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戊戌变法的序幕是( )
A.师夷长技 B.变法维新 C.公车上书 D.三民主义
2.李鸿章于1873年开办轮船招商局,此后数年间,外国轮船公司损失1300多万两,1877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因不堪赔钱亏累,被招商局收购。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
A.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
B.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完全掌握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D.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3.2018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时在位的皇帝是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帝
B.维新变法是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C.变法最终失败,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D.变法期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
4.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个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家现在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大儿子在外务部当差。”根据所学,我们知道其中有人在说谎。说谎的人是( )
A.张老木 B.李老金 C.王老德 D.赵老刚
5.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的海军是( )
A.福建水师 B.北洋舰队 C.南洋水师 D.东洋水师
6.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黄海海战 B.丰岛海战 C.平壤战役 D.威海卫之战
7.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对象,为“开拓万里波涛”日本联合舰队和清朝北洋舰队相遇黄海并发生激战,此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
A.林则徐 B.叶志超 C.邓世昌 D.聂士成
8.如图是“公车上书”影印件。历史上“公车上书”的意义在于( )
A.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形成
C.标志着维新派开始推行新法
D.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9.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其中“师夷长技”指学习西方的( )
A.先进政治制度 B.先进思想文化
C.先进生活方式 D.先进生产技术
10.如图所示海祭活动,是为了纪念( )
A.廊坊狙击战 B.黄海海战 C.威海卫战役 D.天津保卫战
11.清光绪二十一年(即1895年)四月“和议成……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材料中的“和议”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镇压义和团
C.打开中国市场 D.迫使清政府妥协
13.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理解最合理的是( )
A.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战后列强获得贸易特权
C.战后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侵华方式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14.兴起于山东的义和团运动提出的爱国斗争口号是( )
A.反清复明 B.反清灭洋 C.扶清灭洋 D.反帝反封建
1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与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有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
A.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B.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C.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
D.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17.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只重视军事技术的引进,忽视人才的培养
B.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
C.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D.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8.中国近代史上,曾两次派兵打进北京的外国侵略者是( )
A.美、日 B.英、法 C.德、俄 D.英、德
19.如图为《扯线木偶》漫画,最能直接反映《辛丑条约》的哪一内容( )
A.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赔偿白银4.5亿两
20.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是发生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
21.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先后反映了哪三个政治派别的主张?
(2)请按照先后顺序,举出三个政治派别代表人物各一位。
(3)材料三后来阐发为什么?
(4)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而兴起的这场运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积极的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全、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水远让与日本;一、……奉天省南边地方……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三、澎湖列岛……
第四款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第六款……第一,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3)与材料一所示条约相比,材料二所示条约是如何加深对中国的侵略的?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如图1)
材料三:如图2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这场“战争”的名称与爆发的时间。
(2)材料二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谁?他牺牲于哪一场海战中?这次战争有何影响?
(3)材料三深刻揭示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后中国社会的状况?有何影响?
图一 图二
24.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苦难与抗争同行、泪水与汗水交织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忆沉沦】(图1)
(1)A处爆发了什么战争?写出该战争的两大标志性影响。
(2)B战争期间,“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是指哪一暴行?这期间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个?
(3)C战争期间最令人发指的侵略暴行是什么?战后条约的哪一条款体现了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4)据所学知识写出D战争的名称及战后条约的历史影响。
【看抗争】(图2)
此日浸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堵帝挽联
(5)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近代的什么运动?写出第一次运动中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及第二次运动中的斗争口号。
(6)光绪帝挽联中的“公”是指谁?他在哪次战役中壮烈牺牲?
25.近代中国遭遇外来侵略后,农民阶级掀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太平军)已创立一种新宗教,可以称之为一种伪教的启示,……几乎完全由内地的无知识的、没有思想的群众组成……对一切拥有财产的人恨入骨髓……天王兄第及其臣下,当他们成为这个中华帝国的主人后,是不是会承认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相约的义务呢?这是极不可能的。
﹣﹣﹣美国公使向国务院的报告,见《美国侵华史》
材料二:义和团民谣:“最恨合约,误国央民。上行下效,民怨不申。”“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材料三:7月中句,八国联军攻入天津。慈禧太后急忙派人向列强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踩,沿运河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战士,并无耻的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领导人是谁?材料一中的“新宗教”是什么?美国对这一事件持什么态度?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神助拳,义和团……拆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反映了义和团怎样的局限性?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中国农民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
26.戌变法作为中国近代政治改革第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虽然历时短促,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分析其失败原因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事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挺(ting)以挞(ta)坚甲利兵乎?
