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三 水体的运动规律(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三 水体的运动规律(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12-17 18:10:47

文档简介




专题三 水体的运动规律(原卷版)




一、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 补给 季节 主要影响 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 季节变化
雨水补给 (最主要的 类型) 多雨 季节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单向补给) 春季 气温高低、 积雪多少、 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单向补给) 主要 在夏 季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特别提醒
(1)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雨水)。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3)并不是所有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
二、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根据上述关系图,可总结出下表内容:
水文特 征要素 描述特征 影响因素
流量 流量 大或小 ①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依据降水量的多少判断; ②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水位 水位变化 大或小, 何季节 为汛期 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地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流速 流速快 或慢 决定于河道地势落差状况
含沙量 含沙量 大或小 决定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集中程度(暴雨发生频率)
结冰期 有或无, 长或短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凌汛 有或无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有结冰期; ②发生在低纬流向高纬河段


三、水循环
水循环的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改变地 表径流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影响地 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
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 如人工降雨
影响蒸发 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影响下渗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技法点拨]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相关地理问题
(1)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

(2)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四、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具体分布规律如下表所示:
环流系统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季风环流 西风漂流
海域 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域 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域 北印度洋海域 南半球40°—60°的海域
流向 北半球 顺时针 逆时针 冬季:逆时针 夏季:顺时针 自西向东
南半球 逆时针
模式 北半球
南半球
大洋西岸(大陆东岸) 暖流 寒流 暖流 寒流
大洋东岸(大陆西岸) 寒流 暖流

五、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世界上的沿海荒漠的形成,寒流起了一定的作用。洋流对海洋渔场的形成作用明显,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明显的海区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洋流作为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形式之一,对全球的地理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下:
类型 影响 举例
气候 高低纬间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影响全球) 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洋流性质: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影响局部地区)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海荒漠环境
海洋 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大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面→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
海洋 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海洋 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顺流加速、逆流减速;拉布拉多寒流常携带冰山,且其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一 、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两种类型
一是描述(或比较)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
1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2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二.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①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②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③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学科&网
④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⑤修建水库:对径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⑥围湖造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三、水资源危机及解决措施。
1、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可利用水资源数量有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除了全球气候异常 (?http:?/??/?www.so.com?/?s?q=%E5%85%A8%E7%90%83%E6%B0%94%E5%80%99%E5%BC%82%E5%B8%B8&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wenda.so.com?/?q?/?_blank?)导致部分地区 (?http:?/??/?www.so.com?/?s?q=%E5%9C%B0%E5%8C%BA&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wenda.so.com?/?q?/?_blank?)发生水资源短缺外,人类对水资源过度开发,浪费和破坏,是造成全球水危机 (?http:?/??/?www.so.com?/?s?q=%E5%85%A8%E7%90%83%E6%B0%B4%E5%8D%B1%E6%9C%BA&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wenda.so.com?/?q?/?_blank?)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⑴用水量 (?http:?/??/?www.so.com?/?s?q=%E7%94%A8%E6%B0%B4%E9%87%8F&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wenda.so.com?/?q?/?_blank?)急剧增加.
⑵水质污染 (?http:?/??/?www.so.com?/?s?q=%E6%B0%B4%E8%B4%A8%E6%B1%A1%E6%9F%93&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wenda.so.com?/?q?/?_blank?)和用水浪费.
⑶城市用水 (?http:?/??/?www.so.com?/?s?q=%E5%9F%8E%E5%B8%82%E7%94%A8%E6%B0%B4&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wenda.so.com?/?q?/?_blank?)集中.
⑷森林植被减少.
⑸水资源管理 (?http:?/??/?www.so.com?/?s?q=%E6%B0%B4%E8%B5%84%E6%BA%90%E7%AE%A1%E7%90%86&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wenda.so.com?/?q?/?_blank?)分割.
2、解决措施:
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解决季节分配不均;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国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考点一 水循环的过程
【例1】(2017?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图2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例2】(2016·全国Ⅲ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4~6题。

