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大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神奇与美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读、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通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品读诗句,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领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好,产生去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2、引导学生想象绿色大自然的奇趣,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审美欲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
请同学向大家交流自己去观看过哪些自然景观,并且向大家介绍这些景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交流过后,老师说“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孙友田再次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切。”
二、读题、审题
1、指名读题
2、解题:
(1)“课本”有什么作用?(交流)在这里把“大自然”比作“绿色课本”,它也具有相同的作用。
(2)昨天预习时,你就课题,提出了哪些问题。(交流)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指名分节读,读准,读流利。
2、默读全诗,发现什么?(交流)
(1)首尾两段内容相同。
①师述: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反复,起强调作用。
②自由再读一读这两段,主要强调什么?(去呼吸芬芳的空气,去打开绿色的课本)
③轻声读全诗,首尾两个自然段除相同之处,还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不出来,就放到学完诗以后再体会)
(2)小结:读诗歌,遇到反复之处要停下来想一想,它在强调什么。过渡:为什么要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让我们一边读诗,一边想想画面,体会诗的意境吧。
四、想画面,体会意境。
1、自读第二至第五节诗,边读边想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名分节朗读,其它同学边听边展开想象,感受到什么?
3、小结
我们在大自然看到绚丽的色彩,婀娜的舞姿,听到鸣禽的歌声,山水的勉励,感受到生机勃勃的自然带给我们的欢乐与温馨,让我们一起亲近自然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有感情地读一组短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1)清凉的绿荫、芬芳的空气、绚丽的色彩、明媚的早晨、愉快的黄昏。
(2)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浩瀚的大海、无限风光的青山。
2、将自己读短语的感受带到诗歌中去,自由地读一读,并开火车分节读。
过渡:绚丽多姿的大自然,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性情,让我们通过朗读将自己的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吧。
二、诵读诗歌,感悟情感
1、想一想,当你置身与大自然中你是怎样的心情?(交流)
2、对,将你的这种心情,通过具体的词语、诗句朗读表现出来,该怎么读呢?(练习)
3、指名读并适当指导,重点要读出诗歌中的内涵。
第二节诗:自然绚丽的色彩,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活泼欢快)
第三节诗:自然热情友好地与人类和谐相处,是那么愉快。(愉悦欣喜)
第四节诗:自然以它独特的无可比拟的力量陶冶人们的情操,让我们学会做人,在困难面前勇于探索,敢于搏击风浪,健康成长。(勉励激昂)
第五节诗: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温馨享受)
4、指名背诵。(按诗歌内容,先理清思路,再逐段背诵)
5、小结:自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增添了乐趣,在自然中有无穷的知识和奥妙,我们应以一颗感恩之心去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抱着一颗好奇之心勇于探索和发现。
三、总结全诗,升华情感
1、指名逐段开火车背诗。
2、再读课题,解决问题。
(1)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
(2)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3)我们怎样才能“打开”这绿色的课本呢?
3、诗中的反复之处,首尾有什么不同呢?
师述:首段呼唤并激励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点明诗歌的主题;尾段通过证实,肯定一定要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提升了主题。
4、分形式读诗。(男→分组→女)
过渡:大自然丰富我们的想象,诗歌也丰富我们的想象,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什么?
四、拓展联想,读写结合
1、读了孙友田的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呢?(古诗、成语、优美的语句、经历……)
2、读写结合。
将带来的照片的背后的故事讲给前后小组的同桌听,并写下来。
3、推荐阅读:百科全书中的自然篇。
五、课后作业
根据本文内容,在课文第五节后创作一节诗,形式与第五节诗相同