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17 19:2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 )
A. 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 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 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反动势力异常强大
D. 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2.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
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巴黎公社的诞生 D.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3.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下列有关“这种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工业革命是其诞生的经济根源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其诞生的标志
C. 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 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4.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着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 二月革命的爆发 B. “四月提纲”的提出
C. “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5.政府军偷袭了蒙马特尔高地,工人则以起义作为回答,内战爆发了。这是反映以下哪个历史事件( )
A. 巴黎公社 B. 普鲁士统一战争 C. 英法殖民战争 D. 《共产党宣言》发表
6.“法国人对巴黎公社也有自豪感,因为那个时代愚蠢的第二帝国和愚蠢的对普鲁士的战争,与巴黎市民的挺身而出形成鲜明对比。今天巴黎公社社员墙边的鲜花,不是中国人、不是古巴人、不是朝鲜人放的,是法国人放的。”法国人如此看待巴黎公社是基于其( )
A. 推翻了第二帝国的统治 B. 革命精神
C. 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D. 民族精神
7.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征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其中“空想到科学”指的是( )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巴黎公社建立
C. 中国共产党诞生 D. 十月革命
8.马克思于1871年撰写的《法兰西内战》进一步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学说。这场“法兰西内战”的影响之一是( )
A.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B. 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C.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D. 建立工人政权的伟大尝试
9.俄国立宪会议选举于1917年11月举行,诸多学术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广泛支持,但俄国社会革命党则获得了来自乡村地区农民的大量选票,使其最终以明显优势胜出。这说明( )
A. 给农民分配土地使列宁赢得了民心 B. 布尔什维克在广大地区获得了支持
C. 工人和士兵是苏维埃政权的支柱 D. 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阶级多元化
10.1912年,高尔基在致孙中山的信中写道:“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其目标就是( )
A.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 争取民族独立 D.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11.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指出:“社会主义理论之成败,判断标准是它能不能适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此外,我们不可忘了,社会主义批判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是会转化的,与资本主义所取代的那些世界甚不相同。”在这里,该学者强调( )
A. 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B.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C.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应相互借鉴 D. 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时俱进
12.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景仰。”这是因为巴黎公社( )
A. 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B. 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 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历史舞台
13.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其理论和实践一直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以下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直接指导了巴黎公社的夺权尝试
B. 李大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C.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
D.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
14.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对第一个“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 )
A. 推翻了沙皇的统治
B. 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C. 人类社会进入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D. 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15.巴黎公社针对战争状态造成的粮食供应紧张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解决居民食品供应,如免费向粮商提供仓库;允许商人贩卖;取消面包票;限制面包、蔬菜的价格;又如住房问题,公社颁布了关于免收三个月房租的决定和征用一切空房的法令。材料表明巴黎公社( )
A. 重视改善民生 B. 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C. 讲究斗争策略 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16.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第六次代表大会上表示: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当时布尔什维克党的这个认识基于( )
A.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C. 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17.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的相同点是( )
A. 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坚持暴力革命 B. 较好地解决了工农联盟问题
C.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 两者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18.阅读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士兵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 )

A. 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 B. 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
C. 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怪现象 D. 许多大城市逐渐被布尔什维克党控制
19.“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他们肯定没有从革命或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进行思考。实际上,他们几乎没有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全球通史》)下列人物属于“他们”的有( )
A. 圣西门 B. 黑格尔 C. 马克思 D. 列宁
20.特里·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越适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 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B. 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
C. 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D. 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
21.将下列两幅图结合起来,可以看出两图反映的主题是( )

A.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B. 巴黎公社革命
C.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D. 列宁领导俄国取得十月革命胜利
22.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应该是( )
A.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预言是错误的
B. 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
C.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
D. 资本主义世界的边缘地带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更优越
23.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它是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 B.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C. 它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D. 它是胜利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24.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列举了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有学者认为这些措施是“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下列属于这些措施并最终得以落实的做法是( )
A.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苏维埃政权 B. 颁布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C. 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成立公社组织 D.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25.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A. 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 人民急迫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 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 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二、非选择题
26.“标志”是我们在历史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辞海》中对“标志”的解释是:(1)记号。(2)表明、显示。如:标志着胜利的新阶段。(3)统计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特征。请概括下面三幅图片资料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积极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四月提纲》)
请回答:
(1)文中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是怎样实现的?为什么还要向第二阶段过渡?
(2)列宁《四月提纲》中第二阶段的任务完成没有?是不是完全按照文中的方向发展的?