4.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5.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例3】(2016·江苏卷)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8.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考点二 河流的水文特征和补给
【例4】(2015?新课标II卷)圣劳伦斯河(下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下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10、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11、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例5】(【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河道中沙石堆积而成,称碛;用船摆渡过河,曰渡。甲图是我国某区域图,乙图是清朝黄河碛口段干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甲图中引水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A. 工程沿线需逐级抽水 B. 调入区与调出区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相似
C. 调入区与调出区的地质成因相同 D. 带动了调出区产业集聚
13.关于乙图中黄河古渡的叙述可信的是
A. 位于碛的下游 B. 碛形成以后才有古渡
C. 碛可以使黄河古渡水流加快 D. 碛可以抬升黄河古渡水位
考点三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1】(2017?江苏卷)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图19为“搁浅冰山照片”,图20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这些冰山源自_______,其对附近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3分)
(2)冰山分布范围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有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5分)
(3)此外,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_______。(2分)
【例2】(2016?江苏卷)图9 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9 ~20 题。

19. 图9 中洋流甲( )
A. 自南向北流 B. 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C. 使沿岸增温增湿 D. 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20. 图中①②③④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6?上海卷)(七)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洋流。
1.7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途中会遇到风海流、密度流、涌升流三种洋流。货船遇到这三种洋流的海区位置分别是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丁、乙、甲 D.丁、丙、乙

2.若一艘前往日本的油轮在E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可能漂向
A.我国东海海域 B.我国南海海域 C.印度尼西亚海域 D.菲律宾海域
(2014·海南卷)某年3月P地(位置见图7)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据此完成问题。

3图7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福建省宁德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海洋表层的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图示地区
A. 乙处沿岸夏季多海雾 B. 甲地盛行东北信风
C. 湖泊水位季节变化较小 D. 乙地冬季温和湿润
5.下列符合P海区海水温度、盐度分布特征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017?新课标Ⅲ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

6.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7.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8.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2016?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0-11题。
9.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10.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2016?新课标Ⅱ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11~13题。

1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1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2015?四川卷)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物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民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4、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台湾海峡 D、台湾海峡→青岛
(2015?四川卷)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O3-,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O43-。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的NO3-和PO43-的尝试数据。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5、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O3-和PO43-的浓度( )
A、均显著增加 B、均不会增加
C、NO3-减少, PO43-增加 D、NO3-增加PO43-减少
(2015?北京卷)下图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18.图示地区( )[来源:学#科#网]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2018全国卷III)】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18c50f0102xtoe.html?)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8~20题。

图2
19.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
20.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
21.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

【2018JS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18c50f0102xtop.html?)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图13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2.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A.加速洪水下泄B.增加河床淤积C.减少上游来水量D.缩短航运里程
23.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B.六合垸所在地C.张智垸所在地D.永合垸所在地
(2016?浙江卷)21.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26分)
材料一
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 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做为发展重点。(10分)
(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0分)
【答案】
(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20





专题三 水体的运动规律(解析版)




一、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 补给 季节 主要影响 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 季节变化
雨水补给 (最主要的 类型) 多雨 季节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单向补给) 春季 气温高低、 积雪多少、 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单向补给) 主要 在夏 季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特别提醒
(1)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雨水)。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3)并不是所有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
二、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根据上述关系图,可总结出下表内容:
水文特 征要素 描述特征 影响因素
流量 流量 大或小 ①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依据降水量的多少判断; ②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水位 水位变化 大或小, 何季节 为汛期 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地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流速 流速快 或慢 决定于河道地势落差状况
含沙量 含沙量 大或小 决定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集中程度(暴雨发生频率)
结冰期 有或无, 长或短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凌汛 有或无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有结冰期; ②发生在低纬流向高纬河段


三、水循环
水循环的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改变地 表径流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影响地 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
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 如人工降雨
影响蒸发 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影响下渗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技法点拨]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相关地理问题
(1)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

(2)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四、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具体分布规律如下表所示:
环流系统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季风环流 西风漂流
海域 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域 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域 北印度洋海域 南半球40°—60°的海域
流向 北半球 顺时针 逆时针 冬季:逆时针 夏季:顺时针 自西向东
南半球 逆时针
模式 北半球
南半球
大洋西岸(大陆东岸) 暖流 寒流 暖流 寒流
大洋东岸(大陆西岸) 寒流 暖流

