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同步练习(4份打包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同步练习(4份打包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12-18 21:22:37

文档简介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关于电话的工作过程,有如下几句话,正确的排序是0(  )
①膜片忽松忽紧挤压炭粒;②人对话筒说话时使膜片振动;③电阻忽大忽小;④电磁铁对铁片的吸引力忽大忽小,使铁片振动,振动情形和对方相同;⑤在电路中产生了强弱按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②①④③⑤ D.①②③⑤④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听筒将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B.话筒将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
C.听筒内部是利用电磁铁来工作的
D.话筒是利用电磁铁的原理来工作的
3.湖南省新晃县的电视系统全面关闭模拟信号,将县城2万用户转化为数字用户,使新晃县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电视数字化的县城。下面的表示中,是模拟信号的是(  )
A.~~ B.100 101
C.…—— D.0761;1326
4.暑假期间,小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到了北京,他准备在街上的电话亭向济南的家里打个电话告诉家人他已平安到达北京,可电话在“占线”,请你帮助小明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情况是(  )
A.有人正在给小明所用的电话打电话
B.小明的家人正在用电话
C.北京和济南之间有太多的用户在通话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5.(多选)关于电话交换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B.不能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C.降低线路的利用率
D.它是节约材料的好办法
6.电话的话筒可以把声音的变化转化为电流的变化。炭精话筒的结构如图虚线框内所示,炭精盘和振动膜之间充满了接触不紧密的炭粒。声音使振动膜振动,改变炭粒接触的紧密程度,使炭粒的电阻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如果炭粒的电阻能在45~55 Ω的范围内变化(电路中其余电阻忽略不计),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为3 V时,则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范围为(  )
/
A.0~0.067 A B.0~0.055 A
C.0.055~0.067 A D.0.55~0.67 A
7.我们不仅可以用点和线,还可以用长短不同的    ,长短不同的    ,甚至可以用电压(或电流)的有无,磁体的    或“0”“1”两个不同的数字,来组成各种    信号,用来传递丰富多彩的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
8.某市的电视信号已全部实现了数字信号,这种数字信号是通过光导纤维来传输的,则这种信号在光导纤维里的传输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108 m/s。为了能够收看到数字电视,在每家每户中都添加了一个“机顶盒”,这机顶盒的作用是把    信号转化成    信号。?
9.将下图的听筒和话筒连入电路。
/
10.图甲是两个小朋友用“土电话”(用绷紧的绳子相连)通话,图乙是一位同学在用现代电话机与人交谈,这两种电话传声原理相同吗?为什么?
/
★11.仔细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人类的五次信息革新
语言和烽火,是第一次信息革新。语言是在人类之间有了集体的意识,有了表达思想要求的时候,最先使用的划时代的信息传递手段。后来,为了向远方传递信息,又出现了“烽火”,在两三千年前,烽火是向远方传递信息最快的方法。
文字的创造是第二次信息革新。创造了文字,发明了纸,便开始了通信。
印刷术的发明是第三次信息革新。它使信息能够大量地传递,广泛地传播,并能保存。
电报和电话的发明是第四次信息革新。1837年,莫尔斯的电报电码公开实验。1844年,在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便开始了最早的电报业务。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在这一时期,又发明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
先进的电子计算机与电信设备的结合诞生了数字网络技术,这是第五次信息革新。数字网络技术明显地扩大了人类社会中广泛而又大量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
人类的五次信息革新是①          、②          、③            、④             、⑤           。?
/探究创新/
★12.数字通信是一种既现代又古老的通信方式。若用“0”和“1”代表“开”和“关”这两个动作,组成一组数字信号,可以表达一句话。例如:“我和他是同学”的数字信号是“0,01,1,10,00”,照此代码用另一组信号表达你想说的两句话:      、     。
开关动作


