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17 14:0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937年,毛泽东说:“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毛泽东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 重庆谈判
C. 北伐战争 D. 百团大战
2.小说《青春之歌》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在中共北平党组织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这次学生运动是( )
A. 五四运动 B. “五二〇”惨案
C.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D. 一二九运动
3.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由此判断,该题正确答案是( )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重庆谈判 D. 西安事变
4.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①是屈原(原子弹);②是苏(苏联)武。对此,正确的认识应当是( )
A. 以上两个谜底不正确
B. 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它准确反映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C.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
D.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5.“学校师生要向日本天皇及当时在位的满洲皇帝遥拜,唱国歌,背诵溥仪的诏书,且学生须学习日语,并被灌输‘日满一体’的思想。”上述情况最可能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 )
A. 香港 B. 重庆 C. 瑞金 D. 沈阳
6.在看完电影《西安事变》后,你马上会联想到的人物是( )
A. 张学良、杨虎城 B. 张学良、叶挺
C. 叶挺、贺龙 D. 陈独秀、蒋介石
7.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战胜一个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全民族团结抗战是胜利的保障。为了团结抗战,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参加了谈判,他此行取得了什么成果( )
A. 联合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 B. 谴责张学良、杨虎城,释放了蒋介石
C. 孤立蒋介石,联合张学良、杨虎城抗日 D. 联蒋抗日,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
8.1945年8月15日,延安军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这是庆祝( )
A. 百团大战胜利 B. 台儿庄战役胜利
C. 《双十协定》签订 D. 日本无条件投降
9.图片是见证历史的鲜活载体。与下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时期 B. 十年内战期间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期间
10.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 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 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1.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  )
A. 七七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12.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将举行阅兵式等隆重纪念活动,习近平主席等中国领导人和外国领导人将出席。 国务院发布通知,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这里“9月3日”是( )
A.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国耻日” B.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C.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 D.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3.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呼吁( )
A. 变法维新 B. 反蒋抗日 C. 团结抗日 D. 和平建国
14.提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二大”
15.李宗仁先生的一生,有御敌救国的壮举,也走过曲折的道路,而晚年能顺应潮流,回归祖国,为他一生划下了完满无憾的句号。“有御敌救国的壮举”是指他曾领导过“抗战以来最大一次战役性胜利”的( )
A. 台儿庄战役 B. 平型关大捷 C. 百团大战 D. 淞沪会战
16.全国抗日战争以来规模最大、成为抗日战争转折点的会战是( )
A. 淞沪会战 B. 忻口会战 C. 武汉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17.武汉会战,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辉煌一页。历时4个多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形势是( )
A. 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 B.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 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D. 正面战场进入抗日高潮
18.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人曾大量移民中国东北,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西安事变 B. 济南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九一八事变
19.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八七会议
20.1937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一二·九运动 D. 南京大屠杀
21.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A. 武昌起义 B. 西安事变 C. 台儿庄战役    D. 攻占“总统府”
22.小陈的家乡被日本统治50年之久,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到祖国怀抱,他的家乡是( )
A. 南京 B. 西藏 C. 台湾 D. 东北三省
23.1938年,一位作家写道:“日本(军队)对待中国大众的行为特点是不会改变的。东京的日本当局……希望这种野蛮行径所产生的压力会迫使中国人变得道德败坏,以至放弃抵抗。”抗战中,日本帝国主义蹂躏中国人民最惨痛的一幕是屠杀了达30万人以上的( )
A. 旅顺大屠杀 B. 南京大屠杀 C. 重庆轰炸 D. 山西“万人坑”
24.郭沫若在《满江红·卢沟闻警》写道:“庚子耻,犹未雪。卢沟辱,何时灭?”“卢沟辱”指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25.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审议,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纪念30多万死难同胞。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台儿庄战役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京(南京)沪沦陷后,笼罩着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回忆录》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事件发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哪一年的哪次战役中?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图一再现了哪一战役?该战役属于正面战场的哪一会战?该会战对当时的战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中图二反映了哪一战役胜利后人们的喜悦?该战役与上述战役都是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抗战,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有何积极作用。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中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国上下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我们要求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领土流尽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紧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摘自《中共中央1937年7月8日通电》
材料二: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某地以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在持续六周的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日军滔天罪行磬竹难书,震惊了世界,被中外舆论称为“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酷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摘自人民网
请完成:
(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示通电发表的历史背景和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日军的哪一暴行?
(3)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分别列举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一个著名战例。
(4)请谈谈你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感悟。
28.中国近代史是遭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抗争史。探究完成“民族屈辱与抗争”的相关问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变化?民族英雄邓世昌与舰同沉是哪一次战争中的悲壮场面?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条约中哪一款最能说明从此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3)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与列强以往的历次侵华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结果有何不同?导致这一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29.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令近现代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2014年04月13日06版
(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请用史实说明“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
材料二: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的日本,这次是不是还要制造事端打响“第一枪”呢,或是制造事端逼迫中国打响“第一枪”呢?
