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16 10:5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们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能有力地证明这一台词的战役是( )
A. 武昌战役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淮海战役
2.《松花江上》是20世纪30年代的歌曲,唱出了中华民族的亡国之痛和期盼光复故地的思乡之情。它出现的背景是( )
A. 七七事变 B. 柳条湖事件 C. 九一八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3.“给力”是近年来出现的网络流行语之一,意即特别有力支持、有利于促进事物朝着充满希望的方向发展等。纵观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下列最令中华民族“给力”的时间是( )
A. 1911年10月10日 B. 1937年7月7日
C. 1945年8月15日 D. 1949年4月23日
4.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本在这里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南京
5.“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
A. 西安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6.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绝妙之桥”、“独一无二”。1937年,这座桥却被战火笼罩,宣告一个新的抗战时代的到来,这座桥是( )
A. 赵州桥 B. 卢沟桥 C. 泸定桥 D. 金水桥
7.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侵华战争,制造了( )
A. 七七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柳条湖事件 D. 九一八事变
8.“我们亲爱的战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群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9.1945年8月,《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八年间的死亡留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获得了报酬了……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材料中的“这一天”是( )
A. 8月5日 B. 8月10日 C. 8月12日 D. 8月15日
10.罗斯福曾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日军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西……和德国配合起来。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罗斯福的话说明了(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B.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C.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作出了贡献
D.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11.电视剧《亮剑》中有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共同战斗的情景。你认为该情景出现于什么时期( )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12.毛泽东同志指出:这场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它标志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它是指( )
A. 五四爱国运动 B.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 一二·九运动 D. 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13.1937年9月,中共中央贺电:“八路军首战告捷,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里的“首战告捷”是指( )
A. 台儿庄战役 B. 平型关大捷 C. 百团大战 D. 辽沈战役
14.武汉会战,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辉煌一页。历时4个多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形势是( )
A. 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 B.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 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D. 正面战场进入抗日高潮
15.要想了解八路军一一五师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全国军民抗战热情的史实,最好去参观下列哪个纪念馆( )
A.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B. 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C. 百团大战纪念馆 D.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16.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是( )
A.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B. 东北抗日义勇军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 D. 新四军
17.一位老八路说“当我们听说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我们立时呆呆地立在那儿,没有眼泪,它早干了,……,所有的哭泣,所有的欢笑都代表不了我们的心,想笑,因为我们胜利,想哭,那是为我多难的祖国母亲,我们只说了一句话‘我们胜利了’!……,今天是我们的日子,今天是我们子孙应该时刻铭记的日子。”“今天”是( )
A. 1945年8月15日 B. 1945年8月5日
C. 1945年9月15日 D. 1944年8月15日
18.下图中的标语“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得到初步实现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一二九运动爆发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卢沟桥事变爆发 D. 台儿庄战役胜利
19.“1937年呐,日本鬼子进了中原,先打开了卢沟桥,后进了山海关”,这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的故事《小兵张嘎》的主题歌词,请问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20.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 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 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1.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共产党将军队改编为( )
A. 中国工农红军 B. 抗日义勇军
C. 八路军和新四军 D. 人民解放军
22.西安事变之所以和平解决,主要是因为( )
A.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 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意愿
C. 中共方面作出的巨大的努力 D. 蒋介石先生作出了重大让步
23.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发布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这个命令发布于( )
A. 九一八事变时 B. 双十二事变时
C. 七七事变时 D. 八一三事变时
24.毛泽东曾提笔写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抗日战争期间,在“彭大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百团大战
C. 平型关大捷 D. 渡江战役
25.疑是问之源。为研究“九一八”事变的真相,某学者搜集了如下资料,其中你认为可质疑的是( )
A. 东北将士的回忆 B. 国民政府的绝密档案
C. 东北人民的控诉 D. 日本当时媒体的报道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上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名字。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从此开始。
材料二:有两个数字,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在心:12.13,300 000……万人坑里无言的尸骨、黑白照中疯狂的杀戮、耳畔回响着惊恐的呼喊……走进纪念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都被深深地刺痛……3 500多幅历史照片、3 300多件文物、130多部影视资料、10多处实景再现和近20个日本老兵的证词、1.4万名遇难者和幸存者的档案……每一笔每一划都将残暴的侵略者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材料三: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1937年9月22日,向全国公开发表了共产党于7月15日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告“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这份极不平等的文件对中国有何深远影响?
(2)材料二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两个数字“12.13”和“300 000”分别是什么含义?你怎样看待这个事件?
(3)材料三中所说的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体现在哪些方面?
27.材料一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威胁着敌人的后方。1938年底开始,日本侵略军集中大部分兵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
材料二下表反映的是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某次重大战役的战绩。

材料三“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二,请你判断这是哪一次重要战役?你知道这一战役名称的由来吗?
(2)材料三中毛泽东赞颂的“彭大将军”是材料二战役的指挥者,他是谁?他在八路军中担任哪一要职?
28.中国近代史是遭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抗争史。探究完成“民族屈辱与抗争”的相关问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变化?民族英雄邓世昌与舰同沉是哪一次战争中的悲壮场面?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条约中哪一款最能说明从此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3)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与列强以往的历次侵华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结果有何不同?导致这一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家住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漫山遍野的大豆和高梁。我的家住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材料二: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内容反映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那是悲惨的时候”?
(2)上述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怎样的对外政策?
(3)国民政府对此案的态度导致了什么结果?
(4)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松花江上》
(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重大事件?东北人民是何时回到可爱的家乡,欢聚一堂的?
