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 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寒假期间,某同学参观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时,了解到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因为它主要提倡( )
A.变法图强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自由平等
2.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历程。下列发生在北京的是( )
A.《青年杂志》创办 B.五四运动爆发
C.《马关条约》签订 D.中华民国成立
3.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借主人公的口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的这段话( )
A.批判了封建礼教 B.倡导了民主共和
C.提倡了科学精神 D.宣传了社会主义
4.“吾以为近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该作者观点( )
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5.“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陈独秀这段话中的“两位先生”指( )
A.“自强”和“求富” B.“民主”和“共和”
C.“民主”和“科学” D.“民权”和“民生”
6.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7.下列关于史实与人物的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起新文化运动﹣﹣毛泽东
B.提出“兼容并包”办学思想﹣﹣胡适
C.发表《庶民的胜利》﹣﹣鲁迅
D.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
8.下列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 )
A.京师大学堂 B.汉阳铁厂
C.《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D.湖北织布局
9.中国近代历史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国民党一大
10.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A.师夷长技 B.民主、科学 C.自强、求富 D.扶清灭洋
11.创作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是( )
A.鲁迅 B.胡适 C.李大钊 D.陈独秀
12.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里面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这部小说是( )
A.《狂人日记》 B.《文学改良诌议》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呐喊》
13.“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头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直接受益于下列的( )
A.反对旧道德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文学革命 D.反对专制与愚昧
14.下图为电影《建党伟业》的剧照。与图片中“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5.中国近代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6.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 )
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7.下列历史人物出席了1921年7月在上海(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秘密召开的会议,参加会议的共13人。这次会议的召开( )
A.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B.拉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使中国首次出现了革命政党
D.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8.某校排练了一部历史剧,其中一句台词是:请“民主”和“科学”两位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
A. B.
C. D.
19.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序,但都属兔)。”下列哪一作品不属于“三只兔子”的( )
A.《敬告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狂人日记》 D.《文学革命论》
20.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主要体现在( )
①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②新的斗争方式﹣﹣武装起义
③新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④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下列不能体现其“新”的是( )
A.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D.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22.2018年是北京大学成立120周年。“世界上不乏建校几百年的学校,但从来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像北大这样,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下列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
①戊戌变法 ②新文化运动 ③中共一大召开 ④五四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 )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签订“二十一条”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4.《青年杂志》的创办者是( )
A.蔡元培 B.陈独秀 C.鲁迅 D.梁启超
25.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
A.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制定第一个党纲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选举中央局书记
26.“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幅对联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D.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27.在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胡适发表文章,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胡适的文章是( )
A.《海国图志》 B.《文学改良刍议》
C.《文学革命论》 D.《狂人日记》
28.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由先进的知识分子传播
B.由俄国传入中国
C.为无产阶级所接受
D.与中国工人运动密切结合
29.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下列哪一作品体现了胡适的文学主张( )
A.《文学改良刍议》 B.《狂人日记》
C.《文学革命论》 D.《敬告青年》
30.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B.它掀起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C.它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D.它促进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材料题(共4小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如图所示
(1)材料一中的“这两位先生”指什么?新文化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2)除陈独秀外,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那些?请列举两位。
(3)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二:“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必须经过的……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李大钊
(1)材料一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
(2)中国近代史上,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新纪元”“新潮流”指的是什么?为了迎接这个“新潮流”,李大钊做出了哪些努力?
