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测试(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16 09:3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年12月16日统一账号的初中历史组卷
第Ⅰ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英国从以下哪个条约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2.某历史兴趣小组对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原因进行了讨论,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
A.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
B.使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使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3.恩格斯曾说过:“它不废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俄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4.中国近代史上,香港地区是被英国逐步蚕食的,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5.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权利(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放火烧了圆明园的是_____侵略者(  )
A.英国 B.英法 C.俄国 D.英法俄美
7.“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有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此材料出自(  )
A.《海国图志》 B.《劝世良言》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8.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转折性事件是(  )
A.北伐 B.西征 C.安庆保卫战 D.天京事变
9.关于右图所示文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天京事变后由洪仁玕写成
②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
③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
④该方案实际没有实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如图所示是围绕“不一样的东莞”这一主题所画手绘作品,“折断烟枪”的人是(  )

A.琦善 B.关天培 C.邓世昌 D.林则徐
1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它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抗争之歌,领导这场运动的是(  )
A.关天培 B.陈化成 C.洪秀全 D.林则徐
1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主要表现在(  )
①侵略者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
②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领土和主权
③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北方并伸向内地
④清政府统治者越来越懦弱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3.下列条约中,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是(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辛丑条约》
1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趁火打劫强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法国
1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两个强盗放火抢掠了中国的皇家园林,只留下残垣断壁在无声控诉。这两个“强盗”是(  )
A.法、俄 B.英、法 C.美、俄 D.英、美
16.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陈化成
17.将每年的“禁毒宣传日”定为6月3日,警示我们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C.辛亥革命 D.虎门销烟
18.太平天国进入军事全盛时期是在(  )
A.永安建制后 B.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后
C.定都天京后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后
19.关于《南京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在上海签订的
B.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C.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法国作家雨果说:“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两个强盗指的是(  )
A.英美联军 B.八国联军 C.德日联军 D.英法联军
21.“他创立了拜上帝会,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农民起义运动,在南京建立了和满清政府相对抗的革命政权。动摇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基础。”“他”的名字是(  )
A.洪秀全 B.李秀成 C.陈化成 D.左宝贵
22.下列不属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C.领导集团的腐化堕落与不团结
D.遭到八国联军的镇压
23.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清政府谈判代表在英国人起草的条约上签字画押,此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4.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世界瞩目厦门,厦门拥抱世界。回顾历史,厦门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根据(  )
A.《辛丑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
25.“虎门销烟”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浮雕,其历史意义在于(  )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表明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C.杜绝了鸦片在中国的传播
D.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26.太平天国建立者是(  )
A.洪秀全 B.陈玉成 C.李秀成 D.张之洞
27.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鸦片的输入
C.鸦片战争 D.《南京条约》签订
28.南京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瑷珲条约》
29.17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C.使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漩涡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0.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Ⅱ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题(共7小题)
31.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心主任王开玺在《英军焚毁圆明园原因辨析》中说“英军焚毁圆明园最终、最根本的原因,即是要对清帝及清政府进行最严厉、最直接、最深刻的精神打击与惩罚“以表明吾人之愤怒”。其最根本的目的则在于,通过这一打击行动,迫使清廷从此彻底对外屈服,使中国彻底变成其殖民地。”因此王开玺认为英法联军是为了对清朝皇帝及清政府进行精神打击,使其对外国人更加驯服才焚毁圆明园的。
请回答:
(1)圆明园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
(2)你同意王开玺关于圆明园被焚毁的原因所持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洪秀全借来了西方的宗教,要建立人间天国。宣扬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地关注着世间的人和事,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拜了上帝人人有衣有食,无灾无难”,这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来说,无疑是最可信赖的神秘力量。
材料二: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利在正军师东王手上,加上东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令天王也要听从东王命令。
材料三: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
﹣﹣毛泽东
材料四:各省设立不受一般官吏节制的新闻官,发扬“公议”,听取社会舆论和群众意见。主张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主张设立银行,发行纸币;保护私有财产。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哪两位领导人之间的争权夺利?他们之间的争权夺利导致了哪一事变?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3)材料三是毛泽东对太平天国哪一纲领的评价?
(4)材料四出自太平天国的哪一纲领,谁提出的?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但是列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材料二(如图)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图1)变为断壁残垣(图2)与哪一战争有关?罪魁祸首是谁?对此你有何感想?
材料三____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一一马克思
(3)材料中____国是指哪一国?写出这次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两个条约名称?这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文集》
材料三: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请回答:
(1)对材料一中的“本大臣”应如何评价?
(2)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鸦片输入对中华民族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3)材料三中“光辉的一幕”指的哪一历史事件?