﹣﹣光绪帝“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精,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前式军队等。
﹣﹣摘自《中国历史》
材抖三: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四;維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光堵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摘编自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令史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光绪帝为什么决心变法维新?
(2)根据材料二,分析哪些变法措施对封建旧势力的冲击最大?综合材料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维新运动“其失败是必然的”?
八年级 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戊戌变法的序幕是( )
A.师夷长技 B.变法维新 C.公车上书 D.三民主义
【分析】本题以戊戌变法的序幕为切入点,考查公车上书。
【解答】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故选:C。
2.李鸿章于1873年开办轮船招商局,此后数年间,外国轮船公司损失1300多万两,1877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因不堪赔钱亏累,被招商局收购。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
A.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
B.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完全掌握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D.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解答】“此后数年间,外国轮船公司损失1300多万两,1877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因不堪赔钱亏累,被招商局收购”说明李鸿章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发展迅速,不断壮大,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B符合题意。
故选:B。
3.2018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时在位的皇帝是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帝
B.维新变法是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C.变法最终失败,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D.变法期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不是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故选:B。
4.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个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家现在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大儿子在外务部当差。”根据所学,我们知道其中有人在说谎。说谎的人是( )
A.张老木 B.李老金 C.王老德 D.赵老刚
【分析】本题以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个人在聊天为切入点,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所以1902年时王老德说“我家现在住在东交民巷”与史实不符。
故选:C。
5.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的海军是( )
A.福建水师 B.北洋舰队 C.南洋水师 D.东洋水师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1895年,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解答】黄海海战后,清军主帅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日军由此夺得黄海制海权,1895年,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故选:B。
6.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黄海海战 B.丰岛海战 C.平壤战役 D.威海卫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黄海海战后,清军主帅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日军由此夺得黄海制海权,1895年,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故选:D。
7.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对象,为“开拓万里波涛”日本联合舰队和清朝北洋舰队相遇黄海并发生激战,此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
A.林则徐 B.叶志超 C.邓世昌 D.聂士成
【分析】本题以“日本联合舰队和清朝北洋舰队相遇黄海并发生激战”为切入点,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内容。
【解答】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舰队沉着应战,壮烈殉国。故日本联合舰队和清朝北洋舰队相遇黄海并发生激战,此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邓世昌。
故选:C。
8.如图是“公车上书”影印件。历史上“公车上书”的意义在于( )
A.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形成
C.标志着维新派开始推行新法
D.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分析】本题以“公车上书”影印件为切入点,考查公车上书的影响。
【解答】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故选:A。
9.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其中“师夷长技”指学习西方的( )
A.先进政治制度 B.先进思想文化
C.先进生活方式 D.先进生产技术
【分析】本题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为依托,考查“师夷长技”的理解。
【解答】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以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发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其中“师夷长技”指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故选:D。
10.如图所示海祭活动,是为了纪念( )
A.廊坊狙击战 B.黄海海战 C.威海卫战役 D.天津保卫战
【分析】本题以图片“致敬致远舰”为切入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知识点。
【解答】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所以“致敬致远舰”海祭活动,是为了纪念黄海大战牺牲的邓世昌。
故选:B。
11.清光绪二十一年(即1895年)四月“和议成……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材料中的“和议”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以“和议成……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为依托,考查《马关条约》。
【解答】据“(即1895年)四月”“和议成……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可知,材料中的“和议”是指《马关条约》。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初,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1895年4月,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故选:C。
12.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镇压义和团
C.打开中国市场 D.迫使清政府妥协
【分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义和团和八国联军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取得了廊坊阻击战的胜利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解答】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9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
故选:B。
13.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理解最合理的是( )
A.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战后列强获得贸易特权
C.战后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侵华方式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分析】本题以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为依托,考查《马关条约》。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理解最合理的是侵华方式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故选:D。
14.兴起于山东的义和团运动提出的爱国斗争口号是( )
A.反清复明 B.反清灭洋 C.扶清灭洋 D.反帝反封建
【分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爱国斗争口号。兴起于山东的义和团运动提出的爱国斗争口号是“扶清灭洋”。
【解答】兴起于山东的义和团运动提出的爱国斗争口号是“扶清灭洋”。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义和团运动。
故选:C。
1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与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有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分析】本题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为依托,考查《马关条约》。
【解答】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从此,日本对台湾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才收回了台湾。C符合题意。
故选:C。
16.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
