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佛教在西汉初年传入我国
②《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尧舜禹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事
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民间
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A. ①③④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时间 B. 领导人 C. 口号 D. 作用
3.2016年3月,广受关注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经过5年来的考古挖掘,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出土金器、铜器、简犊等珍贵文物1万余件,被誉为2015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早在汉武帝时期,为解决封国问题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 )
A. 实行分封制 B. 推行郡县制
C. 颁布“推恩令” D. 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你若要实地考察我国古代第一座佛教寺院,应到( )
A. 北京 B. 洛阳 C. 咸阳 D. 西安
5.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开始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宽刑薄赋的政策。下列选项属于其原因的是( )
A. 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B. 汉初统治者都是仁慈之君
C. 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D. 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6.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强身健体,创制医疗体操“五禽戏”的古代医学家是( )
A. 华佗 B. 张仲景 C. 扁鹊 D. 李时珍
7.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 咸阳 B. 洛阳 C. 长安 D. 临安
8.今天我们强调要“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A. 汉高祖时期 B. 汉武帝时期
C.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D. 汉光武帝时期
9.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哪个朝代( )
A. 西汉 B. 秦朝 C. 东汉 D. 南朝
10.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 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 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1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地点是( )
A. 陈 B. 沛县 C. 大泽乡 D. 渔阳
12.“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刘邦、项羽起义
C. 西汉绿林赤眉起义 D. 东汉黄巾起义
13.秦统一六国后,规定了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它与下列哪一字体相同(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14.《史记》不可能记载的史实是( )
A. “秦王扫六合”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张骞通西域 D. “神医”华佗
15.推翻秦朝建立西汉的是( )
A. 陈胜 B. 吴广 C. 项羽 D. 刘邦
16.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
A.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 “福兮,祸之所伏”
17.我国古代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 )
A. 黑水都督府 B. 西域都护
C. 北庭都护府 D. 安西都护府
18.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
①先后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②减轻农民负担 ③裁并郡县、裁减官员、整顿吏治。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19.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社会比较安定 B. 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C. 人口增加 D. 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
20.与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有关的史实是( )
A. 涿鹿之战 B. 牧野之战 C. 长平之战 D. 楚汉之争
二、非选择题
21.[帝王篇]
(1)两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新朝和东汉政权的建立者,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说出他们建立新朝和东汉的具体时间。
(2)图一中的皇帝施政的结局如何?图二中的皇帝施政的措施有哪些?结局如何?
[专权篇]
(3)下图的图示显示了东汉中期以后一种怎样的政治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给东汉政府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反抗篇]
材料三“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材料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
——《后汉书·皇甫嵩传》
(4)材料三的情景出现在东汉末年,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民间一种怎样的情绪?
(5)材料四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哪一次农民起义的情景?请写出这次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领导人、结果和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朝为乱政虐刑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内外骚动,百姓罢敝(人民疲劳困顿),财匮力尽(财物缺乏,力量用尽),民不聊生。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1)阅读材料概括:秦朝实行怎样的统治?这样的统治导致了怎样的结局?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国家有了怎样的统治才会繁荣富强?
23.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2)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民亡藏盖。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材料三:(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材料四:(汉武帝)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新的压着旧的),充溢露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请回答:
(1) 从材料一来看,西汉初年,国家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怎样的?
(2)从材料二、三来分析,汉文帝、汉景帝时重视什么?因此汉初出现了什么局面?
(3)汉武帝时期,国家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什么局面?为了实现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过哪些措施?
25.请回答有关造纸术的问题: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于何时?
(2)东汉时期谁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被称为什么纸?有何优点?
(3)纸的发明有何意义?