(4)有人说这“光辉的一幕”引发了之后的战争,你认为对吗?如果不是,请你谈谈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此次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5.材料一 如图所示是初二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材料三 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1)材料一中的“因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而创立的哪一组织开始发展反清力量?这一事件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具有怎样新的时代特征?
(2)材料二出自哪一革命纲领?这一纲领最吸引当时农民的地方是什么?这一纲领未能实施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为什么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请回答:
(1)材料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2)“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后清政府失去了哪块领土?
(3)这次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
(4)此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7.【斗志昂扬的起义】

材料一 如图1
(1)如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块浮雕,这块浮雕反映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不切实际的纲领】
材料二 如图2
材料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2)通过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试图建立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为什么这种社会难以实现?
【争权夺利的内讧】
材料四 在太平天国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手上,加上东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令天王也要听从东王命令。
(3)材料四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哪两位领导人之间的争权夺利?他们之间的争权夺利导致了哪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发人深思的结果】
(4)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2018年12月16日统一账号的初中历史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英国从以下哪个条约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列强通过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大量的权益,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答】据所学知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租地造屋、居住权等特权为1843年签订的《虎门条约》所取得权利。
故选:B。
2.某历史兴趣小组对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原因进行了讨论,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
A.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
B.使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使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
【解答】解决本题的关键词句是“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说,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故选:D。
3.恩格斯曾说过:“它不废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俄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领土。俄国是近代从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解答】恩格斯曾说过:“它不废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俄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俄国是近代从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故选:A。
4.中国近代史上,香港地区是被英国逐步蚕食的,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分析】本题以有关条约的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北京条约》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由材料“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可知材料出自《北京条约》,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使侵略者的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故选:D。
5.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权利(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为通商口岸等特权。
故选:C。
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放火烧了圆明园的是_____侵略者(  )
A.英国 B.英法 C.俄国 D.英法俄美
【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答】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放火烧了圆明园的是英法侵略者。
故选:B。
7.“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有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此材料出自(  )
A.《海国图志》 B.《劝世良言》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的纲领,要求学生结合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特点来分析材料。
【解答】根据文献内容可知其出自《天朝田亩制度》。这一文献是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的建国纲领。内容中主要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它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故“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出自《天朝田亩制度》,故C正确。
故选:C。
8.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转折性事件是(  )
A.北伐 B.西征 C.安庆保卫战 D.天京事变
【分析】本题以“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为依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关键信息“天京陷落”可知,学者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述,“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之后,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故“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转折性事件是天京事变。
故选:D。
9.关于右图所示文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天京事变后由洪仁玕写成
②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
③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
④该方案实际没有实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相关史实。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实行。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B。
10.如图所示是围绕“不一样的东莞”这一主题所画手绘作品,“折断烟枪”的人是(  )

A.琦善 B.关天培 C.邓世昌 D.林则徐
【分析】本题以“折断烟枪”为切入点,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
【解答】依据“折断烟枪”得出,这是纪念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故选:D。
1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它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抗争之歌,领导这场运动的是(  )
A.关天培 B.陈化成 C.洪秀全 D.林则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
【解答】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北伐和西征,全盛时拥有中国半壁江山。故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是洪秀全。
故选:C。
1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主要表现在(  )
①侵略者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
②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领土和主权
③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北方并伸向内地
④清政府统治者越来越懦弱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的原因,要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鸦片战争的性质方面着想。
【解答】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侵占更多领土和主权,侵略势力扩大到北方并伸向内地,扩大侵略权益,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B。
13.下列条约中,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是(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解答】据题干“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是”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故选:A。
1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趁火打劫强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法国
【分析】本题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趁火打劫强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为切入点,考查列强侵华的相关知识。
【解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采取先武力强占再逼签条约的手段,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俄国是近代历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故选:B。
1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两个强盗放火抢掠了中国的皇家园林,只留下残垣断壁在无声控诉。这两个“强盗”是(  )
A.法、俄 B.英、法 C.美、俄 D.英、美