开、关
开、开
关、开
表示数字
0
1
0、1
0、0
1、0
中文意义



同学


知能演练·提升
1.B 电话的工作原理:话筒处,声音的振动使炭粒总电阻随之改变,导致电路中电流忽大忽小。电流传送到听筒处,使得电磁铁对薄铁膜片的吸引力的大小随着电流大小的改变而改变,使膜片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选项B的顺序是正确的。
2.C 电话的话筒有一个装有炭粒的小盒子,当你对着话筒讲话时,振动的膜片使炭粒电阻发生变化,经过炭粒的电流也发生变化,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听筒内部有一个电磁铁,电流的变化使电磁铁的磁力发生变化,对膜片的作用也随之变化,使膜片振动,把电信号变成声信号。
3.A 数字通信可以用点和画、长短不同的声音、电流的有无、磁体的南北极、“0”“1”两个不同的数字等等来组成各种数字信号,用来传递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像这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A项中表示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信息,属于模拟信号。
4.D 两部电话之间要实现通话,必须要有一对电话线把它们接通,使本电话的话筒与对方电话的听筒连接,听筒与对方电话的话筒连接。当出现A、B、C三种情况时,都会导致电话交换机无法将两部电话接通。
5.AD 电话交换机可以节省通话线路过于繁多而使用的通信材料,另外也可以同时进行许多通话,从而提高线路利用率。
6.C 当电压一定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时,电流最大,即最大电流为I大=
??
??

=
3V
45Ω
≈0.067 A;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I小=
??
??

=
3V
55Ω
≈0.055 A。
7.答案 声音 亮光 N、S极 数字
8.解析 数字信号是通过光导纤维来传输的,光导纤维是一种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中的全反射原理而达成的光传导工具,因此这种信号在光导纤维里传播速度小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即小于3×108 m/s;电视机顶盒的作用是把数字信号转化成模拟信号。
答案 小于 数字 模拟
9.解析 电话的话筒跟对方的听筒是串联的。
答案 如图所示
/
10.解析 这两种电话机的传声原理不一样,“土电话”机是利用绷紧的绳子的振动来传递声音的,到达“听筒”后引起空气的振动再传入人耳,因此传播距离有限。现代电话应用了把振动转变为变化的电流,再由变化的电流变为振动的原理传声,通话的距离不受限制。
答案 这两种电话机的传声原理不一样,“土电话”机是通过绷紧的绳子传声,而现代电话是利用变化的电流传声。
11.解析 本题是一道与信息传递相关的阅读理解题,本题考查了同学们阅读能力和从文中提出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能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答案 ①语言和烽火 ②文字的创造 ③印刷术的发明 ④电报和电话的发明 ⑤数字网络技术
12.答案 1,01,0,10,00(他和我是同学) 1,10,0,00(他是我同学)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下列有关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C.可见光是电磁波
D.超声波是电磁波
2.下图是电磁波及其应用实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  )
/
A.紫外线是紫色的
B.电视机遥控器用γ射线遥控
C.体检胸透用的电磁波频率比无线电波低
D.可见光与无线电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3.(2017·江苏徐州中考)将一根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时断时续地接触,旁边的收音机就会发出“喀啦喀啦”的声音,这是因为收音机收到了电池与导线产生的(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电磁波 D.光波
4.甲、乙两列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它们的频率f甲>f乙,则它们的波长相比较(  )
A.λ甲>λ乙 B.λ甲<λ乙
C.λ甲=λ乙 D.无法确定
5.(2017·山东临沂中考)2017年1月18日,我国发射的卫星“墨子号”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墨子号”与地面控制系统交流靠的是(  )
A.次声波 B.X射线
C.红外线 D.电磁波
6.关于电磁波的有关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和“彩虹”这两种自然现象,形成的原理是完全一样的
B.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白色的太阳光发生色散,从而证明了白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C.在电磁波谱中,从γ射线→X射线→红外线频率逐渐增大
D.如果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为900 nm,那么,它的频率为
1
3
×1015 Hz
7.某手机网络频率范围是1 920~1 935 M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920 MHz的电磁波波长比1 935 MHz的短
B.1 920 MHz的电磁波不能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传播
C.1 920 MHz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比1 935 MHz的慢
D.1 920 MHz和1 935 MHz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8.雷达是现代战争中重要的军事设备。若雷达向飞机发射的微波从发出到接收返回信号所用时间为52 μs(1 μs=10-6 s),微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则此时飞机与雷达的距离为       m。?
9.
/
右图是一列电磁波的波形,A、B间的距离为750 m,则这列波的波长为     m,频率为      Hz(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10.下图是收音机的调台面板,“FM”和“AM”为两个波段,    波段的波长较长;图中“750”字样代表接收电磁波的波长为    m。?
FM 88  94   99   105  108 MHz
AM 530 610 750 1 000 1 300 1 600 kHz
/探究创新/
★11.
/
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当需要防止电磁波干扰时,通常用金属壳将电磁波与需加以屏蔽的区域隔开,避免电磁波进入,这种做法就是电磁屏蔽。中国科技馆有一个金属小屋,侧面的大窗上镶嵌着一块电磁屏蔽玻璃,如图所示。请你自选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检验这块电磁屏蔽玻璃是否能够屏蔽电磁波。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方法。
★12.阅读下列短文,并解决问题。
任何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并且物体的温度不同,向外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度不同。红外线实际上也是一种    波,正常人辐射的红外线波长大约为10 μm,合    m,频率为    Hz。?
(1)为什么检测人体辐射的红外线就能确定人的体温呢?
(2)请你针对上述情景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

