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同步练习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图为电影《建党伟业》的剧照。与图片中“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2.中国近代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如图为“五四运动”时期一份报纸的一角,报纸中有“罢曹(汝霖)令已下”等字样。该报纸最能说明( )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袁世凯当选大总统
D.响应“五四”运动国内专电
4.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南昌起义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华民国的成立
5.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废除二十一条”
C.“拒绝和约签字”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6.新文化运动所要改造的国民性主要表现在( )
A.政治方面 B.经济方面
C.思想文化方面 D.军事方面
7.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反映出( )
A.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中国共产党坚持城市斗争道路
C.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D.中国工人阶级的局限性导致运动失败
8.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和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开国大典
9.标志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0.2016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的写下:“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五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诗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1.“上海小楼,南沏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中华民国成立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北洋军阀政府成立
12.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里是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吃人”。 对该书和这段文字解读最恰当的是( )
A.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
B.作者喜欢看历史书,且看得仔细
C.估计成书于新中国之后
D.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封建礼教
13.它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它”是( )
A.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4.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 )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15.“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熄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
A.鲁迅的《狂人日记》
B.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C.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D.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16.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救亡图存 D.爱国进步
17.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是( )
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李大钊
18.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B.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C.陈独秀、胡适、鲁迅是主要代表人物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19.在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有一个展厅的展览主题是“开天辟地﹣﹣﹣党的诞生”。该展览的主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五四运动 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
A.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香港海员罢工
D.青岛日资纱厂工人大罢工
21.周恩来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 )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五四运动
22.《百年中国》的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爆发了五四运动 B.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发动了辛亥革命 D.建立了中华民国
23.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性质的是( )
A.废除二十一条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拒绝和约签字
24.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C.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D.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
25.自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自强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革命党人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理衙门…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据…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现代中国的问题有两位先生可以解决,一位是“德先生”,一位是“赛先生”。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结合所学谈谈当时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在“自强”口号下创办哪些工业“来保护中国的文明”的?(写出2列即可)
(2)揭开材料二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哪一事件?戊戌变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你怎样理解“帝国”变为“民国”?
(4)“德先生”“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分别指什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26.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痛打卖国贼
(1)从图一、图二的内容可以看出,这场运动的先锋是谁?后来成为运动主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图三和图四反映的事件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4)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什么意义?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少数有远见的清朝官员倡导在中国实行“自强”运动。鼓励西方投资修建铁路,甚至在他们管辖的省份中建立工厂,并且使他们自己的军队现代化。但他们只想保持现存的秩序而不是从根本上改造它……1895年,清政府在与日本的战争中令人震惊的失败了。
﹣﹣摘编自[美]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给中国沉重的一击,同时也给中华民族猛烈的警醒。中国不能停留在老样子上,应该有所变革……革命和维新两股力量成为甲午以后推动中国变革的主要力量,可以说这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真正开端。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那个时代的口头禅……旧道德、旧习俗、旧文学、旧的社会关系都受到贬义性的攻击,这次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少数有远见的清朝官员”有哪些?(列举一位)。 依据材料指出这场运动的局限性。
(2)材料二认为推动中国变革的两股力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并指出两股力量分别推动的两次变革。
(3)材料三中“这次思想革命”指什么事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4)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某杂志成为它的主要阵地。五四运动后,宣传某革命理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准备。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
(1)材料一中的“杂志”和“革命理论”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一所提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在哪一年?
(3)材料二中所说的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9.材料:……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一次重要大会的召开,这次重要大会是哪一年在什么地点召开的?
(2)大会宣告了哪个政党的成立?成立的意义如何?
(3)这次大会确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选举出的中央局书记是谁?