33.根据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点燃第一簇革命星火。随后不久,在嘉兴南湖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船”正式起航。董必武同志曾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
(2)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哪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曹汝霖等人。
﹣﹣“五四”运动口号
材料二:“在‘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进一步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这对于广大青年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外争国权”在当时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列举一条)
(2)在“五四”运动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准备思想条件的事件是什么?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3)90多年来“五四”运动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精神的内涵。
八年级 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寒假期间,某同学参观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时,了解到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因为它主要提倡( )
A.变法图强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自由平等
【分析】本题以某同学参观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为依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解答】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因为它主要提倡民主科学。
故选:C。
2.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历程。下列发生在北京的是( )
A.《青年杂志》创办 B.五四运动爆发
C.《马关条约》签订 D.中华民国成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四运动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据所学知,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3000多人在北京天安门举行示威游行,标志着五四运动的爆发,青年学生成为了运动的先锋,五四运动是首先发生在北京的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变迁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故选:B。
3.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借主人公的口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的这段话( )
A.批判了封建礼教 B.倡导了民主共和
C.提倡了科学精神 D.宣传了社会主义
【分析】本题以鲁迅在《狂人日记》中主人公的话为依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
【解答】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发表白话短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号召人们打倒人吃人的封建旧礼教。《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题干鲁迅的这段话批判了封建礼教。
故选:A。
4.“吾以为近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该作者观点( )
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分析】本题以“吾以为近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为依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
【解答】“吾以为近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出自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该作者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
故选:A。
5.“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陈独秀这段话中的“两位先生”指( )
A.“自强”和“求富” B.“民主”和“共和”
C.“民主”和“科学” D.“民权”和“民生”
【分析】本题以“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为依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解答】“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陈独秀这段话中的“两位先生”指“民主”和“科学”。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故选:C。
6.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洋务运动。
故选:B。
7.下列关于史实与人物的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起新文化运动﹣﹣毛泽东
B.提出“兼容并包”办学思想﹣﹣胡适
C.发表《庶民的胜利》﹣﹣鲁迅
D.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
【分析】本题以史实与人物的搭配为依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解答】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史实与人物的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
故选:D。
8.下列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 )
A.京师大学堂 B.汉阳铁厂
C.《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D.湖北织布局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解答】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C符合题意。
故选:C。
9.中国近代历史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国民党一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二大的相关史实。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二大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解答】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故选:B。
10.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A.师夷长技 B.民主、科学 C.自强、求富 D.扶清灭洋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民主、科学。
【解答】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故选:B。
11.创作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是( )
A.鲁迅 B.胡适 C.李大钊 D.陈独秀
【分析】本题以创作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抨击封建礼教为依托,考查鲁迅。
【解答】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发表白话短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号召人们打倒人吃人的封建旧礼教。《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创作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是鲁迅。
故选:A。
12.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里面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这部小说是( )
A.《狂人日记》 B.《文学改良诌议》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呐喊》
【分析】本题以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为依托,考查《狂人日记》。
【解答】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里面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这部小说是《狂人日记》。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发表白话短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号召人们打倒人吃人的封建旧礼教。《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故选:A。
13.“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头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直接受益于下列的( )
A.反对旧道德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文学革命 D.反对专制与愚昧
【分析】本题以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为依托,考查文学革命。
【解答】“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头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直接受益于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故选:C。
14.下图为电影《建党伟业》的剧照。与图片中“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把握五四运动的口号。
【解答】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罢课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和约签字的口号,五四运动爆发。
故选:C。
15.中国近代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以“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为切入点,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
【解答】题干部分直接给出了“民主”和“科学”大旗,它们是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的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故中国近代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的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
故选:D。
16.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 )
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以“中国新民族主义革命开端”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意义。
【解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指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中国革命,因此把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故选:D。
17.下列历史人物出席了1921年7月在上海(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秘密召开的会议,参加会议的共13人。这次会议的召开( )
A.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B.拉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使中国首次出现了革命政党
D.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相关史实。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解答】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为了避开密探跟踪和巡捕搜查,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画舫上继续进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他们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题干中这次会议是指中共一大,这次会议的召开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故选:D。
18.某校排练了一部历史剧,其中一句台词是:请“民主”和“科学”两位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以题干四幅图片为依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
【解答】据“‘民主’和‘科学’两位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并结合所学可知。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选项C陈独秀。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A李鸿章,洋务运动领导人,B康有为,戊戌变法领导人,D孙中山,辛亥革命领导人。
故选:C。
19.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序,但都属兔)。”下列哪一作品不属于“三只兔子”的( )
A.《敬告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狂人日记》 D.《文学革命论》
