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检测卷(一)(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检测卷(一)(含解析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12-18 13:40:16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1. B 【解析】文字的诞生早于印刷术的诞生。
2. A 【解析】在现代社会中,电磁波无处不在,如我们所说的手机发射的就是一种电磁波,手机辐射就是由电磁波引起的。
3. C 【解析】从题图中和生活经验可以判断光纤是弯曲的,所以光不可能直线传播,故选项A错误;折射是光在两种透明介质中传播,如果光在光纤中折射,则光将从光纤中射到空气中,不沿光纤传播了,故选项B错误;光射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光在光纤的内壁多次反射,传播到远处,故选项C正确;光纤是透明均匀介质,光不可能会曲线传播,故选项D错误。
4. C
5. A 【解析】微波炉是利用微波的剧烈震动加热物体的,所以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电吹风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的原理工作的。
6. D
7. C 【解析】天线能接收各种电磁波。
8. C 【解析】手机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通电导体处于磁场中,就会受到力的作用,听筒的膜片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将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音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9. B 【解析】由图知,红外线的波长比蓝光波长长,频率低;真空中,各种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
10. D 【解析】电磁波既可以传递图像信号,也可以传递声音信号,但由于海水导电,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的距离有限,所以“蛟龙号”深海潜水器在海水里与海面上的母船传递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是利用水声通信系统发出的声波,而不是电磁波。
11. 波速 能 108 【解析】各种电磁波的频率、波长不同,但波速都是3×108 m/s;根据c=λν得ν===108 Hz。
12. 振动 能量 电磁波
13. 反射 电
14. 电磁波 增大
15. 3×105 红外线 【解析】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3×105 km/s;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也是一种电磁波,电视机遥控器就是靠发射红外线来控制电视机的。
16. AM 400 【解析】利用图析法和公式法解答。由图可知,AM波段电磁波的频率较小,空气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一定,由公式c=λf可知,AM波段电磁波的波长较长。频率为750 kHz的电磁波的波长λ===400 m。
17. 解:实验器材:两部手机。
实验方法:把一部正常的手机放在电磁屏蔽玻璃箱内,用另一部手机拨打这部手机的号码,看手机是否接收到来电信号。
判断方法:如果电磁屏蔽玻璃箱内的手机接收不到信号,说明电磁屏蔽玻璃有屏蔽作用;如果手机接收到信号,说明电磁屏蔽玻璃没有屏蔽作用。
18. 解:距离s==3×108 m/s×4×10-4 s×=6×104 m。
19. 解:(1)微波属于一种电磁波,波速为3×108 m/s,由c=λν得λ==≈0.12 m。
(2)由功率公式P=可知,微波炉在3 min内做的总功W=P·t=700 W×180 s=1.26×105 J,食品吸收的热量Q=0.9W=1.134×105 J。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
检测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下列人类历史上的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的变革,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从文字的诞生到语言的诞生
B. 从文字的诞生到印刷术的诞生
C. 从电磁波的应用到文字的诞生
D. 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到电磁波的应用
2. 科学家发现儿童对手机辐射的吸收是成年人的三倍,建议儿童尽量减少使用手机。手机辐射其实是(   )
A. 电磁波 B. 次声波 C. 超声波 D. 声波
3. 光导纤维的主要用途是用来传递信息,进行通讯.把要传输的信息变成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如图所示,那么光在光纤中的传播方式是(   )
A. 沿着光纤的中轴线直线传播
B. 沿着光纤的外壁多次折射传播
C. 沿着光纤的内壁多次反射传播
D. 沿着光纤螺旋式的曲线传播
4. 物理学中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途径和方向,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B. 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C. 光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电磁波 D. 磁感线描述的磁场不是真实存在的
5.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磁波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电器设备中,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

A. 微波炉 B. 电磁起重机

C. B超 D. 电吹风
6. 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都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B. 跟水波类似,电磁波也有自己的频率、波长和波速
C. 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30万千米每秒
D. 微波炉内的微波是一种波长很长、频率很低的电磁波
7. 关于电视的工作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视利用超声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
B. 摄像机把电信号变成图像和声音信号
C. 电视机的天线接收空中的高频信号
D. 显像管的作用是将携带图像和声音信号的电信号还原成图像和声音
8. 关于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对手机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手机是通过捕获超声波得到外界信息的
C. 手机听筒的膜片振动产生声音
D. 手机铃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9. 如图是电磁波家族,真空中各种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某类恒星温度较低,呈暗红色;另一类恒星温度极高,呈蓝色。根据所给信息可推测(   )
A. 红外线波长比蓝光波长短 B. 红光与X射线都是电磁波
C. 恒星温度越高,发出的光频率越低 D. 真空中红光比无线电波传播速度大
10. “蛟龙号”深海潜水器在海水里与海面上的母船传递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是利用水声通信系统发出的声波,而不是电磁波,其原因可能是(   )
A. 电磁波不能传递图像信号 B. 电磁波不能传递声音信号
C. 电磁波不能在海水里传播 D. 因海水导电,电磁波传播的距离有限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1. 电磁波家族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它们的   相同(选填“频率”“波长”或“波速”),它们都   在真空中传播,电台发射的某种电磁波波长为3 m,其频率是   Hz。?
12. 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把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听到的声音是物体
产生的,纸杯被击落的现象说明声可以传递 。观众欣赏到的央视节目是卫星利用 将信号传到地面的。
13. 中考实行网上阅卷,要求每份试卷必须贴上条形码。条形码扫描器由发光二极管、光敏二极管等元件构成,当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照射到条形码上时,光敏二极管便接收到被条形码________回来的光,并将光信号转变为________信号,再输送到电脑获取考生信息。
14. 如图,“歼-20”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隐形战机”,它的机身材料和涂层对雷达发射的 (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具有良好的吸收作用。当它加速上升时,飞行员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5. 现代社会离不开电磁波,无线广播、手机通讯、卫星导航等都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我们常说的WiFi信号就是一种电磁波,这种信号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电视机遥控器就是靠发射一种电磁波来控制电视机的,这种电磁波也叫   。?
16. 如图是收音机的调台面板,“FM”和“AM”为两个波段, 波段的波长较长;图中“750”字样代表接收电磁波的波长为 m。
三、综合题(第17题8分,第18题9分,第19题15分,共32分)
17. 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当需要防止电磁波干扰时,通常用金属壳将电磁波与需加以屏蔽的区域隔开,避免电磁波进入,这种做法就是电磁屏蔽。中国科技馆有一个金属小屋,侧面的大窗上镶嵌着一块电磁屏蔽玻璃,如图所示。请你自选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检验这块电磁屏蔽玻璃是否能够屏蔽电磁波。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方法。

18.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电磁波,当电磁波遇到障碍物时要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时,在荧光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如果雷达荧光屏上显示的发射和接收的尖形波如图所示,且已知雷达荧光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4 s,则被测目标与雷达的距离约多少米?

19. 微波炉已成为家用的新型灶具,它的原理是利用微波的电磁作用,使食物分子高频率地振动,使食物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具有省时、省电的特点.市场上有一种微波炉,炉内产生频率为2450 MHz的微波。问:
(1)此微波的波长为多少?
(2)若此微波炉输出功率为700 W,食物吸收微波电磁能的效率为0.9,若将某食品加热3 min,则吸收了多少热量?
(3)导体反射微波,绝缘体可使微波透射,而食物易吸收微波能量而转换为热,故使用微波炉时应(   )(填字母)
A. 用金属器皿盛食物放入炉内加热 B. 用陶瓷容器盛食物放入炉内加热
C. 将微波炉置于磁性材料周围 D. 将微波炉远离磁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