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
【知识梳理】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类型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 的变化
产生 的变化
现象
颜色、 等的变化
常伴随 、 、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实例
蜡烛熔化、汽油挥发、冰
雪融化、电灯发光等
镁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火药爆炸等
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 变化,在 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存在 变化
判断依据
是否 产生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类型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 的性质
只能在物质的 的性质
确定
可通过感官感知或者用仪器测量
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
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 、沸点、 、 、比热、导电性等
等
3.性质与变化:
【知识广场】
蚊子叮咬后涂肥皂水为什么可以止痒
每当春夏季节天气变暖时,有些地方常常会出现蚊子。当你被蚊子叮咬以后,皮肤上就会感到又痛又痒,同时还会起红疙瘩。将清凉油等药品搽在被蚊子叮咬的地方,可以起到止痒的作用。如果手头没有清凉油等药品,也可以在蚊子的叮咬处搽一些肥皂水。为什么被蚊子叮咬会发痒和有痛感,并会出现红疙瘩呢?为什么搽肥皂水也可以止痒呢?
原来这些讨厌的小家伙在吸人血的同时,还要吐一些称为蚁酸的“毒汁”到你的肌肉中去,引起皮肤和肌肉局部发炎,于是就会给人带来痒、痛和起红疙瘩等不舒服的感觉。如果在被蚊子叮咬的地方搽涂上一些清凉油或肥皂水,清凉油或肥皂水会与蚁酸这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转变为别的物质,从而就可以止痒了。
【精选例析】
【例1】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铁具有很多的用途。下面是关于铁的性质和变化的叙述:①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②将铁条拉成铁丝;③铁能与氧气反应;④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⑤铁易生锈。这些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有无新物质产生;性质是强调有这个能力,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一定发生,而变化是强调过程,正在或已经发生。
【例2】“变废为宝、资源循环、持续发展”是科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之一。例如:燃料燃烧产物燃料,这样既可以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的两个转化过程( )
A. 均为物理变化
B. ①为物理变化,②为化学变化
C. ①为化学变化,②为物理变化
D. 均为化学变化
【解析】 ①中燃料燃烧的产物是有别于燃料的新物质,②中制成的燃料相对于①中的燃烧产物也是新的物质。
【重点归纳】
1.物理变化中不存在化学变化,而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
2.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不论变化是否正在进行,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变化则强调的是物质的某种运动过程,是正进行着的或已经发生了的过程,重在变。
【巩固提升】
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能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瓷碗破碎 B. 纸张燃烧
C. 石蜡熔化 D. 湿衣晾干
2.下列不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 米醋的醋味 B. 铝的延展性
C. 金的黄色 D. 铁可以生锈
3.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根据物质不同的属性选择材料。下列属于主要从硬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
A. 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
B. 用铝合金作为制作飞机的材料
C. 用金刚石作为切割玻璃的材料
D. 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
4.米饭在嘴里慢慢咀嚼会感觉有甜味产生,这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在口腔中消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了麦芽糖。上述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 )
A. 只有化学变化,没有物理变化
B. 只有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变化
C. 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D. 无法确定
5.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苹果腐烂 B. 榨取果汁
C. 面包发霉 D. 菜刀生锈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 有发光、发热现象 B. 有气体放出
C. 有颜色变化 D. 有新物质生成
7.厨房里有多种调味品,以下描述表示其化学性质的有( )
①蔗糖能溶于水 ②料酒具有挥发性 ③食盐有咸味 ④醋酸具有酸性 ⑤桂花干有淡淡的香味
A. ② B. ②④ C. ④ D. ④⑤
8.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9.下表是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的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配料
含碘量
保质期
贮藏指南
食用方法
氯化钠、
碘酸钾
20~40毫
克/千克
18个月
避热、避
光、密封
勿长时
间炖炒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加碘食盐通常的颜色和状态为 ,这是它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以推测加碘食盐在受热时 (填“易”或“不易”)分解,这是它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10.酒精和木炭都是生产和生活中的常见物质。
(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①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
②点燃酒精时,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化学变化有 。
(2)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①观察木炭的颜色和状态:黑色固体;②另取一块体积相仿的煤块,比较它们的质量,发现煤块的质量大;③点燃木炭并检验生成物是二氧化碳;④把木炭砸碎。上述各项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④(填序号),理由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理由是 。由此可知,木炭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