五、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世界上的沿海荒漠的形成,寒流起了一定的作用。洋流对海洋渔场的形成作用明显,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明显的海区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洋流作为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形式之一,对全球的地理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下:
类型 影响 举例
气候 高低纬间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影响全球) 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洋流性质: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影响局部地区)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海荒漠环境
海洋 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大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面→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
海洋 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海洋 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顺流加速、逆流减速;拉布拉多寒流常携带冰山,且其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一 、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两种类型
一是描述(或比较)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
1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2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二.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①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②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③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学科&网
④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⑤修建水库:对径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⑥围湖造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三、水资源危机及解决措施。
1、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可利用水资源数量有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除了全球气候异常 (?http:?/??/?www.so.com?/?s?q=%E5%85%A8%E7%90%83%E6%B0%94%E5%80%99%E5%BC%82%E5%B8%B8&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wenda.so.com?/?q?/?_blank?)导致部分地区 (?http:?/??/?www.so.com?/?s?q=%E5%9C%B0%E5%8C%BA&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wenda.so.com?/?q?/?_blank?)发生水资源短缺外,人类对水资源过度开发,浪费和破坏,是造成全球水危机 (?http:?/??/?www.so.com?/?s?q=%E5%85%A8%E7%90%83%E6%B0%B4%E5%8D%B1%E6%9C%BA&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wenda.so.com?/?q?/?_blank?)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⑴用水量 (?http:?/??/?www.so.com?/?s?q=%E7%94%A8%E6%B0%B4%E9%87%8F&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wenda.so.com?/?q?/?_blank?)急剧增加.
⑵水质污染 (?http:?/??/?www.so.com?/?s?q=%E6%B0%B4%E8%B4%A8%E6%B1%A1%E6%9F%93&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wenda.so.com?/?q?/?_blank?)和用水浪费.
⑶城市用水 (?http:?/??/?www.so.com?/?s?q=%E5%9F%8E%E5%B8%82%E7%94%A8%E6%B0%B4&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wenda.so.com?/?q?/?_blank?)集中.
⑷森林植被减少.
⑸水资源管理 (?http:?/??/?www.so.com?/?s?q=%E6%B0%B4%E8%B5%84%E6%BA%90%E7%AE%A1%E7%90%86&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wenda.so.com?/?q?/?_blank?)分割.
2、解决措施:
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解决季节分配不均;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国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考点一 水循环的过程
【例1】(2017?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图2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1.C 2.A 3.B

解析1.盐湖面积的变化取决于该流域的蒸发和降水,蒸发量大,则水域面积减少,降水量大,面积增加。根据题意蒸发了和降水量一致。选C
2.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3.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确选项为B。
【例2】(2016·全国Ⅲ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4~6题。

4.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5.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4.B5.C6.D
解析;4.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的李节下渗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袢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误,B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D项错误。第5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第6题,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则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减少,A、B项错误;从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C项错误,D项正确。
【例3】(2016·江苏卷)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8.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答案】7.D 8.B

解析;第七题,该流域森林火灾后第一年,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涵养水源、削减坡面径流的作用减弱。第六年,植被得到恢复,故D正确。由第7题可以推断选B.