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3月,彼得格勒的女工高呼“打倒战争!”“要面包!”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各工厂的男工也加入游行队伍。参加示威和罢工的人数不断增加。沙皇政府派军警开枪镇压,工人们奋起反抗。起义工人得到士兵的支持,起义迅速发展,革命的红旗代替沙俄的白、蓝、红三色旗在首都上空飘扬。正在前线指挥俄军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于3月15日宣布退位。
材料二代表大会决定: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判断它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的三个文献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通过的?各有什么作用?
(3)两段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关系如何?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0年9月9日,马克思写道:“法国工人阶级还处于极困难的境地。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将是绝望的蠢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871年,马克思写道:“愚蠢地不愿意开始内战,好像梯也尔力图用暴力解除巴黎武装,不像是开始内战似的……国防政府在民族义务和阶级利益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没有片刻的犹豫就把自己变成了卖国政府。”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请完成:
结合有关背景,分析马克思为什么对法国不同时期的国内革命持不同态度。
30.如图,阅读下列图片。


图三
(1)上面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
(2)图二事件对图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图三和图四事件的背后反映了怎样不同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不同革命道路出现的主要客观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异常强大,所以两国的革命道路不同,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排除。
2.【答案】D
【解析】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故正确选项为D。
3.【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不能说是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故选D。A、B、C都正确,排除。
4.【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提示的时间概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特殊局面”“结束”等关键词和对“两个政权”概念的正确理解。“特殊局面”“结束”应理解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列宁放弃政权的“和平”过渡,而明确提出“武装起义”的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列宁的思想发生转变的历史事件是“七月流血周”。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
5.【答案】A
【解析】由“政府军偷袭了蒙马特尔高地,工人则以起义作为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巴黎公社,故本题答案选A项。B、C、D与题干信息不符。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法国人对巴黎公社也有自豪感……巴黎市民的挺身而出……是法国人放的”可以看出法国人民对民族和国家的热爱,在这种情况下,应选D项。A、B、C无法体现“自豪感”和“挺身而出”的爱国热情。
7.【答案】A
【解析】“由空想到科学”是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由理论到实践”是指巴黎公社的建立;“由理想到现实”是指十月革命的胜利。
8.【答案】D
【解析】做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这场“法兰西内战”指的是巴黎公社革命,而巴黎公社革命的影响之一则是建立工人政权的伟大尝试,所以本题答案是D。
9.【答案】C
【解析】“但俄国社会革命党则获得了来自乡村地区农民的大量选票”说明布尔什维克并未得到农民的广泛支持,故A、B项错误;从“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广泛支持,使其最终以明显优势胜出”的信息可以看出工人和士兵是苏维埃政权的支柱,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领导的,俄国社会革命党出现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且其比较激进,且反对社会主义革命,故排除。
10.【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指的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故选A。
11.【答案】D
【解析】材料中文字“社会主义理论之成败,判断标准是它能不能适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说明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时俱进,因为资本主义世界在不断发生变化,社会主义理论不改变就难以取代资本主义,所以答案选D,A、B、C三项含义材料并未直接体现。
12.【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是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高度评价,联系所学,巴黎公社没有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排除B。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并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历史舞台的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排除D。答案为A。
13.【答案】C
【解析】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城内蒙马特尔高地等处国民自卫军的大炮,被人发现。巴黎警钟长鸣,一场革命爆发了。A错误。B是陈独秀,D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排除A、B、D项。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符合史实。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重点落脚于对十月革命的理解上。推翻沙皇统治的是二月革命,而不是十月革命,选项A不正确。十月革命只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而没有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选项C也不正确。选项D的观点只是看到了现象,而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也不正确。十月革命后俄国开始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选项B符合史实,正确。
15.【答案】A
【解析】巴黎公社在其存在期间,时刻不忘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的许多紧迫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材料反映了巴黎公社积极解决群众的生活问题,重视改善民生。故选A。
16.【答案】C
【解析】七月流血事件是革命发展中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政权完全落入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所以上述布尔什维克党的认识是基于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故选C。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17.【答案】D
【解析】巴黎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A项错;巴黎公社也没有解决工农联盟问题,B项排除;巴黎公社没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C项错;两者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故选D项。
18.【答案】A
【解析】解题关键是准确判断漫画中的“革命”,通过图中沙皇军官说的话可知是指二月革命,革命后实际掌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坚持参加帝国主义战争,所以A项符合题意。根据漫画B项正确;C项是二月革命的结果,也是正确的;D项正确,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了一些城市的实权。
19.【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有方案、无产者、不起义、未考虑如何付诸实践”等信息可知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描述。只有A项圣西门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家。
