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工整地书写“0”。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4、体会“0”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体验到与人合作的成功和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0”的两个含义与“0”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1、激情引趣。
1、???? 出示猴子简笔画图片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
2、???? 出示猴子吃桃简笔画图片 师:小猴子跟小朋友们一样,乖巧、热爱学习,猴子妈妈奖励他两个大桃子。咱们看看他的表情是怎么变化的?猜猜看,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充分发挥想象,只要合乎情理就行。) 学生回答 学生描述猴子的表情及原因。 用可爱的动物图片锁定学生的目光,用富于童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适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在观察、思考、想像、交流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揭题,理解含义。
(一)、揭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A观察盘中桃子数量,再说说其代表的含义。 板书:0的认识,领读 小结: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像这样什么也没有就用0表示。 板书:表示什么也没有 B游戏活动 数手指:竖起几根手指问是几,握起拳头又是几。 猜粉笔:请一学生上台轻轻摇动装有粉笔头的盒子,发出声响,猜猜里面有几个粉笔头。 C小组内合作学习 说说生活中表示什么也没有的0的故事。 推荐代表汇报。
(二) 、学习第二种含义——起点 A表示什么也没有用0表示,直尺上也有0,看看在哪里,在几的前面。 强调:0在尺子的最前面,表示起点、开始。我们在量物体的长短时,物体的一边要和0对齐,从0开始,所以0还表示开始、起点。 板书:还表示起点 B说生活中表示起点的0。 学生回答。 学生听一听,猜一猜。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学生观察,找发现。 同桌互相说(赛跑场上、立定跳远时等等) 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在观察分析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发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使学生体会做中学、学中做的乐趣,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发现。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指导书写
1、挑选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各一名上台写0,比比谁写的又对又美观。 分组观察他们的写法。 2、观察日字格中的0的样子与写法。 3、写错的学生再次上台订正。 4、儿歌提醒: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写时要圆滑,拐弯无棱角。 5、范写。 学生仔细观察那三位同学写0. 学生观察后,找出板写同学的错误。 让写错的学生分析一下造成错误的原因。 学生书空。 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板写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判断中,彻底纠正从右上向右写0的典型错误,规范写法。 儿歌方便记忆 突破教学难点。
四、巩固练习
1、描红展示
2、“摘苹果”(把0、6、2、4、3、1、5按顺序排一排) 说你为什么这样排
3、树上的苹果已摘完,这时用什么表示? 小组内互评推荐,全班同学或老师评价。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教育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在评价中提高审美情趣。 提问深化理解知识。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可以谈谈今天的学习内容,也可以谈谈你从某位同学的表现中获得某些进步? 学生自由说感受。 通过总结反思活动,使学生的一些无意识的学习行为转变成有意识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0的认识
???? 表示什么也没有,
还表示起点。
《0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认识了1—5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本节课中我力求体现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联系生活使学生要学。自主探究合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的成功和喜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下节课“0”的加减计算做好铺垫,为数的计算打下基础。 我下面对这节课反思一下。
好的方面:1、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数学。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达到教学预定目标,能明白“0”的含义与写法。3、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不足的方面:1、在教学活动中,有时总是想把学生的思维定在自己设想的圈子里,是学生的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以后教学中该放手的就大胆的放手,一定要相信学生。 2、自由说生活中的“0”时,我没能调控好课堂,课堂秩序有点乱,有少数学生只顾自己说,好几个学生不参与课堂。以后我要多多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3、即时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几个学困生的回答缺少耐心和等待。以后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发言,选用恰当生动的即时评价,注意延迟评价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