A.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B.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C.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
D.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分析】本题以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为依托,考查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解答】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后,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故选:C。
17.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只重视军事技术的引进,忽视人才的培养
B.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
C.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D.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腐朽的封建制度,洋务运动只学习技术,不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治标不治本,没有触动封建制度,因此失败成必然。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故选:C。
18.中国近代史上,曾两次派兵打进北京的外国侵略者是( )
A.美、日 B.英、法 C.德、俄 D.英、德
【分析】本题考查曾两次派兵打进北京的外国侵略者。英、法曾两次派兵打进北京。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与法国侵略北京,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英国、法国作为参加国也攻入北京,B符合题意。
故选:B。
19.如图为《扯线木偶》漫画,最能直接反映《辛丑条约》的哪一内容( )
A.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赔偿白银4.5亿两
【分析】本题以《扯线木偶》漫画为依托,考查《辛丑条约》的知识点。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图片《扯线木偶》漫画,最能直接反映《辛丑条约》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故选:B。
20.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是发生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分析】本题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为切入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中威海卫战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材料题(共6小题)
21.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先后反映了哪三个政治派别的主张?
(2)请按照先后顺序,举出三个政治派别代表人物各一位。
(3)材料三后来阐发为什么?
(4)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而兴起的这场运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积极的影响?
【分析】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相关史实﹣﹣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解答】(1)据材料“师夷长技以自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据材料“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据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近代以来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他们以“自强、求富”为名,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提出变法图强的口号,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的口号,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救国存亡”为己任,主张维新变法,掀起了戊戌变法,希望在中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核心思想,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终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据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后来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这十六字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是指“建立民国”,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而兴起的运动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企业积累生产经验,培养技术力量,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故答案为:
(1)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2)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其中之一即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其中之一即可),孙中山。
(3)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4)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企业积累生产经验,培养技术力量,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全、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水远让与日本;一、……奉天省南边地方……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三、澎湖列岛……
第四款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第六款……第一,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3)与材料一所示条约相比,材料二所示条约是如何加深对中国的侵略的?
【分析】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出自《南京条约》;
(2)据材料“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全、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水远让与日本;一、……奉天省南边地方……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三、澎湖列岛……第四款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第六款……第一,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可知,材料二的主要内容有,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895年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苛刻、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不仅使大片领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严重削弱了中国的国防,便利了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②巨额赔款,不仅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经济危机。为偿付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帝国主义国家则通过附有苛刻条件的贷款,进一步控制清政府,使清政府更加依附于帝国主义。同时,这笔赔款,也增强了日本的侵略力量。③四个通商口岸的开辟,等于把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和江浙两省,向日本同时也向其他帝国主义开放,便于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④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就直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这条约规定也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要求。而资本输出必然导致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所以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故答案为:
(1)《南京条约》。
(2)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苛刻、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不仅使大片领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严重削弱了中国的国防,便利了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②巨额赔款,不仅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经济危机。为偿付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帝国主义国家则通过附有苛刻条件的贷款,进一步控制清政府,使清政府更加依附于帝国主义。同时,这笔赔款,也增强了日本的侵略力量。③四个通商口岸的开辟,等于把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和江浙两省,向日本同时也向其他帝国主义开放,便于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④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就直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这条约规定也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要求。而资本输出必然导致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所以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如图1)
材料三:如图2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这场“战争”的名称与爆发的时间。
(2)材料二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谁?他牺牲于哪一场海战中?这次战争有何影响?
(3)材料三深刻揭示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后中国社会的状况?有何影响?