30.城市发展见证社会变迁,南京和北京作为两大古都,南北相望,遥相呼应,成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缩影。让我们走进这两座城市的历史,并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理清历史时序】
①《南京条约》②定都天京③中华民国成立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同⑤五四运动⑥公车上书⑦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1)以上是近代发生在南京和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请你按它们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2)请任选其中一个事件进行简单介绍。
任务二【阐述历史观点】
南京见证了一次战争的失败。“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关于鴉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现状,我攻彼守,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求获得更大机会与自由,我方则强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蒋廷《中国近代史》
(3)材料中“那次的战争,中国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称之为通商战争。”根据中英两国各自的理由,谈谈你的看法。
任务三【提取历史信息】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4)从以上材料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图为电影《建党伟业》的剧照。与图片中“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把握五四运动的口号。
【解答】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罢课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和约签字的口号,五四运动爆发。
故选:C。
2.中国近代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以“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为切入点,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
【解答】题干部分直接给出了“民主”和“科学”大旗,它们是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的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故中国近代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的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
故选:D。
3.如图为“五四运动”时期一份报纸的一角,报纸中有“罢曹(汝霖)令已下”等字样。该报纸最能说明( )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袁世凯当选大总统
D.响应“五四”运动国内专电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解答】1919年十几岁的学生领导人们在天安门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运动,即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结果是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罢免卖国贼的职务等,B符合题意。
故选:B。
4.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南昌起义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华民国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相关知识的内容,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
【解答】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指的是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指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故选:A。
5.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废除二十一条”
C.“拒绝和约签字”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分析】本题以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口号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既有反帝内容也有反封建内容,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故选:D。
6.新文化运动所要改造的国民性主要表现在( )
A.政治方面 B.经济方面
C.思想文化方面 D.军事方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解答】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真正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于是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反对旧文化、旧道德、旧传统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它是我国历史一次空前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所要改造的国民性主要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
故选:C。
7.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反映出( )
A.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中国共产党坚持城市斗争道路
C.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D.中国工人阶级的局限性导致运动失败
【分析】本题以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答】按照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到1923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了香港海员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出现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因此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城市斗争道路。
故选:B。
8.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和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开国大典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及其意义。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的爆发。
【解答】题干中前一个“天安门”是指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的爆发。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爱国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集会于天安门广场,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故选:B。
9.标志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解答】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声援学生运动,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D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16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的写下:“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五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诗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应识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标志及意义。
【解答】材料“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温卷映河山”描写的是中共一大秘密转移到南湖上召开时的场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而后,又因有法国搜查人员介入,会议被迫终止,转至嘉兴南湖一艘红船上进行,最终圆满落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故选:D。
11.“上海小楼,南沏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中华民国成立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北洋军阀政府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应识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标志及意义。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描述。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和党的奋斗目标。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故选:C。
12.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里是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吃人”。 对该书和这段文字解读最恰当的是( )
A.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
B.作者喜欢看历史书,且看得仔细
C.估计成书于新中国之后
D.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封建礼教
【分析】本题以鲁迅《狂人日记》为依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
【解答】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发表白话短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号召人们打倒人吃人的封建旧礼教。《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据“我翻开历史一查,这里是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吃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该书和这段文字解读最恰当的是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封建礼教。
故选:D。
13.它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它”是( )
A.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分析】本题以“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第一个将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解答】1923年2月7日在吴佩孚的命令下湖北督军萧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亦称“二七大罢工”、“二七工仇”。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罢工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
故选:D。
14.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 )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分析】本题以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
【解答】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齐聚天安门,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
故选:C。
15.“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熄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
A.鲁迅的《狂人日记》
B.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C.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D.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分析】本题以“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熄了,我应在院中唱歌”为依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解答】“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熄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大力提倡分不开的。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胡适是白话文的开山祖师。
故选:C。
16.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救亡图存 D.爱国进步
【分析】本题以陈独秀的评述为依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
【解答】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提出的“德先生”即Democracy是民主的译音,“赛先生”Science是科学的译音。可见“两位先生”指的是民主和科学。B符合题意。
故选:B。
17.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是( )
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李大钊
【分析】本题以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为依托,考查陈独秀。
【解答】1915年,陈独秀,不是李大钊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科学和民主,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是陈独秀。
故选:B。
