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 撵走ni?n 露宿lù 麂子jǐ
B 竹篾miè 驿路yì 喷香pēn
C 修葺qì 折损 zhé 哀牢山āi
D 恍惚 huǎng 火塘táng 菌子jùn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 迷茫 陡峭 简陋
B 悠闲 晶莹 竹篾
C 驿路 喷香 折损
D 修茸 恍惚 哀牢山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题目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中的梨花,也指梨花姑娘,还象征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B.本文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C.“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 …”这一句属于实写。
D.小说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再现了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
第14课 驿路梨花
课标指导:
按照课标要求,七年级的学生应该能通过学习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能初步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能对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一般了解,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教材分析:
《驿路梨花》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展开,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尾处作者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点明本文的主旨: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阅读上要求重点学习略读,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体会。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在阅读中能通过自己的感悟品味出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并学会如何面对,汲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着重培养阅读记叙文的能力。重点是掌握记叙文的一些特点,提高记叙文的阅读写作能力。先确定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小说作品的兴趣,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阅读体验。本课则是学习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及作者的巧妙构思。因此强调课前预习,课上以阅读、讨论、感悟为主。积累词语、分析课文、学习写作技巧、揭示主题。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效率。同时,阅读上要求重点学习略读,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教法学法:
根据小说的特点,本课采用略读的方式,教学生如何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读出文字背后的感受。学生自己感悟领会,教师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辅助手段,这样既直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文本,感悟思想感情。教师以读代讲,学生以读悟情,以读达意。
教学目标:
1.略读文章,重点落实本课易读错的音喷香pèn 、折损 zhé 、菌子jùn 、露宿lù,易写错的字驿路yì、 修葺qì、麂子jǐ 等词语。
2.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语句的含义。
3.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那助人为乐的精神,并在生活中传承与发扬。
教学重点:略读文章理清文章内容,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写景的作用及标题设立的巧妙。揭示文章主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一)导入新课: 有位诗人曾写下这样一句诗。“只觉青山好,哪知驿路长”。道出了行路人的心声,《驿路梨花》中“我和老余”也深有体会,下面就随着“文中我和老余”脚步一起踏上驿路。
(二)常识介绍
1、何为驿路?
驿路:是古时传递政府文书所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文中是指行人所走的道路。
我国的西北边陲崇山峻岭,山高林密,方圆几十里都不见一户人家,这种情况给行路的人带来许多不便。本文的作者彭荆风,曾经在那里生活过。经受过奔波之苦的困扰,也感受到了人民朴实而又热情的关怀。从而写下了这篇小说。
2、其人其作
彭荆风,汉族,江西萍乡人,当代作家。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进驻云南边疆。在云贵高原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过多年,当过教员、编辑。现任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专业作家。
作品多以边防军民生活和斗争为题材。《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
3、什么是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1、火眼金睛(检查字词)(投影)
看谁先找到错误的字音字形 校正后识记2遍
2、交流荟萃(投影)
张永林同学读出了为他人着想;刘志泽同学读出了奉献精神;李宝珅同学读出了朴实的民风;吕天时同学读出了要站在人民的立场考虑问题,同学们的初读感悟真是横看成侧成峰,各不同。
【活动二】3、疯狂时刻(投影)
这篇故事发在哪里?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这个故事写了哪些人?
故事的线索人物是谁?
故事的核心事物是什么? 这个环节是学生抢答。
【交流探究】(文本品读)
【活动三】下面我们就围绕故事的核心事物“小茅屋”来品读文本。
(一)读中理情节
小茅屋说她是幸运的,我们一起去听听她在说些什么?
变身探究:我是幸运的小茅屋
我是一个幸运的小茅屋,座落在大山深处,别看我在这荒无人烟的深山巨谷中,到我这里的人可真不少。你知道这些人都为我做过什么吗?
同学们也提出了问题。(投影)
1、他们都为小茅屋做了什么?