11.氢氧化钠是实验室中的常用药品,它具有以下性质:①纯净的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②氢氧化钠易溶解于水中;③氢氧化钠固体置于空气中易吸收水而潮解;④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⑤氢氧化钠和氯化铁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铁。
(1)从以上短文中得知,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为 ,化学性质为 。(填序号)
(2)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你认为氢氧化钠固体的保存方法应是 。
12.有两瓶无色液体,分别是水和酒精,请你根据它们不同的性质,写出区分水和酒精的两种方法。
(1) 。
(2) 。
13.综合考虑表中各方面的因素,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金
属
年产量/
104吨
密度/
(103千
克/米3)
熔点
/ ℃
导热性能
(1表示最强
9表示最弱)
导电性能
(1表示最强
9表示最弱)
市场价
格大约/
(元/吨)
铝
15000
2.7
660
4
4
16000
铜
8000
8.9
1083
2
2
17700
金
2
19.3
1063
3
3
88000000
铅
300
11.3
327
9
9
4900
镍
800
8.9
1453
7
6
103000
银
8
10.5
961
1
1
1365000
(1)上述表格反映的是物质的 (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哪两种金属的导电性能好?
(3)在你认为导电性能好的金属中,哪种更适宜做导线?为什么?
(4)通过综合分析上表的各项指标,请写出你发现的一条规律。
14.化学变化过程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如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小丽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 。
【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 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的新物质中有 (填物质名称),蜡烛燃烧为 (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管为钨丝):a.通电前,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b.通电中,发出黄光,手摸灯泡感觉 ;c.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灯丝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结论】 猜想 (填“一”或“二”)正确。
【拓展】 物质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关于物质变化某同学做出了下列总结,请你判断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正确,请举一个否定该说法的实例。
①有气体产生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②有颜色改变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③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第8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类型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现象
颜色、状态等的变化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
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实例
蜡烛熔化、汽油挥发、冰
雪融化、电灯发光等
镁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
火药爆炸等
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
中不一定存在化学变化
判断依据
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类型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只能在物质的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确定
可通过感官感知或者用仪器测量
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
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比热、导电性等
可燃性等
【精选例析】
【例1】 ② ④ ① ③⑤
【例2】答案D
【巩固提升】
1. (B) 2. (D) 3. (C) 4. (C) 5. (B)
6. (D) 7. (C) 8. (C)
9. (1)白色、固体,物理(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易(填“易”或“不易”)分解,化学(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10. (1)①无色透明,易挥发,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化学性质有易燃烧。
②汽化,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取④(填序号),木炭砸碎没有产生新物质;③(填序号),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黑色固体,密度比煤小,化学性质有易燃烧。
11.(1)①②③,④⑤。(填序号)
(2)密封保存。
12.(1)闻气味:有特殊气味的是酒精,没有气味的是水。
(2)点燃:会燃烧的是酒精,不会燃烧的是水。
【解析】 本题主要是抓住两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同,采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别。
13. (1)上物理性质(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答】 (2)由表中数据可知:银、铜的导电性能最好。(3)因为银产量低、价格高,而铜产量高、价格低,所以选铜作为导线材料更合适。(4)导热性能好的金属导电性能也较强。
【解析】 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14.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分析:水(填物质名称),化学(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发热;物理
【结论】 二(填“一”或“二”)正确。
【答】 ①不正确,如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②不正确,红墨水滴入水中,属于扩散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③不正确,蜡烛燃烧时,蜡烛发生了化学变化,但同时蜡烛也发生了熔化等物理变化。
【解析】 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所以感觉到烧杯外壁变热;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即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知道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即猜想二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