(4)请你说说你在哪些方面需要用到纸?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所以①错误。东汉时,道教在民间兴起。所以③正确。《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所以②错误。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表述正确,故选B。
2.【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黄巾起义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由此分析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3.【答案】C
【解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汉武帝时期”,“解决封国问题的措施”。采用排除法,A、B不是汉武帝时期的,由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这样A、B、D选项可排除,只有选项C正确,故选C。
4.【答案】B
【解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著名的洛阳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5.【答案】C
【解析】根据苏醒偶尔可知,“宽刑薄赋”是汉初的统治者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的体现,是因为他们吸取了秦朝因暴政迅速灭亡的教训而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C项符合题意;A项是汉武帝时开始实行的治国思想;B项在所学中没有提及;D项应是实施宽刑薄赋的作用;故选C。
6.【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禽戏”由东汉医学家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姿态创制。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也是流传世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故选A。
7.【答案】C
【解析】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珍奇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故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8.【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故选C。
9.【答案】C
【解析】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故选C。
10.【答案】A
【解析】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域,运往西亚,再转运至欧洲,因此A所述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是不正确的,所以答案是A。
11.【答案】C
【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举行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故选C。
12.【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黄天当立可知,这是东汉黄巾起义的口号,公元前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黄巾起义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D项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起义都是秦末农民起义;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农民起义。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3.【答案】A
【解析】A项字体是小篆,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的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是小篆。
14.【答案】D
【解析】《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华佗生活在东汉时期。
15.【答案】D
【解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最终公元前207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刘邦正式接受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宣告灭亡。
16.【答案】B
【解析】秦朝统治者实行暴政,无休止征发徭役、繁重的赋税、苛刻的刑罚,终于激起了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带领九百多因雨误期的农民在大泽乡发动起义,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口号,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
17.【答案】B
【解析】两汉的西域指的是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张骞通西域后,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B项。
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光武中兴.依据所学,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减轻农民的负担, 减轻刑法; 还合并郡县, 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光武中兴”.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19.【答案】D
【解析】汉光武帝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光武中兴”时期,农民仍然是被剥削阶级,不能摆脱了被压迫和剥削的命运。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答案】D
【解析】秦朝灭亡。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史称“楚汉之争”。刘邦的实力较弱,项羽对刘邦先入咸阳不满,刘邦不敢与他对抗,亲自到鸿门谢罪。项羽设宴接待刘邦,谋士范增建议项羽乘机杀掉刘邦无果,招项庄舞剑助兴,实意在杀死刘邦,却被项伯阻挠,无法下手,刘邦乘机逃脱。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出处。最终刘邦战胜项羽,赢得了天下。
21.【答案】(1)图一是王莽,图二是汉光武帝刘秀。新朝建立于公元9年,东汉建立于公元25年。(2)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最终政权被农民起义所推翻。汉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这些措施使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3)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这种现象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4)农民无法忍受东汉末年的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5)黄巾起义。184年。张角。失败了。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从此一蹶不振。
【解析】(1)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刘秀于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最终政权被农民起义所推翻。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光武帝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有: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第三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光武帝的这些措施使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3)第一小问,根据图示可知,东汉出现的政治现象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第二小问,根据图示和所学可知,出现交替专权的原因是皇帝年幼,无法主政。第三小问,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带来的恶果必然是政治腐朽,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4)根据材料三可知,“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体现了东汉末年的阶级矛盾尖锐,人民的反抗情绪高涨;
(5)根据所学可知,材料记载的是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根据所学可知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起义在历时9个月后被镇压失败,但也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从此一蹶不振。
22.【答案】(1)实行残暴统治。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秦朝灭亡。
(2)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依法治国。
【解析】(1)秦朝统治者实行暴政,无休止征发徭役、繁重的赋税、苛刻的刑罚,终于激起了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带领九百多因雨误期的农民在大泽乡发动起义,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口号,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起义军接连攻下几座县城,在陈建立了政权,陈胜自立为王。后由于秦军的强大,不到半年起义军被镇压下去,陈胜等被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在我国历史上永远闪耀光辉。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2)秦朝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结束了乱世,稳定了天下。但其统治者却无休止地征发徭役、征收沉重的赋税,让天下百姓没有享受到国家统一带来的安定,所以他们因暴政而进行反抗,最终推翻了暴秦。随后的汉王朝统治者从中汲取教训,采取休养生息、减轻赋税,减少徭役的措施,让百姓能有时间从事农业生产,逐渐恢复了经济,使西汉王朝走上了强盛之路。秦灭汉兴的不同局面,告诉我们要注意发展经济,休养生息,要注意减少人治,真正实现依法治国,才能使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
23.【答案】(1)A:长安; E:欧洲(大秦)
(2)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围绕其中任意一点展开表述即可。
【解析】(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达今天的新疆地区,然后到达了西亚和欧洲的大秦,所以A是长安,E是欧洲大秦。
(2)丝绸之路的开通,成为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可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有利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1)状况:经济萧条 原因: 秦末连年战争;秦朝暴政
(2)重视:农业 局面:文景之治
(3)局面:汉武帝大一统;措施:政治:推恩令,削弱地方势力;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经济: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军事: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解析】(1)材料一中的“天子不能具钧驷”等可以看出汉初经济的凋蔽,主要原因结合当时的背景联系即可(2)根据材料二、三中的“农,天下之本也”可以看出统治者重视农业,之后出现了文景之治(3)正确理解材料四中的意义“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可见在汉武帝时期国家经济富足,政局统一,然后联系当时的背景分析即可。
25.【答案】(1)西汉早期。
(2)蔡伦;“蔡侯纸”;取材容易、质量好、价格便宜。
(3)纸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书写材料的革命,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4)学习、工作、生活等
【解析】(1)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纸。这张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欧洲用纸代替羊皮纸做书写材料,已是公元12世纪以后的事了,可见我国是纸发明最早的国家。
(2)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3)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书写材料的革命,它后来经过阿拉伯人传入了欧洲,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
(4)现如今,虽然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电子文稿等成为新的载体,但纸的应用仍然十分重要,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等都无法离开它,这种影响一直会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