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17 19:1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无关的是( )
A. 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
B.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D. 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①是屈原(原子弹);②是苏(苏联)武。对此,正确的认识应当是( )
A. 以上两个谜底不正确
B. 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它准确反映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C.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
D.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3.历史学家认为:“卢沟桥事件只不过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而已。”这个“更大图谋”指日本( )
A. 割占台湾 B. 侵占东北三省
C. 制造南京大屠杀 D. 灭亡中国
4.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呼吁( )
A. 变法维新 B. 反蒋抗日 C. 团结抗日 D. 和平建国
5.“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个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 七七事变后的国内形势 B. 北伐战争后的国内形势
C. 五四运动后的国内形势 D.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6.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共两党开始致力于( )
A. 打倒列强,推翻军阀 B. 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C. 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D.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7.某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有关“西安事变”的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资料,其中错误的是( )
A.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B. 发起人:张学良、杨虎城
C. 目的:要求汪精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 结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8.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耻大辱是( )
A. 五四运动 B. 五卅惨案
C. 南京大屠杀 D. 卢沟桥事变
9.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
A. 平津战役    B. 淞沪会战   
C. 渡江战役    D. 百团大战
10.张学良曾与杨虎城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爆发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 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B. 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C. 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D. 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矛盾
11.与张学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重庆谈判
12.关键词:1940年、华北平原、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相关事件( )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挺进大别山
13.李宗仁将军曾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 )
A. 卢沟桥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百团大战 D. 台儿庄战役
14.对近代下面大事示意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
B.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C. 中共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D. 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15.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是指(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平型关大捷
16.“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70多年前抗日将士那悲壮的歌声仿佛仍在永定河上回荡。当年这里发生了( )
A. 西安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七七事变
17.为了打破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分割和封锁,促进全国的抗战,1940年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八路军集中兵力对华北的日、伪军实施了大规模的破袭战,历史上称这次战役为( )
A. 百团大战 B. 台儿庄战役
C. 长沙会战 D. 淞沪会战
18.国共二度合作,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七七事变
19.标语口号带有特定的时代特征,下列标语口号能体现一二.九运动的是( )
A. 维新变法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扶清灭洋
20.下列影视片中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正面抗战中爱国官兵英勇事迹的是( )
A. 《血战台儿庄》 B. 《小兵张嘎》
C. 《铁道游击队》 D. 《太行山上》

二、非选择题
21.近代以来,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所做的努力从未停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受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材料二:“全中国都欢喜得发疯了……八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这一天获得了报酬了,中国人民骄傲地站在战败了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面前,接受了他们无条件的投降……”
—《新华日报》1945年8月的一篇社论
(1)请说出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材料中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列举这场战争中的两次著名战役。
2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思想解放的历史,也是一部探索抗争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中国近代三个条约的部分内容
A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B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设立领事馆及输入各种机器。
C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1)阅读材料,指出三个条约的名称。概括指出三个条约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
材料三:“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3)材料三是哪一运动的口号?请你说出这一运动的性质。
材料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

(4)图中1936年爆发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积极影响?
23.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两次战争的结果?造成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二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从两幅图片能看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密切相关,这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1)材料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
(2)这次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
(4)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5)西安事变的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2)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3)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4)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由此可知,B、C、D都是其历史意义。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故选A。
2.【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把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仅仅归结于美国原子弹的打击和苏联的军事行动,这是不全面的。中国战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场,中华民族英勇作战,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所起的作用,故选D。
3.【答案】D
【解析】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成为亚洲强国,即开始对邻国进行侵略,其侵略计划前期分为三步:占台湾、朝鲜、满蒙,之后是灭亡中国,征服世界。故选D。
4.【答案】C
【解析】变法维新是旧民主主义社会时期资产阶级派别的主张,排除A、B,和平建国是抗战后才谈的。张学良、杨虎城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所以答案选C。
5.【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个团结”反映了抗战全面爆发前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即由内战走向合作抗日。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七七事变后的国内形势。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6.【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伟大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党中央派出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B。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西安事变的基本史实,目的: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故选C。
8.【答案】C
【解析】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后,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是中国人民的耻辱,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耻大辱,故选C。
9.【答案】D
【解析】百团大战主要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破坏敌人的据点,故选B。
10.【答案】B
【解析】西安事变的爆发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故本题选B。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西安事变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就是西安事变,A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事变,C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D是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了争取和平参加的谈判,本题选B。
12.【答案】C
【解析】1940年8月,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猛烈攻击,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取得辉煌的战绩。故答案选C。
13.【答案】D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李宗仁”,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在李宗仁的指挥下,组织徐州会战,在台儿庄歼灭了大量日军,践行了“救国机会”。故答案为D。
14.【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从1921年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45年中共七大,讨论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由此分析示意图反映了中共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C项符合题意;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A项不合题意;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B项不合题意;1946——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5.【答案】B
【解析】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大败日军,消灭日军1万多人,是国民党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故选B。
16.【答案】D
【解析】阅读题干所给提示信息:卢沟桥,70多年前抗日。因为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在卢沟桥,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7.【答案】A
【解析】1940年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了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向日本发动大规模攻击,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根据所学知识,本题选A。
1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9.【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二.九运动是1936年日本侵略华北地区的时候,学生进行的运动,当时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的口号。A项是维新变法运动的口号;B项是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D项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故选C。
20.【答案】A
【解析】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正面抗战中爱国官兵英勇事迹的是血战台儿庄。故本题选A。
21.【答案】(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抗日战争;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失利后向井冈山进军,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中“中国人民骄傲地站在战败了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面前,接受了他们无条件的投降……”可以确定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期间的著名战役有: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2.【答案】(1)A名称:《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名称:《马关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
C名称:《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运动名称:五四运动。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4)积极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的近代思想的解放,(1)考查的是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根据课本即可做出(2)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答出其指导思想和影响(3)考查的是五四运动(4)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影响,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适中。
23.【答案】(1)图一:甲午中日战争;图二:抗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主要原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主要是因为清政府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主要是因为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2)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3)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维护世界和平局势。(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1)由“《马关条约》”可知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签订,由“日本递交投降书”可知这是抗日战争的结果,之所以结果不同,原因是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抗日战争中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2)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3)日本通过这两次侵华战争,将掠夺的中国的财富运到日本后,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但我们反对这种方式,结合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我们认识到:必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维护世界和平局势。
24.【答案】(1)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内和平的基本实现,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实施的重大胜利。它对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成为由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解析】(1)通过“西安”这个地名,联系所学可知这是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25.【答案】(1)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2)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3)日本。
(4)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谈判。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析】(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3)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日本。
(4)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是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谈判。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