知能演练·提升
1.C 可见光、无线电波、微波等均属于电磁波,但声波、水波均不属于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3.0×108 m/s。
2.D 紫外线是紫光以外的光线,肉眼不能看见,选项A错误;电视机的遥控器利用了红外线遥控,选项B错误;体检胸透用的电磁波频率比无线电波高,选项C错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选项D正确。
3.C 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正极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电路中有时断时续的电流出现,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产生的电磁波被收音机接收到,听到“喀啦喀啦”的声音。
4.B 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据c=λf,若f甲>f乙,则λ甲<λ乙,即不同频率的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所以B正确。
5.D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墨子号”与地面控制系统是依靠电磁波来交流的。
6.C “海市蜃楼”和“彩虹”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形成的原理是完全一样的,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牛顿最早用玻璃三棱镜使白色的太阳光发生色散,证明了白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在电磁波谱中,从γ射线→X射线→红外线频率逐渐减小,不是逐渐增大,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红外线的波长为900 nm,它的频率f=
??
??
=
3×1
0
8
m/s
900×1
0
-9
m
=
1
3
×1015 Hz,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7.D 由电磁波公式c=λf可知,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同,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因此答案为D。
8.解析 微波属于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雷达是利用了回声定位系统,单程所用时间是t=26×10-6 s,飞机与雷达的距离是s=vt=3×108 m/s×26×10-6 s=7.8×103 m。
答案 3×108 m/s 7.8×103
9.解析 波长是指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频率是指1 s内波传播的波长数,而波速是指在1 s内波传播的距离,用公式表示为c=λf,根据此公式可计算频率。
答案 250 1.2×106
10.解析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FM的单位为“MHz”,即兆赫,1 MHz=106 Hz,而AM的单位为“kHz”,即千赫,1 kHz=103 Hz,根据公式c=λf可知,AM波段的波长较长。当f=750 kHz时,对应的波长λ=
??
??
=
3.0×1
0
8
m/s
7.5×1
0
5
Hz
=400 m。
答案 AM 400
11.答案 实验器材:两部手机。
实验方法:把一部正常的手机放在电磁屏蔽玻璃箱内,用另一部手机拨打这部手机的号码,听手机是否放出铃声,看手机是否接收到来电信号。
判断方法:如果电磁屏蔽玻璃箱内的手机接收不到信号,说明电磁屏蔽玻璃有屏蔽作用;如果手机接收到信号,说明电磁屏蔽玻璃没有屏蔽作用。
12.解析 电磁波包括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红外线只是其中一种高频电磁波,任何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不同,辐射出的红外线的强度不同。红外线在真空中的波速为3×108 m/s,据c=λf知,f=
??
??
=
3×1
0
8
m/s
1×1
0
-5
m
=3×1013 Hz。
答案 电磁 10-5 3×1013
(1)因为物体的温度不同,向外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度不同。
(2)人体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广播电台或广播电视台的发射天线的作用是(  )
A.只发射音频电流激发的电磁波
B.只发射视频电流激发的电磁波
C.只把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加载到更高频率的射频电流上,再通过天线发射
D.三种电流不经调制通过天线发射三种不同的电磁波
2.关于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都是靠无线电通信
B.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都是无线通信
C.固定电话是靠电流传输信号通信,移动电话是靠无线电进行通信
D.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不相同
3.现代战争中应用电子干扰战术破坏敌方的信息传递。电子干扰具体的做法是(  )
A.对敌方发射很强的电磁波
B.对敌方发射电磁波
C.对敌方发射频率很高的电磁波
D.对敌方发射与敌方设备相同频率的高强度电磁波,并施放反射电磁波的干扰片
4.手机广泛运用于现代生活,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下列有关手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接手机时能根据对方语言音色来判断对方是谁
B.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唯一通信设备
C.手机来电振动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手机的话筒是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
5.解调器是收音机、电视机、手机等无线电接收装置中的必备部件,它的作用是(  )
A.接收在空中传播的电磁波
B.从接收到的各种电磁波中取出我们需要的那一种
C.把取出来的信号还原成声音和图像
D.把声音和图像信号从高频信号中取出来
6.小明、小红、小云、小月四位同学在一块儿议论移动电话的话题,他们有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每一个移动电话都是一个无线电台,可发射无线电波
B.每一个移动电话都能接收空中的无线电波
C.甲与乙可以直接通话,说明移动电话甲发射的无线电波直接传到了乙处
D.移动电话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手机
★7.在收音机中,下列工作顺序正确的是(  )
A.天线→调谐→高频放大→解调→低频放大
B.天线→调谐→解调→高频放大→低频放大
C.天线→高频放大→调谐→低频放大→解调
D.天线→高频放大→解调→调谐→低频放大
8.右图为射频、视频、音频的波形示意图。其中A表示的是   ,B表示的是    ,C表示的是    。?
/
/探究创新/
★9.如果我们的生活空间中不能传播电磁波,会出现什么结果?请你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
(1) ;?
(2) 。?

