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体积变化之谜》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体积变化之谜》 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2-18 08:3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体积变化之谜
学 习 目 标
1.会做物体(液体、气体、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2.能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啊?缸会自己裂开?电线都弯下来了,太浪费了啊!思考: 1、在生活中哪些物体遇冷会发生体积的变化,怎么变化? 2、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遇热时会发生变化,怎么变化?实验一实验材料:平底烧瓶、气球、热水、冷水
实验目的:检验气体体积遇热遇冷变化情况。
实验步骤:
1.把口部套有气球的平底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变化情况。
2.把口部套有气球的平底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变化情况。
3.总结气体体积遇热遇冷变化情况。
小结把烧瓶放入热水中时,瓶子中的气体加热,体积就膨胀变大,气球就慢慢变大。当把烧瓶放入冷水中瓶子中的气体慢慢冷却,体积收缩,所以,气球便慢慢变小。也就是说,空气也具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实验二实验材料:平底烧瓶、、带胶塞玻璃管、热水、冷水、红墨水。
实验目的:检验液体遇热遇冷体积变化情况。
实验步骤:
1.把装满红色水的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变化情况。
2.把装满红色水的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变化情况。
3.总结液体体积遇热遇冷变化情况。
小结瓶子放入热水中时,瓶中的水受热体积膨胀变大,而把瓶子中的水慢慢挤压到玻璃管中而上升。当瓶子从热水中拿出,或放入冷水时,瓶子中的水遇冷体积收缩变小,所以玻璃管中的水柱又会缓慢地下降。也就是说,水也具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实验三实验材料:固体体积变化演示仪、酒精灯、火柴、冷水
实验目的:检验固体体积遇热遇冷变化情况。
实验步骤:
1.分别握住固体体积变化演示仪带环和带铜球两部分,实验观察铜球能否从环中通过。
2.点燃酒精灯,把铜球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会,实验观察铜球能否从环中通过。
3.熄灭酒精灯,把受热后的铜球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实验观察铜球能否从环中通过。
4.总结固体体积遇热遇冷变化情况。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由灯壶、灯帽、灯芯管和灯芯组成。灯壶内的酒精要适量,一般不少于灯壶体积的四分之一,也不能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
1、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火灾。
2、点燃酒精灯时,左用扶灯壶,右手提起灯帽放在灯的右边,划火柴点燃酒精灯芯。
3、不允许用酒精灯去火焰上引燃,以免酒精溢出造成火灾。
4、酒精灯的火焰分焰心、内焰和外焰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要使用它的外焰。
5、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去盖,然后再提一下灯帽,再盖上。以防止下次不易打开灯帽。
小结铜球受热体积变大(直径增大了),就通不过圆环了。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物体遇热膨胀。铜球离开酒精灯的火焰,停一会儿,或用冷水浇后,就会出现遇冷收缩(直径变小)的现象,所以就又能通过圆环了。
物体的体积遇热时会变大,遇冷时会变小,这样的变化我们称为:热胀冷缩。实验验证:总结我们刚才的研究方法,叫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导出该类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方法。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所有的类似事物,因为我们没有对这类事物的所有内涵一一做出判定。也就是说,我们得出的结论中,可能有存在例外的事物。实际上也真有例外,如我们谁都熟悉的水,在40C时体积最小,因为在40C以下时,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小朋友们,我为什么给路切个沟呢?热胀冷缩的应用这路是怎么了?热胀冷缩的应用
一、判断
1.火车铁轨之间留有缝隙主要是为了节约钢材。( )
2.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也有例外。( )
3.寒冷的冬季汽车不开时,要及时放掉水箱中的水,是怕水结冰后把水箱胀破。( )
4.夏天自行车胎不能充气太足。( )
二、口答
1.煮好的鸡蛋皮,不好剥,妈妈总是把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皮就容易剥下来了,这是为什么?
2.冬天喝开水时,妈妈总是先往玻璃杯中倒一点水均匀地晃一下,再倒满一杯水,这是为什么?X√√√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