20.【答案】C
【解析】由“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可知A项错误;“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越适用”说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本质认识的彻底性,不能说明其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故B项错误,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21.【答案】D
【解析】图一中的列宁为俄国十月革命指明方向,领导了十月革命。图二攻打冬宫,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两图反映的主题是列宁领导俄国取得十月革命胜利。故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22.【答案】C
【解析】题目中的信息“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A、B、D三项,故选C。
23.【答案】B
【解析】A项中的“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与十月革命不符;B项说法正确,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C项是二月革命的结果;D项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本题答案选B项。
24.【答案】A
【解析】在巴黎公社运动中没有颁布和平法令、实行实物配给制这些措施,而“四月提纲”中提到的措施是革命成功后“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而不是“公社”。因此选A。
25.【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观点是临时政府没有真正认识到人民的力量,没有满足群众的急切要求,最终被推翻,当时人民的迫切要求是生存与和平,十月革命后,颁布土地法令与和平法令,满足了人民的要求,B项正确。
26.【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学社会主义革命,其中图一1848年《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然后答出该文献诞生的意义;图二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然后答出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和教训。图三是俄国十月革命,在世界上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人类进入到了现代史部分,然后根据课本答出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即可。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再现。
27.【答案】(1)第一阶段是通过二月革命实现的。由于二月革命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这只是一个过渡现象,不可能长期维持。再加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使俄国形势进一步恶化。(2)第二阶段的任务完成了。但不是一种和平过渡,而是通过暴力方式,即革命的方式完成。
【解析】(1)二月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在这种复杂形势下,列宁于1917年4月回到俄国后,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会议上作了报告,全面分析当时俄国革命的特点、前途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并且主张和平过渡,但临时政府采取镇压革命群众的政策。七月流血事件表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2)在列宁的提议下,布尔什维克党中央通过了关于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领导彼得格勒工人赤卫队、革命士兵推翻了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取得了成功。
28.【答案】(1)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背景:1917年11月6日武装起义开始,次日完全占领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也相继起义成功。在革命胜利之际,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三个重要文件。
作用:《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和平法令》通过后苏俄政府退出大战,新生政权获得了喘息之机;《土地法令》消灭了俄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体现了农民的利益,得到了农民的支持。
(3)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为十月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解析】(1)由“1917年3月”、“打倒战争”、“沙皇政府派军警开枪镇压,工人们奋起反抗”、“革命的红旗代替沙俄的白、蓝、红三色旗在首都上空飘扬”可以判断这场革命是反对沙皇政府的革命运动,所以这个事件是二月革命,它的性质是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1月7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还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和平法令》使苏俄政府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获得了喘息之机;《土地法令》体现了农民的利益,得到了农民的支持。
(3)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并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但七月事件的爆发表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经不可能。1917年秋天俄国出现经济危机,政局更加动荡不安,也加剧了人民对临时政府的愤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十月革命爆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以说二月革命的爆发为十月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29.【答案】(1)普法战争失败后,民族矛盾成为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防政府的卖国嘴脸还未暴露,人们把拯救法国的希望寄托在它身上。所以马克思说:“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将是绝望的蠢举。”
(2)1871年,梯也尔领导的临时政府,对外坚持卖国立场,对内要解除人民的武装。巴黎人民只有推翻梯也尔政府,才能打退普鲁士军队的进攻,所以马克思主张通过内战的形式,推翻梯也尔政府。
【解析】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一定要将其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进行分析。本题关键是把握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法国政府的更迭,依据材料进行分析。
30.【答案】(1)图一:《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图二:巴黎公社运动;
图三:俄国十月革命
图四:中国工农红军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2)图二事件对图一事件的影响:巴黎公社运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图三和图四背后反映的道路:图三反映的是:走城市中心的道路;图四: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道路不同的原因:两国政治经济发展状态不同;当时敌我力量对比状况不同。
【解析】(1)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认知,图一是一本书的封皮,明确有题目“共产党宣言”,从中可知是《共产党宣言》发表,宣言的意义在于马克思主义诞生,进而得出答案是<<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图二是 “在巴黎市政厅广场举行的巴黎公社成立大会”,进而得出该事件是巴黎公社运动;图三是 “十月革命中,工人赤卫队和武装士兵攻打冬宫”,进而得出该事件是十月革命;图四中可以看出有中央根据地、首都是瑞金,有鄂豫皖根据地,通过这些信息可以看出该图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共的势力范围,进而得出该事件是红军的工农武装割据。
(2)主要考查图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中国和俄国革命的不同道路以及产生这种不同的客观原因,要求学生能够从两国的国情不同来回答。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人数多、力量大;俄国是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数量多,所以两国道路模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