18.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B.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C.陈独秀、胡适、鲁迅是主要代表人物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与五四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代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解答】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其它选项涉及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表述都正确。
故选:D。
19.在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有一个展厅的展览主题是“开天辟地﹣﹣﹣党的诞生”。该展览的主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五四运动 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一大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阅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党的中心任务和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这样,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共的成立,是党的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故选:A。
2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
A.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香港海员罢工
D.青岛日资纱厂工人大罢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京汉铁路大罢工的知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
【解答】1923年2月7日在吴佩孚的命令下湖北督军肖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反动军队还闯进工人宿舍,大肆搜捕,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
故选:B。
21.周恩来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 )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
【解答】1919年的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意义,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力量,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故选:D。
22.《百年中国》的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爆发了五四运动 B.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发动了辛亥革命 D.建立了中华民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21年是全新时代的开始”的原因。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解答】“1921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的原因是中共一大在这一年召开,中共在这一年成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故选:B。
23.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性质的是( )
A.废除二十一条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拒绝和约签字
【分析】本题以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性质的口号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
【解答】ABD都只有反帝内容,没有反封建内容。C外争国权是反帝;内惩国贼是反封建,最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性质。
故选:C。
24.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C.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D.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
【分析】本题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
【解答】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故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因此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材料题
25.自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自强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革命党人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理衙门…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据…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现代中国的问题有两位先生可以解决,一位是“德先生”,一位是“赛先生”。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结合所学谈谈当时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在“自强”口号下创办哪些工业“来保护中国的文明”的?(写出2列即可)
(2)揭开材料二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哪一事件?戊戌变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你怎样理解“帝国”变为“民国”?
(4)“德先生”“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分别指什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分析】本题以自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自强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解答】(1)“自强”是洋务运动的口号,因此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是指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一批军事工业“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2)由“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引发的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由“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革命党人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理衙门…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据”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4)“德先生”“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分别指的是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故答案为:
(1)事件:洋务运动;工业: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
(2)事件:公车上书;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事件:辛亥革命;依据: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4)民主、科学。影响: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6.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痛打卖国贼
(1)从图一、图二的内容可以看出,这场运动的先锋是谁?后来成为运动主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图三和图四反映的事件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4)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什么意义?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识记相关的历史事实。
(2)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体现了中国人民怀揣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怀。
(3)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和中共一大的关系。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4)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二大的相关史实。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中共二大上。
【解答】(1)从图一、图二、图三可以看出,这场运动的先锋是青年学生,后来成为运动主力的是工人阶级。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1919年中国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前期以学生为主力,运动的中心是北京,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2)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事件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图三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图四反映的是中共一大。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爱国运动中的骨干和领导,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干部基础;所以,五四运动属于中共诞生的原因之一。
(4)1921年7月2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会议提出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故答案为:
(1)青年学;由青年学生发展到无产阶级(或工人和商人)。
(2)意义:是一次知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4)中心任务: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少数有远见的清朝官员倡导在中国实行“自强”运动。鼓励西方投资修建铁路,甚至在他们管辖的省份中建立工厂,并且使他们自己的军队现代化。但他们只想保持现存的秩序而不是从根本上改造它……1895年,清政府在与日本的战争中令人震惊的失败了。
﹣﹣摘编自[美]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给中国沉重的一击,同时也给中华民族猛烈的警醒。中国不能停留在老样子上,应该有所变革……革命和维新两股力量成为甲午以后推动中国变革的主要力量,可以说这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真正开端。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那个时代的口头禅……旧道德、旧习俗、旧文学、旧的社会关系都受到贬义性的攻击,这次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少数有远见的清朝官员”有哪些?(列举一位)。 依据材料指出这场运动的局限性。
(2)材料二认为推动中国变革的两股力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并指出两股力量分别推动的两次变革。
(3)材料三中“这次思想革命”指什么事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4)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分析】本题以三则反映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答】(1)材料一自强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以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为代表。由“鼓励西方投资修建铁路,甚至在他们管辖的省份中建立工厂,并且使他们自已的军队现代化。但他们只想保存现存的秩序而不是从根本上改造它”可以看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只想保存现存的秩序而不是从根本上改造它。
(2)由“中国不能停留在老样子上,应该有所变革……革命和维新两股力量成为甲午以后动中国变革的主要力量”可以看出,材料二认为推动中国变革的两股力量是革命和维新两股力量。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
(3)由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民这次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可知,材料三中反映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促进了思想的空前解放。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4)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的是西方的思想文化,因此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特点。
故答案为:
(1)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奕?、曾国藩(任写一个);局限性:只想保存现存的秩序而不是从根本上改造它(或只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而没有变革落后的制度)。
(2)革命和维新两股力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新文化运动;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促进了思想的空前解放。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4)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特点。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某杂志成为它的主要阵地。五四运动后,宣传某革命理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准备。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
(1)材料一中的“杂志”和“革命理论”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一所提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在哪一年?