【分析】本题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强盗放火抢掠了中国的皇家园林,只留下残垣断壁在无声控诉。这两个“强盗”是英、法。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如今留下残垣断壁在无声控诉。
故选:B。
16.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陈化成
【分析】本题以“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为切入点,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
【解答】从材料中的“焚毒冲云霄”可以判断出,此馆纪念的是历史上的禁毒英雄林则徐,另外林则徐是福建人。
故选:B。
17.将每年的“禁毒宣传日”定为6月3日,警示我们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C.辛亥革命 D.虎门销烟
【分析】本题考查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解答】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因而与“国际禁毒日”“禁毒宣传日有关的事件是虎门销烟。
故选:D。
18.太平天国进入军事全盛时期是在(  )
A.永安建制后 B.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后
C.定都天京后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856年,西征和天京突围战斗的胜利,标志着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全盛时期。故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后太平天国进入军事全盛时期。
故选:B。
19.关于《南京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在上海签订的
B.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C.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分析】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解答】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军费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故选:C。
20.法国作家雨果说:“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两个强盗指的是(  )
A.英美联军 B.八国联军 C.德日联军 D.英法联军
【分析】本题考查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答】法国作家雨果说:“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两个强盗指的是英法联军。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故选:D。
21.“他创立了拜上帝会,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农民起义运动,在南京建立了和满清政府相对抗的革命政权。动摇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基础。”“他”的名字是(  )
A.洪秀全 B.李秀成 C.陈化成 D.左宝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解答】据“他创立了拜上帝会,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农民起义运动,在南京建立了和满清政府相对抗的革命政权。动摇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基础。”及所学知识可知,“他”的名字是洪秀全。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大风暴即将来临。洪秀全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失败,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会”。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故选:A。
22.下列不属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C.领导集团的腐化堕落与不团结
D.遭到八国联军的镇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解答】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不属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遭到八国联军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1900﹣﹣1901年,遭到八国联军的镇压的是义和团运动。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23.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清政府谈判代表在英国人起草的条约上签字画押,此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识记能力。在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解答】由材料“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清政府谈判代表在英国人起草的条约上签字画押”可知,在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英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恶果,这是近代中国同西方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故选:A。
24.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世界瞩目厦门,厦门拥抱世界。回顾历史,厦门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根据(  )
A.《辛丑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近代史上《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厦门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根据《南京条约》。
故选:D。
25.“虎门销烟”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浮雕,其历史意义在于(  )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表明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C.杜绝了鸦片在中国的传播
D.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解答】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所以排除ACD。
故选:B。
26.太平天国建立者是(  )
A.洪秀全 B.陈玉成 C.李秀成 D.张之洞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他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设立,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解答】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建立者是洪秀全。
故选:A。
27.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鸦片的输入
C.鸦片战争 D.《南京条约》签订
【分析】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发动鸦片战争。
【解答】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选:C。
28.南京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瑷珲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点。识记《天津条约》的内容。
【解答】1858年,迫使清政府与英、法、俄、美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公使进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故选:C。
29.17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C.使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漩涡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分析】本题以17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是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最突出的影响。
【解答】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中国危害最大。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A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A。
30.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可知,这场“决斗”是指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故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故选:A。
二.材料题(共7小题)
31.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心主任王开玺在《英军焚毁圆明园原因辨析》中说“英军焚毁圆明园最终、最根本的原因,即是要对清帝及清政府进行最严厉、最直接、最深刻的精神打击与惩罚“以表明吾人之愤怒”。其最根本的目的则在于,通过这一打击行动,迫使清廷从此彻底对外屈服,使中国彻底变成其殖民地。”因此王开玺认为英法联军是为了对清朝皇帝及清政府进行精神打击,使其对外国人更加驯服才焚毁圆明园的。
请回答:
(1)圆明园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
(2)你同意王开玺关于圆明园被焚毁的原因所持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熟练掌握火烧圆明园。
【解答】(1)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入圆明园,大肆抢劫后,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烬。
(2)同意。因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期间及战后,英、法获取更多在华利益,俄国侵占中国大量西北东北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故答案为:
(1)第二次鸦片战争
(2)同意。因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期间及战后,英、法获取更多在华利益,俄国侵占中国大量西北东北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洪秀全借来了西方的宗教,要建立人间天国。宣扬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地关注着世间的人和事,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拜了上帝人人有衣有食,无灾无难”,这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来说,无疑是最可信赖的神秘力量。
材料二: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利在正军师东王手上,加上东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令天王也要听从东王命令。
材料三: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
﹣﹣毛泽东
材料四:各省设立不受一般官吏节制的新闻官,发扬“公议”,听取社会舆论和群众意见。主张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主张设立银行,发行纸币;保护私有财产。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哪两位领导人之间的争权夺利?他们之间的争权夺利导致了哪一事变?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3)材料三是毛泽东对太平天国哪一纲领的评价?
(4)材料四出自太平天国的哪一纲领,谁提出的?
