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12-17 20:3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体质量最接近50g的是( )
A.一只鸡蛋 B.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
C.一张课桌 D.一只母鸡
2.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设想我们乘宇宙飞船到达月球后,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 )
A. 地球上质量为6kg的物体,在月球上只有1kg
B. 一个金属球在月球上的密度仅为它在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C. 在地球上重为600N的人,在月球上重为100N
D. 在地球表面将一根轻质弹簧拉长1cm需要6N的拉力,在月球上将它拉长相同长度只需要1N的拉力
3.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ρ铁<ρ铜<ρ铅,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三个球都可以做成实心的
B. 三只球中只有一只球可以是空心的
C. 如果铁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D. 如果铅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4.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图的图线,根据这个图线,可说明水的温度从8℃降低至2℃的过程中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  ) 

A. 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B. 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C. 水的密度一直变大 D. 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5.下列关于实验器材的使用和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天平前,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0”刻度线处,再将横梁调平衡
B.若与天平配套的砝码被沾了油污,测量物体质量时,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C.量筒在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若俯视,其体积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D.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6.关于如下四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a)表示ρ甲<ρ乙
B. 图(b)表示圆柱体浸入水中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C. 图(c)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图(d)表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7.用铝、铁、铜和铅(已知ρ铅>ρ铜>ρ铁>ρ铝)分别制成体积相等的实心物块,其中质量最大的是( )
A. 铝块 B. 铁块 C. 铜块 D. 铅块
8.一杯水全部结成冰,那么( )
A. 质量、体积、密度都不变 B. 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大
C. 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D. 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9.我们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用油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的是( )
A.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 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
C. 将烧杯中的部分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的油的体积
D.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10.为了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矿石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石块的质量是47.2g
B. 石块的密度是2.6×103kg/m2
C. 若先测石块的体积,最终测得石块的密度会偏小
D. 若5g的砝码生锈了,最终测得石块的密度会偏大
11.由两种不同材料制成的大小相同的实心球甲、乙,在天平右盘中放入4个甲球,在左盘中放入5个乙球,这时天平刚好平衡,且游码没有移动.则可知( )
A.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5:1 B.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4:5
C.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5:4 D.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不能确定
12.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一个盛有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另一个盛有等质量的密度为1.8×103kg/m3的硫酸,则两量筒内液面的高度之比为( )
A.2:3 B.3:2 C.4:9 D.9:4

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
13.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则 ( )
A. 密度减小了 B. 密度减小了
C. 体积增大了 D. 体积增大了
14.2002年12月,我国发射了“神舟” 四号宇宙飞船,为载人飞船进行了仿真人实验,飞船在轨道上下沉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些实验不能像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 ( )
A.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B. 用放大镜看物体
C. 用天平测质量 D. 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大的物体,体积一定大
B. 体积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小
C. 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一定大
D. 不同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密度一定大
16.下列关于你生活中物理量的估测值,不相符合实际的是 ( )
A. 你跑100m的平均速度可以达到15m/s
B. 你的体积大约是0.5m3
C. 你承受的大气压相当于1Kg的物体压在一只手指的指甲上
D. 你用手托住物理课本的力大约10N
17.关于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箔做成的“小船”能漂浮在水面,说明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B. 同样重的两铜块,浸没在水中的比浸没在煤油的受到的浮力大
C. 同样重的铝块和铜块都浸没在煤油中,铝块受到的浮力大
D. 同样重的铝块和铜块,浸没在水中的铝块比浸没在煤油中的铜块受到的浮力小


三、实验题
18.在探究海波的特性时,小刚进行了以下操作: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所处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啊,为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天平左端的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旋动,把金属块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 g;金属块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2)将该物质碾碎后放入试管中进行加热如图丁所示,并在下表中记录了温度和时间的数据,由表格可知: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9 50 51

①该晶体的熔点是 ℃;当给该晶体加热到熔化时,它处于 态;
②由此判断该物质的凝固图象是图戊中的 (选填“①”或“②”).
19.如图所示,将一个重30 N、体积为0.002 m3、用绳子悬挂着的物体浸没在烧杯里的水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 N(g取10N/kg)。物体逐渐浸入水过程中,水对杯底的压强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释放绳子后,物体将_____。