材料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大刀进行曲》
(2)材料二歌曲的创作与日军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导致“二十九军不是孤军”与哪一重大事件有直接关系?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3)请举出三例中国人民用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案例。
(4)今天,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企图通过各种方式为侵略战争翻案,这应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请你举出两例日本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为战争翻案的行为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关照’日本鬼子、八路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百团大战是中共主动出击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A武昌战役是辛亥革命,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B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D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故排除ABD三项,所以答案选择C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松花江”可知这是指的东北地区,跟东北地区有关的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故选C。
3.【答案】C
【解析】通过对题干“给力”的解释和题干信息“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再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是中华民族最为骄傲、自豪的时刻,也是中华民族充满新希望的时刻。因此答案为C。
4.【答案】D
【解析】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杀害30多万中国军民的事件是南京大屠杀,它们都发生在南京,故选D。
5.【答案】B
【解析】根据童谣中的词句“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可知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三省的史实,故选B。
6.【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故选B。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史实的识记能力,分析题目,A项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B项是七七事变发生后,1931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逼蒋投降的一次事变,D项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本题选D。
8.【答案】B
【解析】发动西安事变的是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又叫“双十二事变”,故选B。
9.【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这一天”是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八年艰苦抗战取得了伟大胜利。故本题选D。
10.【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罗斯福对他儿子讲话的内容,可以看出罗斯福高度赞扬了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故选B。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八路军”“国民党”“共同战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亡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因此,电视剧《亮剑》中出现的情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故选D。
1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被称为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所以答案选C。
1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首战告捷”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八路军在山西省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所以答案选B。
14.【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38年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会战后,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项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A项不合题意;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C项不合题意;第三次长沙会战正面战场进入抗日高潮,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5.【答案】D
【解析】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所以答案选D。
16.【答案】C
【解析】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因此正确答案是C。
17.【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八年的抗战终于取得胜利。
18.【答案】B
【解析】1936年为了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在5月5日红军回师陕北后,发表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通电。1936年12月发生的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结束了对峙的局面,第二次合作的局面初步形成。所以答案选B。
19.【答案】D
【解析】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所以答案选D。
20.【答案】B
【解析】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所说的“统一”指的是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故选B。
2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共产党将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故C符合题意;中国工农红军的名称出现时间是1927——1937年,1937年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故A不符合题意;抗日义勇军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现,故B不符合题意;人民解放军的名称出现在1946年内战爆发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日本的不断侵略使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决定了当时人们要担负起的社会主要任务是抗日,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A项符合题意,故选A。
23.【答案】C
【解析】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因此又称七七事变,从题干中信息可知是卢沟桥事变,故选C。
24.【答案】B
【解析】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所以答案选B。
25.【答案】D
【解析】“九一八”事变为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国东北的事件,日本当时媒体的报道显然可能倾向日本的立场,带有主观色彩,歪曲事件真相,为日本的侵略行为辩护,因此选D。
26.【答案】(1)战争:鸦片战争;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事件:南京大屠杀。含义:是事件开始的时间和在该事件中被杀害的中国同胞人数。看法:南京大屠杀暴露出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
(3)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判断,这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和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根据材料二可以判断是南京大屠杀。两个数字“12.13”和“300 000”分别是南京大屠杀开始的时间和在该事件中被杀害的中国同胞人数。看法:南京大屠杀暴露出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
(3)材料三中所说的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体现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27.【答案】(1)百团大战;八路军在此战役中先后出动了100多个团,所以称为“百团大战”。
(2)彭德怀;八路军的副总指挥。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破坏交通线2000多米可知,这是百团大战;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八路军在此战役中先后出动了100多个团,所以称为“百团大战”;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40年彭德怀领导了百团大战;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彭德怀担任八路军的副总指挥。
28.【答案】(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
(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中华民族具有敢于抗击侵略的英雄气概或斗争精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要学习先辈的爱国精神等。
【解析】(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民族英雄邓世昌与舰同沉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悲壮场面。
(2)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可以看出,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
(3)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扭转了屡战屡败的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4)中国在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失败是因为中国的落后,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我的认识是: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中华民族具有敢于抗击侵略的英雄气概或斗争精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要学习先辈的爱国精神等。
29.【答案】(1)九一八事变;整个东北沦陷,日本对东北人民实行血腥的殖民统治。
(2)不抵抗政策。
(3)不到三个月,整个东北被日本人占领。
(4)歌曲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略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
【解析】(1)这首歌反映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的悲惨境遇。题干指的是1931年日本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事变后日本很快把中国东北变成了完全殖民地,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东北人民处境悲惨。
(2)(3)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实力强大的东北军被迫撤入关内,导致东北迅速沦陷。
(4)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热爱自己家乡的强烈感情和家乡被日本侵略后的悲愤之情。
30.【答案】(1)九一八事变;1945年
(2)七七事变;西安事变;全国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血战卢沟桥;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4)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
【解析】(1)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执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三省沦陷,东北人民过上了亡国奴的生活,直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东北解放,东北人民结束了14年的亡国奴生活。
(2)根据《大刀进行曲》歌词中的二十九军可以判定歌曲的创作和日本发动的卢沟桥事变有关,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导致“二十九军不是孤军”和西安事变有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对峙开始走向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3)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相关史实有: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守军二十九军血战卢沟桥;国民党正面战场李宗仁将军组织的台儿庄战役;共产党组织敌后军民进行的百团大战等。
(4)今天,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企图通过各种方式为侵略战争翻案,具体表现为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美化侵略;日本一些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