2、本文由许多小故事构成,这些小故事是由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串连在一起的呢?
现在请同学们略读文本,快速提取信息。
变身探究:
小茅屋这时又悄悄地说我们说:“ 谁是我的主人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猜来猜去的还闹出了误会。 闹出了什么误会呢?
这几位同学提出了“在本文叙事中设置了几层悬念几次误会?”的问题,根据他们的问题略读文本,快速查找相关内容。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投影)
误会、悬念。
两次误会:
第一次是 13--- 14段,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他说不是。
第二次是 30— 32段,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三个悬念:
第一个是 7、 8段,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里面却没人没灯,于是 发出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第二个是 12至 14段, 我们认为是瑶族老人是主人, 老人 不是。 到底谁是主人呢?
第三个是 29至 32段, 这一处的悬念是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呢?
分角色朗读一下吧。 旁白 +瑶族老人 +哈尼小姑娘。”
学法指导
设置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使读者自觉 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
变身探究:小茅屋说:我的身世要从十多年前说起
顺叙、插叙
本文层层设疑、步步推进,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作者是不是完全按照事件发展的 先后顺序记叙的呢?这种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投影)
(1)插叙瑶族老人借住照料小茅屋。
(2)作用:写出小屋帮助很多行路人,意义重大。
(2)解放军建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3)作用: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二)读中悟美情
变身探究:我是温暖的小茅屋
在这十多年里,常常被人们那真诚的话语和温馨的画面所感动。
14段 “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了老人的手。
25段“多好的梨花呀!”换成“梨花姑娘”表达效果一样吗?
变身探究:小茅屋又说 我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同学们组内交流、解答
是也不是,不是也是。
不是是因为她们没有生活在这里。
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是一种精神:雷锋精神。
本文的人物塑造了人物群像。有老人、有年轻人、有孩子,和谐、友善的民风他们在传承和发扬。
主旨:本文通过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雷锋精神得以传承与发扬,本文围绕“小茅屋”又写了什么?
(三)读中赏美景
变身探究:我是美丽的小茅屋
我生活的地方景色怡人,每到春天漫山遍野的梨花竞相开放,摇曳多姿,芳香四溢。
请同学们划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句子,用你最好听的声音读给大家。
1、小茅屋外的环境是如何的?交代了什么? 品味词句我们此时的情感?
A铺垫 例句:第1、2段
文中开头设置了一个情景,“山,好大的山!“好大”“一座挨一座” “迷茫”三个词,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大、多的特点,衬托“我们”焦急的心情,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由近及远的写出了山高路长。“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交代了时间,为后面写到天黑后找不到住处这个情节作铺垫。故事就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了。
B小茅屋内:是什么样子的?摆设如何?侧面突出主人的热情、细心。
品味词句我们此时的情感?
C虚实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虚写。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用花衬人的美。
D双关
题目“驿路梨花”中的“梨花”除了指自然界的梨花外,还有什么深刻含义?