20.在“测定蜡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天平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
或“右”)调节,直到横梁平衡。
(2)把蜡块放在________(填“左”或“右”)盘中,向另一个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此时盘中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蜡块的质量m=________g。
(3)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的刻度值V1,将蜡块轻轻地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丙所示,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值V2,计算出蜡块的体积为V2-V1,从而求出蜡块的密度为ρ=,这种测定蜡块密度的方法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四、计算题
21.某空瓶的质量为200g,盛满水后质量是1.2kg,若用这个瓶盛满某液体,液体和瓶的总质量是13.8k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装满水的质量:
22.一节货车车厢的容积为40m3,最大运载量是32t,现要用密度分别为2.5×103kg/m3的大理石和0.5×103千克/米3的木材把这节车厢填满,并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它的运载质量和容积,提高货车的使用率,需搭配装载各多少立方米的大理石和木材,才能达到上述目的,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试卷第4页,总5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物体质量最接近50g的是一只鸡蛋。选A。
2.C
【解析】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会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故A错误;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等有关,与位置无关;故B错误;在地球上的重力为600N,即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为600N,而在月球上,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即600N/6=100N;故C正确;拉力是弹力的一种,弹力大小与地球、月球的吸引力大小无关,所以在地球上的拉力与月球上的拉力相等,故D错误,故选C。
3.C
【解析】
【详解】
若三球都是实心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知:铁球体积V铁=,铜球体积V铜=,铅球体积V铅=,∵ρ铁<ρ铜<ρ铅∴V铁>V铜>V铅,又因为三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铁球可能是实心,也可能是空心。故选 C.
4.D
【解析】由图可知水的温度从8℃降低至2℃的过程中水的体积先变小后变大,质量不变;由可知密度先变大后变小。故选D。
点睛:根据图像分析出体积变化,由分析出密度变化。
5.D
【解析】
试题分析:A、天平的调平: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此时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或左右摆动幅度相同;
B、当砝码沾满了油污,砝码本身的质量会变大,而物体的质量经这样的砝码测出来会仍按砝码所标的质量读出,物体的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偏小.
C、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和仰视读数的结果分析.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
解: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移至标尺“0”刻度线处,再将横梁调平衡,故A正确;
B、由于砝码沾满了油污,砝码的质量会比砝码所标的质量大,这样测出来的值会比真实值偏小,故B正确;
C、在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看到的读数偏大,即其体积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故C正确;
D、用刻度尺测物休长度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天平的使用,量筒的读数方法,弹簧测力计原理等,属于基础知识,应牢记、理解、会用.
6.C
【解析】由m-V图像,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较大,根据可知,ρ甲>ρ乙,故A错误。
圆柱体浸入水中时浮力与深度的无关,故B错误。
图(c)表示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符合题意为答案。
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成正比,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故D错误。
7.D
【解析】解:
∵ρ=,
已知ρ铅>ρ铜>ρ铁>ρ铝,且V一定,
∴由公式m=ρV知:m铅>m铜>m铁>m铝.即铅块的质量最大.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密度变形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容易解答.
8.D
【解析】
试题分析:要知道一杯水全部结成冰,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必须对质量、密度两个物理量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要知道水结冰分子间的距离的变化.
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由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决定,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水结冰后质量不变;
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点,即水结冰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在分子个数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增大;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受物质种类、温度等的影响,由公式ρ=可知,水结冰质量不变,体积增大,故密度减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完全由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来决定,密度要看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变化,水结冰体积增大,日常生活中冬天水管涨破就是这一道理.
9.A
【解析】