【分析】本题以四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洪秀全借来了西方的宗教,要建立人间天国。宣扬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地关注着世间的人和事,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拜了上帝人人有衣有食,无灾无难’,这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来说,无疑是最可信赖的神秘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洪秀全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失败。
(2)据材料“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利在正军师东王手上,加上东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令天王也要听从东王命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和杨秀清争权夺利?他们之间的争权夺利,导致了天京事变;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者享乐腐化、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争权夺利,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日渐尖锐化,1856年,杨秀清逼封万岁,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太平军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这就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据材料“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是毛泽东对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它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4)据材料“各省设立不受一般官吏节制的新闻官,发扬‘公议’,听取社会舆论和群众意见。主张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主张设立银行,发行纸币;保护私有财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出自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之一,《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教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资政新篇》并不是农民斗争经验的产物,未能反映出农民的土地要求,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未产生显著作用。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洪秀全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失败。
(2)洪秀全和杨秀清;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天朝田亩制度》。
(4)《资政新篇》;洪仁玕。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但是列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材料二(如图)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图1)变为断壁残垣(图2)与哪一战争有关?罪魁祸首是谁?对此你有何感想?
材料三____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一一马克思
(3)材料中____国是指哪一国?写出这次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两个条约名称?这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分析】本题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解答】(1)由“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但是列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可以看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西方列强提出了修约的要求,但被清政府断然拒绝。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1860年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因此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变为断壁残垣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罪魁祸首是英法联军。感想:火烧圆明园不仅是列强侵华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清政府的腐朽及封建制度的落后是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火烧圆明园不仅给中华文明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欺凌。
(3)由“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华之机,采取先派兵强占,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方式,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150万平方千米,是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可知,中国版图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故答案为:
(1)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西方列强提出了修约的要求,但被清政府断然拒绝。
(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不仅是列强侵华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清政府的腐朽及封建制度的落后是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火烧圆明园不仅给中华文明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欺凌。(言之有理即可)
(3)俄国;《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北京条约》(两个即可);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文集》
材料三: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请回答:
(1)对材料一中的“本大臣”应如何评价?
(2)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鸦片输入对中华民族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3)材料三中“光辉的一幕”指的哪一历史事件?
(4)有人说这“光辉的一幕”引发了之后的战争,你认为对吗?如果不是,请你谈谈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此次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影响,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可知材料一中的“本大臣”是林则徐,他领导了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族英雄。
(2)据材料二“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可知,鸦片输入对中华民族的主要危害是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财政危机,大量吸食鸦片,危害中国人民的健康,使很多人家破人亡,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3)材料三中“光辉的一幕”指的虎门销烟,林则徐在1839年虎门硝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4)有人说这“光辉的一幕”引发了之后的战争,我认为不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答案为: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族英雄。
(2)危害: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财政危机;大量吸食鸦片,危害中国人民的健康;使很多人家破人亡;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3)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4)不对;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5)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5.材料一 如图所示是初二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材料三 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1)材料一中的“因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而创立的哪一组织开始发展反清力量?这一事件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具有怎样新的时代特征?
(2)材料二出自哪一革命纲领?这一纲领最吸引当时农民的地方是什么?这一纲领未能实施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为什么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材料一中的“因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而创立的拜上帝会开始发展反清力量。这一事件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同时担任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据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可知,材料二出自《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最吸引当时农民的地方是平均分配土地,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并绝对平均分配所有财物。由于这是一种空想,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这是这一纲领未能实施的原因。
(3)据材料三“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可知,《资政新篇》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近代事业,所以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故答案为:
(1)拜上帝会;同时担任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任答一点即可)
(2)《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土地;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并绝对平均分配所有财物。这是一种空想;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
(3)转变: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近代事业。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请回答:
(1)材料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2)“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后清政府失去了哪块领土?
(3)这次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
(4)此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分析】本题考查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闭关锁国政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可知,材料中“旧制度”指封建制度(封建专制制度或君主专制制度),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材料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1840﹣﹣1842年英国向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3)这次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的《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
(4)此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故答案为:
(1)封建制度(封建专制制度或君主专制制度);闭关锁国政策。
(2)鸦片战争;香港岛。
(3)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
(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7.【斗志昂扬的起义】

材料一 如图1
(1)如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块浮雕,这块浮雕反映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不切实际的纲领】
材料二 如图2
材料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2)通过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试图建立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为什么这种社会难以实现?
【争权夺利的内讧】
材料四 在太平天国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手上,加上东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令天王也要听从东王命令。
(3)材料四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哪两位领导人之间的争权夺利?他们之间的争权夺利导致了哪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发人深思的结果】
(4)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解答】(1)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块浮雕,这一浮雕反映的史实是金田起义。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对人民的剥削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的矛盾日益尖锐。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据“不切实际的纲领”的内容可知,以上材料出自《天朝田亩制度》。它试图建立一个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3)据“争权夺利的内讧”的内容可知,以上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的争权夺利。他们之间的争权夺利导致了天京事变,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
(4)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他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设立,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故答案为:
(1)金田起义。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对人民的剥削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的矛盾日益尖锐。
(2)“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3)洪秀全和杨秀清。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局限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进步性: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8/12/16 9:32:33;用户:统一账号;邮箱:xyds@xyh.com;学号:25828079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