知能演练·提升
1.C 广播电台和广播电视台发射的信号要传输很远,因此不论是音频信号还是视频信号,都需要经过调制和放大后,再通过天线产生电磁波发射到空中。
2.C 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声音信号的传播方式不一样,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由电磁波来传递,而固定电话的声音信号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的,所以选项C正确。
3.D 我们在收听广播时,当两个电台的频率十分接近时收音机会同时出现两个电台的声音,这会干扰我们的听觉,而两个电台的频率相差较大时,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电子干扰战术就是这个道理,如果知道敌方电磁波的频率后,向敌方发射频率相同的高强度电磁波,使敌方无法辨清自己的电磁波。
4.B 接听手机时能根据对方语言音色来判断对方是谁,这种说法正确,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手机是靠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但除了手机外,无线电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也是利用电磁波,故选项B错误,符合题意。手机来电振动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这种说法正确,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手机的话筒是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这种说法正确,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5.D 接收空中的无线电波是接收天线的作用;把声音或图像信号从高频信号中取出来是由解调器完成的;把取出来的信号还原成声音或图像的设备是扬声器或显像管;调谐器也就是收音机、电视机选台的旋钮,收音机、电视机等都是通过调谐器把选定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从接收到的众多频率的电磁波中挑选出来。故正确选项为D。
6.C 移动电话机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两部移动电话机之间通信是通过基地台转接的。
7.A 收音机是接收无线电广播的装置,首先应是天线接收各种无线电波,再经调谐器选出所需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得到带有声信号的高频电信号,然后经解调,将带有声信号的电流从中提取出来,再低频放大,最后经扬声器还原成声音。
8.解析 由声音变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跟声音的频率相同,在几十赫兹到几千赫兹之间,叫音频;由图像变成的电信号,频率在几赫到几兆赫之间,叫视频;音频和视频电流在空间激发电磁波的能力都很差,需要把它们加载到具有更好的发射能力的电流上,才能发射到天空中,这种电流的频率更高,这种更高频率的电流叫射频。
答案 音频 视频 射频
9.解析 广播、电视、移动电话的信号发射、传递、接收过程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发射出去的,然后载有信息的电磁波会被接收,还原成原来的信息。如果我们生活的空间不能传播电磁波,那么将不能收听无线电广播节目、不能收看电视节目、不能实现无线通话等。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关键是理解电磁波的信息特征和能量特性,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答案 (1)不能收看电视节目 (2)不能实现无线通话(答案不唯一)
第4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某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推出了全民抢红包活动,观众通过手机微信的“摇一摇”入口,就可以参与抢红包,手机抢红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的是(  )
A.声波 B.空气
C.电磁波 D.光导纤维
2.下图是玉兔号月球车在月面上行驶留下清晰可见车辙痕迹的照片,分析照片还可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照片拍摄后从月球传递到地球的载体是(  )
/
A.超声波 B.微波
C.次声波 D.红外线
3.关于光纤通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导纤维是很细的玻璃丝,通常数条光纤一起敷上保护层,制成光缆
B.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时损耗小,可长距离传输
C.光纤通信容量极大、不怕雷电、不受电磁干扰、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
D.激光在光纤中不断反射,曲折前进,因而能量损失较大
4.CD机对光盘内信息是通过激光来读取的,这是利用激光的(  )
A.单色性 B.方向性
C.高能量 D.高频率
5.现代航空和航运中使用的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发现目标的,如果一台雷达搜寻到了目标,从发射信号到接收信号的时间是1.2×10-4 s,那么这个目标离雷达的距离是(  )
A.3.6×104 km B.3.6×102 km
C.1.8×104 km D.18 km
6.关于电子邮件的收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送电子邮件必须要输入对方的信箱地址
B.电子信箱是某用户计算机上的空间
C.对方的计算机没有开机,邮件就无法发送
D.发送电子邮件必须要输入自己的邮箱地址
7.1960年,美国科学家    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      ,它能产生    单一、    高度集中的光——    ,这才使得用光进行通信的想法得以实现。?
8.(2017·江苏苏州中考)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简称“飞控”。无人机悬停还是飞行、向哪个方向飞行、上升还是下降等飞行指令都由飞控下达,飞控主要由感知飞行姿态的陀螺仪、GPS定位模块、超声波传感器等各种功能的传感器及控制电路组成。
(1)GPS定位模块利用       传递信息,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2)超声波传感器可探测无人机在飞行时遇到的障碍物,这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的特点。?
(3)某无人机由输出电压14.8 V、容量10 000 mA·h的电池提供飞行能量,该电池最多可提供      kW·h的电能,若这些电能的80%用于飞行,当飞行功率为200 W时,最长飞行时间为     h。?
★9.人们通过计算机进入因特网这个“高速公路”,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同学们可以在因特网上学习、获取信息,但是有的同学却沉迷于网络,聊天、打游戏,荒废学业,由此看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试回答:
(1)因特网给你带来了哪些方便?
(2)未成年人上网有可能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探究创新/
★10.手机已成为人们沟通交流和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
(1)手机既是一个无线电发射台,又是一个无线电接收台。手机是利用      传输数字信号实现通信的,通话时声音信息在空中约以    m/s的速度传递给对方。?
(2)手机的散热材料是石墨烯晶体。使用石墨烯晶体做散热材料是因为它有优良的    (选填“导热”或“导电”)性能。?
(3)某手机的电池标有“标称电压3.7 V”“电池容量2 680 mA·h”的字样。“标称电压”是指手机工作时的电压,该电压对人体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安全电压。“电池容量”是指电池所能容纳的最大电荷量,1 mA·h=   A·s,若手机通话时电流为268 mA,则充满电后的手机最多可通话    h。?

