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单元知识网络】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一、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2. 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一)俄国改革
1. 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俄国近代化之路
2. 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二)美国南北战争
1. 原因: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奴隶制存废)
2. 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
3. 转折: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4. 意义:废除奴隶制,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三)日本明治维新
1. 内容:废藩置县;提倡武士道精神;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2. 意义: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基础知识梳理】
一、殖民地的反抗斗争
知识点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背景
(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过程
(1)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率军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地,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3.“解放者”: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知识点2.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爆发: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
3.参与阶层:土兵、农民、手工业者、封建王公。
4.章西女王:英军攻陷德里后,趁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人之一。
5.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印度大起义同一时期,中国爆发了大平天国运动。】
【重点难点讲解】
知识拓展比较 美国独立战争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美国独立战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不同点 范围 美国独立战争只局限于北美13个殖民地 拉美独立运动席卷整个拉丁美洲
领导者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结成联盟,起了领导作用 拉美的资产阶级力量很弱,只是作为一股力量参加了运动,运动的领导权权掌握在土生白人地主的手中
(续表)
美国独立战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不同点 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起了重大推动作用,美国赢得了彻底独立,也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拉美国家则面临着新的殖民主义威胁,而国内则是封建主园经济和独裁统治的普遍存在,资本主义发展困难重重
相同点 ①背景:美国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运动都是在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增强、启蒙思想影响下爆发的。②目的:都要求摆脱殖民统治,争取国家独立,发展经济。③特点:都以小抗大,以弱胜强。④性质:都是以独立战争形式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
二、俄国的改革
知识点1.彼得一世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与洋务运动的性质一样,都属于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人物: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
3.目的: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
4.内容
项目 措施
政治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军事 创建新式常备军
经济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重商主义)
文化教育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社会生活 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5.影响:①积极影响: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②消极影响: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知识点2.废除农奴制
1.背景: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遏制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概况: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3.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4.意义: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5.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三、美国内战
知识点1.南北矛盾的加剧
1.关税:北方为发展本国工业,要求提高关税;南方为了换取英国廉价的工业品,反对提高关税。
2.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存废:对西部土地,北方主张禁止奴隶制;南方则力图扩展奴隶制度。
知识点2.内战爆发
1.导火线:1860年11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青当选为总统。
2.概况: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3.初战失利:初期,由于南方早有军事准备,致使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
知识点3.北方的胜利
1.战争转折
(1)两个文件的颁布:1862年,联邦政府通过了《宅地法》;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2)作用: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2.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林肯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
3.林肯的贡献:维护美国统一和解放了黑人奴隶。
4.意义 美国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美国独立战争。
(1)性质:南北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作用: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
【重点难点讲解】
独立战争 南北战争
不同点 原因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北美经济发展 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奴隶制的存废是矛盾焦点
性质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既是内战,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领导人 华盛顿 林肯
颁布文件 《独立宜言》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意义 实现了国家独立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废除了奴隶制度
相同点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都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日本明治维新
知识点1.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德川幕府: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闭关锁国:德川幕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民族危机: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强行进入日本,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
近代最早打开中国大门的国家是英国;最早打开日本大门的国家是美国。
知识点2.倒幕运动
1.背景:开港通商后,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采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发动倒幕运动。
2.概况:1868年1月,倒幕派武装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拥立睦仁天皇亲政。
3.结果:倒幕派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知识点3.明治维新
1.概况: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
2.内容
政治上 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
经济上 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评价
(1)作用: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局限性: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重点难点讲解】知识拓展 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1861年改革
不同点 背景 日本内外交困,既有内部幕府统治危机,也有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 俄国改革前只有内部农奴制的危机,没有民族危机
前提 改革前,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 俄国在改革前没有发生内战
内容 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学习西方为主 以废除农奴制为主
相同点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