新认识,并且将易错的知识点进行规范。复习课课容量大、学习任务重,鉴于此,提前布置一个典型题目供给学生练习,方便课上高效完成对易错知识点的突破落实。
【课堂检测】
A组
1.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2.1648年帕斯卡做了著名的“裂桶实验”,如右图所示。他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木桶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在楼房的阳台上往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灌了几杯水,桶竟裂开了。该实验现象说明了决定水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 )
A.水的密度 B.水的体积
C.水的深度 D.水的重力
3.如图所示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当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整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则水翼安装正确的是( )
B组
4、为了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小刚将液体压强计进行了改进。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管液面相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甲、乙容器内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且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ρ1 ρ2(选填“>”“<”或“=”);若使U形管中的液面再次相平,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乙容器中的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
5、图甲是一把阴阳壶,壶把上开有两孔,可同时盛装两种液体,图乙为该壶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若捂住甲孔,则倒出的是___ __液体,这是由于___ ___的作用。
?
课堂检测设计思路:
课堂检测采用分层作业设计,A组题目重基础落实,达成度接近100%;B组题目拔高升华,学生思维量得到提升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