考点二 河流的水文特征和补给
【例4】(2015?新课标II卷)圣劳伦斯河(下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下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10、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11、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9.C 10.B 11.C
【解析】
9.据特蒙特利尔气候资料可以看出,月平均气在0℃以下的月份从12月到次年3月,可以得出特利河段结冰期为4个月,选C。10.管雪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冬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故选D。11.分段拦冰,可以避免浮冰过度聚集而抬高水位,通过拓宽河道,可以降低水位,以减少凌汛的发生,减少对沿岸地区造成危害,故选c
【例5】(【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河道中沙石堆积而成,称碛;用船摆渡过河,曰渡。甲图是我国某区域图,乙图是清朝黄河碛口段干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甲图中引水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A. 工程沿线需逐级抽水 B. 调入区与调出区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相似
C. 调入区与调出区的地质成因相同 D. 带动了调出区产业集聚
13.关于乙图中黄河古渡的叙述可信的是
A. 位于碛的下游 B. 碛形成以后才有古渡
C. 碛可以使黄河古渡水流加快 D. 碛可以抬升黄河古渡水位
【答案】12.B 13.D
【解析】
12南高北低,可以自流引水;调入区与调出区都属于季风气候,所以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相似调入区与调出区的地质成因不相同,不会带动了调出区产业集聚。13.从图中海拔高度可以判断,黄河古渡位于碛的上游;碛阻挡河水,可以拾升黄河古渡水位,;碛阻挡河水,水位抬高,使上游河水流速减慢。所以选择D
考点三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1】(2017?江苏卷)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图19为“搁浅冰山照片”,图20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这些冰山源自_______,其对附近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3分)
(2)冰山分布范围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有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5分)
(3)此外,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_______。(2分)
【答案】
(1)极地地区(格陵兰岛冰川;北冰洋冰川) 水温降低;盐度降低
(2)同纬度西低东高;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 洋流(西部寒流,东部暖流);纬度
(3)时间提前;数量增多
【解析】

(3)随着全球气温转暖,春季气温升高快,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时间提前,数量增多。
考点:海水性质、海水温度分布特点和全球变暖对冰山的影响。
【例2】(2016?江苏卷)图9 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9 ~20 题。

19. 图9 中洋流甲
A. 自南向北流 B. 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C. 使沿岸增温增湿 D. 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20. 图中①②③④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9.BC20.BD
【解析】


(2016?上海卷)(七)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洋流。
1.7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途中会遇到风海流、密度流、涌升流三种洋流。货船遇到这三种洋流的海区位置分别是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丁、乙、甲 D.丁、丙、乙

2.若一艘前往日本的油轮在E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可能漂向
A.我国东海海域 B.我国南海海域 C.印度尼西亚海域 D.菲律宾海域
【答案】1、D 2、A
【解析】1、7月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风,甲是西南风形成的风海流;乙在沿岸是离岸风形成的升流;丙中地中海通向大西洋间的密度流;丁处是中纬西风带形成的风海流。选D正确.2.E是在台湾海峡味北侧,是我国的东海海域。选A正确
(2014·海南卷)某年3月P地(位置见图7)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据此完成问题。

3图7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3.C
【解析】根据轮廓和经纬度位置判断,题干描述P地日本位于日本东部沿海。根据洋流分布规律,日本东部有自西南向东北流的日本暖流经过,会把P地泄漏的核物质顺看洋流带到丙地,因此c正确;甲乙位于日本东南和西南部海域,不会受到污染;而丁受南下的千岛寒流景响,P地污染不会到达此地.
福建省宁德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海洋表层的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图示地区
A. 乙处沿岸夏季多海雾 B. 甲地盛行东北信风
C. 湖泊水位季节变化较小 D. 乙地冬季温和湿润
5.下列符合P海区海水温度、盐度分布特征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4.A 5.B
【解析】4.图中洋流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是寒流,图示地区位于南平球;冬季曦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多大人,乙地夏季多海雾,&正确;甲地位于30°5以南,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向为西北风,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图中湖泊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润,降水季节变化大,湖泊水位季节变化较大;乙地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5.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致,洋流向北流,等温线向北弯曲;图中洋流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茜岸是赛流,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寒流比流海区盐度售,等盐度线向盐度高的刚热带海曲曲,D正确。
(2017?新课标Ⅲ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

6.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7.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8.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6.D 7.C 8.A
【解析】
6.结合图可知,8月份在长江口附近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增大,故选D。7.结合上题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多,在河口地区沉积,泥沙营养物质多,水混浊,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但是不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故选C.8.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
(2016?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0-11题。
9.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10.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答案】9.D 10.B
【解析】
9.从题意可知黄河上游来水减少,流域内用水增加.水电站增多,改变了黄河季节流量。故选D。10.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
(2016?新课标Ⅱ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11~13题。