测液体密度时,为防止容器壁粘液体带来实验误差,应先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再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测出体积,最后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然后用密度公式ρ=m/V算出液体的密度,所以题中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是不必要的,故选,A。
10.B
【解析】由图甲可知,石块的质量是m=20g+20g+5g+1.8g=46.8g,故A错误。
由图乙可知,石块的体积V=38mL-20mL=18mL=18cm3,根据密度公式可得,石块的密度,故B正确。
若先测石块的体积,再测石块的质量,由于石块上会沾有水,使得所测石块质量变大,体积不变,由可知,最终测得石块的密度会偏大,故C错误。
D.若砝码生锈了,实际质量大于其标注质量,会导致质量测量值偏小,根据可知,最终测得石块的密度会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考查学生对天平和量筒的读数以及密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
11.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天平平衡,所以4个甲球和5个乙球的质量相等,求出一个甲球和一个乙球的质量之比,然后根据体积相等,根据密度公式求出两球密度之比.
解:从题意可知:
4个甲球和5个乙球的质量相等,则4m甲=5m乙
即:m甲:m乙=5:4,
∵ρ=,甲球和乙球的体积相等,
∴甲球和乙球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5:4.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灵活应用,根据天平平衡得出4个甲球和5个乙球的质量相等是本题的关键.
12.D
13.AD
【解析】
【详解】
水变成冰,状态变了,质量不变,根据V=可知,质量一定时,冰与水相比密度变小,由1×103kg/m3变成了0.9×103kg/m3,所以密度减小了;因为m水=m冰,即ρ水V水=ρ冰V冰,得出V冰=V水,则冰的体积增大了。故选AD。
【点睛】
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2、根据V=即可得出体积的变化.
14.CD
【解析】解答:A. 位置的改变不会影响长度的测量,所以不合题意;B. 用放大镜看物体属于光的折射,而光的传播在太空中也不会受影响,所以不合题意;C. 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杠杆的两端挂物体时,由于物体失重,物体不会对杠杆施加任何力的作用,所以在失重状态下不能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符合题意。D. 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必须在物体有重力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失重”时不能测量,所以符合题意。故选CD.
点睛:飞船在轨道上飞行时,与地面最大的不同就是“失重”,而失重是指物体失去地球的吸引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因此这时会影响到重力的测量,而其他的测量则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5.CD
【解析】
【详解】
A、由可知,不同的材料密度不同,质量大的体积不一定大,故A错误;
B、密度由质量与体积的比决定,体积大的,密度不一定小,故B错误;
C、根据知,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一定大,故C正确;
D、根据知,体积相同时,不同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质量大的密度大,故D正确;
故选CD
【点睛】
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密度表示单位体积内物体的质量,密度通常是不变的,与质量、体积无关。
16.ABD
【解析】中学生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5s,平均速度为6m/s,故A错;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当,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5kg,体积约为0.055m3,故B错;1kg的物体重约10N,指甲的面积约为1cm2=0.0001m2,所以承受的压强约为105Pa,相当一个标准大气压,故C正确; 一本物理书的质量约为250g=0.25kg,重约为2.5N,故D错;应选ABD。
17.BC
【解析】A、金属箔做成的“小船”能漂浮在水面,受到的重力与受到的浮力平衡,大小相等.故A错误;
B、同样重的两个铜块甲和乙,则根据G=mg=ρVg可知甲和乙体积相同;甲浸没在水中,乙浸没在煤油中,V排=V,由于ρ煤油<ρ水,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甲受到的浮力大,故B正确;
C、同样重的铝块和铜块,由于ρ铝<ρ铜,根据G=mg=ρVg可知铝块体积大,都浸没在煤油中,V排=V,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铝块受到的浮力大,故C正确;
D、同样重的铝块和铜块,由于ρ铝<ρ铜,根据G=mg=ρVg可知铝块体积大,浸没在水中或煤油中,V排=V,由于水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所以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浸没在水中的铝块比浸没在煤油中的铜块受到的浮力大,故D错误.
故选BC.
18.(1)右;174;8.7×103;(2)①48;固液共存;②①.
19、【答案】 20 增大 下沉
【解析】物体浸没在烧杯里的水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在密度一定时,压强与深度成正比,物体逐渐浸入水过程中,液面上升,深度越深,水对杯底的压强增大;
物体的密度为: ,大于水的密度,释放绳子后,物体将下沉。
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液体压强特点,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20.右左12.4不正确
【解析】
试题分析:(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天平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到横梁平衡;(2)“左物右码”,将蜡块放在左盘中,向另一个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蜡块的质量m=10g+2.4g=12.4g;(3)当把蜡块放到量筒里,由于蜡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会漂浮在水面上,因此两次示数的差值并不是蜡块的体积,这种测定蜡块密度的方法不正确。
考点:密度的测量
21.13.6×103kg/m3
【解析】空瓶的质量为200g,盛满水后质量是1.2kg,则水的质量为1.2kg-0.2kg=1kg;若用这个瓶盛满某液体,液体和瓶的总质量是13.8kg,则液体质量为13.8kg-0.2kg=13.6kg;由瓶子的容积不变,可得: ;解得ρ液=13.6×103kg/m3.
22.大理石6m3木材34 m3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义得:


解得: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质量和体积的相等关系建立正确的方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