图一 图二
【分析】本题以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
【解答】(1)由材料一“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可知,材料一这场“战争”指的是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邓世昌。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日军夺取了制海权。
(3)材料图片内容反映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的木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深刻揭示了《辛丑条约》后的中国社会状况。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被迫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最终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1840年。
(2)邓世昌;黄海海战;日军夺取了制海权。
(3)《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4.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苦难与抗争同行、泪水与汗水交织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忆沉沦】(图1)
(1)A处爆发了什么战争?写出该战争的两大标志性影响。
(2)B战争期间,“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是指哪一暴行?这期间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个?
(3)C战争期间最令人发指的侵略暴行是什么?战后条约的哪一条款体现了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4)据所学知识写出D战争的名称及战后条约的历史影响。
【看抗争】(图2)
此日浸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堵帝挽联
(5)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近代的什么运动?写出第一次运动中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及第二次运动中的斗争口号。
(6)光绪帝挽联中的“公”是指谁?他在哪次战役中壮烈牺牲?
【分析】本题以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苦难与抗争同行、泪水与汗水交织的历史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解答】(1)1840年,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炮轰广州城,挑起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B战争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指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华之机,采取先派兵强占,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方式,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150万平方千米,是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C战争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最令人发指的侵略暴行是日军制造了旅顺大屠杀。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签定《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使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4)D战争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图片“金田起义”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图片“廊坊阻击战”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口号是“扶清灭洋”。
(6)“此日浸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光绪帝为邓世昌写的挽联。1894年,中日两国在黄海展开激战,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不幸被敌鱼雷击中,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
(3)旅顺大屠杀;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扶清灭洋”。
(6)邓世昌;黄海战役。
25.近代中国遭遇外来侵略后,农民阶级掀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太平军)已创立一种新宗教,可以称之为一种伪教的启示,……几乎完全由内地的无知识的、没有思想的群众组成……对一切拥有财产的人恨入骨髓……天王兄第及其臣下,当他们成为这个中华帝国的主人后,是不是会承认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相约的义务呢?这是极不可能的。
﹣﹣﹣美国公使向国务院的报告,见《美国侵华史》
材料二:义和团民谣:“最恨合约,误国央民。上行下效,民怨不申。”“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材料三:7月中句,八国联军攻入天津。慈禧太后急忙派人向列强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踩,沿运河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战士,并无耻的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领导人是谁?材料一中的“新宗教”是什么?美国对这一事件持什么态度?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神助拳,义和团……拆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反映了义和团怎样的局限性?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中国农民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
【分析】本题以近代中国遭遇外来侵略后,农民阶级掀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为切入点,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解答】(1)由“他们(太平军)已创立一种新宗教”可以看出,材料一叙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领导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材料一中的“新宗教”指的是洪秀全用于组织和发动群众创立的拜上帝教。由“当他们成为这个中华帝国的主人后,是不是会承认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相约的义务呢?这是极不可能的。”可以看出,美国对太平天国运动持反对态度。
(2)由“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的主要斗争对象是英美德俄等西方侵略者。“神助拳,义和团……拆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反映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3)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都是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而失败,因此近代中国农民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故答案为:
(1)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拜上帝教;反对。
(2)英美德俄等西方侵略者;盲目排外。
(3)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6.戌变法作为中国近代政治改革第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虽然历时短促,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分析其失败原因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事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挺(ting)以挞(ta)坚甲利兵乎?
﹣﹣光绪帝“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精,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前式军队等。
﹣﹣摘自《中国历史》
材抖三: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四;維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光堵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摘编自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令史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光绪帝为什么决心变法维新?
(2)根据材料二,分析哪些变法措施对封建旧势力的冲击最大?综合材料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维新运动“其失败是必然的”?
【分析】本题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1)由材料一“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挺(ting)以挞(ta)坚甲利兵乎”并结合所学知,中国当时正被列强瓜分,国力衰弱,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所以光绪帝决心变法维新。
(2)由材料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精,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前式军队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对封建旧势力的冲击最大。由材料三“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可知,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3)由材料四“維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光堵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可知,维新运动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再加上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所以维新运动“其失败是必然的”。
故答案为:
(1)中国当时正被列强瓜分,国力衰弱,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
(2)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维新运动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封建顽固势力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