1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1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答案】11.D 12.B 13.A
【解析】11. 从图中可知甲时河床最低,乙时河床抬高,结合材料的叙述 “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来判断出:甲时为汛期或汛期末期,冲刷为主;乙时河床抬高,逐渐进入枯水期,淤积为主;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转为枯水期,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根据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可以判断最佳答案为D项12.关键在于理解水库建设会拦截蓄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紧跟这一信息进行判断即可。水库建设影响是我们应该掌握的知识,能有学以致用,灵活迁移时解题关键。
13.由上题分析可知,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枯水期潮流沿河口倒入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可以拦截枯水期的的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防止泥沙的沉积,故该题选A项;河口位置的水闸,对河流汛期的洪水下泄会起到减缓作用,B错;水闸拦截潮流,会减弱沖淤作用,C错;在河口拦截河流的入海泥沙,只会增加河口泥沙的淤积,不可能是该工程的主要作用,D错。
(2015?四川卷)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物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民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4、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台湾海峡 D、台湾海峡→青岛
【答案】14、A
【解析】材料中只告诉了到达时间,是帆船航行,说明要借助风力和洋流的力量。要根据图示航线的位置,判断所在风带,所经海区的洋流状况。所以要熟悉气压带、风带知识,洋流分布规律及特征。南美洲到非洲以南主要是西风带,故A对,非洲以南到南海之间在南半球是东南信风,不是顺风,赤道地区是无风带,台湾岛青岛时段季风不明显。
(2015?四川卷)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O3-,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O43-。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的NO3-和PO43-的尝试数据。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5、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O3-和PO43-的浓度( )
A、均显著增加 B、均不会增加
C、NO3-减少, PO43-增加 D、NO3-增加PO43-减少
【答案】15、C 16.B
(2015?北京卷)下图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18.图示地区( )[来源:学#科#网]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答案】17.C 18.A
【解析】17.图示甲为花岗岩,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泥石流易发生在地势坡度较大地区,乙地低平,不易发生;从地下水位分析,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而丙村地势低平,所以比丁村土层深厚。故选C。
18.从图示地势起伏及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南北相差不大;而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流水的沉积作用明显;洪积扇面积与地势的起伏和降水量;渠水主要用来灌溉,所以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故选A。
【2018全国卷III)】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18c50f0102xtoe.html?)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8~20题。

图2
19.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
20.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
21.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
【答案】19.A 20.C 21.D
【解析】
19.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是由于地壳断陷集水而成;其形成与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断河流无关。故选A。
20.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湖盆断裂下陷(陷落),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四周环绕着高山,注入贝加尔湖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在贝加尔湖沉积,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巨厚的沉积物;目前该湖盆仍在陷落,河流水不断汇入湖泊,导致湖水深度不断加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区降水量、入湖径流量变化不大;入湖泥沙变化不大,且其变化也不会引起湖水深度增加。故选C。
21.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故选D。
【2018JS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18c50f0102xtop.html?)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图13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2.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A.加速洪水下泄B.增加河床淤积C.减少上游来水量D.缩短航运里程
23.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B.六合垸所在地C.张智垸所在地D.永合垸所在地
【答案】22.AD 23.BD
【解析】22.裁弯取直使得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快河水的下泄,缩短航运里程,A、D项正确。裁弯取直加速河水下泄,反而增强了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少河床淤积,B项错误;裁弯取直并不会减少上游来水量,C项错误。23.天鹅洲故道、黑瓦屋故道、老河故道都是长江裁弯取直之前的河道,其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南岸,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北岸。读图可知,六合垸、永合垸曾经位于长江南岸,故B、D项正确。麋鹿保护区位于老河故道和天鹅洲故道之间,最可能位于长江以北,A项错误;张智垸虽然位置偏南,但是位于长江河道的北侧,C项错误。
(2016?浙江卷)21.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26分)
材料一
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 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做为发展重点。(10分)
(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0分)
【答案】
(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从图中海拔高度图示看,甲区域地形起伏较大;从经纬度位置和重庆、长江等信息看,甲地河流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较大;甲地相对图中海拔较低的四川盆地而言,人口密度较小。从水能资源和移民数量角度看甲地水能资源开发条件较好。但甲地地理位置、地形状况和交通状况均不利于开发,同时,开发水能可能对当地地理环境(诱发地质灾害等)和相关地区(河流中下游)地理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考点:水能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2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