(3)材料二中所说的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相关史实。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解答】(1)据材料一可知,材料一中的“杂志”是指《新青年》。“革命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主要斗争锋芒指向孔教。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2)材料一所提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在1921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材料二的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中最能反映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外争国权”体现了反帝,“內除国贼”体现了反封建。
故答案为:
(1)“杂志”:《新青年》;“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
(2)1921年。
(3)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9.材料:……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一次重要大会的召开,这次重要大会是哪一年在什么地点召开的?
(2)大会宣告了哪个政党的成立?成立的意义如何?
(3)这次大会确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选举出的中央局书记是谁?
【分析】(1)本题考查中共一大的诞生及地点。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笔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
(2)本题考查的是中共一大召开的国际背景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本题考查中共一大的内容。中共一大确立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解答】(1)依据图片的关键信息“毛泽东、董必武”判断是中共一大,毛泽东、董必武是中共一大的代表人物。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笔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会议期间有人闯入会场,被怀疑是侦探。所有代表撤离。中共一大改在嘉兴游船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2)国际背景是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立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故答案为:
(1)1921年;上海,后在浙江嘉兴南湖一只游船。
(2)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书记是陈独秀。
30.城市发展见证社会变迁,南京和北京作为两大古都,南北相望,遥相呼应,成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缩影。让我们走进这两座城市的历史,并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理清历史时序】
①《南京条约》②定都天京③中华民国成立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同⑤五四运动⑥公车上书⑦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1)以上是近代发生在南京和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请你按它们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2)请任选其中一个事件进行简单介绍。
任务二【阐述历史观点】
南京见证了一次战争的失败。“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关于鴉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现状,我攻彼守,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求获得更大机会与自由,我方则强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蒋廷《中国近代史》
(3)材料中“那次的战争,中国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称之为通商战争。”根据中英两国各自的理由,谈谈你的看法。
任务三【提取历史信息】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4)从以上材料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分析】本题考查与南京、北京相关的史实。与南京北京相关的史实有《南京条约》、定都天京、中华民国成立、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同、五四运动、公车上书、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等。
【解答】(1)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的签订是在1842年;定都天京是在1853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圆是在1860年;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公车上书是在1895年;中华民国成立是在1912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是在1900年。正确的排序是①②④⑥⑦③⑤。
(2)根据所学可知,1842 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追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表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民地半封建社会。1853 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这是,孙中山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1860 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这不仅是列强侵华的罪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由青年学生发起的一次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 1300 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虽然失败,但却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900 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着的凶恶本质。(以上事件,阐述符合史实即可,)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称之为鸦片战争的理由: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改变不利局面类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清政府决定禁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英国人称之为通商战争的理由是:因为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但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英国决定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4)从以上材料能反映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反映了五四运动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内除国贼”要求严惩北洋政府头目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他们对内代表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故“内除国贼”体现了反对封建主义的要求。
故答案为:
(1)①②④⑥⑦③⑤。
(2)1842 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追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表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3 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这是,孙中山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1860 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这不仅是列强侵华的罪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五四运动是 1919 年5 月4 日,由青年学生发起的一次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 1300 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虽然失败,但却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900 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着的凶恶本质。(以上事件,阐述符合史实即可,)
(3)中国称之为鸦片战争的理由: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改变不利局面类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清政府决定禁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英国人称之为通商战争的理由是:因为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但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英国决定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4)能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反映了五四运动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内除国贼”要求严惩北洋政府头目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他们对内代表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故“内除国贼”体现了反对封建主义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