【分析】本题以胡适的话语为依托,考查鲁迅的《狂人日记》。
【解答】据“北大是因为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序,但都属兔)。”可知,“三只兔子”是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不属于“三只兔子”的是《狂人日记》。
故选:C。
20.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主要体现在( )
①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②新的斗争方式﹣﹣武装起义
③新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④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意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解答】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主要体现在:新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新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新的斗争方式﹣﹣武装起义不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中“新”的主要体现,因为在此之前早就有了武装起义。
故选:C。
2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下列不能体现其“新”的是( )
A.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D.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历史意义的相关史实。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解答】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主要体现在: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不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中“新”的主要体现,因为在此之前早就有了武装起义。
故选:D。
22.2018年是北京大学成立120周年。“世界上不乏建校几百年的学校,但从来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像北大这样,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下列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
①戊戌变法 ②新文化运动 ③中共一大召开 ④五四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以2018年是北京大学成立120周年为依托,考查北京大学的历史沿革。
【解答】戊戌变法中设立京师大学堂,它是北京大学的前身,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掀起了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世界上不乏建校几百年的学校,但从来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像北大这样,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能体现此观点的史实有①戊戌变法、②新文化运动和④五四运动。
故选:B。
23.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 )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签订“二十一条”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分析】本题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
【解答】1919年,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在巴黎和会上,列强竟将原来德国在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惊,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
故选:D。
24.《青年杂志》的创办者是( )
A.蔡元培 B.陈独秀 C.鲁迅 D.梁启超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青年杂志》的创办者的相关史实。
【解答】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故选:B。
25.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
A.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制定第一个党纲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选举中央局书记
【分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为切入点,考查中共一大。
【解答】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故选:A。
26.“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幅对联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D.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分析】本题以“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
【解答】“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符合题意。
故选:D。
27.在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胡适发表文章,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胡适的文章是( )
A.《海国图志》 B.《文学改良刍议》
C.《文学革命论》 D.《狂人日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胡适的文章的相关史实。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解答】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故选:B。
28.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由先进的知识分子传播
B.由俄国传入中国
C.为无产阶级所接受
D.与中国工人运动密切结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具有的突出特点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他们深入到工人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各地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建立后,李大钊等人进一步深入到工人中去,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因此,选项D是符合题意的最佳答案。
故选:D。
29.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下列哪一作品体现了胡适的文学主张( )
A.《文学改良刍议》 B.《狂人日记》
C.《文学革命论》 D.《敬告青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胡适的文学作品的相关史实。
【解答】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故选:A。
30.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B.它掀起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C.它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D.它促进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解答】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给专制主义以空前的打击,动摇了传播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与进步,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故选:B。
二.材料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如图所示
(1)材料一中的“这两位先生”指什么?新文化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2)除陈独秀外,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那些?请列举两位。
(3)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分析】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解答】(1)据材料“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这两位先生”指民主、科学;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除陈独秀外,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故答案为:
(1)民主、科学;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胡适、李大钊、鲁迅。(任意两个)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二:“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必须经过的……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李大钊
(1)材料一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
(2)中国近代史上,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新纪元”“新潮流”指的是什么?为了迎接这个“新潮流”,李大钊做出了哪些努力?
【分析】本题以两则文字处理为依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民主和科学。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上,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据材料“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必须经过的……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新纪元”“新潮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了迎接这个“新潮流”,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故答案为:
(1)民主和科学。
(2)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
33.根据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点燃第一簇革命星火。随后不久,在嘉兴南湖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船”正式起航。董必武同志曾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
(2)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哪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答】(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破坏,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因此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中共一大而闻名天下。
(2)中共一大确立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成立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故答案为:
(1)“中共”一大。
(2)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成立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曹汝霖等人。
﹣﹣“五四”运动口号
材料二:“在‘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进一步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这对于广大青年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外争国权”在当时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列举一条)
(2)在“五四”运动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准备思想条件的事件是什么?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3)90多年来“五四”运动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精神的内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五四运动的背景、内容、性质、口号与影响。
【解答】(1)根据材料一中文字“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曹汝霖等人”说明五四运动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即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外争主权”是指维护国家主权,具体表现是: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影响的理解能力,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主要表现在爱国主义精神;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等。
故答案为:
(1)性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
(2)事件: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意义:使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3)爱国、民主、科学、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