——中新网2014年1月2日电
(2)请用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史实说明日本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3)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
30.近代以来,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所做的努力从未停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受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材料二:“全中国都欢喜得发疯了……八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这一天获得了报酬了,中国人民骄傲地站在战败了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面前,接受了他们无条件的投降……”
—《新华日报》1945年8月的一篇社论
(1)请说出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材料中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列举这场战争中的两次著名战役。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37年”,“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由此判断与抗日战争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步伐。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重庆谈判,是发生在1945年;选项C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至1927年;选项D百团大战,是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一二·九运动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本题应选D。
4.【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把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仅仅归结于美国原子弹的打击和苏联的军事行动,这是不全面的。中国战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场,中华民族英勇作战,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所起的作用,故选D。
5.【答案】D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满洲皇帝”、“20世纪30年代”,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31年9月18日,日本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1932年春,日本扶植早已经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故答案为D。
6.【答案】A
【解析】发动西安事变的是张学良和杨虎城,故本题选A。
7.【答案】D
【解析】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参加谈判,促成事件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答案】D
【解析】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停战诏书》,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的胜利而告结束,故选D。
9.【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图片提供的信息考查抗日战争,依据所学知识,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因此题干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答案】B
【解析】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所说的“统一”指的是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故选B。
1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八一三事变是淞沪会战开始的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C不符合题意;七七事变后,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2.【答案】D
【解析】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天皇广播诏书;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当时的国民政府于第二天下令举国庆祝3天,并从1946年把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45年9月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个值得扬眉吐气的日子,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日子。故答案是D。
13.【答案】C
【解析】变法维新是旧民主主义社会时期资产阶级派别的主张,排除A、B,和平建国是抗战后才谈的。张学良、杨虎城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所以答案选C。
14.【答案】C
【解析】提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的是中共七大,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抗战以来最大一次战役性胜利”是台儿庄大捷,李宗仁指挥了此次战役,A项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指挥是林彪;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指挥是彭德怀;淞沪会战没有获胜;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武汉会战后,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是抗战局面发生转折,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C符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
17.【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38年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会战后,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项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A项不合题意;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C项不合题意;第三次长沙会战正面战场进入抗日高潮,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8.【答案】D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不到半年,东北沦陷,日本人曾大量移民中国东北。故答案为D。
19.【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重要会议是1945年的中共七大,其中A是1921年,B是1935年,D是1927年。
20.【答案】B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1937年”、“日本发动”,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A项错误;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B项正确;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C项错误;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本在南京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D项错误。故答案为B。
21.【答案】C
【解析】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典型战役,属于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典型事例,故选C。
22.【答案】C
【解析】1895年《马关条约》中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重回祖国怀抱,从被日本占有,到胜利回归大约正好50年。
23.【答案】B
【解析】阅读题干所给提示信息:“屠杀了达30万人以上”,根据所学知识,1937年,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4.【答案】C
【解析】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所以答案选C。
25.【答案】C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12月13日”“30多万死难同胞”,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春,所以答案是C。
26.【答案】(1)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江西万家岭战役。武汉会战。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第三次长沙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牵制了大部分日军,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和速战速决的计划,使抗战进入到了相持阶段,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减轻了二战其他战场上盟军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析】(1)依据材料一“……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京(南京)沪沦陷后,笼罩着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出自《李宗仁回忆录》。可知这次战役发生1937年南京被占领之后,取得胜利,李宗仁参与。由这些特征结合所学可确定为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依据图一的场面结合所学,可知是江西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在抗击日军;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万人参战。日军在空军、海军的协助下猛烈进攻。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建工事,积极抵御。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重创日军;武汉会战后,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依据图三长沙军民庆祝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场景,可知反映的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后人们的喜悦;依据前面的材料和问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牵制了大部分日军,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和速战速决的计划,使抗战进入到了相持阶段,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减轻了二战其他战场上盟军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7.【答案】(1)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实行全民族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任意1点,即可得分
(2)南京大屠杀
(3)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4)感悟: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国共合作则民族振兴,国裂则民族衰败;要谋求两党合作,促进国家统一,走和平发展之路等。
(言之有理,答任意1点,意思相近即可得。)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知,《中共中央1937年7月8日通电》发表的历史背景是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是实行全民族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根据材料中的内容“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某地以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在持续六周的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南京大屠杀。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是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重大战役是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抗日战争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勿忘国耻,树立振兴中华的决心;国共两党合作则民族振兴,分裂则民族衰败;当今谋求两党在此合作,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走和平发展之路等等。
28.【答案】(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
(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中华民族具有敢于抗击侵略的英雄气概或斗争精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要学习先辈的爱国精神等。
【解析】(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民族英雄邓世昌与舰同沉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悲壮场面。
(2)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可以看出,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
(3)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扭转了屡战屡败的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4)中国在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失败是因为中国的落后,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我的认识是: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中华民族具有敢于抗击侵略的英雄气概或斗争精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要学习先辈的爱国精神等。
29.【答案】(1)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维新变法运动(或戊戌变法;公车上书)。
(2)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
(3)因为侵华日军从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以上。
【解析】(1)“命运转折点”即前后历史发展有何区别。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说明之前进行的洋务运动破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不得不继续寻找新的救国途径。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民族意识觉醒,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2)1931年9月18日,日军以铁路遭到破坏为由,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7月7日,日军再次制造事端,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开始。
(3)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三十多万同胞。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在之后的六周之内,日军屠杀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以上,犯下滔天罪行。
30.【答案】(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抗日战争;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失利后向井冈山进军,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中“中国人民骄傲地站在战败了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面前,接受了他们无条件的投降……”可以确定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期间的著名战役有: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