题目一语双关,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这是以物喻人,使自然界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在内容上点出了雷锋精神之花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从而深化了主题。
E诗意
结尾处“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引入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本诗中暗含作者和梨花一样,不虚浮、不艳丽,一心报国,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
文中是实写,起到点题的作用,引用陆游诗句,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内容上深化了主题,人花相映,作者笔下的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梨花的内涵不断丰富,寄予其中的感情也不断升华。洁白的梨花好像哈尼姑娘纯真的笑颜,那是从心底开出最美的花。雷锋精神如同那清幽的花香……
【综合建模】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是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叫雷锋的人,小小的故事,大大的道理。心灵受到感染,精神受到洗礼。现在我们一起行走在和谐、友善的道路上,一路成长、一路付出、一路收获满满的幸福。同学们,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做一个活雷锋,去传承与发扬这种精神,让那朴实的民风如梨花般芳香四溢……
五、【当堂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 撵走ni?n 露宿lù 麂子jǐ B 竹篾miè 驿路yì 喷香pēn
C 修葺qì 折损 zhé 哀牢山āi D 恍惚 huǎng 火塘táng 菌子jùn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 迷茫 陡峭 简陋 B 悠闲 晶莹 竹篾
C 驿路 喷香 折损 D 修茸 恍惚 哀牢山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题目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中的梨花,也指梨花姑娘,还象征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B.本文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C.“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 …”这一句属于实写。
D.小说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再现了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
六、【快乐写作】
变身探究:未来的小茅屋说
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本文围绕小茅屋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请你想像一下,我的身边后来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感人故事呢?(投影)【板书设计】
驿路
彭荆风
人物群像
雷锋精神
课件24张PPT。 驿路梨花彭荆风驿路:是古时传递政府文书所用的道路。沿 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文中是指行人所走的道路。
彭荆风,汉族,江西萍乡人,当代作家。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进驻云南边疆。在云贵高原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过多年,当过教员、编辑。现任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专业作家。
作品多以边防军民生活和斗争为题材。
《边塞烽火》《芦笙恋歌》
《鹿衔草》《断肠草》
《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其人其作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撵ni?n 驿路yì 迷茫máng 陡峭dǒu 喷香pēn
露宿lòu 竹蔑 miè 简陋lòu 悠闲yōu 菌子jūn
修葺róng 晶莹yíng 折损 zhé哀牢山shuāi
麂子jǐ 恍惚 huǎng hū 火塘táng lù篾jùn qìāipèn
初读收获火眼金睛张永林刘志泽李宝珅吕天时感悟荟萃5.故事的核心事物是什么?4.故事的线索人物是谁?1.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3.这个故事写了哪些人?疯狂时刻 同学们,我是一座幸运的小茅屋,座落在大山深处,别看我在这荒无人烟的深山巨谷中,到我这里的人可真不少。你知道这些人都为我做过什么吗? 丁永真
王春梅
杨吉庆
等同学
理情节品读文本瑶族老人人物事情我”和老余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 花房顶加草,挖排水沟专门送来粮食照料小茅屋照料小茅屋建造小茅屋 谁是我的主人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猜来猜去的还闹出了误会,闹出了什么误会呢?王兴宇
张星昊
刘冰洁
王淑欣
等同学 设置悬念:对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使读者不知不觉间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我的身世要从十多年前说起……郭琳琳
祡欣雨
崔倩文
赵忠浩
等同学同学们,在这十多年里,我常常被人们那真诚的话语和温馨的画面所感动。吴玉梅
徐婉宁
许乃娟
孙博轩
等同学“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了他的手.“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握住了他的手.有哪些句子触动了你的心?请你找出来分享给大家。物美情同学们,我的主人到底是谁呢?李淑婷
王垚鑫
刘传林
等同学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一种精神:雷锋精神 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屋雷锋精神人民群众助人为 乐 我生活的地方景色宜人,每到春天漫山遍野的梨花竞相开放,摇曳多姿,芳香四溢。张胜威
赵天硕
李宝平
赵永强
等同学赏美景赵欣
何为豪
韩华旭
李童杰
等同学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崔鑫
孟霞
尹梦娇
边祥仁
马旭鑫
王功瑞
等同学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是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 撵走ni?n 露宿lù 麂子jǐ
B 竹篾miè 驿路yì 喷香pēn
C 修葺qì 折损 zhé 哀牢山āi
D 恍惚 huǎng 火塘táng 菌子jùn B随堂检测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 迷茫 陡峭 简陋
B 悠闲 晶莹 竹篾
C 驿路 喷香 折损
D 修茸 恍惚 哀牢山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题目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中的梨花,也指梨花姑娘,还象征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B.本文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C.“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 …”这一句属于实写。
D.小说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再现了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C 同学们,请你想像一下我的身边后来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感人故事呢?请拿起你的笔,认真地写一写吧。快乐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