知能演练·提升
1.C 手机既可以接收电磁波,也可以发射电磁波,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因此手机抢红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的是电磁波。
2.B
3.D 光纤通信是用激光做信号的载波,即激光通信。光纤是极细的玻璃丝,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故不怕雷电、不受电磁干扰、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
4.B 激光具有极强的单色性、方向性和亮度。用激光来读取光盘内的信息是利用了激光的方向性好,基本上只沿发射的方向传播,能集中于一点的特点。
5.D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为3.0×105 km/s。s=
1
2
×3.0×105 km/s×1.2×10-4 s=18 km。
6.A 发送电子邮件时,不论对方开不开计算机,只要将对方的信箱地址输入,就可以把邮件发送到对方的服务器中,对方的计算机开机后,就可以收到这个邮件。
7.答案 梅曼 激光器 频率 方向 激光
8.解析 (1)GPS定位模块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2)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等特点,故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可探测无人机在飞行时遇到的障碍物;(3)无人机提供的电能为W=UIt=14.8 V×10 000 mA·h=14.8 V×10 A×3 600 s=532 800 J=0.148 kW·h;最长飞行时间为t=
??
??
=
0.148kW·h×80%
0.2kW
=0.592 h。
答案 (1)电磁波 3×108
(2)方向性好、穿透力强
(3)0.148 0.592
9.答案 (1)能知道世界各地的信息;能在网上学习;看电影;交朋友等。
(2)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学业,受网上色情、恐怖等有害信息的毒害,受网上虚假信息干扰等。
10.解析 (1)手机既是一个无线电发射台,又是一个无线电接收台,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输数字信号实现通信的,通话时声音信息在空中约以3×108 m/s的速度传播。
(2)用石墨烯做散热材料是因为它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可迅速将热量向外散发。
(3)手机电池的电压为3.7 V,低于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所以属于安全电压的范围;因为1 mA·h=1 mA×1 h,则1 mA·h=10-3 A×3 600 s=3.6 A·s。已知电池容量2 680 mA·h,若手机通话时电流为268 mA,充满电后的手机最多可通话
2 680mA·h
268mA
=10 h。
答案 (1)电磁波 3×108
(2)导热
(3)属于 3.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