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6.2 中位数与众数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34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5教学反思1Part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教材 作用教材 地位“中位数与众数”是数据分析中的一种特征 数据,在现实世界中,从比赛打分到选举投票, 从进货策略到商场活动,甚至网站兴趣推广中, 都可以找到中位数和众数的例子。因此,中位数 和众数的学习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中位数与众数》是北师版初中《数学》八年 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中的第二节内容, 在七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会了怎样进行数据收 集、整理和描述,为了进一步了解数据分布的特 征和规律,还需要计算找出一些特征数,来表示 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或典型水平。中位数和众数 是在学了平均数之后应掌握的特征数,同时为九 年级学习《概率初步》打下基础。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23将知识的学习前置,加强生生互动,并将数据的分 析和策略的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 与处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类比的学习方法,区分刻画
“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 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 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Part 2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学习基础
学生在小学对中位数和众数已经有了
数的学习中,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的学习方式。这对本节课的学习非常有 利。知识在具体使用中学生可能会忘记 排序找中位数,或众数的寻找容易出错, 分析实际问题并作出策略选择可能会有 困难。3Part教法学法信息化教学资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法和学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前置学习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教法学法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洋葱数学、前置自学希沃课件、辅助教学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导学设计,精讲精练4Part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实施过程情景引课 预习检测5分钟20分钟10分钟4分钟1分钟总计:40分钟前置学习 合作探究深化概念 运用提高归纳升华 课堂小结分层设计 作业布置教学流程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一是复习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同时说明有些数据利用平均数是反应不出问题的,为引入新的数据代表奠定基础。
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力求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引起学生对“平 均水平”的认知冲突,挖掘出趣味因素,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积极投入新知识的学习。
三、通过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初步建立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设计意图教学流程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教学过程— 情景引课 预习检测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们经常要求一些信息“用数据 说话”,所以对数据作出恰当的评判是很重要的。下面请看一例(2min):
某次数学考试,小英得了78分。全班共32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
4个90分,22个80分,2个62分,1个30分,1个25分。
小英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4分,所以小英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数学成 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小英对妈妈说的情况属实吗?你对此有何看法
预习检测教学流程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二 前置学习 合作探究
内容1:(约10分钟)
先思考引导问题1和2,然后播放洋葱数学视频《中位数》(6min),学生观看完后完成学案 的中位数部分的剩余问题(有问题的可以在小组中讨论)
引导问题 1 什么是中位数
1. 找出2 ,4 ,5,6 ,3,7的中位数.
第一步:把数据按顺序排列. . 第二步:判断数据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
第三步:确定中位数. .
2. 按上面的方法找出15,14,14,13,14,14,13,14,104的中位数.
引导问题 2 中位数有什么特点和意义?(05:08-06:41)
中位数能够反映出数据的 ,不容易受 值的影响,计算量小.
中位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是:衡量一个数在 中偏大还是偏小.教学流程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二 前置学习 合作探究
师生一起完成表格中中位数的填写(师生合作探究)教学流程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二 前置学习 合作探究
内容2:类比内容1的学习,观看视频并完成学案的检测部分和表格的填 写,播放洋葱数学视频《众数》(6min)(生生合作探究)
引导问题 1 什么是众数
1.一组数据1,5,0 ,1,3,5,5,1,1.这组数的众数是 .
2. 如果有出现次数相同的几个数,它们都 (填写“是”或“不是”)众数.如果所有数 字出现的频率都相同,它们都 (填写“是”或“不是”)众数,这组数没有众数.
3.在数数据1,1,2 ,2 ,3,3,4 ,4 ,5,5中.这组数 (填写“有”或“无”)众 数.
引导问题 2 众数有什么特点和意义?(02:34-06:25)
众数能够反映出数据的 ,不易受 值的影响,不需要排序和计算,且一定出现 在原数据中.
商场进货最多的鞋号应该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通过前置翻转式学习,利用洋葱数学的微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通过类比的方法和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改变学生的 学习方式,通过前置学习和生生合作来突出重点进行学习,利用视频的学习和师生合作来 突破难点。设计意图教学流程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二 前置学习 合作探究
根据自己的感悟,填写下表,如有困难,可以寻求小伙伴 的帮助教学流程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 深化概念 运用提高
1. 总结以下三个统计指标的区别:
平均数 计算量 ,易受 影响,不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 中位数 计算量 ,不易受 影响,不一定出现在 中 众 数 计算量 ,不易受 影响,一定出现在 中三 深化概念 运用提高教学流程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教学过程2、一组数据2 , 4 ,8 , x的平均数是4,则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多少?通过对各种位置关系中,两个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识别, 加深学生对对应边、对应角、对应顶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并及时总结 出确定对应边、对应角的规律,帮助学生识别较复杂图形中的对应边、 对应角,以达到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的目的。设计意图教学流程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三 深化概念 运用提高
3.第六中学八年级举行才艺展演,由参加的10个班分别派出1名代 表作为评委,对演出进行评分,评委对甲、乙两班的演出评分如 下表:若采用平均分进行计算,则甲、乙两个班级哪个班能获胜?你认 为公平吗?为什么?
采用怎样的方法计算,对参赛班级更公平?若采用你提供的方法, 甲、乙两班哪个班能够获胜?教学流程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 深化概念 运用提高
设计意图
第1是基础题,考查学生对于中位数、众数、平均数三个 特征数的意义和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第2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于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者之间关系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第3题是贴近生活的一道问题,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平均数不是考 查一组数据平均水平唯一的量,更不是最好的选择标准,而是要根 据具体情境来进行策略性判断,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选择恰当的 数据代表对问题作出评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流程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 归纳升华 课堂小结
议一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哪些特征?通过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使学生体会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情景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 作出评判,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学习能力。设计意图作业布置五 分层设计教学流程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教学过程A组:课本P142工资 问题,P143做一做,
P144习题第1题;B组
P144第2,3,4题;C组 学友P74第3题,4题;D 组学友P74第5题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分层次布置作业是考虑到学生知识水平、认知 能力的差异性,不搞一刀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优生得到 进一步的发展,让不同程度的同学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收获属于自己的数学 学习,获得数学学习的快乐。。板书设计教学流程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教学过程5Part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节课充分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增加了教学 的直观性,使学生感到几何图形的学习,形象、直观、 有趣,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动手实践,经历了操作、思 考、探究、归纳、概括的学习过程。亮点努力方向操作和讨论环节时间不够充足,缺乏有效的组织与 调控,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了活动的要求,影响了整 体的学习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提高。感谢聆听201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